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扎牧村的新乡土书写
——赵有年中短篇小说集《炊烟笼罩的牧场》简评
作者:郭守先
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之翻译奖得主赵有年,出生于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巴沟乡上才乃亥村,21岁州民师毕业,参加工作后又在同德县唐谷镇当乡镇干部4年,近年来又挂职第一书记在贵德县尕让乡官加村先后从事“扶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5年,也就是说他在本土半农半牧的乡下整整生活和工作了30年,俗话说人活三十为一世,文学理论家们认为小说家的创作往往又受制于童年的记忆,故“愤怒”写小说的赵有年,即使不“与时俱进”也会步入乡土小说创作的。当然,赵有年的乡土小说创作不同于上世纪20年代鲁迅们开创的文化审视类乡土小说,也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阿城们致力的文化寻根类乡土小说,他的小说配合当前意识形态建设需要,立足“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国家文化战略展开的一种乡村叙事,属于“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倡导性写作,用前苏联格隆斯基的理论说属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用当代中国理论家的命名,可以称为新乡土写作,因为他的小说创作以第一书记为直接或间接叙事客体,具有社会性、真实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的特征,故他的小说创作更接近于赵树理、柳青们具有敏锐政治意识的乡土书写,只不过赵树理塑造了乡土世界中的“革命新人”,而赵有年塑造了乡土世界中的“建设新人”而已。
继中短篇小说集《温暖的羊皮袄》及纳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的长篇小说《石头村里杏花开》之后,2004年,赵有年又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炊烟笼罩的牧场》,该作品集14篇小说,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巴滩草原我们这个时代身边正在发生的故事,塑造了旺扎、达布等乡村振兴的一代新人。本文试图以该作品集为例,对赵有年深扎牧村的新乡土书写,进行一次以点带面的品鉴。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的作家大多会精明地选择“近事糊涂远事清”的叙事策略,譬如前些年盛极一时的新历史小说,因为“远事”较少顾忌,可以泼墨书写,而“近事”会涉及现实政治及许多活着的人,不好着墨。故选择“近事”写作的作家们,大多不是遁入隐语写作,就会不知不觉陷入图解政策的窠臼。但赵有年以乡土情深的质朴面对了当下,且能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做到自由切换、张弛有度,正如刘晓林教授在序中所言:“对此(图解政策,作者注),赵有年显然保持着高度警觉,虽然小说中时常对政策通过人物之口进行解释,但总体而言,他对时代话语与人物关系的处理合理得当。”直面当下,为时代代言、为生民立命,对作家来说是一个难度极大的挑战。
十多年前,有文友,写了一本反映河湟乡土生活的小说,他写的都是三十年前、甚至五十年前的“远事”,但他简介中的自我期许是“湟水谷地一代农民的代言人”。笔者在他邀约的评论文章中直言不讳地说: “代言”应当是现在进行式,而不应该是过去式,过去了或社会已经达成了共识,“代言”就失去了意义,说某某作家是某某时代的代言人,不仅他的创作应当与时代同步,而且还应该有前瞻性的思考,要以深厚的学养和无畏的品格做后盾。要想成为农民的代言人,我想应当从农民当前急需表达、却无法表达、不敢表达的问题入手,通过创作进而引导农村社会向健康的发展方向,而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写历史备忘录。虽然赵有年的小说创作,从其根本属性上说属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或者说是新乡土书写,但令人欣慰的是,他有意无意、间接暴露出了当下一些农村社会存在的问题,表达了一个作家应有的良知和怀抱。
譬如《老人与黄牛》,一二节以春天的生机反衬田野的寂静和开耕老人的失落,第三节笔锋一转开始回忆百年藏庄玛曲村的开耕节的热闹,从第四节起,用极其细腻的笔触白描了“一个人的开耕节”,以及第一书记东巴杰在网络直播中忧心忡忡的呼吁,将当下城市化进程加快,村民大量涌进城市生活,导致的土地撂荒问题暴露无遗,耕种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小说结尾不无遗憾地写道:
“游客早已撤退,田野、村道一片安宁。
老人赶着一头拉车的老黄牛,行走在杏花掩映的村道中,一片孤寂!
炊烟笼罩在村庄上空,空气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
“一片安宁”“一片孤寂”字里行间浸透了作者多少忧患和沉思,因为这不是第一书记一次直播就能改变的事情。
又如《暮色》,描写了阿妈康姆儿子、女儿大学毕业后,相继在城市安家立业,尽管儿女也很孝顺,她也曾到城市生活过一段时间,但城市嘈杂拥挤,空虚、寂寞的她后来坚持回到农村生活,然而,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一家人在暮色中围坐在餐桌前吃顿团圆饭,已经成了奢望”,小说虽然讲述的是康姆和银巴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故事,但深度介入的却是农村“空巢老人”如何赡养的问题?因为银发浪潮已经席卷华夏,生活中也不乏“窦格吉”这样口无遮拦、良心灭绝的儿媳,尽管第一书记旺丹嘉们修建了“玛曲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但小说依然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忧伤和哀愁。
再如作为小说集书名的短篇小说《炊烟笼罩的牧场》,不回避茅盾,集中反映了“乡村振兴”中一些牧民自身存在的问题,譬如个别牧人自视甚高,不愿“用草原上挤牛奶的手去抓农民干苦活的铁锹”,有的牧民无视第一书记的辛劳,“一点儿气都受不了”,像小孩子过家家,将第一书记千辛万苦联系的裁缝铺、电焊铺等学手艺的工作,说放弃就放弃。更有甚者,自私自利,没有一点契约精神和大局意识,村里合伙做生意遇到困难后,都不想承担责任,都只想拿回自己入股的股份:“我冷静地坐在一旁听股东们的意见,发现部分股东不想担责任,还想从戛泰嘉书记那里拿走当初入股的资金。戛泰嘉书记也一时给他们解释不清,合伙生意亏损怎么处理股东的债务。于是,我不得不出面解围”,后来在“我”说出“合伙办企业都得承担风险,自从合伙做生意的那天起,所有的合资人都像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一损皆损,一荣皆荣”的大道理后,大家方才放弃拿走“罗勒(丰收)养殖业合作社”入股股份的想法,开始同舟共济想办法。将“乡村振兴”中“人”的问题展露得淋漓尽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用倒叙手法书写的短篇小说《走出草原的牧人》还指出了牲畜超载、生态恶化,而牧民群众无法适应城市生活和工作的深层次问题,提出了如何推动禁牧工作顺利开展,切实保护好草原生态,加快传统畜牧业由粗放型向精养型转变,保护草原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以及如何因地制宜走“手工艺品加工”“畜牧产品深加工”及“文化生态旅游业”经济发展路子,这些实践对半农半牧村镇如何开展“乡村振兴”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以上是笔者从“写什么”的层面进行的一些浮浅评说,下面我们再从“怎么写”的层面再来说一说该小说集的优劣。笔者以为该小说集从审美的角度说,可圈可点的地方主要有两点:一是民间俗语的大量运用,极大地强化了叙述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譬如“姑娘不愿坐在福窝里,山羊不愿住在平地上”“老实话好听,老羊皮隔风”“利刃之伤可治,恶语之伤难医”等等;二是欲扬先抑、悬念设置等叙述技巧的运用,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譬如《雷殇》开头用1700字容量铺排父亲之死,从而有力地渲染了第一书记在接下来的帮扶济困中的作用和意义。结尾的悬念设置又让读者欲罢不能:“‘我决定要跟她(嫂子)离婚了。’哥哥态度坚定地说。哥哥的决定使得我们大家震惊得目瞪口呆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哥哥到底最后离婚了没有?小说没有编制太圆满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间。再如《漂泊的思念》欲扬先抑,开头将以第一名成绩顺利拿下州政府文秘岗位的“我”,听到安排到乡下当第一书记后的失落、委屈,以及父母摸不着头脑的慨叹和哭泣进行了大肆书写,为后来“我”如何一扫愁云为乡村振兴建功立业张目。另外《炊烟笼罩的牧场》开头,还用村干部冷落第一书记的报到,来设置悬念,第一书记想知道书记村长究竟为何没有来欢迎“我”?妇联主任说村里发生了大事,但又不说发生了啥大事,第一书记着急,我们读者也跟着着急,像这样巧妙的构思,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美中不足是该小说集中的部分作品 ,结束时,往往车刹得特别急,譬如《雷殇》结束部分:
“石建华书记和公保书记及时召开村民大会,会上才吉夫妇手捧哈达,上台言辞凿凿地向我们家道了歉。石建华书记还给全村村民普及了有关雷击的常识和防备雷电的方式方法。仁科煮熟的鸭子嘴硬,死活不承认他做出的龌龊事,只好交给派出所处理,他才接受了教训,赔偿了所造成的损失。
嫂子接受了第一书记的教育,答应回我们家好好跟哥哥生活了。我真替哥哥高兴,毕竟一家人团圆,和和睦睦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我作了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要去上大学了。可我不想给家里人增加负担,要办理助学贷款,到学校之后也想找一份兼职,挣钱解决自己的生活费,假期不回家,打工挣钱,完成自己的学业。”
这里用不到300字的叙述,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出了一一交代,这种旁白式的叙述,与开头细腻、舒缓的描述形成了鲜明对比,希望赵有年写小说时,引以为鉴,处理“收式”也能有“起式”的耐心。另外,人物语言也有与身份不相符的问题,譬如《暮色》中农村妇女阿妈本措吉与阿妈康姆谈论婚姻问题时有句对白:“俗话说:‘不上高山猎不到香獐,不下深水摸不到金玉。’当自己走进了婚姻的围城,才知道自己的婚姻合不合适自己”,“婚姻的围城”是钱钟书富有哲理的形象概括,我想不应该出现在农村妇女阿妈本措吉之口,他应该是知识分子们才有的表述。希望赵有年能进一步借鉴自己“翻译奖”小说作品的创作技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朝一日,原创小说也能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作者简介:
郭守先,字苏墨,号西海剑客。著有诗集《天堂之外》、文集《税旅人文》、评论集《士人脉象》《超我光焰》、随笔集《鲁院日记》、文论专著《剑胆诗魂》等。作品曾获中国税务学会“全国税收诗词展评”二等奖、《中国税务报》征文二等奖、第四届青海青年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专家博客笔会优秀奖、第二届青海文艺评论奖等。历任《青海税报》编辑部主任、青海省作家协会委员、海东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等。现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青海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青海省税务学会副秘书长、《税务学习》月刊副主编。
本文由史映红推荐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