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为小人物歌唱

为小人物歌唱

——里快诗歌《牧羊姑娘》简析

 

作者:常耀宗

 

读里快曾发表于《人民日报》的诗歌《牧羊姑娘》,似春风拂面,使我倍感清新、温馨。据我所见,讴歌英雄、伟人的诗作多矣,将笔触伸向农牧民、基层党员的优秀诗歌却很少。事实上,一个好作者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讴歌真善美的机会的,正所谓既能从大处着眼,也能从小处入手。下面,我们不妨看看这首《牧羊姑娘》。

“把青春/筑在/绵延起伏的马背上/去/放牧/蓝天下/那片茁壮的/希望”。没有铺垫,少了造作,起始一句便进入主题,进得不俗,进得艺术。作者不直接写你怎么怎么,而是写把青春如何如何,这种看上去无主语,实则主语早已深入人心的写法,更能抓住主题,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筑在”,这个“筑”字用得好,它比用“坐”或“骑”字更贴切更生动,有过之而无不及之感。一个“筑”字让人想象出牧羊姑娘牧羊时间之久、功夫之深。绵延起伏的马背上,牧羊姑娘的身影随骏马的奔跑和地势的起伏而时隐时现,其间的艰辛劳作场景便映入我们的眼帘。“去/放牧/蓝天下/那片茁壮的/希望”。在这里,里快没有直白地指出牧羊,而是借代地把羊说成是希望。这就将主体核心价值展现了出来,即牧羊就是牧羊姑娘生活的全部。

第二节:“日月/跨着伟岸的黑骏马/在雄鹰往返中/守望着/祖先的憧憬/手中的鞭子/长长地/做着恩格尔河的梦。”骑着马,迎着往返的雄鹰,将祖先留下来的传统——牧羊进行到底,于是,草原的孤单、草原的古老似乎变成了草原的新奇、草原的多彩。其中,恩格尔河一词,它既是实指又是虚指,实指是特定环境下的特定语言,它直接告诉我们恩格尔河就是牧羊姑娘的家乡——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虚指是承接上句“长长地”,其本意也是长长,因为作为草原人,谁都知道草原深处有一条恩格尔河。里快之所以如此写,是想让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带着梦幻去草原驰骋,如是一种草原美学的意味伴随其间。

第三节:“梦里/流动着/羔羊们的/歌谣。”“流动”一词用得妙,它明指羔羊们变幻位置,暗指羔羊多。将羊叫人格化为歌谣,让读者的脑海不由显现出一副优美的图画:湛蓝的天空下,牧羊姑娘挥动鞭儿,羊儿欢快地咩咩叫,从中可见草原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和幸福。

第四节:“蔚蓝的/眼睛/为心灵铺开睡床/心灵上/缀满了蓝天白云/还有/四季的鸟语花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牧羊姑娘将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看得最真,听得最清,闻得最香。

第五节:“看—/头顶那道虹/燃烧得多么隆重/飘动的脸庞/摇曳着/紫褐色的火苗/临摹/沉静的漂亮/。”太阳照耀下的牧羊姑娘,脸映衬着紫褐色,那是她常年牧羊常年经受阳光普照的标志——大自然给予的恩赐使她变得更加美丽。

第六节:“裙裾/撩动着/镶满金边儿的风/裹住太阳/草原上/悬挂起/一幅/安琪儿的/画像。”按一般人的惯性写法,总是“风撩动着裙裾”,但里快没有流于一般模式,而是“正话反说”,裙子撩动着风,目的在于让你正中他的“圈套”。显然,里快充分注意到了裙子与风之间的天然联系,裙子即风,风即裙子,这样人为地编造成了“合理”,从而创造出了艺术的真实。镶满金边儿的风,明着写风,实际上是借助风这个由头写裙裾的耀眼、漂亮,最后“裹住太阳”,遮住人眼,声言草原上有个守护羊群的天使,立于天地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至此,里快所写的虽是平凡的事物,却能放射出不平凡的光辉。正如清代文论家叶燮所言:“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美到处都有,贵在发现。总之,不论是大事物还是小事物,只要我们抓住一个点带出面,塑造出一种新形象新气象,小中自能见大,自能见出深刻的意蕴和诗的美质来。

回看《牧羊姑娘》最大的写作特点是留白和不定点,要么不直接说,要说也是一词多意,有待读者去思考去填充。有人说:“文学作品是一种极具个性色彩的审美意识形态”,透过此诗,可见一斑。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