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周瑟瑟:把美学、独立人格、君子豹变调和的诗人

周瑟瑟:把美学、独立人格、君子豹变调和的诗人

 

作者:吴金坤

 

加周瑟瑟老师的微信已经有好几年了,初次接触周瑟瑟老师还是被他的诗歌艺术和早期的青年气质吸引,看他早期青年照片让我想起了我印象中的八大山人朱耷,对就是那个画怒目白眼的鹿与鱼的朱耷。

从周老师的诗歌艺术中我感觉他是我遇到的最早达到唐诗境界的人,因为当时我在探索从现代诗走向唐诗的理论,他的诗歌作品让我眼前一亮,可惜的是我的《新诗走向唐境的理论显备》过去了6年了,尚缺那么一环,缺的这一环应该是“实践诗”而非“理论诗”,这让我又觉得周老师的艺术存在对我下一步的成长更是弥足珍贵。

区别于一般单纯的从美学向诗神攀登,周老师把美学、独立人格、君子豹变调和的比较好,才华具备全面性,令人不得不惊叹。

可能由于青年时期过于理想激烈的生存经历,他的诗歌艺术里面充斥着爱伦坡般的神秘和灵感刺角,自我又有用不完的精神力源,加之为人谦和,现在在诗歌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的荣誉不断被众人抬高,我想是中国的诗歌有福了,中国的后辈诗人也有福了,由此,我作为后辈,崇敬他,祝福他,勤奋地学习他,正如——圣贤可学而至,巨人总给我们露出他的肩膀!


1

周瑟瑟书法作品

 

周瑟瑟诗歌8首

 

◎秋雾

 

秋雾无边无际

天空与江面连接起来

没有给我留下一点缝隙

我找不到一条通向江面的路

我推开雾中一扇门

父亲坐在里面一张桌子后

他低头看书

临别时我要父亲

给我留下新的电话号码

父亲在一张纸上沙沙写

纸变成了一卷白雾

我小心翼翼拿着白雾

走在回家的路上

走着走着我就醒了

手心里全是汗

窗外高楼大厦

在灰色大雾中飘浮

 

◎冬天不恋爱

 

冬天不恋爱

我要上山去打鸟

鸟坐在树上睡了

我坐在悬崖上难以入眠

这样的时刻一生中不会很多

我朝天连放两枪

像鸟一样大笑

鸟一只只从我的肩上走过

我不忍心伤害她们

她们也许知道我付出多大的代价

才在空寂的山中

既不恋爱

又纯粹地盘腿而坐

让雪落满一身

 

◎鹧鸪

 

森林里的隐士,我睡梦中的过客

这真实的写作得不到你的应和

你沉闷的呼叫穿过了丛林和昏暗的午夜

我的惊慌从书页弹跳到树梢

假如我不从诗行里脱颖而出

你黝黑的身影带不走我今夜的呻吟

秘密的梦呓,河滩上疾行的趾爪

短小的翅膀把影子投靠到我的额上

仿佛羞愧的布道者,比梦呓更秘密的鹧鸪

比我的双眼更黑的收缩和飞旋

我的扑倒激起森林的风暴

我是一个笨拙的猎手翻过了山岗

我分不清你是在逃跑,还是不真实的诱导

我的追随是抽象的,又恍若一梦

我脱下黑夜的睡袍,把心跳数了又数

我不是使者你更不是神秘的君王

这曲折的距离为何把你我阻挡

我渴望的只是你的气息,只是你断续的叫唤

我的幻觉把你悬到了半空

你短暂的飞翔被我的心绊倒

我不是幽灵,你不是空想

你的孤寂是岩石的滚动,但不发出嘹亮的歌唱

我只是诗歌的穷人,你是理想的寒士

我只是在文字里找寻,你在阴影里躲藏

一个是青春的忧伤,另一个是暮年的感动

在遗弃的森林里我抱紧了鹧鸪的翅膀

 

◎林中鸟

 

父亲在山林里沉睡,我摸黑起床

听见林中鸟在鸟巢里细细诉说:“天就要亮了,

那个儿子要来找他父亲。”

我踩着落叶,像一个人世的小偷

我躲过伤心的母亲,天正麻麻亮

鸟巢里的父母与孩子挤在一起,它们在开早会

它们讨论的是我与我父亲:“那个人没了父亲

谁给他觅食?谁给他翅膀? ”

我听见它们在活动翅膀,晨曦照亮了尖嘴与粉嫩的脚趾

“来了来了,那个人来了――

他的脸上没有泪,他一夜没睡像条可怜的黑狗。”

我继续前行,它们跟踪我,在头上飞过来飞过去

它们唧唧喳喳议论我――“他跪下了,跪下了,

脸上一行泪闪闪发亮……”


2

周瑟瑟水墨作品:栗山诗意图

 

◎灵境胡同

 

每次我路过灵境胡同

我就要蹲在槐树下煮一锅晚云

 

我喜欢灵境胡同的老人

他们引导我的灵魂走进破落的院门

 

我总是自动脱下外衣,挂在树枝上

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这哪是我的家?我的家远在外省

但这并不坊碍我的灵魂在胡同里穿行

 

每次我路过灵境胡同

我就对着天空观察我的身后

 

我身后尾随的老人提着鸟笼

他的人生倒映在天上的晚云

 

不可怕,一切都是镜中的奇遇

一切都来自镜中的灵魂,来自灵境胡同

 

笼子里的灵魂与迈着小碎步的灵魂

都曾向我传递凶狠的目光

 

现在凶狠的目光如烛火扑闪扑闪

变得温柔而怜悯

 

我站在灵境胡同,绕开槐树

绕开煮沸的晚云,我急着推开一扇院门

 

一院子的晚云扑闪着,脸蛋粉嫩

一笼子的野兽原来是未曾面世的灵魂

 

◎草枯了

 

草枯了,秋天像个出家的人,在郊外走

落叶在脚下燃烧,我想起了外省焦虑的兄弟

是否看见我清瘦的面容像一丛枯草?

 

草枯了,身上的布衣散发泥土味

粗茶淡饭,世事纷争与我无关

那些急急忙忙在天上乱飞的鸟,与世事无关

那些可怜的果子在树枝上晃动,与世事无关

 

草枯了,我渐渐感到凉意像刀子在夜里割我的喉结

想说的话咽了又咽,不说

运草的拖拉机突突突在王府大街多么傲慢

我越来越谦和,看到强盗还以为他是可怜的人

看到回家的倦鸟,还以为是浪荡的游子

 

草枯了,心中似有隐情无从倾吐

运草的拖拉机仿如我的灵魂,在突突突地叫喊

而我的肉身在午睡

 

草枯了,草的泪水也枯了

我的泪像小溪一样饱满、清澈

因为我不曾怀恨,青草枯了

大地变凉,我有衰老的心愿

 

◎遇见白头翁

 

白头翁,亲切的中年人

你与我一样身披秋寒,头顶午夜的露水

脚踩枯枝,在平西府缓缓移动

样子看起来心疼,那一袭羽毛湿了

叫声像孤儿叫哥哥,我听到后惊慌中就答应了

白头翁是昨天午夜在平西府与我相遇

我起床散步,你一跛一跛与我擦肩而过

我听到你叫哥哥,“哥哥呀你怎么流落到了京城?

家里的事你漠不关心,爹娘死了,兄弟失散多年……”

是呀我也是孤身一人,呼唤白头翁

京城渐有寒气,白天晴朗,夜里露水打湿白头翁

入冬后,我与失散的白头翁一起坐在枯树上

一声声叫我们的亲人,一声声哭我们的爹娘

 

◎木梯

 

把我的想象竖起又倾斜

支靠在故乡颤抖的土墙上

我要把粮食藏上暗楼

我要把姐姐的嫁妆堆到厢房

在木梯的阴影里我的双眼顿放光亮

我看到上下翻飞的家禽弄出清脆的声响

我从小就习惯扮演真实的捕捉者

把十二级木梯拆散又装上

如今的幻觉却叫我胸口发痛

双腿在木梯上颤抖到天亮

噢!我要下到少年的院落

把清贫的积雪堆到鸟的唇边

我的幻觉来自木梯的倾倒

它十年的晕眩仿佛一只公鸡的鸣叫

潮湿的堂屋里散满了带血的羽毛

我在少年就追念祖宗的恩德

跪下又张开的是木梯

是祭祀时窃窃的吟唱

沉默的木梯,几代人的搀扶

父亲的喝斥把我震住,把我从幻觉中惊醒

快快烧掉木梯的影子和我零乱的想象

它断送了我少年的前途

我不能不再搬动你发黑的灰烬

我不能不再折断欲望的出路


3

墨西哥当地时间2018年10月25日上午9点,中国诗人周瑟瑟在墨西哥奇瓦瓦自治大学孔子学院多功能报告厅举行了诗歌朗诵和讲座。

 

附点评:

 

很少有诗人能像周瑟瑟这样:将至为庞杂的经验与事物、感性与思想融于一炉,能够将传统的诗歌元素与人文观念,同现代后现代的文化意象贯于一体,借助随时随地的触发,融合出繁复精细的诗意,与化腐朽为神奇的词句。他的诗是概念与物象之间、思想与无意识之间穿梭与互动、激发与创生的典范。周瑟瑟一直是有成熟观念和娴熟技艺的诗人。近些年他的诗愈发返璞归真,凸显抒情之本,尤其在表达亲情的深挚与丧失之痛方面,更益深切而感人。触物生情,言近意远,形象简洁而富有蕴藉,节奏鲜明而又跳脱自如。——张清华

 

《暴雨将至》是个人写作的历史档案、精神传记和诗学成长史。尤其是周瑟瑟近年的写作印证了“写作的修正”,这一修正是诗学和社会学双重视野下精神成人与现实场域交互往返的过程。

十多年前的周瑟瑟在“中关村时代的乌鸦抑或夜莺”的声调下追求现代性的繁复和密度极大的抒情方式,那时他真正的诗人面孔只是呈现了有限的一部分。今天看来,日常流年与内心迷津交织中周瑟瑟已经在更新的写作中全然掀开了迥于同时代诗人的精神面孔,而愈益开阔、精深和自洽、自审的写作也在诗人经验愈益匮乏的时代打通了写作的新的可能性。更为可贵的是,周瑟瑟在不断放大的阴影和过去时的历史颓败中重建了一个诗人的“现实感”、知识分子的求真意志以及田野作业式的地方性知识。我想到了诗人近乎墓志铭一样的诗句,“只有我这命运的囚徒在独自深入”。——霍俊明


4

周瑟瑟,当代诗人、小说家、评论家。著有诗集《松树下》《17年:周瑟瑟诗选》《栗山》《暴雨将至》《世界尽头》《犀牛》《种橘》《屈原哭了》(繁体字版),以及《向杜甫致敬》(多语种)、《周瑟瑟诗作》(西班牙语),诗歌评论集《中国诗歌田野调查》《当代诗歌语言启蒙》《当代诗歌文明:周瑟瑟研究集》,长篇小说《暧昧大街》《苹果》《中关村的乌鸦》《原汁原味》等30多部,以及《诗书画:周瑟瑟》。作品翻译为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瑞典语、蒙古语、越南语、韩语等在海外出版。主编《卡丘》诗歌民刊、《中国当代诗歌年鉴》、《中国诗歌排行榜》(年选),编选有《新世纪中国诗选》《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诗》《读首好诗,再和孩子说晚安》(五卷)《中国当代诗选》(中文版与西班牙文版)等。应邀参加第27届哥伦比亚麦德林国际诗歌节、第七届墨西哥城国际诗歌节、第三届越南国际诗歌节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组长,栗山诗歌学会会长。新加坡国家艺术委员会金笔奖评委。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