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书里有乾坤

 1

《AI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常耀斌

 

书里有乾坤

——评常耀斌《AI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作者:岱青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选择,而是唯一的途径。企业只有数字化转型,迅速跟上时代潮流,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此角度上讲,认识与理解数字化转型,方可认识与理解企业转型的核心要义。

数字化转型就是利用AI的决策支持和数据分析能力,评估企业数字资产,制订持续改进计划,用AI 技术引领业务增长。这些年来,不少相关专业人员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写过论文与专著。常耀斌的《AI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清华大学出版社),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之作,所不同的是,它是一部战略解码企业数字化转型框架之作,是一部新意迭出、境界开阔的社科类扛鼎之作,其“才、胆、识、力”令人钦佩。

数字化转型既是一把手工程,也是战略实施和执行落地的一体化工程,需要企业高层领导者具备更强的战略洞察能力、勇气决心和资源投入。《AI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经营、营销、运营、产品、技术和组织六大战略规划,集20个知名企业成功转型案例和20多种最前沿的AI理念,以及作者在华为的IPD管理实战经验,全面阐述经营实践,提炼产品精髓,萃取数字要素,为企业管理者和数字化人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让战略支撑企业做正确的事,让流程支撑企业正确地做事。质言之,这是一个AI科学家心目中的智能化方案,它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基础,将理论付诸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适用于我国实体企业转型发展之路。但《AI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只就此止步,它还从如何结合企业战略和行业痛点找到转型的切入点、怎样使用AI技术优化流程、改善客户体验和提供新的商业模式,解决业务痛点一直到如何“让前方呼唤炮火”的效率提升,怎样准确地调动资源,字里行间写出了企业转型重中之重在于互联网技术和IT系统的赋能,这是顺势而为加速企业转型的战略布局,需要我们借势而进乘势而起造势而上。

纵横交错处,总是藏着最为柔和、动人的片段与章节。在这本书里,作者发掘出了诸如人性特点、人际关系、狼性文化、各人各言、管理箴言、企业成功案例、为商大道、现实学习标杆、历史智慧等很多这样的片段与章节,这些既是社科、人文的真实记录,也是他将其融入其中并对数字化转型作出的深刻思考。他之深刻,大的方面表现在对全书的整体把握上,显示出高度与深度。小的方面,则在于他能打破常规认识与赋事物以新知广见。譬如,他在书中讲到“利润无须强求,量入为出,利润必定随之而来。经营的常识是,经费随着销售额的增长而增长。然而,这是错误的常识。将销售最大化,同时将经费最小化,通过彻底地不断创新,才会取得高收益。”又如,在写产品定位(以微信为例)时,他说:“人是追求时尚的。推动微信普及的并不全是它的功能,虽然它的功能也很强,但是有一种偏向时尚的元素,这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所以,我们做互联网产品不能太‘工具化’化,‘工具化’看起来很实在,但它不能引起用户的连锁反应。特别是,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连锁反应的场所。”这些带有独创性的见解,是作者长年在实体企业工作、学习中得出来的“干货”,显示出力度与温度,它对于我们经营企业无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与操作性。

或许,在我们眼中,数字化转型就是单纯的技术应用或引入数字产品,终究是一种目标。但在常耀斌笔下,数字化转型是一种手段,一次变革,是那些国内外搞企业的成功人士的全部人生、所有梦想,他们的创业故事其实早已与数字化转型等融汇在了一起,只不过他们并没有明确地、系统地、响亮地提出来这一战略规划。

《AI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写出了这种人与企业共生、共荣的精神境界,这是作者深耕人性化管理,重视人才战略驱动企业数字化的生动体现。阅读它,可以进一步增强我们对“创业难守业更难,创业永远在路上”的认知与理解。在书中作者说:“找创新人才,组建创新团队,构建创新机制,是创新领导力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创新项目成功的根本保障。”正是这种“切身体会”,奠定了我国实体企业管理者的精神底色。针对当前形势,作者还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数字生态进一步融合,面向数据要素市场、企业数字化场景的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亟须提速。”从中不难看出,我国企业管理者的忧患意识正在逐步增强,这是防患于未然的必然要求,也是准备再战的冲锋号角。

书里有乾坤,笔下天地宽。通过《AI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这本书,我们可以洞察我国实体企业转型、重生之道。我想,这就是此书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与根本价值。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察右前旗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