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历史沧桑小径,邂逅人性至真精灵
——次仁罗布小说《乌思藏风云》
作者:德伦·次仁央宗
在当代文学的斑斓图景中,历史题材小说恰似熠熠星辰,散发着独特魅力,却也常陷入两难之境。部分作品过度堆砌史料,如将繁杂的历史碎片生硬拼凑,化作晦涩难懂、令人望而却步的资料“巨石”,使读者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迷宫中迷失方向,兴致渐消;另一些则沉溺于天马行空的虚构,肆意挥洒想象,却如断了线的风筝,脱离了历史的厚重根基,沦为荒诞不经、空洞无物的幻想泡沫,失却了历史应有的深沉质感与文化底蕴。然而,次仁罗布的《乌思藏风云》宛如一股清泉,在传统与创新的夹缝间潺潺流淌,于两个极端之间开辟出一条别具一格的叙事蹊径。它巧妙地将历史的雄浑厚重与人性的幽微深邃熔铸一体,为读者徐徐展开一幅气势磅礴、细节入微的乌思藏历史长卷,让人仿若穿越时空,亲临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
一、叙事范式:打破窠臼,赋予历史鲜活灵魂
《乌思藏风云》的卓越,首先在于对传统历史小说叙事范式的大胆革新。作者次仁罗布并未将历史视为故事的简单背景幕布,而是赋予其主角般的尊崇地位,使其成为推动叙事发展的核心引擎。他如一位执着的探险家,潜心钻研海量史料,精心梳理考证,以“七年磨一剑”的匠心与执着,力求将卫藏地区风云变幻的历史真实且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这七年,是作者与历史对话的七年,是心血与智慧交融的七年,每一页文字都凝聚着他的热爱与坚守,让这部作品充满了灵魂的温度与深度。这部作品不仅是七年的积累,更是作者智慧与情感的完美呈现。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并未满足于对历史事件的表面复刻,而是如一位敏锐的考古学家,手持“人性”的探铲,深入历史的褶皱深处,探寻那些被宏大叙事所遮蔽的个体命运轨迹,挖掘其中熠熠生辉的人性光芒。这些个体的故事,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串联起历史的长河,使其更具温度与质感。在书中,我们仿佛能触摸到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挣扎的灵魂,感受到他们的欢笑与泪水、希望与绝望,在这里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有血有肉、充满温度的生命交响。
二、叙事策略:多元视角,勾勒历史全景画卷
在叙事策略上,次仁罗布巧妙运用多重视角的手法,为这部作品注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转换,小说既能展现历史发展的宏大格局,让读者如翱翔天际的雄鹰,纵览时代的风云变幻,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又能深入刻画每个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潜入深海的游鱼,亲身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与他们同频共振。
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引导读者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去理解历史的复杂本质。在书中,每一个人物,无论尊卑贵贱,都是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他们的每一次抉择、每一段命运,都如同交织的丝线,共同编织成历史前进的脉络。这种对个体与历史紧密关系的深刻描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历史并非仅由少数英雄人物所独奏,而是由无数普通人的命运交响而成。
三、人物塑造:立体鲜活,映照人性斑斓光谱
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极具张力,摒弃了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模式,致力于展现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无论是权倾一时的统治者,还是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在历史的巨大漩涡中,都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他们有血有肉,有欲望、有挣扎、有坚守,每一个人物都像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人性的复杂与多元。如誉满全藏的萨班贡嘎坚赞,这位在第四章才惊艳登场的大师,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山,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芒。他的慈悲、精进、博爱,体现在他对信徒摸顶加持时,那温暖而有力的掌心,传递着无尽的关怀与祝福;讲经布道时,他声情并茂、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众生的心田;辩经斗法时,他从容淡定、舌灿莲花,尽显高僧风范。哪怕是他用右手掌心摸索头顶的细微动作,都充满了慈悲与怜悯;每当看到罗追坚赞时,他眼中流露出的怜爱与期许,让人感受到长辈对后辈的深情厚谊。作者就是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精雕细琢,将一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得道高僧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而对娘卓家族的三代人——娘卓·韦登、娘卓·觉龙、娘卓·觉龙贡佩,爷孙三代人的描写又各具风采。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藏民族的民族性格与特征及演变过程,从对能征善战的战争英雄的崇拜,到对博学多闻的文化英雄的敬仰,这种转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民族精神的升华。而小人物桑桑则以其精明灵动的形象跃然纸上,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透露出一种机敏与聪慧,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故事中熠熠生辉。此外,白廓宁珠、隐士老僧人积扎森格、衮帮确塞、念·卓普、蒙古军人多达那波、囊谦酋长等等人物,也都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层次分明的人物群像,展现了乌思藏社会的多元风貌。
四、艺术特色:传统与现代交融,奏响文化华彩乐章
从艺术特色来看,《乌思藏风云》完美融合了藏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叙事技巧。作者巧妙地将藏族民间传说、宗教文化元素都融入历史叙事之中,创造出一种别具一格、充满神秘色彩的叙事风格。读者仿佛置身于古老而神秘的藏地文化殿堂,聆听着悠扬的传说之歌,感受着宗教的神圣与庄严,领略着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小说在语言运用上也独具匠心,既保留了历史小说应有的庄重、严谨之感,又不失文学作品特有的灵动与鲜活。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如对乌思藏壮丽山河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用生动的语言刻画人物心理,使读者能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一同欢笑、一同哭泣。使文字富有节奏感和画面感,读来韵味无穷,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五、现实关照:以史为镜,启迪当下思考未来
《乌思藏风云》的价值远不止于对历史的精彩再现,更在于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关照。借助历史这面明镜,小说折射出当代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权力与信仰的冲突、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的关系等,引导读者对历史、文化、人性展开深入思考。这种思考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让读者在阅读中不断审视当下生活,汲取历史的智慧与力量,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总之,这部小说给予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历史绝非仅仅是过去的回忆,更是我们理解当下、展望未来的关键钥匙。在次仁罗布的笔下,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记载,而是一个个充满温度与情感的生命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无论历史的洪流多么汹涌澎湃,人性的光芒始终熠熠生辉,永不熄灭,它是我们前行道路上的灯塔,照亮我们未来的方向。
这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书中的大事件大多基于真实的历史背景,但作者的处理手法极为精妙,以至于我在阅读过半时才如梦初醒:原来这些情节并非完全虚构,而是以历史事件为蓝本的艺术升华。这种虚实交织的叙事方式,既保留了历史的厚重感,又赋予了故事以文学的灵动与魅力,让人在历史的真实与文学的想象之间自由穿梭,感受着历史与文学的完美融合。
作者简介:
德伦·次仁央宗,西藏日喀则人,西藏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英国剑桥大学访研。西藏仓央嘉措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著有《藏族文学简史》《简明现代藏、汉双语教材》《西藏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合著)《亚桑志》等教材及专、译著。系列童话《牧童》被翻译成意大利文、英文和尼泊尔文。
本文由史映红推荐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