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头山水,大地文章
——浅析马相村诗作《此刻》
作者:史映红
对要浅析的西藏诗人马相村诗作《此刻》反复阅读,逐字逐句品味,一字一词分析,每每这个时候,经验告诉我,必须紧跟着诗人的眼光和笔尖走,跟着诗人的思维和脚步走,任何分心与走神,我认为都是对文字、诗歌和诗人的不尊重。
我在细品慢嚼作品《此刻》的时候,脑际极其清晰地呈现出我很敬重的三位女作家、诗人对青藏高原的深刻论述:著名作家毕淑敏在散文集《在雪原与星空之间》里写到:“你必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著名作家马丽华在散文集《走过西藏》里写到:“对于未来者,西藏是个令人神往的佛界净土;对于在此者,西藏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离去者,西藏,你这曾经的家园让多少人魂牵梦绕——西藏,就其实在的意义来说,更是一个人怀想的地方”。西藏著名诗人萱歌在诗集《西藏三章》后记里也说:“西藏的壮美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震撼人心的,生长于兹的优秀藏文化也充满了大气与阳光。几千年来,这里的百姓面对严酷的生活环境非常乐观,尤其对生死的从容和活在当下、乐天知命的生命态度时时震撼着我,同时也激起了我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对大千世界生命的悲悯之情油然而生,往往眼泪的背面应该是更加深沉的感动、震撼和真爱”。
她们以女性特有情感的细腻,感触的细微,内心的柔软亲近西藏大地,真切感受高原这片神秘之地所蕴含的丰饶富庶的诗意,表达她们关于高原独特审美思考和这片土地上独有的悲悯情怀。
长期关注西藏诗坛的朋友会发现,近几年马相村的名字总是频频出现在一些刊物和文学公众平台;他的作品大多是写西藏的山山水水,讴歌高原的人文景观与特质,称颂地球第三极的悠久璀璨文化,颂扬“世界屋脊”短短数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巨大变化和快速发展。
第一节:“此刻,我丢掉/丢掉了口袋里最后的硬币/丢掉了紧握不放的《论语》/丢掉了你最美的肖像/丢掉了,整个世界/我要朝有水的地方走/楚玛尔河在草原的尽头”,本节在修辞上采用排比句式,接连用5个“丢掉”,表达诗人义无反顾、迫不及待的决绝之心;“丢掉”世人非常看重的财富,“丢掉”一个文化人以书为伴、“紧握不放的《论语》”,“丢掉”内心思念牵挂的“最美的肖像”,甚至不惜“丢掉”“整个世界”,急切地向前去、朝前走,“朝有水的地方走”,那里满目苍翠、芳草萋萋,那里水波涟涟、碧波荡漾,那里其实不远,就在“草原的尽头”,那里有一条美丽的河,名字叫“楚玛尔河”,它能荡涤世俗纷尘,能带上红尘夙愿。
第二节与第一节大同小异,第一节写对水的向往,第二节写对山的亲近;第一节5个“丢掉”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第二节4个“疯长”把情感推向崭新的高度。“流浪、鄙视,你的眼神/我不在乎/我要朝有山的地方走/珠穆朗玛在嘎玛沟的顶端”,这几句,把诗人决绝、果断的心境进行了淋漓尽致地描摹,把诗人爱水、乐山、亲近大地与抚摸自然的心态表达得纤毫毕现。
“此刻,我不再疲倦/不再为树碑还是立传焦虑/不再关心,你的下一站/——你与我的结局/我是幸福的,真的/我要朝有花的地方走/墨脱的山石榴已开放到世外”,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言:“我们所做、所说、所歌唱的一切都来自同大地的接触”;马相村写水、写山、写花,步步为营,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都是“来自同大地的接触”;诗人写水的柔波微澜、荡涤心扉,写山的奇崛高耸、冰雕玉砌,写花的姹紫嫣红、喷火吐焰;对高原山水的热爱,对“世界屋脊”的留恋,对地球第三极的情怀,对西藏大地的情感都倾注于笔端,力透纸背。
是的,回顾马相村履历就知道,他17岁就远赴天上西藏,连自己也不曾想到这一干竟然超过40年,大前年因身体原因退居二线后,曾在内地短期居住,但由于在青藏高原太久,已对内地气候、海拔和生活方式大不适应,便执意再回西藏,用他的话说:“我要回西藏去!雪域的山川人文已渗透进我的生命,今生恐怕插翅难逃。果然,当我踏上阔别了一年多的高天厚土,看到蓝天白云,闻到熟悉的高原气息,见到故人旧交,我丢了的精气神立马附体”(诗集《走吧,回西藏去》后记)。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让我们向曾经和正奋战在雪域高原的每一个人致敬,向他们勤勉的付出与辛劳的汗水致敬,向他们的文字和诗歌致敬。
此刻
作者:马相村
此刻,我丢掉
丢掉了口袋里最后的硬币
丢掉了紧握不放的《论语》
丢掉了你最美的肖像
丢掉了,整个世界
我要朝有水的地方走
楚玛尔河在草原的尽头
此刻,我只想让乱发疯长
疯长成森林,疯长成瀑布
疯长成我前世的模样
流浪、鄙视,你的眼神
我不在乎
我要朝有山的地方走
珠穆朗玛在嘎玛沟的顶端
此刻,我不再疲倦
不再为树碑还是立传焦虑
不再关心,你的下一站
——你与我的结局
我是幸福的,真的
我要朝有花的地方走
墨脱的山石榴已开放到世外
作者简介:
马相村:笔名三闲舍人,在诸多刊物和文学平台发表过作品,出版诗集《走吧,回西藏去》,西藏作家协会会员。
史映红: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