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由儿童游戏和玩乐画想到的……

由儿童游戏和玩乐画想到的……

 

作者: 常耀宗

 

是机缘巧合,当我第一次从《中国书画报》上看到儿童游戏和玩乐画时,竟然莫名地喜欢上了。

纵观这四幅儿童游戏和玩乐画,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作,可谓一个时代的剪影。它通过游戏和玩乐的方式,反映出彼时孩子们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与心灵的启迪。

画是现实与艺术的产物。尽管这些儿童游戏和玩乐画是描摹以往年代的,但它们的出现绝不仅仅是为了重拾记忆,而是通过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意欲说明些什么。当然,至于究竟是什么,不同的观者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根据内容,我将这四幅画作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玩乐画,像《蒲公英》与《瑞雪映晴空 儿童塑雪翁》这两副画当在里面。另一类是传统游戏画,如《第一次胜利》与《放学后》这两副画应属其中。

先说自然玩乐画。吴凡于1959年创作的版画《蒲公英》,画中一个小女孩坐在地上,手持一朵蒲公英花放在嘴边缓缓地吹,享受着白柔毛纷纷飞起来的乐趣。她身边放着空篮子和镰刀,也许是刚刚劳动完便忘乎所以地投入到自然之乐中。画作把人物专注吹花的神态刻画得逼真、生动、形象、传神,令我们不由想到,那是一幅人与自然多么和谐、悠然的画面啊!从画家的作品及其笔法上,我们可以看到其纯净、朴素的心态和内在的精神力量及从中获得的审美艺术观照可谓多矣。

丰子恺1961年创作的《瑞雪映晴空 儿童塑雪翁》,展现了雪后孩子们两两一组争先滚雪球、堆雪人的场景。其中一组率先塑造出一个形象逼真且面带微笑的雪翁。一个小女孩在雪翁前双手高举红旗,以示我们成功了的喜悦心情。另一个小男孩则正在打扫雪翁周边的残雪什么的,彰显出他爱护环境的特性。旁边一组小朋友边滚雪球边看着人家的喜悦成果,投去的满是羡慕的目光。尽管这组慢了些,但他们依然努力着。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说,只要条件允许,孩子们个个皆具创造力。这幅画的画龙点睛之处在于丰子恺的题字“瑞雪映晴空,儿童塑雪翁。雪翁开口笑,预祝大年丰。”联系1961年全国发生的大饥荒,可知画家是托物言志,借童心喻民心,希望年丰、人安、国强盛!这幅画美在画家以足够的耐心和细腻的感情去描绘孩子们在塑雪翁时的种种表现,由此可以想象出他们是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在当时那种艰苦的环境下孩子们尚能如此,那其他人呢?想来,画作背后产生出的以一己而推及全局之势不可阻挡,它对彼时的生产发展会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时移世易,今天我们就这两副画说画,从中不难看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年与大自然契合后是极富生活情趣的。申言之,让孩子们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归于自然自有其美妙处。这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贝尔•福克说的:“大自然是孩子的教育之神,孩子可以在一草一木,一雨一露,一花一土中孕育出高超的智慧,坚毅的心胸以及敏锐的感受力。”所以,关注孩子,不要“关住”孩子。关注不仅影响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有人甚至说“毁掉一个孩子,让他远离自然就够了。”看来,自然与孩子的意义重大。事实上,现今我们大多居住在城市,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非常有限,而这对孩子的童年来说是一种遗憾。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也是孩子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我希望更多的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一起为孩子们重建与自然的联系,帮助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将他们引入自然,比如春游、野营、夏令营、秋游活动就应该持续开展下去,这样不仅可以开阔他们眼界,丰富知识,而且可以让他们认识自然美,欣赏自然美,陶冶性情,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能力,以及热爱农村、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丰富情感,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

再说传统游戏画。李桦于1960年创作的《放学后》表现的是放学后孩子们把书包挂在树上或脖子上,急不可耐、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打弹子的游戏情景。他们专注和认真的神情吸引了后边观看的女同学。观者这一人物的设置不是无意的,而是由她暗含、代表了大多数儿童对游戏的渴望。探究画作不以打弹子为题,反以放学后为题,实则另有深意存焉。据陈履生先生说:“李桦带有装饰性的艺术语言生动地表现了儿童的天性,而这与当时其他表现儿童放学后去参加劳动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由此可见,李桦创作此画是在还儿童自由,还儿童放学后玩乐的应有权利。作品有意突出儿童玩时的专注和认真式样,目的就是想让我们感到孩子对益智游戏是多么的热爱与向往。他们玩起游戏来像着了魔似的,其实这属于孩子的天性,那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们理当尊重、保护孩子的天性和选择,引导他们向上向善,而不是放纵,更不是压迫和强制。就此而言,扼杀孩子的天性就是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是阻碍他们成长。回归当下,它对我们的现实当有借鉴意义。

程十发于1958年创作的《第一回胜利》,呈现的是冬天两个小男孩在院门外下象棋,其中一位“常败将军”男孩竟然超乎寻常地取得了胜利的可喜画面。但见那赢了的男孩笑呵呵地举起右手、伸出大拇指,得意地向对方宣示:看,我终于赢了你!再看败了的男孩,左手托着腮帮,若有所思,似乎还沉浸在棋局中,不明白自己怎么就输了。当局者迷也就罢了,画作妙就妙在增设了旁观者,那两位兴许是赢者的爷爷和妹妹吧。瞧爷爷,坐在那儿边吸着长烟锅边微笑,仿佛一个神仙似的,或者在琢磨他的孙子赢得巧,或者他早看出了棋局的走势,只不过不一语道破天机罢了。妹妹呢,依偎在爷爷右肩膀,她右手点着嘴唇,脸上露出了为哥哥庆幸的笑容。四人中有三人为胜利而欢欣鼓舞,可见第一次胜利的难能可贵。画作重在体现传统游戏给孩子们带来的喜悦和乐趣,暗里似在鼓励他们多参加此类游戏活动,而这无疑是有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

结合以上两幅画来看,它为我们如何看待孩子放学后的时光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因为,当下我们的儿童放学后的时光不是无事可做,而是有事可做的有点多、有点过了。孩子们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可利用的空间实在是太少、太小了。俗话说:“一张一驰,文武之道”,对于孩子来说,劳逸结合是学习中的要素,它既能减轻孩子的精神压力,又能缓解大脑疲劳,放松心情,增强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而言,家长可以通过帮助孩子科学管理时间和培养高效的学习习惯,助力孩子在劳逸结合中受益。尤为关键的是,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个人兴趣,把准脉开出良方,让孩子在学习与娱乐中得到健康平衡的发展。

综上所述,真正的艺术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彩的,它当随时代,是与时俱进的。我由欣赏以上四副儿童游戏和玩乐画而引发的对于孩子玩耍与学习的问题思考,需要我们从心灵上求得解放。否则,孩子们会玩的翅膀是翱翔不起来的。会玩确实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思想解放的背景,以及适宜的会玩气氛才能活跃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会玩的孩子更会学习。哈佛大学教授托尼·瓦格纳指出,玩耍才是对学习的真正激励。玩耍是一种基于探索的学习,通过玩耍可以将好奇心、兴趣转变成激情和信念。换句话说,玩是学着体验的过程,它能释放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他们更有创意和活力,学会与别人协作,学会如何关心他人。我想,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才是一个厚德、开智、健体、审美、勤劳者,于社会有益、于自身有价值。

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观看以往的儿童游戏和玩乐画尚且能获得社会教益,那么今天我们的儿童美术创作当如何去反映、记录新时代中国儿童的生活和成长呢?怎样为时代赋彩,为历史造形呢?应该为这个时代留下些什么又能够留下些什么呢?心安是归处,画家只有扎根民众生活,才能作出贴近生活、铸造灵魂、温暖社会的作品。只有心里装着观众,才能作出有社会良心、有影响的儿童美术代表作,使我们乃至后来者在欣赏其作品时能够感悟到生活的真理,得到审美享受,受到审美教育,如此甚好。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