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延拓诗的广度与深度

1

延拓诗的广度与深度

——读丁卫华诗集《江南履痕》

 

作者:翁衡临

 

富于想象,另辟蹊径,于寻常物事发现诗意,从事物表象挖掘哲思,是诗人丁卫华写作的一大特点。他的诗集《江南履痕》,便是一次集中的呈现。食物、药名、节气、风物、工业等,都能让他写出诗意,可见其知识广博、思想深邃,才能诗情泉涌、信手拈来。

家乡是生命的起点,也是情感的皈依,无论走多远,诗情都会流淌回来,所以乡愁诗永远写不完。诗集共分六辑,可以说,从辑一“生在苏塘”到辑五“民以食为天”都与乡愁有关,足见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亲友的关切,对生命的悲悯,是何等的深情和深刻。

岁月变迁,只留下丝丝履痕,如《小水库》所言:青石板寂寞/捣衣人已不见影踪;但乡情难忘,如《小屋》所书:杂草淹没物是人非的恋曲/一段段过往/在记忆深处花谢花开。辑一不仅表述了具体的地名,如《巢湖》《西九华》;更是把乡愁抒发得异常浓厚,如《凉亭》:腊味很浓/我漂泊多年的胃/容不下那么厚重的乡愁。之所以容不下,不是乡愁变淡了,而是太过厚重。

辑二“致敬父母”,诗人重点写了与父亲密切相关的二十四节气,以表达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他通过节气的描写,把怀念融入每一个农时,希望在文字里,看到父亲忙碌的身影,仿佛父亲从未离去。节气在父亲的心中,父亲在节气的怀里。而季节不仅有颜色,也有情感。《谷雨》:你走后的这个季节雨水特别煽情……江河湖海的深情/倒灌在我悲伤的眸子里/常年以泪洗面。《寒露》:那些单薄的关切/需要层林尽染的烘托/才能抵达深秋萧索的尽头/抽穗扬花的语境里/你倾注的爱意/殷实饱满。诗人借花木的描写烘托情感,不仅让文字显得优美,也让情感变得真切。

诗人善于把抽象的词语具化为客观的物体,让读者离诗的本真更近,且变得可观可感。《那抹茶香依旧》:武夷岩茶是最芳香的/你寄来的那壶友情浓郁依旧。《中秋帖》:少水的米饭/有多少夹生就有多少难以下咽的酸……让这壶后悔/千年不醒。也喜欢把形容词、副词、动词等当名词用,如《二月二》:让本来就疯长的茁壮/有了更为蓬松的凌乱无序;如《谈心》:让我再一次点上后悔/在微弱的星光里/促膝谈心。

万物皆可用作诗名,是丁卫华诗歌的另一特点。药名也被用作诗名,如《胰岛素》《丹参》《厄多司坦》《二甲双胍缓释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等。他采用迂回的象征暗喻手法,让此类诗看似诙谐幽默,更多的是深深的伤痛和无奈。

辑三“江南生活”写的是地理物语,用唯美的景物,抒发悠长的情感,如《六如墩》《大渔湖》《林头河》等。此辑写尽了江南的柔美与柔情,如《在江南》:散落的心思/伴淅淅沥沥的缠绵/一路低语;如《古镇》:江南惯有的柔情/可以融化纷争/可以洗去铅华/可以悸动一桩桩痴男怨女的爱意缠绵。

丁卫华的诗结构紧凑,环环相扣,都是一节到底,一气呵成,让阅读的快感直抵高潮,读来荡气回肠。而高潮时又能巧妙回旋,令人回味无穷。《海燕》:高傲地歌唱/那一曲脍炙人口的旋律/波澜不惊。

“我们”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角,故辑四“我们在一起”不仅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能感受到科技的无穷魅力。诗人将数理化与诗歌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们见识到理工科的诗性,并感受其中的奥妙。《美与化学同在》:圣奥的字典里/每一个活泼的化学因子都有绽放的美……化学的苗圃里/所有美轮美奂的热忱/心如止水般/温和、平静、真挚。经济的发展,让精神生活愈加丰富,两者完美融合。《在昆山开发区听昆曲》:咿咿呀呀的昆曲与辉煌经济一道双剑合璧/天下无敌。

他在《同在大苏州》中说:艰难总将远去/举杯畅饮的长三角之约/期待你跋履山川/共话桑麻。诗人相信,一切困难皆能克服,没有什么可以阻碍前进的步履。他不满足于做网友,期待畅饮话桑麻。而《医药之美》写道:所有蕴含其中的美/结出的片片硕果/让人间安康美好、爱意融融。诗人借此让我们相信,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贡献与美好。

诗人好交师友,珍惜情谊,从辑四一共写了49个同学即可看出。正如他在《给我们》中说:我们一定会记下彼此的善良和高尚/所有步履坚定的明天/都是向阳而璀璨的。此辑的另一特点是,每首诗都有一个副标题,他致敬友人同学,表明人才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让诗文饱有时代感。《维也纳的旋律》:三十年后的我们会铆住岁月长虹的气势/在长三角一体化的会客厅侧/再邀请同学们一起坐论水乡/谈人生、听丝竹、品佳肴。拥抱美好的时代,珍惜美好的生活。

诗人喜用拟人手法,尤其写美食的辑五。《红豆与黄豆》:荞麦的先天性不足/每一次入口的细腻被粗狂替代/烧麦的油腻充足/闲置的柔和/一向以退为进。从中也可看出,每首诗不是写一种食物(或食材),有的多达十来种,让诗文显得更加灵动有韵味。他认为,食物不仅美味,且蕴含情与爱。《油麦菜》:依偎在浓情蜜意里/璀璨的蛋花郎情妾意般恩爱有加。他能把普通食物吃出美味,且难以割舍,如《稀饭》《红薯杂粮粥》《海带》《绿豆稀饭》《藕片》等。因为偏爱美食,那段封闭的生活才一片诗意盎然,而把素简的食物写出深奥的哲理,又让他的诗达到更高的意境。《咸豆角》:细枝末节的差异和整体的统一/始终贯穿其中/不破不立的古训/借豆沙包和紫薯的宝地/扬名立万。

工业题材的诗,是诗人探索出来的另一片绿洲,所以辑六名为“工业写意”,有一种画面感。有的诗名直接包含“工业”二字,如《工业园》《工业创造》;有的以工业流程命名,如《熔炼》《成型》《热处理》等。诗中我们看到了工业的魅力,如《工业制造》:一气呵成的绝唱/让稳定和高效/有条不紊地持续上演。

生命不止,步履不停,诗人丁卫华的脚步不只丈量江南,他要走向更广阔的山野城镇,在大地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在诗中留下自己的感怀。他情感饱满,表达真挚,用手中的妙笔,写下一首首真诚感人的诗,仿佛一道道美食,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翁衡临,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文章散见于《散文百家》《西部散文选刊》《中华文学》《文学天地》《都市》《神州文学》《渤海风》《速读》《青年文学家》等纸刊。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