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之魂,祖国之眼
——浅析吕政保诗作《哨卡的景致》
作者:史映红
直到现在,从青藏高原的军营回到内地已超过十年了,我时常做梦,梦里是亲如兄弟的战友,一起出操训练、站岗执勤,一起唱歌学习、打球娱乐,一起执行任务、凯旋而归;旭日东升般青春的身影没有变,鲜花盛开般灿烂的笑容没有变,其乐融融、沸腾火热的军营生活没有变。
直到现在,仍关注老部队那边的天气预报,驻地附近公路的改造进程,后勤保障社会化后官兵满意程度,曾经战友那些升迁了,那些已回到地方等,新闻联播看到关于日喀则的报道,总是万分投入,生怕落下一个字一句话。
直到现在,我把关于青藏高原和驻地军营相关的短视频妥善保管,歌曲舞蹈、民俗民风、战友戍边守疆的精神风貌等;闲暇时看了一遍又一遍,熟悉的场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韵味,熟悉的身影,多像一杯陈酿,浓厚香醇,回味无穷。
直到现在,我脸上“高原红”还执拗的存在,忘不了每次休假,红中带紫的“高原红”让我回头率总是很高,忘不了楼上叫皮皮的孩子对他爸说“叔叔脸受伤那么严重,为啥不上医院”?忘不了上鲁院高研班时,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的李院长从未叫我真名,一直喊“高原红”,那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和关怀关爱,我能感觉到他不仅对我关爱,也对边疆和高原充满了爱意。
直到现在,我仍然非常喜欢阅读有关高原、边疆和写军旅岁月的文字,觉得这些文字像西部的山峦奇峰一样,有脊梁有筋骨有钙质有灵性,永远气宇非凡,昂首挺胸。
一起品析吕政保的诗《哨卡的景致》,通过第一节阅读,我们知道,酷寒缺氧,低气压高温差,狂风肆虐和“大大超标的紫外线”是高原的标配,长期在高原工作,掉发脱发、不寐失眠、头痛头晕、呼吸困难、高原性肺病心脏病总是如影随形,连“那些原本坚硬的指甲”也“坍塌般地凹陷”。
第二节:“厚厚冰雪霸占下的土地、长不出一块养眼的绿、大漠狂风、卷起的沙尘、刹那间、蔽日遮天”等词句,我们读到了严酷严峻严苛严肃,读到了坚韧坚毅坚决坚定。还读到了单调,白的山,白的地,白的哨卡,白的边关,只有放哨站岗和巡逻执勤的官兵是绿色和移动的;守护着边境的雪白与静谧,和谐与神圣。
读到这里,还想起一首百唱不厌的歌《云端哨卡》:“当兵走上云端的哨卡/不管是春秋还是冬夏/这里永远飘扬着雪花/青春的浪漫在雪绒花前/士兵的风流在关山月下/这条通向远方的天路/就是我为你捧起的哈达/任寒风吹过绿色的记忆/让雪山见证信仰的海拔……”;诗行也好,歌曲也罢,都诠释一个真理:哨卡是边疆之魂,是边境之魄,是人民之胆,是边关最靓的景致;哨卡不仅仅是主权的象征,更是祖国安放在边境上的眼睛,这眼睛能看穿一切居心叵测与图谋不轨,能识别所有阴险贪婪和蠢蠢欲动,能彰显共和国的主权、昭示中华民族的尊严,能为祖国和人民遮风挡雨,保驾护航,赴汤蹈火。
细品第三节,与吕政保很多军旅诗一样,他写高原大漠、西北边塞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艰苦豪迈的军旅场域,不同于传统边塞诗的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和情感高亢;诗人往往通过一场风或一场雪,一层秋霜或一轮皓月,一封家书或一帧照片,一个故事或一段传说,勾起边防军人的思乡之情,思亲之心,甚至一缕含蓄婉约的儿女情长;让高冷苍茫的边关,让离家千山万水的军人有一种内心的温馨与寄托,有一缕心灵上的安抚和慰藉。个人认为这是打动人,并深受很多人喜爱的原因。正应了清代诗论家袁枚在《随园诗话》里那句话:“诗虽奇伟,而不能揉磨入细,未免粗才;诗虽幽俊,而不能展拓开张,终窘边幅。有作用人,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敛方寸,巨刃摩天,金针刺绣,一以贯之者也”。
不得不承认,当下不少诗歌创作者过于沉迷个人小情小调的宣泄,有的庸人自扰、无病呻吟,有的云遮雾罩、不知所云,有的愤愤不平、满腹牢骚,有的胡言乱语、信口开河;用流沙河先生的话说:“现在好多新诗不耐读,因为没有秩序”。那么,如何写好诗?怎样写出“耐读”的诗呢?诗歌泰斗艾青曾言:“生活是艺术所由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我敬重的作家路遥也说:“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不能麻木、盲目的活着,一定要用作家的热情去生活,去思索”。是的,大家名家之言,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是拉着我们向上的手。
吕政保和他的诗我关注很久了,也写过多篇拙评,他的文字是来自“最肥沃的土壤”,那些精细的描摹,缜密的思考,精致的走笔,浓烈的家国情怀,说明他对生活的“热情”与“思索”,有如此好习惯,我们有理由期待他更优秀的作品。
哨卡的景致
作者:吕政保
哨卡大大超标的紫外线
能不知不觉地在你的脸上
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那印记
被美其名曰“高原红”
而无论如何贪婪地吞食
也总是吃不饱的氧气
却以滴水穿石之功
让那些原本坚硬的指甲
坍塌般地凹陷
哨卡的景致
不能不说
常年厚厚冰雪霸占下的土地
横竖长不出一块养眼的绿
倒是那些大漠狂风
卷起的沙尘
也像掌握一套巫术之邪功
刹那间
足以蔽日遮天
哨卡的景致
年复一年天复一天地衍生
大漠的沉寂
只是那些守卡的官兵
习惯了在这样的景致中
顽强地生长信仰
哨卡的景致中
便有了“高原的美丽属于缺氧”
便有了
哨卡的蓝天是心灵的浴场
便有了守卡的血性汉子
把心中的家乡
建在离天最近的地方
持枪而立
作者简介:
吕政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西北军事文学》杂志编辑,有作品散见于《诗刊》《西部》《解放军文艺》《北京文学》《中国艺术报》《文艺报》等,并入选《2017中国年度散文诗》《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22卷》等。曾获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兰州军区“昆仑文艺奖”、甘肃“黄河文学奖”等。著有诗集《红哨楼》《金色课堂》等。
史映红: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