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文坛动态 > 正文

海子热的形成有它历史选择的必然

《海子热的形成有它历史选择的必然》
——在秦皇岛第三届海子诗歌艺术节高端论坛的发言
文/安琪
  
        今年论坛的主题是海子,我就从海子说起。我以为海子的存在证明了我一直坚持的“艺术是唯心的”这个观点,也就是,艺术更多地呈现出它的精神或意识的层面,它的神秘、它的宿命、它的偶然与必然。时至今日,海子在中国当代新诗史上的位置和影响力已经超乎任何人之上。我在来秦皇岛的当日所发的微信中说到海子存在的无人能出其右,迄今我知道已有两个地方为海子举办诗歌节,一个是秦皇岛,因为海子选择了山海关龙家营地段的铁轨作为他生命的终结处,当地诗人在每年的三月份自发组织纪念海子活动,十年后的2012年3月,地方政府开始牵头举办海子诗歌节,每年一届,今年是第三届。秦皇岛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个为海子举办诗歌节的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说,秦皇岛没有辜负海子的选择。2012年7月,德令哈地方政府也创办了首届海子青年艺术节,两年一届。德令哈与海子的关系缘于海子短诗《日记》。中国诗人自古就有为山川河流立传的传统,一个地方因为诗人诗作而名世的现象屡见不鲜,但那大多数发生在古代诗人身上,新诗史上以自己的诗篇让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地方广为人知的目下只有一个海子,一句“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顿时让德令哈这个西部边陲小城大放异彩,小城因此也以诗歌节的形式回馈海子。德令哈建有海子诗歌纪念馆,据悉,秦皇岛市政府也有意筹建海子主题公园。以上是我知道的与海子有关的诗歌节,也许还有其他地方也有海子诗歌节只是我不知道,但仅此两处,海子的影响力就已经超越新诗史上任何一个诗人。
        每到三月纪念海子热潮,我的脑中总是浮现出西川在他编选的《海子诗全编》序言《怀念》一文中的第一句话“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那篇文章写于1990年2月,距离海子辞世不到一年,海子热尚未形成。其后的事实证明了西川此言的准确,从这个角度来说,西川真可谓预言大师。虽然海子热以令一部分人目瞪口呆的趋势在升温,但细究起来,海子热的形成有它历史选择的必然,也就是说,中国当代新诗已经到了需要有一个经典形象来为自己代言的时候了,这个形象在1989年3月26日得到了确认,海子以自己决绝的自毁成为中国当代新诗选中的这一个。
我们要问,为什么偏偏是海子而不是任何其他自杀的诗人?我首先想到的是命运,中国新诗的命运,它发端于北京大学,由一个名叫胡适的安徽人发起,而海子,众所周知,也符合这两个元素,安徽人,北京大学毕业。海子的被选中与这两个元素的契合有关系。这是我所说的艺术的神秘论和宿命论。当然,海子的被选中更与他自身的创作有关系。当海子以卧轨的方式选择死亡时,他无疑制造了一个突发的悲剧事件,读者总是对悲剧的突发的一切感兴趣,这与人的心理诉求有关,因为感兴趣,读者就萌生了阅读海子诗作的念头,幸运的是,海子有两个可托生死的知音,骆一禾和西川,他们承担了编辑海子全集的工作,在骆一禾突然故去之后,西川继续编辑完成,提供给世人阅读海子文本的可能。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倘无《海子诗全编》,则零星的见诸刊物极少的海子,是无法成就他大诗人的形象的。必须说,海子是天才,当秦砖一样厚重的“诗全编”呈现在读者面前时,那些光芒万丈的抒情短诗,那些至今尚无法获得透彻解读的长诗,真真切切托举出了一个令读者口服心服的海子。说到海子,回避不了一个话题,如果海子不自杀,他会有今天吗?答案是,没有,如果海子不自杀,他会跟今天众多优秀诗人一样,生活着,书写着,跟我们在同一间礼堂开会着。我这么说的理由是,我们总是对活着的大师视而不见,对健在的伟大诗人视而不见,我曾经在一些场合和诗人们交流,凡举到我认为的当下伟大诗人,总是会引来不同意见。再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西川有一首名诗《在哈尔盖仰望星空》,一下子让哈尔盖成为诗人都知道的一个地方。但哈尔盖所在地会举办西川诗歌节吗?恐怕在西川有生之年是不可能的。海子自杀了,依照中国人以死为大的传统,他的作品马上得到广泛阅读,人们对他的评价也不吝啬。当然最重要的是,海子的作品经得起阅读。那么多自杀的诗人死了也就死了,就是因为他们的作品经不起阅读,大家因为他的死关注他的作品,结果发现,不果如此,也就丢开了事。但海子不一样。
        海子的作品有什么特色呢?很多理论文章都写过,我个人的观点如下,一是,海子不是中文系毕业,他是政法系毕业,他的阅读因此独立于众人,大家都注意到海子阅读取向主要是上古,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等等。在海子读书的八十年代,国门开放,中文系学生大都在吞食着西方哲学、西方现当代名著,海子阅读的谱系明显与众不同,这应该也是他写作个性形成的原因。第二个是海子天才的感悟和语言能力,他是个原创性很强的诗人,在语言使用上总是有一种蛮横的粘合力和独属于自己的遣词造句能力,像大家耳熟能详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本来是平常的两个词,这两个词本来并不发生关系,但海子把他们组合在一起了,它们一下子就营造出一种温暖美好的效果,房地产商甚至把它们拿去当广告语,但如果你在海边住过,你会发现,在海边居住并不舒服,晚上的时候,大海潮涌就像千军万马齐刷刷的操练,你根本睡不着。这些,地产商和客户不会去想,因为这两个词被海子这么一组合,提供给读者的心理感觉确实是很美好的。海子有一句诗“漆黑的夜里有一种笑声笑断我坟墓的木板”,笑声笑断木板,生活中谁遇到过?没有。但海子这么一写,你一下子就接受,你会想到鬼怪片,在鬼怪片,一切皆有可能。海子就是有这种强大的不容分说的语言创造力,他可以把既定的两个不相干的词组成一个句子,也可以完全凭自己的语法发明出新的句子并施了迷药一样让读者接受。这就是天才的强迫力!
        海子在25岁自杀,留下了他青春的形象。而诗歌,历来就与青春息息相关。我们都爱说诗歌是青春的事业,虽然不一定正确,但反映了人们对诗歌与青春关系的思考。其实,青春不一定指的就是年龄,它也可以是一种心态。每个人从心态上都希望自己是青春的,哪怕他垂垂老矣,他也对青春回想不已。海子的青春辞世保证了他的纯粹和纯洁,也因此,他的青春永垂不朽!
        任何一种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神话般的人物,百年中国新诗需要海子这个代言,他的诗作经得起阅读,他的人几无瑕疵。社会对海子的关注归根结底会来到诗歌文本,社会对海子的关注归根结底会来到除了海子以外的其他诗人和其他诗作,我们有幸和海子生活在同一时代。
 
                          2014-03-30,秦皇岛,燕山大学。

(原题《百年中国新诗需要海子这个形象》)

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