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凝望纪念碑

凝望纪念碑

——浅析康桥诗作《面对纪念碑》

 

作者:史映红

 

在我约十年的诗歌品析与阅读感受写作中,把更多目光投向西部,有时候连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不是说我对东部没有感情,我曾三次就读的军校,都在徐州、南京、上海等地;严格、紧张而充实的五年时光,是命运之神对我的眷顾,五年不是小数字,那里的校园操场,教室图书馆,老师同学等,还时常回到我的梦里。但在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上,真是把大部分精力转向西部。也许老家和驻地都在西部吧。先后为大约超过一百位、十多个民族的作家诗人写过拙评,应该有百十来万字。写评论的时候,是辛苦的,又是快乐的,是费心熬神的,又是欣悦愉快的。特别是一些军旅诗人的作品,有一种豪气干云的气势,一种激昂向上的力量,一种舍我其谁的气魄,一种感人肺腑、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

正细品慢嚼军旅诗人康桥作品《面对纪念碑》时,突然想起前天看的一个视频,很有感触,摘录如下:“看到这次甘肃地震中国的处理方式,终于明白中国最让西方害怕的地方,不是航母,也不是东风系列洲际导弹,而是中国人在灾难面前能瞬间聚拢的强大凝聚力;地震发生后,即便半夜12点,甘肃仅在20分钟后,就启动了应急救援工作,临夏消防第一时间展开搜救;紧接着,贵州浙江山东山西河南等消防队,以及民间救援队很快陆续到达,一小时后就有人被救出来,3小时后,爱心援助帐篷已搭建起来。救援队伍刚赶到现场,后勤队伍已紧随其后;一位贵州小伙震后没几个小时,天还未亮,就带着300床被子赶到灾区,他怕灾区人民在酷寒中受冻。救灾现场,众多爱心人士已自发支起炉灶,拉面师傅开足马力,连自己也不知道做了多少碗面,分秒必争,让搜救人员和受灾群众吃上热气腾腾的拉面,这无疑是给大家撑腰打气,给人们巨大的心理安慰。救灾现场紧张有序,除国家发力外,社会各界援助也源源不断从全国各地赶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广袤博大的中国,再次凝聚成磅礴力量,亿万双大手帮助甘肃挺过灾难,这就是只属于中国人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是西方始终无法分裂我们的原因。反观今年8月发生在夏威夷的山火,大火烧了3天,救援队还迟迟未到,这就是民族与民族之间本质区别。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只有中国能做到?因为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传承从未断层,强大的凝聚力是基于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为什么中东国家大都讲同一种语言、同属一个民族,却无法凝聚起来?说穿了还是没有民族认同感,正因为如此,才被美国等外部势力分裂分化,让西方扶植的以色列这一外来势力反而成为中东霸王,打压欺凌他国。故而,中华民族能迅速崛起、西方又忌惮我们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坚不可摧、众志成城的民族凝聚力”。

来看《面对纪念碑》第一节:“站在纪念碑前/就想起我们的父亲/枪林弹雨中/我们的父亲手握钢枪/和敌人的坦克飞机较量/身上的弹孔/比手里剩的子弹还多”,上文提到民族凝聚力从何而来?肯定有多方面因素,但铭记本民族波澜壮阔,浑厚深邃和悠久辉煌的历史,铭记本民族一路走来,所经历的千难万险,风霜雨雪和曲折磨难,铭记本民族在极端困难之际,涌现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卞毓芳《文天祥千秋祭》)的英雄豪杰和他们卓越功勋,这是重要因素。是的,这些人像浩瀚星河璀璨的明星,光耀九州,普照华夏,中国人从来没忘记他们,给他们树碑立传,歌功颂德,交口称誉,赓续精神。

“纪念碑上没有父亲的名字/我们像记住纪念碑一样/记住了我们的父亲”,远的暂且不说,就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这空前绝后、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无数优秀儿女倒下了,有的有名有姓,事迹走进革命博物馆,精神走进中小学课本,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但更多的英烈无名无姓,无影无踪,尸骨无存。我们要“像记住纪念碑一样”,同样要永远记住他们。

“父亲的血和母亲的乳汁/是比纪念碑还高的丰碑/给我们阳光的启示和纪念”,诗人用“父亲的血”“母亲的乳汁”为意象,表达了个体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不容易,生命成长的不容易;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华民族有无数“父亲的血”和“母亲的乳汁”无私流淌和甘愿付出,才换来中国革命的成功,换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换来无数劳动人民的当家作主。康桥的文字一直紧贴、或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徜徉在艺术中,沁入到读者心里,朴实真挚,豪迈激越,坦荡磊落。

康桥曾说:“我不要求每首诗都完美,只要求每首诗都真诚”,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写的,比如“我们英雄的父亲/我们仁慈的母亲/把生命之根/扎进脚下的土地上/我们面对纪念碑/知道/该怎样活着”;明代大家袁宏道曾言:“吐之者不诚,则听之者不跃”;清初文学家贺贻孙亦言:“为文必本于朴诚,而后随境所触,随笔所之,旁见侧出,主客变换,恍惚离奇,鬼神莫测;譬如镜中西施,身影皆丽,雪夜梅花,香色难分”;鲁迅先生在《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里说:“‘白描’却并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面对纪念碑》里,诗人并未提及革命英雄、革命先辈和英烈的姓名,也没有刻画他们的音容笑貌,却于无佛之处见佛,无诗之处觅诗,把较为常见的题材,写得动人心弦,感人肺腑;这些质地坚硬的精神内核,这些由文字打造的金属重锤,敲击着我们日渐麻木、冷漠的心,让我们感谢康桥,感谢康桥的文字。

 

面对纪念碑

 

作者:康桥

 

站在纪念碑前

就想起我们的父亲

枪林弹雨中

我们的父亲手握钢枪

和敌人的坦克飞机较量

身上的弹孔

比手里剩的子弹还多

纪念碑上没有父亲的名字

我们像记住纪念碑一样

记住了我们的父亲

 

父亲的血和母亲的乳汁

是比纪念碑还高的丰碑

给我们阳光的启示和纪念

我们英雄的父亲

我们仁慈的母亲

把生命之根

扎进脚下的土地上

我们面对纪念碑

知道

该怎样活着

 

作者简介:

康桥:原名康娟丽,女,山西太原人;1997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研究生。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寸草心》《火中舞者》(合作)《血缘之源》《飞翔,向着太阳》等,散文集《天问:我是谁》。作品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新作品一等奖、首届齐鲁文学奖。

史映红: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