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法似一灯明,须叟千万灯”

“法似一灯明,须叟千万灯”

——以电影《第二十条》为例

 

作者:常耀宗

 

当今,传统的现实主义影片已不能很好地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于是,尝试突破传统,以新颖有效的方式吸引观众成为越来越多电影制片方的努力追求。基于此,将喜剧元素融入现实主义影片的大胆尝试便应运而生。2024年春节期间放映的《第二十条》正是这样一部电影力作,它以喜剧方式叩开了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大门,既给观众带来了深度人生启示与引导,也为社会潮流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影片《第二十条》以三位主人公正当防卫和见义勇为带来的种种遭遇为切入点,通过穿透力十足而又充满笑与泪、悲与爱的一个个故事演绎,直击人的灵魂深处,意在唤醒大众对第二十条的认识与捍卫。

所谓第二十条,是指刑法中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据说,此片原名就叫《正当防卫》。很明显,原名直白不说,还有普法宣传片的嫌疑,难免使观众生厌。为此,张艺谋导演将其改名为《第二十条》,如此不仅深化了主题,留出了想象空间,更能激起观众的欣赏欲,提高影片收视率。

探究该片的形成,即它为什么要选择《第二十条》为主题?又为什么要唤醒、普及第二十条呢?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了解影片的制作意义及教育价值关系甚大。

过去,在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着对正当防卫的适用把握过严甚至失当的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1997年我国对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条款作了大修改,形成了现在的第二十条。修改后的刑法第二十条,放宽了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增加规定了无限防卫权,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防卫,即使造成重伤、死亡后果,也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2020年,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切实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做法,坚决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法律毕竟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今它又多了一份人性的光辉,这对人民、对社会无疑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欧阳询曰:“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法是在社会中生长出来的,国家制定法律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条款被搬上银幕,可谓正逢其时,恰逢其势。从中,它让人们看到了检察机关是如何正确认定正当防卫、怎样积极鼓励更多人参与见义勇为,进而将沉睡的法条唤醒、普及,并以此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影片以“一主两辅”三个故事同时展开叙事,全面深入地展现了现实中正当防卫的典型场景与认定难题,耐人寻味,扣人心弦。在主线案中,村霸刘文经凌辱弱势村民王永强,强暴其聋哑妻子郝秀萍后被反杀,王永强因犯故意伤害罪而坐牢。按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可以防卫致死的“无限防卫权”之规定,王永强当属正当防卫。但证据何在?于此,影片中出现了吕玲玲检察官两次将案件退回公安局补充侦查,冒着办案风险调查取证、保护证人的画面,其意只为寻找刘文经去拿刀的证据,这样她才能力排众议,证明王永强无罪。于此,郝秀萍也为丈夫蒙冤而艰难地奔走着,无奈在刘老爷子等人的多次威逼下,在看不到坏人被法办的渺茫时刻,绝望中的郝秀萍选择了跳楼。在辅线案中,公交司机张贵生因制止性骚扰行为将对方打成重伤,结果被判刑三年。出狱后的张贵生抱着不服、非要讨个公道的心态频频上访,直至在上访路上偶遇车祸而亡。韩明的儿子韩雨辰为制止校园霸凌打伤了校教导处主任的儿子张科,由于缺乏见义勇为的证据被送至派出所。在与张家数次调解无果而两家矛盾愈来愈激化的情况下,韩明的妻子李茂娟大打出手对方被行政拘留……这一切都让作为检察官的韩明在短期内切身感受到,只有将老百姓的公平正义与自身司法观念的快速转变二者同等对待,才能还人民一个公道。同时,这一切也让观众对于什么是正当防卫、如何识别和对待正当防卫陷入深深的反省与反思中……法在唤醒他,也在唤醒你和我,它激发了司法工作者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不惜代价做正确的事的信心与决心,展现了新时代司法机关在处理正当防卫难题时的价值取舍;它引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要肩负起关注民生参与到社会事物中的责任与义务,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它呼吁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善于拿起法律武器同侵权行为作斗争,捍卫自身及他人的合法权益,争取公平公正的待遇。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一个人的人生。”……听证会上,韩明长达6分钟的陈述把影片推向了高潮,那是他实践出真知的告白,它道出了法律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道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永远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遵循方针。其言外之意、味外之旨是:检察官的工作不只是通常意义上的追求入刑,让有罪人受到应有的惩罚,也是迎难而上,不懈努力找无罪证据,防止无辜人蒙受不白之冤。倘若说法律制度离不开法律人的努力,那么现实生活中就需要象韩明这样普通而执著的检察官,正是因为他们不惜个人代价也要追求司法办案的价值取向,所以才能把法治一步步推向前进。正所谓:平凡孕育伟大,精神铸就不凡;英雄不问出处,贡献必有口碑。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公众知晓,在于实施。影片的结局正是以代表进步力量的主人公获胜或如愿以偿的。例如,王永强被无罪释放;郝秀萍惊险中还生;张贵生被追认为“见义勇为市民”称号;张科被学校给予记大过、记过警告处分;刘老爷子、堂兄等人最终以寻衅滋事和妨害作证罪被依法惩处……美终于战胜了丑,丑的揭示和否定便有了可笑性,也就是喜剧性。用喜剧形式呈现社会热点问题,既避免了过于严肃与沉重,也可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引发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到现实问题上,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使其成为构建法治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电影《第二十条》上演的是法的唤醒与捍卫,唤醒与捍卫在司法界,也在人民群众中,这正如辛弃疾所云:“法似一灯明,须叟千万灯。”我想,这才是该片所要达到的终归目的吧,即是说,社会本身和社会秩序才是法律发展的决定因素。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