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奇喻名天下
◇ 向承勇
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字威明,洛阳人,为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诗作号“元和体”。元稹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元氏为虏姓大族,枝叶繁茂,但在唐代日渐衰落。远世的辉煌与近世的不屑,及父卒后家境的困窘,促使元稹励志苦学,并成就了他不朽的政治和文学生涯。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而他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实为元稹一段经历之自传),记叙张生与崔莺莺的悲情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引人入胜,实为唐人传奇中不可多得之名篇,更被后世改编成《西厢记》。
在诗学上他十分推崇杜诗,但他师杜而不泥杜。其诗浅易明快,刻画真切感人,富于情趣。他的乐府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针砭时政,提出“圣君贤卿”的政治理想,为历代诗评家所推崇,认为“有监戒规讽之意”,“有风骨”,是“新乐府”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唐诗中的长诗名篇之一,与白居易《长恨歌》齐名。
而元诗中最具特色的还是情诗(有人亦称之为艳诗)和悼亡诗,代表作有《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如他的《离思五首》,写得可谓缠绵悱恻: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谩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麹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在这五首诗中的第四首尤为著名,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这首诗是元稹为悼念妻子韦丛写的(亦有人认为是为怀念崔小迎写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把元稹对小迎的感情升华到了最高点),在历代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堪称名篇佳作。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方二十的韦丛(字茂之,京兆杜陵人。身世显赫,其上七世祖父封龙门公。龙门之后,世率相继为显官)下嫁给24岁仅为秘书省校书郎的诗人元稹。婚后他们如胶似漆,过着温馨甜蜜的生活。但好景不长,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年仅27岁温柔贤惠的妻子韦丛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此时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爱妻的去世无疑对他是一个沉重打击,他悲痛万分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而《离思》也正为此而作。
这首诗用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怀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而在一首诗里同时以水、云、花三种物质喻人,可谓匠心独运,前无古人,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诗说: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汹涌澎湃,就不会再为一些细小涓流所吸引;领略过如梦似幻的巫山云雨,那别处的景观就根本不值一提!“我”虽然常在美女如云的花丛中穿行,却视而不见,懒得去欣赏,这一半是因为修身养德,遵循自己处世的原则,一半则是因为心里只有你再容不下其他人。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爱情诗,一二句诗皆化用典古,隐喻他们爱情之深广笃厚。首句化用《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句,用沧海的深阔无边隐喻他们情深似海;第二句则运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巫山朝云(或巫山神女)之美丽飘逸隐喻爱妻柔美贤惠无与伦比,以此衬托爱人在自己心目中所具有的无法取代的地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因为其意境优美,含义丰富,成为人们喜欢借用的一副联语。而“曾经沧海”、“除却巫山”,不仅用来表达爱情深厚坚贞永固,还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阅历丰富而眼界极高。很显然,这首诗也从客观上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沧海之水巫山之云的认识。
楚歌十首(之四)
惧盈因邓曼,罢猎为樊姬。
盛德留金石,清风鉴薄帷。
襄王忽妖梦,宋玉复淫辞。
万事捐宫馆,空山云雨期。
这首诗列举历史上三个楚王的故事,表明自己的主观态度。他认为武王“惧盈”,庄王“罢猎”,善于纳谏,值得称颂,并赞美邓曼、樊姬正直、贤惠、有谋略。但对“梦会巫山”的楚襄王却给予了无情批判,强烈指责宋玉逢迎拍马,“淫辞”惑君。“万事捐宫馆”言楚襄王荒淫无度,不思强国,最终导致“空山云雨期”,被秦灭亡。
邓曼是楚武王的第一夫人,有才有德,深得楚武王感佩重视。汉朝经学家、文学家刘向在《列女传》中称赞她:“楚武邓曼,见事所兴,谓瑕军败,知王将薨,识彼天道,盛而必衰,终如其言,君子扬称。”
“谓瑕军败”,是说邓曼具有远见卓识,准确预言屈瑕打罗国一定打败仗。
“知王将薨”,讲的是楚武王荆尸(荆尸,春秋时楚军阵法名。杜预注:“尸,陈也。荆亦楚也,更为楚陈兵之法。”),授师孑焉,以伐随,将齐,入告夫人邓曼曰:“余心荡。”而邓曼识破天道,叹曰:“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若师徒无亏,王薨于行,国之福也。”王行结果果如其言,卒于樠木之下。(《左传•庄公四年》)这正是武王“盈荡”(指自满)带来的必然结果。所以元稹有“惧盈因邓曼”之说。
“罢猎为樊姬”,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非常贤德。楚庄王早先十分喜欢打猎,常常荒废国事。樊姬认为作为国君这样一定会玩物丧志,给自己的国家带来灾难。于是多次进行劝阻,而楚庄王始终不听。后来樊姬就断绝肉食,以她的意志和行动终于感化了楚庄王,从此不再沉湎打猎这类事情,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治理国家上。
“清风鉴薄帷”,此句化用阮籍(三国魏诗人。字嗣宗,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诗句(《咏怀》诗八十二首中的第一首)。清风鉴薄帷,意思是清风可以透过薄薄的帷帐,比喻高洁的品行可以感染其他的人。“鉴”是镜子,这里是使动用法,系照的意思。而在本句诗里引申为透过。
楚歌十首(之八)
江陵南北道,长有远人来。
死别登舟去,生心上马回。
荣枯诚异日,今古尽同灰。
巫峡朝云起,荆王安在哉。
这首诗运用巫山典故,表达了“一切荣华富贵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灰灰烟灭”的主旨。富贵如荆王(楚王,指楚怀王、楚顷襄王)又能如何?在宋玉笔下,楚王与神女梦会于巫山,曾令多少人羡慕不已。然而这些早已成为过往云烟,成为历史,但自然界之巫峡朝云是永恒的,数千年过去了,却依然是那么美妙轻盈,缥缥缈缈,夺人目睛。
楚歌十首(之九)
三峡连天水,奔波万里来。
风涛各自急,前后苦相推。
倒入黄牛漩,惊冲滟滪堆。
古今流不尽,流去不曾回。
这首诗以三峡水之自然情景,隐喻时代更新向前不可阻挡,哲理性很强。“三峡连天水,奔波万里来。”道出了大江东去不可遏止摧枯拉朽的气势。“风涛各自急,前后苦相推。”这后浪推前浪既是自然法则,也是历史之必然。“倒入黄牛漩,惊冲滟滪堆。”这是对三峡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暗喻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遭遇挫折。但纵然如此,也一定不会就此不前,“惊冲”正是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写照。尤其是最后两句,“古今流不尽,流去不曾回”,正是这首诗的诗眼所在,是诗人所要表达的主旨,即:长江奔腾不息,历史滚滚向前,一切拉倒车的人或事,必然被历史洪流所淹没。
白衣裳二首(选一)
藕丝衫子柳花裙,空著沈香慢火熏。
闲倚屏风笑周昉,枉抛心力画朝云。
《白衣裳》这首诗,描写莺莺的娇美姿态和淡雅穿着。
这首诗画面感很强,姑娘穿着质地柔软、色彩淡雅的裙衫,闲倚着屏风看着著名画家在那里专心致志地画《巫山朝云图》。好一个“闲倚”词,好一个“笑”字,就把一个闲适而又略显顽皮的娇弱含笑的绝色女子凸显出来。诗人乃是一个真正的写诗高手,他不动声色,将主人公“莺莺”和画家“枉抛心力(犹言白费气力)”画的“朝云”和盘托出,让人们加以比较。朝云(巫山神女,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昼梦幸巫山之女。后立庙,号“朝云”)无疑是美丽的,也是众所周知的。宋玉这样为楚王描摹神女:
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近之既妖,远之有望,骨法多奇,应君之相,视之盈目,孰者克尚。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他人莫睹,王览其状。其状峨峨,何可极言。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湿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郎兮,多美而可视。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素质干之实兮,志解泰而体闲。既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故纵而绰宽。……
用现在的话翻译过来大意就是:多么美丽的神女啊,集中了天地间的美质。穿着华丽合体的衣裳,好像翠鸟展开双翼。她的相貌无双,她的美丽达到极致。毛嫱掩袖,自愧不如;西施遮面,无法可比。美丽非凡,不论近看远望。骨相神奇,正合嫔妃之相。赏心悦目,谁又能比得上?内心暗自欢喜,爱慕无法衡量,交浅情薄,不能尽情欢畅。别人没有看见,只有君王见到她的模样。语言无法形容,模样多么漂亮。体貌丰满,美丽端庄,面容温润,有如玉石光芒。眼睛炯炯明亮,美目顾盼生光。嘴唇红润如丹,弯眉似蛾轻扬。身段苗条丰满,体态轻盈安详。既娴静清修于仙境,又来到人间,飘然而降。适宜在高大宽广的殿堂,自由自在,像鸟儿振动双翼尽情舒张。……
但在诗人眼里,“莺莺”完全可以和神女媲美。“闲倚屏风笑周昉”,这里既是“莺莺”“笑”,也是诗人“笑”。为什么要“笑”?“莺莺”“笑”是顽皮,是好奇。而诗人之笑则是因为周昉枉自费心,白白浪费时间,全不知眼前正有个绝妙女子!从另一个角度赞美“莺莺”的美丽绝伦。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诗的第二句“空著沈香慢火熏”看似无用,实则必需,美好的环境正是为了烘托美人的高贵。
诗里的周昉,中国唐代著名画家,字仲朗(8世纪-9世纪初),一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仕宦之家,曾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宣州(今安徽宣城)长史别驾。周昉工仕女,初学张萱而加以写生变化,多写贵族妇女,所作优游闲适,容貌丰腴,衣着华丽,用笔劲简,色彩柔艳,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重,称绝一时。宋代诗人黄庭坚看了他所画的《美人图》后题诗云:“丹青有神艺,周郎能独兼。图画绝世人,真态不可添。”这可以说是恰切真实的赞美了。
元稹曾多次行走三峡,有资料显示,白居易刺忠州(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时,元稹除了在这年的三月,与白居易相遇于峡州之夷陵,相话三宿而别外,尚有多次会晤。所以元稹对三峡之人文地理非常熟悉,对这一点我们也可从他大量的描写巫山景观和运用巫山典的诗看出来:
巫峡连天水,章台塞路荆。(《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
巴童唱巫峡,海客话神泷。(《泛江玩月十二韵》)
烛随花艳来,骑送朝云去。(《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三首》)
万里寄书将出峡,却凭巫峡寄江州。(《凭李忠州寄书乐天》)
阴山鸣雁晓断行,巫峡哀猿夜呼伴。(《何满子歌》)
巫峡隔波云,姑峰漏霞雪。(《月临花〈临檎花〉》)
————————————————————————————
本文刊登于《巫山》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