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
——浅析赵琼诗作《先烈》
作者:史映红
看到军旅诗人赵琼诗作《先烈》,不少人应该与我一样想起许多:想起先烈们坚毅果敢、笃定犀利的目光;想起他们气吞山河、感天动地的事迹;想起他们刚毅决绝、沉着从容的最后一次转身;还想起他们振聋发聩、撕云裂帛的话语:革命先驱李大钊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污”;革命先烈邓中夏说:“人只有一生一死,要生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革命先烈方志敏说:“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固无所怨,更无所惧”;革命先烈陈延年说:“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革命先烈萧楚女说:“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战斗英雄黄继光说:“男儿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海空卫士”王伟说:“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
也想起毛泽东主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亲自创作、周恩来总理亲自撰写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还想起著名作家魏巍在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里几句话:“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是的,幸福的时光,甜蜜的日子,静好的和谐,我想任何人不得不承认:这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一起品析第一节:“只是一门心思,要/过那道坎,翻那座山/明知,那是一片岩/自己,只是一滴水/却坚信,身后/有无数与自己一样的/水滴”,众所周知,把中国历史退回到一百多年前,封建王朝已经日落西山,负隅顽抗,垂死挣扎,困兽犹斗;各路军阀连年混战,龙争虎斗,群雄逐鹿,永无宁日;西方列强耀武扬威,横行霸道,趁火打劫,肆无忌惮。整个中国大地黎庶涂炭,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暗无天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丁点萤火虫般的光亮,闪闪烁烁,明明灭灭,在暗夜里游走、寻觅,灯光飘摇,渴望照亮更广阔的空间,进而想把整个中国照亮。也在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滴水”,它晶莹剔透,又孤独无依,但它要“过那道坎,翻那座山”,它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精卫填海的斗志,女娲补天的努力,方向明确,执拗前行,它“坚信,身后/有无数与自己一样的/水滴”。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里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些在黑暗里举灯前行的人,这些孤单的、像“是一滴水”的人,就是“拼命硬干的人”,是“为民请命的人”,也是“舍身求法的人”,自然“是中国的脊梁”;这一节诗人比喻恰当而形象,喻指妥帖而适宜。
第二节:“明知道,腥风以及血雨/不可规避/还是做了一双翅膀/去拨,蔽日的/乌云”,是的,很多时候,我们把一些天差地别的较量,称作“飞蛾扑火”;把一些判若天渊的碰撞,称作“以卵击石”;把一些霄壤之别的战斗,称作“自不量力”。即便如此,总有一些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道,腥风以及血雨/不可规避”,还是痴心不改,踽踽独行,勇毅向前。这些我们通常称为先辈,后来大多称作“先烈”的人,把逆行当作自己的生活,把斗争当作人生的常态;把革命当作一生的追求,他们是一个群体之雕像,一个团队之缩影,他们从不气馁,永不妥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笃定向前;命运残酷,他们报之以笑;生活严苛,他们报之以歌。
诗作尾声,“是一粒尘土的觉悟/成就了一座江山的/屹立”,1930年,毛泽东主席曾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的,“绳锯木断,滴水穿石”“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正因为有那些举烛奔跑的人,有那些暗夜敲钟的人,因为他们有着“一粒尘土的觉悟”,最终“成就了一座江山的/屹立”;诗人十分注重对精神的关照,字里行间流露着追忆、恩义、敬慕和仰望,正如著名诗人峭岩所说:“赵琼的军旅诗已抵达一番新天地,他的诗严谨与力度共存、形象与意境共存、语言与诗意共存、总是呈现出于净、利落、爽朗、铁血,又富有哲理的诗意气象”。
这首诗赵琼追古思今,抚今悼昔,有着让人钦佩的社会承载力和包容量,气魄宏阔,情感饱满,视角独特,喻指确切,让人意犹未尽。
先烈
作者:赵琼
只是一门心思,要
过那道坎,翻那座山
明知,那是一片岩
自己,只是一滴水
却坚信,身后
有无数与自己一样的
水滴
明知道,腥风以及血雨
不可规避
还是做了一双翅膀
去拨,蔽日的
乌云
是一粒尘土的觉悟
成就了一座江山的
屹立
是一群,长在江山崖头的人
在初春这个日子里
挺身而出
把“先烈”这个词汇
认作,自己的
名字……
作者简介:
赵琼,1966年生于晋南,空军某部干部。著有诗集5部,其中《有一条河是向东流的》《走在春天的家门口》分别获诗刊社“优秀诗集奖”(2001年)、第七届空军“蓝天文艺创作奖”(2014年)。诗作散见《中国艺术报》《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文艺》等,曾获第二届“科学精神与中国精神”诗歌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国风文学奖、第九届长征文艺奖等。
史映红: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