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时空褶皱处的诗意辩证

时空褶皱处的诗意辩证

——浅析咚妮拉姆诗作《未来之梦》

 

作者:史映红

 

仔细品读咚妮拉姆的《未来之梦》,能感到一种出乎意料的时空压缩术,诗人将互联网与刀耕火种、唐朝诗歌与电脑、恐龙霸权与鸟类飞翔、三叠纪声带与月球蓝调等看似毫无关联的意象加以堆叠并置,构建出一个多维度的诗意宇宙。这首诗的魅力不仅在于诗人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在于其通过时空错位所展现出的辩证思维,在文明的衔接和物种的兴替处,在科技的飞跃中,揭示出存在与本质的悠长诘问。

诗歌开篇以“互联网随wifi穿越到/刀耕火种的时代”,制造了时空褶皱。这种技术文明与原始社会的隔空碰撞,打破了线性史观之桎梏。当“玩石头是快乐潮流”时,互联网这种当代最复杂的产物在最简单的生存方式中反而显得针锋相对和格格不入。诗人敏锐地捕捉到技术进步与人类本真之间的悖论,暗示文明演进的吊诡性和荒诞性,那就是科技越发达,人类发明越复杂,可能离最初人类本真之快乐就越远。

“唐朝以诗的角度/电脑是神仙的礼物”,进一步深化这种文明辩证;在诗歌的黄金时代,当下最普遍的电脑被视为神迹;而在数字时代,唐诗的辉煌又成为难以企及的文化高峰。这种相互神圣化暗示了每个时代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核心,任何简单的进步论都包含文明的复杂性。诗人通过时空错位巧妙地消解了“原始与现代的等级”,让不同时代的文明成果在诗意的空间里平等对话,坐而论道。

诗歌第二段转向物种演化的宏观视角:“恐龙曾霸道多少个世纪/未料后裔鸟儿自由飞翔”。昔日的陆地霸主以飞翔的形式延续生命;这种演化奇迹被诗人延伸至声学想象:“若三叠纪的声带,蓝调在月球上”,远古生物的发声器官与现代音乐样式在外太空不期而遇,旧雨重逢,创造出穿越数亿年的艺术共鸣。当“地球人轻盈着硅基翅膀”时,生物进化与科技进化在诗意中合二为一,碳基生命与硅基技术达成了某种融合。

在时空的纵横捭阖后,在岁月的远交近攻下,诗歌结尾转向哲学思考:“明天怎会表白/尚不理解的现在”。这两句充满张力的诗句揭示了人类认知的根本困境——未来永远在重新诠释现在,就像现在不断诠释过去。咚妮拉姆将这种认知的递归性置于“宇宙自强不息”的宏大背景之下,最终以“万物借着光芒告别黑暗”完成了一次从具体到抽象的诗意飞跃。

诗作《未来之梦》最动人的是它将“种种的幸与不幸”都视为时空长河中的平等碎片。恐龙灭绝是鸟类飞翔的前提,刀耕火种的单纯可能反衬互联网时代的焦虑。咚妮拉姆通过梦境般的时空折叠告诉我们:所谓进步从不是单向的,每个时代的得失都将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被重新评估,再度考量;这种非线性的历史观和存在观,让《未来之梦》成为一首关于文明本质的深刻寓言。

 

未来之梦

 

作者:咚妮拉姆

 

互联网随wifi穿越到

刀耕火种的时代

玩石头是快乐潮流

唐朝以诗的角度

电脑是神仙的礼物

 

恐龙曾霸道多少个世纪

未料后裔鸟儿自由飞翔

若三叠纪的声带,蓝调在月球上

地球人轻盈着硅基翅膀

 

明天怎会表白

尚不理解的现在

宇宙自强不息

万物借着光芒告别黑暗

未来之梦,碎片在昨曰

种种的幸与不幸

 

作者简介:

咚妮拉姆:原名连小慧:笔名,湖南人在西藏工作。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西藏作协会员,拉萨市作协理事,汉寿县作协会员,出版诗集《素心行走》《青稞时光》《初见欢喜》,陕西精短小说签约作家。

 

史映红:男,70后,笔名桑雪;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