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书写时代博大的精神世界

书写时代博大的精神世界

一一关于《许峰诗歌研究》第一部评论初稿的创作谈

 

作者:邹中海

 

第一部《许峰诗歌研究》初稿完成后,收到很多文朋诗友的祝贺并给予的高度评价。有些朋友要我谈谈创作的初衷或感想。其实也没什么初衷和感想,回想当初看到许峰老师这些诗歌的时候,只感到非常大气厚重,诗中独特的构思,现实的语境,都能让我为之着迷。但真正接受他的诗歌并展开研究的,有点偶然。他有首新诗,在我看过一年之后,印象依然深刻,好像不写几句,心里就痒得难受,这大概也是我们这些喜欢舞文弄墨的人的通病。

这首诗叫《中国高铁咏叹》,我是从他的一位战友夏志红老师的朋友圈里看到的。我记得许峰老师写的这首新诗,不敢说是他的唯一,但可以说是他仅有的几首新诗之一。许峰老师是古风古韵大家,新诗写得非常少,这首诗也没收录到他正式出版的《四季如歌》《咏物悟道一百首》和《中国百座名山题咏》等主题诗集之中。现在看来,略有遗珠之憾,他的这首诗,放到强手如林的新诗圈,也是顶流级别的。之所以没有收录,我想主要是他的诗以古风为主,冒然收录一首新诗,在整体的编排显得有点唐突。另外还可能跟他的诗观有关,许峰老师追求的诗观是守正出新,新诗在结构和诗型上,已突破了传统的界限。他是古风古韵大家,特别注重诗的结构和形式。这首诗没有被收录到他的诗集中,也就是顺里成章的事了。但作为我们这些喜欢评诗论道的人来说,这么好的诗,如果不点评几句,好像也过意不去。所以就在我写的第一篇评论中,收了进来。这个小小的举措,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反响,算是意外的收获了。

当前中国诗歌有两个不太好的倾向,要么只注重叙事,要么是空泛的抒情,写景的只顾写景,抒情的只顾抒情。诗歌没有情景交融使诗歌因为没有支撑点、或者没有诗意而变得味同嚼蜡,也就失去了诗歌特有的韵味之美。我当时看到许峰老师这首《中国高铁咏叹》,非常惊叹,既有对时代飞速发展的咏叹和赞美,也有对高铁上乘客们千姿百态的人性进行了对比和探讨。这首诗的立意、构思、语言、结构都让人眼前一亮,同时显示出一种气势磅礴和纵横交错的复杂的人性关系,却形象鲜明,富有层次,有如名著般的深厚细腻,直达人心深处而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诗中开阔的视野和对高铁上乘客细节的描绘,这恰恰是时代发展潮流中风起云涌的时代缩影,有新气象,也有人性中不完美和不尽人意的地方。就这首诗来说,也是当前诗坛急需的风向标。这种表现手法,是从传统中涌现出来的全新表达。探索出新的诗路,也是每一位诗者孜孜以求的课题。基于此,我在收到许峰老师的新著后不久,便潜下心来,结合他的新诗古韵一起学习。学习多了,便有了一些感悟。等有了这些感悟,我就开始写起了评论。

但真正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许峰老师的诗歌,是得到了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员会主任丘树宏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评论进行到第三、四篇的时候,丘老师对我说:“你干脆做一个系列,这样更能形成诗美学的理论体系。”我也是在这时才知道,丘老师一直在关注我的成长、也一直在关注我的评论和许峰老师的诗歌。

正是在丘老师的提议下,我对许峰老师的诗重新做了系统的规划,由当初的散章散评改为了现在的成组成篇的评论。这样有非常大的好处,不会破坏原著的结构,更利于读者的阅读理解和保持诗人诗学体系的原有秩序和诗学结构上的完整。细心的读者朋友可能会从我前后行文的变化中看出端倪。但尽管如此,要把许峰老师题材丰富的诗歌做成一个个系列,对我来说难度不小。首先是我的知识储备跟不上许峰老师恣意汪洋、纵横捭阖的才情;其次,中国诗歌界目前还没有一本完全以个人诗学行成理论体系的著作,全部是以单诗单评、单书单评或者是以单书多评的形式出现的。我在写作的过程中,除了邓三君先生主编的《许峰诗论》能提供丰富的素材外,其它在谋篇布局、结构编排则没有找到同类题材的书籍可作参考。我是边写边摸,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写作的那种。好在许峰老师的诗歌本就自成体系,又加上我遇到不懂的,或者没有掌握的细节及时地向许峰老师请教,也省了不少功夫,并相对真实地接近诗人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比如在他《诗评三国人物》的组诗中,对为什么没有把在民间享有盛誉、义薄云天的关羽收进这个话题,许峰老师和我说过这样一席话:“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又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没有原则,像墙头草一样,把国事当人情,所以就没写。”后来又在聊及最有盛唐气象的李白时,问他在诗歌中的评价为什么没有杜甫、苏轼高,许峰老师又告诉我:“我从来不崇拜李白,因为我觉得他是个花少,只知道花前月下,他的作品很有诗韵,但缺少诗意,尤其是缺少反映现实的诗意,迎合的是那些只知道摇头晃脑自我陶醉的所谓诗人和无脑穷酸!我崇尚“文以意为先”的古训,没有思想的文学作品只不过是一堆华丽词藻的拼盘。所以我历来崇拜的是屈原、东坡、杜甫、陆游等有血有肉有家国情怀的诗人和王昌龄等边塞诗人!”这些细节的充实,让我的这部初稿变得真实生动。也让诗人的形象丰富多彩、层次分明、个性突出。

我们抛开许峰老师的这些话是否会产生争议,但可以肯定,许峰老师是有家国情怀和务实精神的人。他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他鲜明的个性特征也让他的诗既有高蹈的浪漫,甚至有理想化的追求,但他思想的落脚点,却落实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这对一个浪漫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诗人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人要有浪漫的气质,高贵的灵魂,追求完美的信仰,但在实际操作中,则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任何夸夸其谈或者只顾埋头苦干都不是理想的人生状态。看历史上的才人先哲,无不具有性格上的多重特性。苏轼在人生低谷处写出了豪气干云的“大江东去!”张养浩在贵为尚书时写下了封建社会时人们生活状态的悲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些千古名句,就是他们洒脱的个性,超然物外的才情而抒发抒写的真知灼见。

看诗看品,许峰老师诗歌的魅力,远远不止这些。他的诗题材更丰富,思路更开阔,他是站在新时代的视野来观照事物的多层维度后,而以最合理的角度释放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提炼成带有哲理性质的诗歌,成为他与读者和前代先哲对话的通道,有承上启下的功效,所以他的精神世界是非常博大的,也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诗文大餐。

我对这部文稿的构思,沿袭了小说中的某些笔法,又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名著中吸取营养。写完之后我回过头再仔细对照一下,竟暗合许峰老师诗歌中的意境塑造。他的整部诗看下来,就是一部浩瀚无际的诗史,有中国古典文学中那种高屋建瓴般的立意构思。在单首诗的结构上,他告诉过我,他的诗前两句是对景物的自然描写,后两句则是营造诗意和抒发心中的情感。这在我的评论中,也曾对许诗的结构多次出现过“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的句子,与他算是不谋而合。这样的诗与评,在整个诗歌界,也算是榫卯得较为紧致的。恵州市政协原主席、八十高龄的大书法家汤聘辉先生以“许诗邹评”的称号雅赞,或许也说明了这个方面的道理。

就像在黄州过份夸大了苏东坡先生的乐观豁达一样。很多读者对许峰老师的评价大都停留在豪爽大气、重情重义、忧国忧民等这些层面,而忽视了诗人内心的渴求和苦恼,这对诗人来说是不全面的评价。我看他有的诗,也会生发出一种无力感,只不过他的豁达、乐观、自信掩盖了他的沧桑。他在诗中,多次出现了欲说还休的精神状态,尽管他也多次尝试过和自己和解,但苦恼依然无处不在,诗人的内心世界是多愁善感的,任何主观臆断都会造成诗人心路历程的不完整。所以当我在他的那组由三十四首古风诗组成的诗歌里,看到了诗人在坚毅的外表下隐藏有几许辛酸时,我更加体悟了诗人的厚道与深情,俗话说得好,“情到浓处终成痛”,他是因为爱得太多,所以痛得也越烈。他的爱是广泛的,爱祖国,爱人民,爱亲友,爱这大地上的一切……我发现了这些时,就尽力捕捉,尽力还原诗人的本真和心思所想。因为这些,在诗歌研究中,对诗人人性光芒的塑造尤其重要。

许峰老师的厚道与深情,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完的。他的诗歌,是他一生都在践行的承诺,是他经历过风雨后而最终成就的彩虹!

因此,要把许峰老师恣意汪洋的诗歌和人格魅力形成诗学体系,是一种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其难度肯定不小,可以说是且阻且长。但许峰老师的诗歌,是当代诗歌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诗歌之一,可遇不可求,所以也必须大胆地去尝试,并且行且珍惜,这或许对整个中国诗歌的发展来说也是一项重大的创举,会带来示范性的作用也未可知,甚至会带领和挖掘出一大批能引发时代潮流的诗人和作品,从这方面看,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希望在以后的第二部,第三部,甚至第四部、第五部的许峰诗歌研究的评论文稿中做得更好!

 

一一写于20231125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