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短句子 高级意向
——清明诗集《鸟睡了,梦醒了》浅析
作者:温智慧
在这里,对诗人的耕云种月的为诗情怀和精神表示问好。遇着这部《鸟睡了,梦醒了》诗集,感谢宏伟主席的推介。以上老师的解析与赏读是我的学习与致敬!那么,下面我用不成熟的阅读,作出不精炼的或者说不精良的读诗感受,请各位指正。
精短句子,高级意向。是我对《鸟睡了,梦醒了》这部诗集的综合诗感。诗人清明老师,此前我不认识。出于文学自带的情分,这部厚厚的诗集带来的也是文学人的亲和与亲切。
读诗集之前,先了解诗人的简介,似乎是读懂诗作的必要程序,个中是有一种密码的,比如诗人的民族、故乡、职业、经历……都会在他诗作中留下相关和未来的解读,无论多么大的诗人,多么好的诗人,都无法在自己的诗作中剔除这些物象、世相的相关。不经意在他的诗行韵脚里就会散落出细微或者宏大的诗歌表达,诗歌情绪,诗歌语言的独属的特点和风格中带出来的风物影像,给诗歌的意向深远和驰纵,定位出应有的坐标经纬。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地讲。身为蒙古族诗人的清明,本名苏和,能脱离母语,用汉语来写诗,这是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察的先见和认知。30余载,耕耘诗野,把对土地的、草原的、家国的、人文的、自然的,元素一一囊入诗语,形成诗歌的集成,正如诗人个体诗观所言:写作是缱绻在生活里的一点一滴,以感恩的态度写诗。诗人能把写作和写诗做出精微的厘定,以感恩的心境来运笔抒怀,这是诗人的诗正确,人正统,观正直的客观体现,主观再现。特别,诗人在诗体中语言转换的非常成功,不是妄言地说,在他诗歌中母语的痕迹基本不存在,语法使用的得心应笔,诗逻辑缜密而严谨,这真是一种难得。在好多蒙古族诗人以汉语作诗的时候,语言转换的生硬、机械,这种现象也存在于诸多译作之中。而清明老师的诗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信手拈来的熟稔和练达,这样对传播草原文化,民族文化,有大益而无小害,在这里应当向诗人表示应有的祝贺。
再者,在畅谈中国当代的自然文学,尤其是生态文学研究的当下,清明老师的诗自觉不自觉地已经在诗歌创作实践中,有了大胆的尝试和驾轻就熟的诗歌行走。尽管,生态文学的文学表达还处于初始阶段,论据和方法舶来品居多,自主者鲜少。研究自然文学或者生态文学,更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和现实语境的现场,也应该根植于真实的个体经验和家园体验的现场,立足于足够的样本之中,抽取相当的样本进行分析,解构,从而真正建构和完善自然文学与生态文学研究与发展的理论成熟。
读《鸟睡了,梦醒了》这部诗集,给读者带来的是草原的清香,大地的广袤,众鸟安然入睡齐唱晨昏的自然交响。
当下,世人对诗歌的吐槽不少。即便是诗人们,相互撕扯谩骂的也不再少数。这样的存在是诗歌当下的不贞洁、不尊贵,诗人的不自尊、不自量的社会化反省。呜呜渣渣、莫名其妙、波诡云谲、诘屈聱牙、歇斯底里、无病呻吟……种种存在,可以说诗歌也是一场江湖,自有人搅动诗歌的浊波白浪。
但是,读《鸟睡了,梦醒了》,读来的是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清清爽爽……无论句式短长,诗体肥瘦,诗句是那样的妥帖,读着读着,你会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不由自主走进诗歌诗语的陈述与唯美,诗歌意象的飞扬与浪漫,走近诗歌肌理的涌流与沉默,走到诗人的身边,把诗集捧在手里,久久的捧着,若有所思,随诗歌的情绪飘飞在诗语的爱恋、畅想、回望、眷顾、颂扬……中。诗人清明固守诗人为诗的良知、诗风的底线、诗人的寂寞、诗歌的节守……这是不容易的,350页的诗集,这体量不能说小,能在不小中呈现诗人的职业特性正是价值的中正有矩。
诗人的职业是检察官,诗人在耕耘诗歌田垄的时候,没有飙飞,保持着职业中的政治敏感和职业敏锐,这是职业与诗歌之间的完美距离,诗歌使命与职业责任的相融至好。体现到诗作中,不是诗歌的拘谨,而是诗歌的清丽,诗歌的朗天洁云,星河明月。
这部诗集分辑为五个板块。一辑“我就是星空下那架钢琴”,二辑“感恩、是一个娇贵的瓷花瓶”,三辑“我在草原等你”,四辑“雪地里的梅花”,五辑“目光,睡在莲上”专看这些辑名的构思,谁说不是诗呢?值此,即使不去读里面的诗章,恐怕也不好意思绝然远走。这样的句子,不仅是一个段落的概意,更是诗行的真意,足见诗人之用心、用情、用意的深远和美感的诗学的美感表达,诗语的美学折射。
诗人诗歌结集,不忘故知,不薄老友。从序言作者的身份也能看出诗人的认真,序言《站在敖特尔歌唱的蒙古人》作者苗同利,是中国检察官文学协会副会长的身份,这不仅是政治站位、也是政治把关,不仅是文学认同,更是诗歌助力。接下来是诗成就颇丰的诗人斯日古楞为诗集所写的题为《心静酿得奶酒醇》的情谊随笔,这不仅是民族师友的拱衬和鼓舞,更是诗人之间的手足情深。
诗集最后,有诗人的好友诗人戈三同和阿宇分别以《在诗歌的小道上砥砺前行》《蓬勃的草原,铿锵的军乐曲》的诗歌评论,这样这部诗集,无论从体式,还是从诗歌道义上来讲,这部诗集不是孤勇独行,而是众志成城。不仅有微观诗个体的情与清,净与静,也有诗歌宏阔的铁血飞歌。
诗人善于用外来印象,再现内心的情感。这样的诗处理所产生的的诗快感,一同引起读者与诗者内心的情感趋同和情绪共振。
特别诗人在写草原相关、季节相关、情感相关、物象相关、思考相关……时,所产生的的诗带动,是不可小觑的,诗歌、诗人、读诗人在一个维度空间,产生的共情是生态的自然而然的,没有情感之急骤的错位与潦草的弥合,而是温润、温情、温和、温暖式的过渡与转折,让诗歌宁静,读者安然,达到诗与人的空前合一与相互慰藉,所形成的共鸣是心理上的寄托与收纳。
诗歌中的自然密码的提取与诗行设计的排列,可谓本性自足,在轮回中经历萌醒、离聚、丰足、苦寒……总体关联的生态场域里,人类所需要自然平衡借助他诗歌力量抵达生存的远方与向好。值此诗人、诗歌、读诗的人三位一体呼吸与共,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聚合散落自然的神性碎片共筑人间心灵家园的向远至好。
在这里,赏析这部诗集,无论主观的也好,片面的也好,我此刻的表达是真诚的,或许存在对诗作的认知的不足,解读的偏差,还请诗人体谅,请大家指导。因为这样的体谅和指导,是建立在我们同为文学也好,文字也好付出喜泪悲欢同感的情感在线,心心相映,惺惺相惜。是坦荡的,真挚的,仁怀的、体恤的……是让我们的文学文本,诗歌文本集体走向掌声的初心与使命的使然。
朱光潜在《诗论》中说道:实质是语言所表现的情感和思想,形式是情感和思想借以流露的语言组织。诗歌的语言传达,必须给诗歌的受众以一个情感饱满的意象,情感和意象卒然相遇而隙和无间,这种遇合就是表现,也是艺术所带来的魅力,诗歌创作如此,诗歌欣赏也是如此。
下面选取诗集中一些段落,读给大家。
《心中永远那片绿》……有人说/我的诗离不开草原/如果我的诗可以化为雨/我愿倾尽所有去泼洒/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自己会发芽成一株小草/挺起谦卑的高度/身后的儿孙/会从我的诗集里/读到草原。敬畏草原,热爱草原,自己化身为草原,在自己诗集里为儿孙留下草原的精神标本。
《思念》我在夜里寻找你/你却奔跑在白天/月光下/阳光下/哪一个是你烧红了嘴唇/眼睛里的冰/闪着星星的亮点/昨天的酒瓶/今天的酒杯/忘却的痛紧紧扣住记忆/想念向风一样不能停止。这首诗有“你还没有走,想念就开始了”的异曲同工?
《岁月》岁月/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就是/白与黑的交替/再复杂点/就是四季轮回/还复杂点/就是二十四节气的更迭/暮鼓响了/晨钟也会响……平实的诗句,拉伸多少褶皱,抚平多少岁月元素的循环往复,简单到了复杂的极致,从平常物象中翻搅最不平常的深刻,岁月简而不单。
《离别》……唱一首我的黄骠马/让一腔豪气扬蹄奔跃/紫燕翻飞/朦胧大野荒滩/一提马缰绳/无憾无悔。大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豁达笑傲,把离别升华为再见的地远天宽,一大把物象词元素组合,落脚在无憾无悔的“何事长向别时圆”的高级意向。
《白毛风》以最温柔的姿势/贴近贴近/贴近地面/无论白天与星夜/尽情舞蹈/任诅咒的语言吐成冰/任马蹄踢乱万朵风情/羊皮大氅裹着暧昧/一声呼啸一声亲昵。乐观主义的人文精神,在小诗里升腾起生活的万种风情。
《写诗,好窝囊的日子》如果诗是情人/跟着我受委屈了……煮一锅乡村/就一碟咸菜/慢慢品/把窝囊品出滋味。这滋味是人间至味,诗人的浪漫主义在诗端窝囊成一道生生不息的前赴后继,窝囊出执著的不是苦寒的乐观!
他的诗是写实的,又是空灵的,在短小中明快,在明快中乐观,在乐观中求得心灵的无限飘飞自由的无限关照。
他的小诗诗格机智语言灵动,他的小诗诗风细腻情感饱满,是他诗歌特色、特质、特点和属于他诗歌创作的别具一格。
虽然他的诗短小并不单薄。尽管不单薄还毕竟是小了。在未来的诗歌创作实践中,无妨尝试一下长句式,多行次的突围与反围剿。在语言炼句上再进行精准的凝炼的提升训练。
诗人在后记里这样写到……也许草原上的风,草原上的雨,草原上的干牛粪,还有跟父亲一样的牧民,那些跟蒙古长调一样延绵不息的民俗风情,就是我写作的源泉吧。我说,当然还有锡林郭勒那静美的草原,云海一样的羊群,四季的风光,还有那拧着劲的白毛风,都是他诗歌的取材和灵感。
这部诗集出版于2016年,这里不能探及诗集的销量,英雄不问来处,只是在漫漫岁月和茫茫诗海中,《鸟睡了,梦醒了》没有被淹没,而是复出在我们这次研讨会现场,这说明的是什么呢?不言而喻,认真地读一读,就是这场研讨会的功德,这部诗集的价值,诗人为诗的苦乐与荣光。
为诗几十年了,在这里对诗人以友人的情谊劝慰,做个诗人不容易,做一辈子诗人的纯粹不容易。写诗不容易,写出流传千古的诗更不容易。最难得的是一颗不改且无悔的诗心。最要紧的坚持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先预见,和对自然生态创作的再把握、再提振、再坚持和再坚守,足够丰华。
祝:诗路繁华!
2023年6月11日于巴彦浩特海中渔书屋
作者简介:温智慧。满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创作培训班第12期,第35期学员。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阿拉善盟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