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新星闪耀映苍穹

新星闪耀映苍穹

——歌曲《我是苍穹中的一颗新星》登顶解析

 

作者: 常耀宗

 

在中国科协2025年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征集活动中,乌兰察布市科协推送的原创歌曲《我是苍穹中的一颗新星》从全国几百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作品殊荣,并在全国入选的13个优秀作品中荣登榜首,成为本届活动的亮点。

由冷恒、王文作词,柴成智谱曲,张海霞演唱的这首歌何以获得成功呢?我们说这与歌词的情感共鸣与表达张力、编曲以星韵谱科志借旋律传精神、歌手嗓音特质与演唱表现力有直接关系。

高尚的主题与故事背景为歌曲奠定了情感根基——作为乌兰察布市科协为全国首部展览剧《自立自强自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科技自主创新之路》创作的主题曲,冷恒、王文的歌词以“共和国科学家如苍穹新星”为精妙隐喻,创造出具有故事性的艺术表达形式。歌词以“新星傲游苍穹”的独特视角展开叙事。从地球启程,借北斗导航、驾神舟飞船,飞越珠峰之巅、趟过银河浩瀚,在星际漫游中,王淦昌星、南仁东星、钱学森星、袁隆平星等科学家化身的“星辰”次第闪耀。这一叙事逻辑将科学家精神具象为可感知的宇宙图景,既串联起北斗组网、神舟问天、珠峰测高等这些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里程碑事件,又以星群闪耀的意象,暗喻科学家群体在历史长河中的精神传承。

歌词在内容与创作手法的搭配上,做到了三个完美结合。首先,构建星科技象征体系。以“新星”喻科学家,用“苍穹”指代科技探索的无垠边界,“北斗导航”“神舟飞船”等意象既紧扣科技主题,又赋予浪漫主义色彩。其次,情感脉络层层推进。从“铁骨给我坚韧的脊梁”的自立品格,到“豪情给我青春的力量”的自豪情怀,再到“生命生生不息,星辰大海呼唤着我”的强国信念,情感张力随叙事逐步升华。最后,音乐语言的诗性表达。句式长短交错,比如“飞越珠峰、趟过银河、遨游苍穹”这样简短有力、连续排列的句子,再搭配“闪耀放彩”“生生不息”此类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词语,让人感觉这些文字就像带着节奏一样,唱起来也会很顺口、有旋律感。这种“叙事化表达+崇高主题+音乐性语言”的融合,既让科学家精神可触可感,又通过艺术化的意象组合,使歌词成为主题思想与美学价值兼具的艺术载体,最终实现了对“自立自强自豪”精神的深情诠释与大力传播。

柴成智的编曲把星空的浪漫和神秘感融入其中,一听就让人仿佛置身在浩瀚的宇宙中。主歌部分旋律舒缓低沉,就像一条静静流淌的长河,带着听众走进科研工作者的世界。一个个音符,就像科学家们走过的路,有困惑有坚持,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是始终朝着目标前行,把他们默默钻研、永不放弃的精神都融入音乐中,并大胆尝试转调的艺术手法,强化了旋律的情绪张力与层次变化,更呼应了宏大主题的彰显,巧妙地表达了情感的升华与爆发,拓展了音色维度与听觉的新鲜感,从而使旋律成为精神的生动注脚。

副歌旋律激昂向上,像是冲破云层的科技曙光,瞬间照亮天地,生动展现了中国科技从落后到领先,不断突破创新的壮丽画卷。整首曲子既有星空般空灵悠远的感觉,又充满了拼搏奋进的力量,把科技工作者用智慧点亮梦想,为国家科技发展努力奋斗的故事,用音乐讲得淋漓尽致,让人听了特别感动特别振奋。

张海霞的演唱以醇厚低沉的声线起调,旋律悠长如古寺晨钟。节奏在舒缓与急骤间切换自如,声浪如溪流奔涌成江,高低音的强烈反差与绵长尾韵,勾勒出极具层次的听觉图景。她游刃有余地切换声线,时而温柔婉转,细述科技工作者白手起家的艰辛;时而铿锵如金石,高歌突破科技壁垒的豪情。两种音色交织契合,把科研团队从拓荒创业到逐梦星河的历程娓娓道来。每个音符都饱含对科技先驱的崇高敬意,每一句吟唱都凝聚着对时代奋斗者的由衷赞叹。演唱者的歌声正是献给科技脊梁的一曲雄浑赞歌。

总的来说,《我是苍穹中的一颗新星》这首歌的成功,源于歌词、曲谱、演唱三位一体的完美协奏,让音乐魅力多维绽放。歌词勾勒科技征程的图景,曲谱铺展奋斗的韵律,演唱注入信仰的温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出直击人心的艺术力量,为听众带来震撼心灵的沉浸式音乐体验,成为永久的记忆。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乌兰察布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察右前旗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备注:此文2025年6月27日发布于《乌兰察布云》。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