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牧民》:讲好奋斗者的故事
作者:张彩华
由国家一级作家、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布仁巴雅尔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签约作家赵艳联手创作的《中国牧民》,饱蘸激情,把廷•巴特尔质朴的生活提炼提纯,把廷•巴特尔一生奋斗的故事,把廷•巴特尔最感人的事迹,精彩地讲了出来。
《中国牧民》真实记录了个人生活的跌宕起伏,展示了一个优秀牧民的风采。文中讲述了廷•巴特尔同志从新中国开国少将廷懋的儿子,成长为优秀牧民“草原之子”的精彩人生。青年时期的廷•巴特尔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插队到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萨如拉图雅嘎查成为一名普通牧民。牧民生活的贫穷深深的触动了他,在城市长大的廷•巴特尔,第一次看到草原牧民的真实生活,善良正直的他,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牧民的生活,这是他决定要留在这片草原的初心。在这里他遇到了甘心跟自己过一生的爱人,尽管结婚时白手起家,买了旧毡房,自己动手加固修补改造,自己用旧箱子改造,刷上油漆当柜子,但是这些都成了他留在草原的信心。在牧区生活中,他发明了"廷.巴特尔式打井法""迁移式蒙古包""行走的崩克""减羊增牛的蹄腿理论""少养精养""打草不拉草""四点平衡""网围栏封育"……他是草原上的能工巧匠,也是他当牧民就一心扑在草原上,是一个优秀牧民的证明。
《中国牧民》真实呈现了社会变革中,有胆识者的榜样作用,展示了一个优秀带头人风采。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廷•巴特尔扎根草原50年。这50年,我国社会经历了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型,牧区政策改革等大变革大跨越。这50年,草原经历了从集体经济到个体经济,草场开发从无序到有序,牲畜养殖从盲目到有计划等等。50年的风云际遇里,作品围绕廷•巴特尔抓住机遇,胆大但不冒险,通过自己的小范围实验,成功后再大范围推广的方式,尽量减少牧民的损失。在治理浑善达克沙地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的发展新途径。他带领牧民寻求创富门路,帮助贫困户想办法求富,与大家一同致富,是广大牧民公认的致富带头人。作品记录了廷•巴特尔在提升牧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感动和激励更多的牧民,主动站出来帮助别人,打造了和谐美好的现代化幸福牧区生活环境: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牧民》真实讴歌了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展示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风采。作品展现了廷•巴特尔的家庭生活,在家里,他是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在他的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善德:“言必信,行必果”。作品记录廷•巴特尔的个人奋斗过程,无不闪耀着高尚品格的光辉。在牧区,他一直行走在无私奉献,大爱付出,不求回报的道路上,渐渐成为了一方草原牧民的主心骨。比如他的所有发明,所有创造,都是直接无偿教给别的牧民。在分牲畜到户的时候,他家分的的别人都不要的羊;分牧场的时候,他家分的是别人都不要的牧场。在牧民遇到难题的时候,他就成了智多星;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他首先想到的是所有牧民家庭;在帮助汉族青年牧民张爱忠规划养殖目标,帮助汉族牧民贠亮家划区轮牧时,他都是直接实地教给他们……他就是草原上的一颗明星,照亮别人,温暖别人,他用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从知识青年到人大代表,再到全国劳模,从牧民成为“时代楷模”,被牧区人民誉为“草原之子”。他获得了“七一勋章”,他荣获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改革先锋”“,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牧民》的出版发行,意义是非凡的。作品展示了廷•巴特尔不仅是千千万万个中国牧民的缩影,更是无数优秀共产党员中的典型代表。作品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明磊落。廷•巴特尔具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拼搏进取精神,具有先他人之忧而忧的高风亮节。他的背后,是中国整个改革开放到富起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巨大社会变革过程,是新时代草原恢宏壮阔的发展历程。
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牧民》告诉我们:正是因为有像廷•巴特尔这样努力奋斗的人,才使草原越来越美好,才让我们看到了整个草原大地的诗意栖息。
【作者简介】
张彩华,内蒙古兴安盟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文艺评论作品散见于《草原》《百柳》《吉林日报》《内蒙古日报》等报刊。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