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空谷》畅言舒彩卷

 《空谷》钟声惊世人,文林妙笔耀人眸。
 潘文林的小说《空谷》问世,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中国著名作家张扬,日前在长沙市图书馆举办的2014年第9期湖南读书会发言,称赞《空谷》在展示变革时代的社会生活方面,的确如一幅历史长轴画卷,写得很好。
 潘文林的大作《空谷》,历时八年创作完成,洋洋洒洒120万言,描写人物多达500余个,被评论界誉为“一幅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世俗社会生活变迁的‘清明上河图’。” 2011年1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赞誉该书:“构思独特,不愧为新时代佳作,值得在中华大地乃至世界推广。”
 著名历史学家何光岳谈到《空谷》,大加赞赏,认为:可读、可思、可评。
(一)
 为探讨这部原生态素材、超梦幻批判的长篇巨著的艺术魅力,湖南读书会特联合湖南省金融作家协会、长沙市图书馆一起,5月举办了一期专题读书会活动。
 笔者的体会,作为一个小说家,这本书彰显了作者一个最大的特色,反映在一个字上,就是会“偷”。
 偷,形声。从人,从俞,俞亦声。“俞”意为“捷径”、“直接”。“人”和“俞”联合起来表示“走捷径的人”。
 本义是:反映不劳而获的人。但作者不是,历时八年创作完成,个中艰辛,冷暖自知。他是靠自己正当劳动,辛勤耕耘,用心血铸就的。
 但是,从创作过程而言,我又认为他是一个具有“偷天换日”本事的人。而且还得到一位“高人”(唐之享(原副省长)夫人——胡大姐)称赞,《空谷》不显山,不露水,把该揭露的问题都展示出来了。主要特征:
 一是善于偷人、“偷香窃玉”。《空谷》,洋洋洒洒120万言,描写人物多达500余个,把“宝贝”一个一个留在笔下,没有“偷天换日”的本事,没有扎实的文学功底,根本就写不好。
 二是善于偷情、偷用。我们的评论家是这样说的:“该小说没有刻意写真官场,官场明暗脏洁,历历在目;没有突出描绘情场,情场酸甜苦辣,荡气回肠……”。可见,作者如果没有丰富的“偷情”想象和善于偷用的写作经历,根本就写不到、写不好。
 三是善于偷物、偷俗。评论家说:小说“没有专门打造商场,商场尔虞我诈,惊心动魄;……没有把玩欣赏古玩,古玩多姿多彩,雾中生花”。可以说,《空谷》展示了当代世俗大舞台,你、我、他轮番表演,令人喷饭,令人捧腹,令人扼腕……。
 四是偷越“禁区”。《空谷》首先印刷是在香港。因为国内多家出版社在审稿时,都有障碍。文稿绕了一圈,最后在香港出版,颇有好事多磨之感。
 简单说,小说家不会偷,就不是写小说的料,就没有舞文弄墨的技艺,《空谷》作者会偷、善偷,不知偷看、偷听了多少故事,而且用了8年的心血——为我所用,因此“技艺熠熠生辉,令人眼花缭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评论界誉为“一幅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世俗社会生活变迁的‘清明上河图’。”
 
(二)
 因为《空谷》具有醒世恒言的味道,还有的说堪称“当代《红楼梦》”,故而,在湖南省图书馆的策划下,以“《空谷》钟声惊世人”为主题,又召开了一次有专家学者参与的座谈会。
 6月7日,湖南省图书馆2楼贵宾室,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周用金同志应邀到会。会议由湖南省金融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胡玉明主持。
 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诗人,84 岁高龄的著名作家未央先生亲自莅临会议。未央先生说, “这是本改革开放时期基层社会的百科全书,什么都有,什么人都有。”你看看……“有珍珠、大鲤鱼,也有腐物、浪渣。这就是原生态,原汁原味的场景,原汁原味的语言,原汁原味的情节,全部呈现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判断。”
 “原生态的魅力,就是不摆出教师爷的架子,不喋喋不休的教训人。一切由你自己感受、思考、判断。”
 的确,潘文林不是自然主义者,他是有良知的作家。他写了一些骇人听闻的东西。这就是“忧患意识”,屈原留下来的传家宝。
 中南大学教授,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所长,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主席余德泉先生莅会发言,他认为潘文林先生不仅是个有心人,而且有洞察力,有文学功底,特别有毅力,艰苦地进行文学创作,非常敬佩这种精神。
 贺振扬先生认为,64岁的潘文林,仍如文学青年,执著痴迷。原本事业心很强,数十年办刊实属不易,可贵之处,一路走来不惧艰辛,没有想到,又创作出一部120万字的《空谷》。
 阎世祺先生认为,从一部这么多字的巨著看,潘文林先生对文学是何等兴趣,他用天才加勤奋诠释了一切。人有天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奉献精神,还要经得起生活的磨砺和挫折。看着潘先生一路过来,他是真正的做到了。
 王德振先生说,最先与潘文林认识,就是一个印象,能谈文学,我们的金融需要文学。后来搞《金融大观》,创设湖南省金融文学协会,潘文林是真正走上了这条道路。他从写“小豆腐块”文章开始,后来写剧本《厂窖事件》,以及小说,不断精进,乃至在花甲之年获得丰收,历经前后8年艰苦奋斗,形成《空谷》,可以说获得成功。
 王德振先生的一席话,让众人知道了一个故事,潘文林的文学修养,固然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但是,世界上到底有伯乐吗?如果说有,王德振(湖南省农业银行原行长)先生,可能就是伯乐之一。千里马自然有,如果没有伯乐,恐怕会是另外一个结果。
 罗鹿鸣先生风趣地说,《空谷》有缘,有缘《空谷》。作者以“鹿鸣垭”为创作地名,设计的许多故事就发生在那里。特别是2014年的高考作文题,福建省引用的作品主题就是《空谷》,这或许是一种巧合。但可见《空谷》的创意是有穿透力的。
 如果说王德振行长是伯乐,发现了人才,作为湖南省金融文学协会的会长,更主要的是培养了许多作家。文林先生作为具体的组织者、参与者、贡献者,不仅承担了许多的具体工作,还召开了4届文学评选会议,奖励了5名同志。罗鹿鸣说,自己就是第三届获奖者(每次评选1名)。因此,文林先生不仅是优秀作家,还是湖南省金融文学的重要活动家。
 杜钢建先生说,据资料,潘氏最早在浏阳。潘氏有修道之人,但是,写100多万字小说的人,可能潘文林先生是第一人。《空谷》揭示了60岁上下一代人所经历的变革社会,真实反映了这一代人的历程,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心历。杜先生是研究先秦历史的学者,他认为“小说家就是历史学家”。他直言《空谷》用文学记录了历史,同时认为结构变化中有不解渴的方面。追踪“黄玉”,就留下了悬念。总之,有共鸣,有新体验。
 王政先生认为,《空谷》紧接地气,特别是对“亚腐败”文化,通过性、字画、心理学描写,人性刻画比较到位,是作者用心写作的好作品,为推动阅读作了奉献。
 “食色性也。” 《空谷》涉及酒文化的地方很多,据初步了解,与酒有关的章节就达70多处。曾季杰先生如是说。待适当时机,将举办一期《空谷》酒文化专题讲座。看得出,一部好小说,已经走向了市场,并不断涌现市场效应。
 
(三)
 著名作家谢璞(曾任湖南省文联执行主席,省作协副主席、名誉主席,省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等职)先生虽然没有到会,但为座谈会送来了书面发言——《空谷》不空。
 谢璞先生与潘文林认识多年。这次看到他的“长篇巨著”,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空谷》,称赞这是完成了一项“大工程”。之所以认为“《空谷》不空”,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能吊起读者的胃口”。作品中出现的500来个人物,每个人、每个群体都有特点,人物依次出场,前后呼应,特色各现,让读者目不暇接,又期待新的人物出场,的确能吊起读者的胃口。
 二是《空谷》涉及面广。有官场、情场、商场、农场,还有宗教、慈善事业等等。如写商场,有经商之道,有尔虞我诈;写了成功的,也写了失败的。描写古董情景时,作者就是一个高明的古董鉴赏师。描写明星服务员时,作者就是在商海搏击的老手。写书法,写诗词,都令人耳目一新。
 三是语言丰富。他说,潘先生是常德安乡县人,用的就是湘西北方言——常德语言——写的,很生动。《空谷》描写哑巴,虽无语言,但有动作,读者仿佛能从哑巴的行动听到哑巴的心声,是用常德话发出的声音。哑巴因讨到老婆,向金永光等人磕头,哇哇大叫,泪流满面,场面感人。
 打渔鼓的场面,那是常德方言的特色,很令人动容。
 他以为“作者的语言功夫是成熟了”。
 ……
 《空谷》全篇以金永光为主线,一贯到底,500个人物全穿在了这根主线上,这不容易,是西方写作方法与中国写作方法结合的成功。307章加“尾声”,308章,章章都有金永光,章章读来又新鲜,不容易……
 谢璞先生寄希望潘文林,一如既往地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勇敢地寂寞地走下去,为我省我国的文学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座谈会上,大家还列举了《空谷》中的许多珍奇佳品。同时在畅谈《空谷》中,也就得与失,优与劣,作了许多探讨。
 “书屋”周实先生说,“小说与生活一样精彩”,具有超越性。《空谷》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小说,就“官场文化”的描写,着力向伦理道德提出了挑战,心灵与肉体的撞击,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作者都有掂量。但是,人物过实、过满,人名、品质如何进一步思考,故事性如何再增强一些,仍然还有值得改进的空间。
 有的说,《空谷》不仅书名取得好,有意境,而且写得细腻。固然,也有的地方写得有些满。作品虽然表现形式大气,因为大,同时有的地方就会略显松散。语言上有特色,但也有散文化的痕迹。
 邹诚、龚吉士、胡良桂先生认为,“文学就是人学”,《空谷》钟声惊世人。作品深刻、广泛,犹如“清明上河图”;成功塑造的一批人物,性格复杂,写得生动;写作手法多样,全书贯穿了传统与意识流,跳跃性强。由于中西方法混用,结构复杂,自然显得松散 ,有的地方好似收不拢,这些有待作者修改,进一步提升。
 ……
 潘文林先生因为《空谷》获得成功,可他毕竟是从泥土中孕育出来的。他在当地成了颇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但他的视野仍然是有限的。
 纵观潘文林先生那种为文学理想信念飞蛾扑火的精神,虽不可能人人做到,但它却值得尊敬。正因为如此,湖南省金融作家协会授予他荣誉主席。笔者遂赋:
 湘鄂边界黄山头,群峰环抱碧溪流。
  起步事教育桃李,投笔从戎志可酬。
 援越抗美赴老挝,转战金融竟忘休。
 通俗文艺留妙笔,小说《空谷》耀人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