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阮章竞诗歌奖】获奖作品浅读
黄廉捷
“漳河水,九十九道湾,层层树,重重山,层层绿树重重雾,重重高山云断路。清晨天,云霞红红艳,艳艳红天掉在河里面,漳水染成桃花片,唱一道小曲过漳河沿……”这是中山籍著名诗人阮章竞《漳河水》的开篇,这部诗作已成为我国现代长篇叙事诗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地位。
今年是著名诗人阮章竞先生100周年诞辰,为了纪念这位诗人对中国诗坛的贡献,全国各地文化界陆续举行纪念活动。今年1月9日,在阮章竞先生故乡——中山沙溪,举行纪念文集《永远的阮章竞》首发式暨纪念阮章竞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同时揭开首届中国“阮章竞诗歌奖”序幕;接着1月20日,由中国作协主办的“阮章竞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6月9日起到6月18日期间,中山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开展“从中山走向中国——阮章竞百年诗忆”系列宣讲活动;8月,中山市诗歌学会也组织了纪念阮章竞征文活动及“文学现场”——对话阮章竞诗歌活动等。而在众多纪念活动中,最令人关注的当属首届中国“阮章竞诗歌奖”。首届中国“阮章竞诗歌奖”是在广东省作家协会、中山市政协的指导下,由中山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山市文联、沙溪镇政府联合主办,“阮章竞诗歌奖”强调诗歌纯正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拒绝平庸晦涩,鼓励诗歌创作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寻找具有生命力的诗歌作品。
10月7日,组委会在沙溪镇政府召开了终审会议,最终一致评选出《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作者:陆健)、《诗游记》(作者:李容焕)、《惊蛰雷》(作者:唐德亮)、《正午偏后》(作者:王夫刚)、《极地之境(2003-2012北京短诗选)》(作者:安琪)5部“诗集奖”作品。著名诗人、终审评委会主任叶延滨对获奖作品高度评价,他认为:此次评出的作品体现了对阮章竞诗歌的一种传承,“比方说我们评出的陆健和唐德亮,他们写诗都是长诗,但这两部长诗的走向都不一样:一个是走向大时代,一个是走向人;一个把时代写透,一个把人写透。这两个走向是相反的,但他都是对阮章竞诗歌的体现和传承,从这一点来说,阮章竞诗歌在诗坛留下的位置尤其显得格外有意义,现在写长诗的很多,他们一写就想写成史诗,写那种只要读了一首就不用读的那种诗,所以我们评出这两部长诗,确实很有意义,当然,我们还关注了像安琪这类当下的先锋诗人,我们这个奖选出了中国诗坛上优秀的诗人。”
获得首届中国“阮章竞诗歌奖”的五部作品都充满现实主义精神,既有长篇叙事诗也有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
像李容焕《诗游记》这部诗集,是诗人李容焕从本世纪初在出访或出游之余写就的旅游诗歌,既有写国外的人文景观,也有写国内的风景名胜,还有一些是立足本土的吟唱。书中的诗歌大多为行走所得,写得随意尽兴,以涵养入诗,冷静抒情,既融入了思,又抒发了情。在书中,你会见到诗人对人文的追思和与大自然的相对和谐。这本《诗游记》看似并非厚重,但诗人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过去与未来之间自由翱翔,显示了诗人的梦想与追求。
《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是把人写透的一部长诗作品,对于创作这部作品的点滴,陆健在授奖词中写道:“我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也可以称得上阮章竞先生的粉丝,他用带点河南味儿的普通话背诵《漳河水》中的章节,现在想起言犹在耳。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借读过《金色的海螺》,十六七岁的我感受到了格外的温暖,真是一部美妙的作品。通过对阮章竞先生作品的学习,至少我们能不断反省自己,诗歌不是通向争名夺利的战场,而是通向自我的内心,更多人的内心。我写《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是从无数前人那里获得过营养和力量的。”《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长诗,一部在形式方面具有高难度的与中国新歌史上其他作品相区别的艺术佳作。诗人陆健通过《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这部长诗,给自己画像、给诗人群体画像、或给所处的时代画像,为读者展现了一个近乎包罗万象、繁复驳杂的时代景观。
安琪是一位善于将各种世俗生活编织成一幕幕诗境在场的诗歌至上主义者。当她获悉自己的《 极地之境(2003-2012 北京短诗选)》获得中国首届“阮章竞诗歌奖”后,她的第一个想法是,应该去系统读读阮章竞前辈的作品,了解阮章竞,认识阮章竞,搜寻记忆库中与阮章竞有关的往事。安琪获得首届中国“阮章竞诗歌奖”也充分表明“阮章竞诗歌奖”关注现代先锋诗人的创作生态。
在安琪《 极地之境(2003-2012 北京短诗选)》诗作中,有一种随时被撞击的痛感,她的思维大脑仿佛永在诗歌的氛围中运转,她的身体无论是在运动或者睡眠,似乎因为为诗歌而存在着。她既有女性主义的温情与细腻,又浸染后现代主义的先锋与“破坏”,《极地之境》便充分体现着这种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两面性”。诗作运用了对立结构与将诗的意象象征化,还运用多层次多同源的语言来表达诗境,诗作细腻,“速度”感极强,把现实所带给人的动荡与磨难展开精神层面的思索,诗歌保持了感觉的尖锐性。
《正午偏后》这部诗集收录王夫刚多年来在各大文学期刊上发表的诗作,这些诗作涉及的题材与主题广泛,语言精练极富张力,不少诗作也在践行其所推崇的冷叙述写作,在不张扬、不喧哗中处理完诗歌所有的一切表达方式。
王夫刚在授奖词中写道,他这本《正午偏后》是他用超过十年的时间断断续续完成的作品,“这些长短不一的诗篇,没有线性的主题,没有显而易见的色彩,之所以聚拢在一起只有一个原因,我是它们的孕育者和接生人。阮章竞诗歌奖在首届评选中垂青于这本来自北方的诗集,让我既感幸运,又有一丝压力——因为每一位评委都是一个苛刻的阅读者,也因为我期冀这本诗集能够给这个崭新的诗歌奖项带来加分的印象而不是相反。”
王夫刚的诗歌一直坚持一种地方性的经验和记忆,他的诗歌还富于智慧,从平凡之处发现诗意,力求诗中与物或与人在交流,最后又以思考者的身份来融入价值判断,使诗歌升华到人文层面,从具体来讲又超越了具体的艺术手法,让其诗歌更富生命力。
唐德亮荣获“首届中国阮章竞诗歌奖”感到有些意外和惊喜。他在授奖词中写道:“稍有点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阮章竞是中国现当代的大诗人;他的代表作长诗《漳河水》是一部彪炳千秋、辉耀中国文学史册的杰作。荣获以他名字命名的诗歌奖,自然有光荣感。”
而他称创作《惊蛰雷》是必然,也是偶然。他这部长诗《惊蛰雷》是一部弘扬正能量的诗歌作品,当代中国诗歌界以长篇诗歌形式反映正能量的诗作为数不多,诗作从政治、思想、经济与文化以及历史人物的角度,关注和思考世界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和命运。作者唐德亮是广东诗歌界的老诗人,他的诗歌朴实精炼,触及读者的灵魂,本著作大气宏放,想象丰富,诗意浓郁;除此之外,作者的诗歌写作技巧运用娴熟,《惊蛰雷》中可见对比、反衬等技巧大量出现,作者还力求用形象化的手法去刻画人物,抒发感情。
(原刊于《中山商报》2014年12月20日。作家网转载。)
备注:
《诗游记》李容焕/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正午偏后》王夫刚/著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陆健/著明天出版社出版
《极地之境(2003-2012北京短诗选)》安琪/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惊蛰雷》唐德亮/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陆健/著明天出版社出版
《极地之境(2003-2012北京短诗选)》安琪/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惊蛰雷》唐德亮/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