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雕刻黄土与诗意的多重维度
——评陕西作家黄冰
文/刘省平
扎根黄土的青年作家
黄冰,陕西绥德人,这座被誉为“天下名州”的古城,既是吕布的故乡,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作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冰以散文、诗歌、小说创作为主,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百余篇,出版《月迷津渡》《思想的羽毛》两部著作,并多次在文学赛事中获奖。他的作品兼具地域特色与人文哲思,以“知识性、哲理性”为内核,形成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散文创作:从乡土叙事到文化哲思
黄冰的散文题材广泛,视野开阔,既有对黄土风物的细腻描摹,也有对社会议题的深刻探讨。
自然与文化的交响
在《桃花雪》中,他以“桃花与春雪交织”的奇景为背景,将民间传说与自然现象融合,赋予桃花雪“祥瑞之兆”的象征意义。文中既有“桃花红、雪花白”的视觉张力,又融入李白与汪伦的古典诗意,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叙事的交融。另一篇《冬景》则通过河流的四季变迁,串联起隋唐“洗三”风俗、水葬仪式等文化符号,探讨生死与自然的永恒主题。
记人散文的鲜活与哲思
《别样的青色春天》刻画了一位多才多艺、命运坎坷却豁达坚韧的女性形象。黄冰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式态度解读其人生,文风酣畅淋漓,情感充沛,凸显他对生命韧性的敬意。这类作品不仅展现人物故事,更通过个体命运折射时代精神,形成“知识分子散文”的独特趣味。
跨界叙事中的社会关怀
黄冰的创作不止于文学审美,更包含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
议论性散文的锋芒
在《回眸多维六月》中,他以高考月为切入点,探讨大学生就业困境、青年价值观等议题,将新闻事件与文学表达结合,展现“纵横捭阖、议论风生”的笔力。
地域文化的守护与重构
通过《缄默的河》等作品,他将陕北的河流、民俗、历史融入叙事,如“洗三”仪式中的槐枝、艾叶等意象,既保留传统符号,又赋予其现代意义,形成对乡土文化的诗意重构。
文学风格:汪洋恣肆与哲思并重
黄冰的散文被评价为“汪洋恣肆、文气充沛”,语言风格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张力。例如,《桃花雪》中“船帆直窜蓝天,劲风吹得呼啦啦响”的动态描写,与“醉里赏花看雪游桃花潭”的古典意境交织,形成视觉与哲思的双重冲击。其作品常引用诗词典故,如李白纵身跃船的戏剧化场景,既增强文学性,也深化历史纵深感。
黄土文脉的当代书写者
作为陕西文坛活跃的青年作家,黄冰的创作始终扎根乡土,又以开阔的视野探索多元主题。他的作品入选《全国青年作家优秀作品选》等选本,展现了跨地域的影响力。未来,这位“用文字雕刻黄土”的作家,将以更丰沛的创作力,为陕北文化注入新的时代注脚。
作者简介:刘省平,生于1979年,陕西扶风人,现居西安,资深策划人、青年作家、编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理事、陕西职工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长安朗诵协会理事。曾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文学作品百余万字;作品入选《中华散文精粹》《当代文学作品精选》《陕西青年散文选》等文集;策划主编《西府散文选》《当代扶风作家散文选》,参编《大美扶风》等书籍;出版散文集《梦回乡关》、旅行随笔集《西路行吟》等。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