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袁竹:逍遥画派的艺术革新与时代价值

袁竹:逍遥画派的艺术革新与时代价值

 

李栎

 

引言

 

在当代艺术的多元格局中,袁竹以其独树一帜的 “逍遥画派” 和极具创新精神的作品,成为引人瞩目的焦点。他的艺术探索跨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界限,以独特的绘画语言和深邃的哲学思考,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将深入剖析袁竹的艺术生涯、创作风格、艺术成就及其作品的时代价值,全面展现这位艺术家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重要地位。

 

从热爱启程:袁竹的艺术逐梦之旅

 

1966 年 10 月,袁竹出生于四川省德阳市,这片浸润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蜀地,赋予了他对艺术的独特感知。自幼,袁竹便对文学艺术展现出超乎常人的热爱,这份热爱如同种子,在他心底生根发芽,为日后的艺术探索埋下了伏笔。

 

成长过程中,袁竹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科班艺术教育,没有按部就班地在高等艺术院校中接受系统训练。然而,这并未成为他追求艺术道路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他以一种更为自由、独特的方式去探索艺术的真谛。他深知,艺术的养分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他踏上了一条自我修行、广泛涉猎的艺术积累之路。

 

袁竹常常沉浸在古今中外名画家的画集中,那些经典之作成为他与艺术大师们跨越时空对话的桥梁。通过细细品味一幅幅画作,他汲取着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精华,从传统国画的笔墨韵味到西方油画的色彩表现力,从古代名家的意境营造到现代艺术家的创新思维,他都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每一次翻阅画集,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他对艺术的理解不断深化。

 

博物馆和美术馆也是袁竹常去的地方,在那里,他能近距离欣赏到名家真迹。站在一幅幅震撼人心的作品前,他感受着画家创作时的心境与情感,观察着笔触的运用、色彩的搭配以及构图的精妙。这些真实的艺术体验,让他对艺术的认知不再局限于书本和画册,而是变得更加直观、深刻。

 

大自然同样是袁竹的艺术导师。他热衷于游览名山大川,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巍峨的山峦、奔腾的江河、茂密的森林、宁静的湖泊,这些自然景观的壮美与灵动,都深深触动着他的内心。他用眼睛捕捉着大自然的每一个精彩瞬间,用心灵感受着自然万物的生命律动。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他领悟到了 “道法自然” 的深刻内涵,也为自己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每一处山水的形态、每一片云彩的变幻、每一缕光线的照耀,都成为他日后创作中的元素,被他巧妙地融入到画作之中。

 

袁竹还积极与省内外的画家们交流互动。在与同行们的切磋探讨中,他分享着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悟,也倾听着他人的经验和见解。不同的艺术观点相互碰撞,激发出新的思维火花,让他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创作思路也更加多元化。他深知,艺术的发展需要交流与合作,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他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艺术风格,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广泛阅读也是袁竹丰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他的阅读范围涵盖了文学、哲学、史学、美学和艺术类等众多领域。文学作品中的优美文字和深刻思想,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情感和内涵;哲学著作中的智慧和思考,让他对艺术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史学研究让他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发展脉络,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历史的维度;美学理论则帮助他构建起自己的审美体系,使他在创作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形式与内容、感性与理性的关系。这些丰富的知识储备,如同肥沃的土壤,滋养着他的艺术之树茁壮成长。

 

早期的艺术尝试中,袁竹便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艺术追求。他不满足于传统绘画范式的束缚,渴望突破常规,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2014 年 10 月,对于袁竹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他的作品《荷》《山村》《轻舟已过万重山》入选 “庆祝建国六十五周年暨罗江复县以来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并获三等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前期艺术努力的肯定,更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次重要亮相,让他开始在艺术领域崭露头角,也坚定了他继续在艺术道路上探索创新的决心。此后,他如同破茧而出的蝴蝶,在艺术的天空中越飞越高,创作之路愈发顺畅,不断有作品在各类展览中展出并获奖,逐渐受到艺术界的广泛关注。

 

老庄智慧的诗意流淌:逍遥画派的哲学溯源

 

在袁竹的艺术世界里,逍遥画派绝非仅仅是一种绘画风格的呈现,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根基,而老庄思想便是这一哲学体系的核心源泉。

 

庄子的《逍遥游》为袁竹打开了一扇通往精神自由境界的大门。庄子笔下的 “逍遥”,是一种超越世俗束缚、挣脱物质与现实羁绊的精神状态,能够在无垠的时空中自由穿梭,实现精神的不断升华。袁竹深悟此道,将这种 “逍遥” 境界融入到自己的画作之中。在他看来,绘画不再是简单地描绘眼前所见之景,而是成为了一种表达内心自由、追求精神超越的媒介。他的画作《圣山仙境》便是对这种境界的生动诠释。画面中山水云雾飘浮,峰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是一个超脱尘世的仙境。袁竹通过笔墨构建出 “天地与我并生” 的宇宙观,让观者置身于这个梦幻般的世界中,感受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精神自由驰骋的愉悦。在这里,山水不再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而是画家心象与道境交融的产物,体现了庄子所追求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精神自由无拘的境界。

 

老子的《道德经》同样对袁竹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对 “道” 的阐述,让袁竹领悟到艺术创作中对本质和规律的追求。“道法自然” 的思想更是贯穿于他的作品之中,使他的画作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尊崇。在创作过程中,袁竹遵循自然的法则,以自然为师,从自然万物的生长、变化中汲取灵感。他的画作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技法和形式,而是以一种自由、随性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让作品呈现出一种自然、质朴的美感。

 

袁竹的《空灵》一作,便是对老子 “大道至简” 思想的精妙隐喻。画面中,大片的留白宛如无垠的宇宙空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墨色的运用简洁而富有韵味,似有若无的笔触勾勒出山水的轮廓,在虚实相生之间,传达出一种空灵、静谧的美感。这种简洁而深邃的表达,正是道家 “无为而无不为” 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生动体现。看似无为,实则蕴含着无尽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让观者在这简洁的画面中感受到道家哲学的深邃内涵。

 

老庄思想中的辩证思维也在袁竹的作品中得以体现。《道德经》中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种辩证关系在袁竹的画作中转化为笔墨、色彩、构图等元素之间的相互映衬与对比。他善于运用墨色的浓淡、干湿、疏密变化,以及画面的虚实、开合、动静关系,营造出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画面效果。在他的作品中,浓墨重彩与淡雅清新相互交织,坚实的山体与流动的云雾相互映衬,静止的山峦与奔腾的溪流动静相宜,这些对比元素的巧妙运用,不仅使画面更加生动丰富,也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对事物对立统一关系的深刻理解 。

 

袁竹将老庄思想与绘画艺术紧密结合,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将道家哲学中的智慧和境界转化为可视的画面,使作品具有了深厚的哲学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逍遥画派,不仅仅是一种艺术风格的创新,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艺术表达,为当代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精神内涵。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艺术风格与技法的创新

 

(一)豹纹斑与牛毛纹:独创皴法的魅力

在山水画的漫长发展历程中,皴法一直是画家们表现山水形态、质感和神韵的重要手段。从五代时期董源的披麻皴,以其细腻柔和的线条描绘江南山水的平缓秀丽;到北宋范宽的雨点皴,用密集的小笔触表现北方山川的雄浑厚重;再到南宋马远、夏圭的斧劈皴,以刚劲有力的笔触展现山石的峻峭硬朗,每一种皴法都承载着特定的时代审美和地域特色。而袁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独创了豹纹斑和牛毛纹两大皴法,为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豹纹斑皴法是袁竹极具个性的创造。在他的作品中,如《屹立东方》,这种皴法被运用得淋漓尽致。画家以独特的笔触和墨色变化,在山岩上塑造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块状肌理,恰似豹纹般独特而醒目。这些块状墨色并非随意分布,而是经过精心构思,它们相互交织、错落有致,不仅模拟出自然山岩历经岁月侵蚀、风化后的独特纹理,更赋予了山岩一种动态的生命力。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些豹纹斑仿佛在呼吸、在生长,让静止的山体充满了灵动与活力。这种皴法打破了传统山水画中山峦静态、刻板的表现方式,为画面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奇幻的色彩,使观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未知与惊喜的山水世界中。

 

牛毛纹皴法则展现出袁竹对自然草木的独特观察与感悟。他用细密交错的笔触,如同牛毛般细腻而密集,模拟出草木生长的韵律。在《金牛古道》里,牛毛纹被巧妙地用于描绘古道周边的山林和植被。这些细密的笔触相互交织,生动地表现出植被的茂密与坚韧,让人感受到大自然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牛毛纹的运用,不仅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细腻的质感,还通过线条的走向和疏密变化,暗示出地形的起伏和光影的变化,使整个画面既有细腻入微的局部刻画,又不失雄浑大气的整体气势,为作品增添了深厚的艺术感染力,让观者仿佛能触摸到山林中每一片树叶的脉络,感受到自然的细腻与伟大。

 

(二)中西合璧:艺术表达的融合创新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艺术的交流与融合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袁竹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脉搏,在创作中积极探索中西融合的艺术表达,将中国传统写意精髓与西方抽象艺术的视觉张力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色彩运用上,袁竹既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墨分五彩的精妙韵味,又大胆吸收西方绘画对色彩的鲜明运用和强烈对比。他以枯、湿、浓、淡的笔墨技巧,将墨色的丰富变化发挥到极致,使画面中的墨色浓中有淡、淡中有浓,虚实相生,黑白交替,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他巧妙地将众多色彩当成墨韵进行微妙处理,以用色如用墨的方式,根据画面的形状和物体的类别进行赋彩。在《春到人间草木知》中,他运用鲜艳而和谐的色彩,描绘出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嫩绿的新芽、粉红的花朵、湛蓝的天空,这些明亮的色彩相互交织、碰撞,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热烈与美好。而在色彩的过渡和融合上,他又以灵动的用笔调节色彩与水墨之间的关系,使水墨与色彩相融相冲,达到浑然一体的和谐,在和谐中散发着多彩的艺术张力,使画面既具有中国画的含蓄韵味,又具有西方绘画的鲜明表现力。

 

在构图和形式上,袁竹借鉴西方抽象艺术的构成原理,突破了传统山水画对称、均衡的构图方式,采用更加自由、灵动的构图形式。他的画面常常通过线条、形状、色彩的组合与碰撞,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在《高山飞瀑》中,他打破了传统山水画中瀑布居中、山体对称的构图模式,将瀑布置于画面一侧,以流畅的线条表现瀑布的奔腾之势,与周围用豹纹斑皴法描绘的山体形成动静对比。画面中,线条的疏密、长短,形状的大小、方圆,色彩的冷暖、明暗,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形式美感,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他注重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通过虚实相生、疏密有致的布局,使观者仿佛能够走进画中的世界,感受到山水的深远与广阔。

 

(三)意象与具象的精妙平衡

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意象与具象的关系一直是艺术家们探讨的重要话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了艺术家既要观察自然、汲取自然的灵感,又要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将自然物象转化为心中的意象,再通过笔墨表达出来。袁竹在创作中深刻领悟了这一传统绘画理论的精髓,巧妙地把握意象与具象的关系,在两者之间找到了精妙的平衡。

 

袁竹的作品常常以具象之物为基础,通过独特的笔墨表现,赋予其深刻的意象内涵。在《天高任鸟飞》中,飞鸟作为具象之物,被袁竹以简洁而富有神韵的笔触描绘出来。飞鸟的形态虽不求与现实中的鸟类完全相似,但却生动地捕捉到了鸟儿飞翔时的灵动姿态和自由精神。周围的山水环境则以意象化的手法呈现,墨色的晕染和线条的勾勒并不追求对山水实景的精确描绘,而是通过虚实相生、疏密有致的布局,营造出一种广阔、空灵的意境。飞鸟在这样的意境中自由翱翔,使整个画面既具有具体的形象感,又蕴含着抽象的意境美,表达了对自由、高远境界的向往。

 

在《抱朴》这幅作品中,袁竹同样展现了他在把握意象与具象平衡方面的高超技巧。画面中的山体、树木等具象元素,通过独特的笔墨处理,既有真实的质感,又超越了具体的物象,传达出一种质朴、纯真的意象。山体的轮廓用粗犷而富有变化的线条勾勒,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出山体的明暗和立体感;树木则以简洁的线条和墨点表现,寥寥数笔,却生动地展现出树木的形态和生机。在具象与意象的交织中,作品传达出老子 “抱朴守真” 的思想内涵,让观者在欣赏画面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对本真、自然的追求。

 

袁竹通过对意象与具象的精妙平衡把握,使他的作品既具有传统中国画注重意境、神韵的特点,又不失对现实世界的关照和表达。他的作品在具象与意象之间游走,给观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每一位观者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审美体验,在画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

 

艺术与哲学的共鸣:代表作品深度解读

 

(一)《鱼跃龙门》:哲学意蕴的艺术升华

《鱼跃龙门》无疑是袁竹众多作品中极具代表性与思想深度的一幅,它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哲学。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幅作品的画面布局独具匠心。袁竹运用自己独创的豹纹斑皴法描绘龙门周边的环境,不规则的块状纹理层层叠叠,犹如岁月雕琢的痕迹,为画面增添了神秘而古朴的质感。这些豹纹斑大小不一、疏密有致,在光影的映衬下,产生出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龙门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无尽的能量与活力。而画面中的鱼儿,以简洁而灵动的线条勾勒而成,虽不见其奋力跳跃的姿态,却在那流畅的线条中展现出一种自在与从容。它们的身体曲线优美,与周围复杂的纹理形成鲜明对比,使鱼儿成为画面的焦点,凸显出生命的灵动与坚韧。

 

在色彩运用上,袁竹摒弃了传统绘画中对鱼跃龙门场景的华丽渲染,没有采用过多鲜艳的色彩来表现喜庆氛围,而是以淡雅的墨色为主调,间或点缀一些清新的色彩。这种色彩的选择,不仅营造出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更使画面具有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墨色的浓淡变化,如同音乐的旋律,赋予了画面丰富的层次感,让人在欣赏画作时,仿佛能感受到一种内在的节奏与韵律。

 

而这幅作品的哲学内涵更是深刻而独特。传统的鱼跃龙门题材,往往强调鲤鱼通过奋力拼搏、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身份的转变,象征着人们对功成名就的追求。然而,袁竹却另辟蹊径,他在《鱼跃龙门》中融入了道家 “为而不争” 的智慧。画面中的鱼儿,并非以一种激烈的、挣扎的姿态去跨越龙门,而是以一种平和、自然的状态顺流而行,看似毫不费力地就越过了龙门。这种表现方式,传达出一种顺应自然、不强求的哲学思想。在袁竹看来,真正的成功并非来自于过度的竞争与争斗,而是在于遵循自然规律,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当人们放下功利的心态,顺应自然的大势,就能轻松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达到一种和谐、自在的境界。

 

《鱼跃龙门》还蕴含着对人类命运和社会和谐的深刻思考。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被各种欲望所驱使,陷入激烈的竞争与纷争之中,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袁竹通过这幅作品,呼吁人们回归内心的本真,摒弃过度的欲望和争斗,以一种更加和谐、包容的方式相处。他希望人们能够从鱼儿的自在状态中得到启示,学会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这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和对社会和谐的追求,使《鱼跃龙门》不仅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精神的引领 。

 

(二)《金牛古道》:历史与自然的交融之美

《金牛古道》是袁竹将地域文化与艺术创作完美融合的经典之作,它宛如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蜀道的千年沧桑与自然的壮美。

 

在画面中,袁竹运用苍劲有力的牛毛纹皴法来描绘金牛古道的山川地貌。牛毛纹的细密线条相互交织,如同岁月的丝线,编织出了蜀道的崎岖与险峻。这些线条不仅细腻地表现出了山峦的起伏、岩石的纹理,还生动地展现出了古道周边植被的茂密与坚韧。从近处的岩石到远处的山峦,牛毛纹的运用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让观者仿佛能够触摸到蜀道的每一寸土地,感受到它的厚重与沧桑。

 

除了精湛的技法,袁竹对色彩的运用也为作品增色不少。他以古朴的色调为主,墨色的浓淡变化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光影的效果,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真实感。在山峦的背光处,浓墨渲染,展现出山体的厚重与坚实;而在受光面,则以淡墨轻染,表现出光线的柔和与明亮。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暖色调,如土黄、赭石等,来表现古道的历史沧桑感,这些暖色调与墨色相互映衬,使画面既具有自然的清新,又蕴含着历史的深沉。

 

《金牛古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金牛古道作为古代连接中原与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它见证了古代商贸的繁荣,无数的商队沿着这条古道往来穿梭,将中原的物资和文化带到了西南地区,同时也将西南地区的特色产品和文化传播到了中原。它也是军事战略的要地,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要的战役。袁竹通过画笔,将这些历史的痕迹一一呈现出来,使观者能够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在画面中,我们仿佛能够看到古代的商队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听到马蹄声和商人们的吆喝声;也能想象到当年的战争场景,感受到历史的风云变幻。

 

袁竹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金牛古道沿途的自然风光壮美而秀丽,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绿树成荫。袁竹用画笔捕捉到了这些自然之美,将其融入到作品之中。画面中的山水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的呈现,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们展现出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从而引发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

 

(三)《圣山仙境》:精神自由的诗意追寻

《圣山仙境》是袁竹对庄子 “逍遥游” 精神的深情演绎,它以诗意的笔触和空灵的意境,引领观者踏上一场追寻精神自由的奇妙之旅。

 

画面伊始,映入眼帘的便是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它们在云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仿佛是一群沉睡的巨人,又似是通往仙境的神秘通道。袁竹运用独特的笔墨技巧,以灵动的线条勾勒出山峦的轮廓,再用淡墨轻染,营造出一种朦胧而虚幻的氛围。这些山峦的形态各异,有的高耸入云,有的蜿蜒曲折,它们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妙的画面。在山峦之间,云雾缭绕,如轻纱般飘动。袁竹通过留白与墨色的巧妙运用,将云雾的轻盈、缥缈表现得淋漓尽致。留白处,仿佛是云雾的源头,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而墨色的晕染,则使云雾具有了层次感和质感,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云雾的流动与变幻。

 

画面中的色彩运用简洁而富有韵味。以淡雅的色调为主,如淡蓝、浅绿、米黄等,这些色彩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淡蓝的天空,浅绿的山林,米黄的山峦,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宛如仙境般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这种色彩的选择,不仅符合作品所表达的 “逍遥游” 精神,也使画面具有了一种诗意的气质,让人在欣赏画作时,仿佛能够进入一个宁静、美好的精神世界。

 

《圣山仙境》深刻地诠释了庄子 “逍遥游” 的精神内涵。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是一种超越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在这幅作品中,袁竹通过描绘圣山仙境这一超脱尘世的场景,表达了对这种精神自由境界的向往与追求。画面中的山水、云雾,以及那若有若无的仙境,都象征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观者在欣赏画作时,仿佛能够跟随画家的笔触,走进这个仙境般的世界,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感受到精神的自由驰骋。在这里,没有世俗的烦恼,没有物质的束缚,只有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这种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不仅是袁竹个人的精神寄托,也是对当代社会人们精神困境的一种回应。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被各种物质欲望和世俗观念所束缚,心灵难以得到真正的自由。《圣山仙境》提醒着人们,要学会放下心中的负担,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回归到生命的本真状态 。

 

闪耀世界的艺术力量:袁竹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一)作品出版与学术认可

在艺术的浩瀚星空中,作品的出版与学术认可犹如闪耀的星辰,照亮艺术家前行的道路,也为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石。袁竹的艺术成就,在出版领域绽放出了璀璨光芒。

 

2022 年 8 月,对于袁竹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精心打造并出版发行了《中国当代名家画集袁竹》大红袍品牌精装图书,全国新华书店积极参与经销。“大红袍” 画集,这一在中国美术界极具权威性与代表性的出版物,宛如一座艺术的神圣殿堂,收录的皆是在美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艺术家作品。能够入选其中,是对艺术家艺术造诣和创作水平的高度赞誉与充分肯定,袁竹成功跻身 “大红袍” 画家之列,无疑证明了他在当代艺术界已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这本画集不仅是袁竹艺术生涯的一次全面总结,更是他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几乎囊括了其山水、花鸟、人物等各个领域的代表作品。画集中,序言部分精心收录了四篇书画评论家专门为赏析袁竹作品而撰写的评论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了袁竹的艺术风格、创作理念以及作品的文化内涵,为读者理解袁竹的艺术世界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图录部分收辑了袁竹不同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共 222幅,这些作品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展现了袁竹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探索与创新历程。艺术年表则详细记录了袁竹从艺经历、重要作品创作以及一些大事,为研究袁竹的艺术发展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2023 年 3 月,由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洋主编的《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袁竹山水画作品选》,由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的问世,是对袁竹艺术成就的又一次重要肯定。作为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范本,它具有非凡的意义。在艺术教育领域,它为培养新一代的艺术人才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将袁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的绘画技法引入到高校教学中,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从学术层面来看,它是对袁竹艺术创新和教学价值的深度挖掘与系统梳理,为美术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案例和思路。书中精选的作品,系统展示了袁竹从传统皴法解构到逍遥风格成型的完整脉络,为后学者提供了技法创新的方法论示范,让学生们能够从袁竹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学习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何将哲学思考融入到绘画创作中。

 

(二)展览与拍卖的辉煌成绩

艺术展览与拍卖市场,宛如艺术世界的璀璨舞台,是艺术家展示才华、作品彰显价值的重要场所。袁竹在这两个领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

 

2016 年 4 月,袁竹的作品《山村》《荷》《晨雾》远渡重洋,亮相美国纽约 2016 世界艺术博览会。在这个汇聚了全球艺术精华的舞台上,袁竹的作品凭借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脱颖而出,其中《山村》荣获国际优秀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袁竹个人艺术才华的高度认可,更是标志着他的作品成功走向国际舞台,开始在世界艺术之林崭露头角,受到国际艺术界的广泛关注。此后,袁竹的作品便频繁在国内外各大展览中亮相,如 2016 年 5 月 28 日至 6 月 1 日,他在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举办 “传承与经典 --- 袁竹国画作品展”,向国内艺术界展示了他对传统与现代艺术融合的独特理解与探索;2016 年 12 月,作品《天游》《山村》在世界著名的四大美术院校之一的列宾美术学院展出,与国际顶尖艺术学府的师生们进行艺术交流与对话;2017 年 3 月,作品《大月亮》《残荷》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办的 “盛世焦点 — 特邀书画名家献礼全国两会优秀作品联展”,为国家重要会议增添了艺术的光彩;2017 年 4 月,参加北京保利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与众多国内艺术名家同场竞技,展示了自己的艺术实力;2018 年 1 月,作品《逍遥天下》在北京保利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 “中国梦文化梦名家名作全国 (巡回) 展”,将自己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成果传播到全国各地。这些展览经历,不仅让袁竹的作品被更多人欣赏和了解,也不断提升了他在艺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拍卖市场上,袁竹的作品同样备受青睐,成绩斐然。2023 年,他的作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以 68.5 万美元的高价成交,这一惊人的数字不仅彰显了其作品的卓越艺术价值,更反映出市场对他的高度认可和热烈追捧。作品的高价成交,吸引了众多艺术收藏家和投资者的目光,进一步提升了袁竹在艺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这表明袁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不仅在艺术评论界和学术界得到了认可,也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接受和喜爱。他的作品成为了艺术市场上的热门藏品,其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得到了双重肯定。

 

(三)社会与文化外交的积极贡献

艺术的力量,不仅在于其审美价值,更在于它能够跨越国界、超越文化差异,成为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文化交流的桥梁。袁竹的艺术作品,在社会层面和文化外交领域,都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的璀璨使者。

 

在社会层面,袁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哲学内涵,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人与自然关系等问题的深入探讨。例如,他的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家思想,倡导人们回归自然、追求精神自由,这与当代社会人们对心灵宁静和精神追求的渴望相契合,使观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心灵的慰藉和思想的启迪。他的画作还常常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和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袁竹的作品成为了连接艺术家与观众心灵的纽带,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的文化繁荣与和谐发展。

 

在文化外交方面,袁竹的作品更是成为了一张亮丽的中国文化名片,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他的作品多次在国际重要场所展播,如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这个被誉为 “世界的十字路口” 的地方,袁竹的作品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2023 年,他的作品入选艺坛名家海外展播组委会组织的《艺术之巅峰看中国一一大美中华》艺坛名家时代广场海外展播工程,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共展出《魚跃龙门》《洪瀑》《高山飞瀑》等六幅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中国元素和创新的艺术表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当代中国艺术的创新活力。《鱼跃龙门》中蕴含的道家 “为而不争” 的智慧,通过独特的绘画语言传达给世界各国的观众,让他们对中国哲学思想有了更直观的感受;《高山飞瀑》中展现的中国山水的雄浑壮丽,以及独特的笔墨技法,让世界领略到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独特魅力。袁竹的作品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增进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为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

 

时代的艺术启迪:袁竹艺术的价值与意义

 

(一)传统山水画的创新突破

在当代山水画的发展进程中,袁竹宛如一位勇敢的开拓者,以其独特的艺术理念和创新精神,为传统山水画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与变革。

 

从笔墨技法的角度来看,袁竹独创的豹纹斑和牛毛纹皴法,彻底打破了传统山水画中皴法的固有模式。传统皴法,如披麻皴、斧劈皴等,虽历经千年发展,各具特色,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表现范式。而袁竹的豹纹斑皴法,以独特的块状肌理和光影表现,赋予山岩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动质感。这些块状墨色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相互交织、错落有致,模拟出自然山岩历经岁月侵蚀后的独特纹理,使山岩仿佛具有了生命的律动,充满了动态的美感。牛毛纹皴法则以细密交错的笔触,精准地模拟出草木生长的韵律,让画面中的植被呈现出茂密、坚韧的生命力。这种对传统笔墨技法的大胆创新,不仅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形式,更使山水画在表现自然物象时具有了更强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在构图形式上,袁竹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创新勇气。他摒弃了传统山水画中常见的对称、均衡构图方式,大胆采用更加自由、灵动的构图形式。在他的作品中,线条、形状、色彩的组合与碰撞充满了想象力,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例如,在一些作品中,他会将主体景物置于画面的一侧,通过留白和其他元素的衬托,形成一种不对称的美感,使画面更具张力和动态感。这种创新的构图方式,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视觉惯性,给观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让人们在欣赏画作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变化和惊喜的艺术世界中。

 

袁竹对传统山水画审美观念的重构,也是其创新突破的重要体现。传统山水画注重意境的营造,追求一种宁静、悠远的审美境界。袁竹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时代精神。他的作品中,既有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敬畏,也有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他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将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山水画的审美内涵更加丰富和多元。例如,他的一些作品中运用鲜艳而和谐的色彩,打破了传统山水画以水墨为主的色彩模式,为画面增添了活力和现代感;同时,他在作品中融入的哲学思考和文化内涵,也使观者在欣赏画作时,能够获得更深层次的精神共鸣和思想启迪。

 

袁竹的创新为传统山水画在当代语境下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他的艺术实践证明,传统山水画并非一成不变的僵化模式,而是可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他的作品为当代山水画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激励着更多的艺术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探索传统山水画的当代转型之路。

 

(二)当代艺术发展的新视角

在当代艺术多元化的浪潮中,袁竹的逍遥画派宛如一股清泉,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独特而新颖的视角。

 

将哲学思考融入艺术创作,是袁竹为当代艺术发展带来的重要启示。在他的作品中,道家哲学的智慧如同一根无形的丝线,贯穿始终。庄子的 “逍遥游” 思想,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超脱,在袁竹的画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他以笔墨为媒介,构建出一个超脱尘世的精神世界,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与自由。例如,在《圣山仙境》中,他通过描绘云雾飘浮、峰峦若隐若现的仙境般场景,传达出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的哲学境界,使观者仿佛能够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超越世俗的束缚,实现精神的自由驰骋。这种将哲学思考与艺术创作紧密结合的方式,不仅提升了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也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一种深度的思考模式,让艺术家们意识到艺术不仅仅是形式和技巧的展示,更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是袁竹逍遥画派的又一重要特色,也为当代艺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袁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道家哲学的思想,还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韵味、构图法则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他还借鉴了西方抽象艺术的表现手法,将中西文化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思路,即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立足本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

 

袁竹的艺术实践对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价值取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的作品鼓励当代艺术家打破传统的束缚,勇于创新,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精神内涵的深度挖掘,也提醒着当代艺术家要关注作品的思想性和文化价值,避免陷入形式主义和商业化的泥沼。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家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探索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相结合的可能性,从而推动当代艺术朝着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和富有内涵的方向发展。

 

(三)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贡献

袁竹的艺术作品,宛如一座桥梁,跨越时空,连接着传统与现代,沟通着中国与世界,在文化传承与交流的广阔领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文化传承方面,袁竹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创新发展者。他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将道家哲学、传统绘画技法以及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他对老庄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诠释,通过绘画这一艺术形式得以生动展现。在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道家 “逍遥”“无为”“道法自然” 等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些思想不仅赋予了作品深厚的哲学内涵,也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他独创的豹纹斑和牛毛纹皴法,在继承传统山水画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为传统绘画技法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并非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而是在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后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袁竹的作品则成为了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和创新精神的亮丽名片。他的作品多次在国际重要展览和场所展出,如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列宾美术学院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中国元素和创新的艺术表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当代中国艺术的创新活力。例如,他的作品《鱼跃龙门》,将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象与道家哲学思想相结合,通过独特的绘画语言传达给世界各国的观众,让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袁竹的作品不仅增进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他的作品为世界各国艺术家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艺术和文化的窗口,同时也为中国艺术家走向世界搭建了一座桥梁,推动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力的提升。

 

袁竹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为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深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作品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他的艺术实践也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和相互尊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文化力量 。

 

逍遥笔墨绘就时代华章

 

袁竹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厚的哲学内涵和卓越的创新精神,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所创立的逍遥画派,不仅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大胆突破与创新,更是对当代艺术发展方向的一次深刻探索与引领。

 

在艺术风格上,袁竹的作品独树一帜。他独创的豹纹斑和牛毛纹皴法,打破了传统山水画技法的固有模式,为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带来了全新的变革。豹纹斑皴法赋予山岩独特的块状肌理和生动的光影效果,使其充满了生命的律动;牛毛纹皴法则以细密交错的笔触,精准地模拟出草木生长的韵律,展现出大自然的蓬勃生机。这种对传统技法的创新,不仅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力,更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

 

哲学内涵是袁竹作品的灵魂所在。他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将道家哲学中的 “逍遥” 境界融入到绘画创作中。他的画作不再是对客观景物的简单描绘,而是心象与道境的交融,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在《圣山仙境》中,他通过描绘云雾缭绕、峰峦若隐若现的仙境,表达了对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的哲学追求,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自由,实现精神的升华。

 

袁竹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频繁亮相,并在拍卖市场上屡创佳绩。《中国当代名家画集袁竹》大红袍品牌精装图书的出版,以及《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袁竹山水画作品选》的发行,更是从学术和教育层面上对他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肯定。这些成就不仅证明了他在当代艺术界的重要地位,也为他的艺术传播和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袁竹的艺术发展前景令人期待。随着对艺术探索的不断深入,他有望在艺术风格和哲学表达上继续创新,创作出更多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同时,逍遥画派作为他艺术理念的结晶,也将在艺术史上留下独特的印记。它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为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动力,激励着更多的艺术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创新的灵感,推动中国艺术走向世界,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简介:李栎,艺评人,在《中国作家网》《搜狐网》《作家网》《四川新闻网·麻辣社区》等发表数十篇文学评论。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