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阿赫玛托娃相伴二十年
一阵风寒过后,我
随意地在炉火边取暖。
我没有守护好自己的心,
有人竟然把它偷走。
新年的氛围如此繁华,
新春的玫瑰如此润艳,
可在我的心中已听不到
蜻蜓般的震颤。
哎,我猜到那个小偷不难,
看眼睛我就能把他认出,
只是我担心,很快很快
他会亲自归还自己的猎物。

诗人阿赫玛托娃
俄罗斯诗人阿赫玛托娃的这首小诗,曾以诗人的母语印在了一本小台历上,并且在市场上被一位中国年轻人买到。年轻人读后觉得清新可爱,便顺手试着译了出来。随后他在鄂木斯克的一家书店买了两本俄文诗集:阿赫玛托娃的《灰眼睛的国王:1909-1919年诗选》和茨维塔耶娃的《爱情的古老迷雾》,这是在1995年7月。从此,阿赫玛托娃的这本小册子几乎形影不离地跟随在他身边,直到现在。 而“俄罗斯诗歌的月亮”与他的缘分还不止于此,在后来的近二十年里,他翻译了阿赫玛托娃所有的诗集,囊括了其全部的近千首诗歌。6月23日是阿赫玛托娃的生日,译诗的最后一卷也将在6月底校订完成。这位执著的译者,常用的笔名是“晴朗李寒”。
李寒大学修的是俄语,毕业后在一家外贸公司任翻译,曾在俄罗斯工作6年。为了打发单调而枯寂的时光,在西伯利亚漫长严寒的冬夜和悠长恍惚的夏日,他读书、写诗、译诗,也就在那时深深喜欢上了阿赫玛托娃的作品,每当读到一首好诗,就想用中文将其表达出来。但他最初也没想过翻译阿赫玛托娃的全集,因为工程过于浩大。直到2009年,他译完了200多首诗,自印了《午夜的缪斯:阿赫玛托娃诗选》,朋友们给予了极大鼓励,他决定翻译全集。
李寒认为,国内对阿赫玛托娃的译介不完整,早先的译作只是她作品的一小部分。而且这些早年的译作或者过于繁复,用许多长句和过多的修饰来表达原诗中简单的韵味;或者在靠近原作的风格和神采时,具体的选词又失之粗糙。吸引李寒做翻译的更重要的原因是,阿赫玛托娃诗歌中细腻精确而又并非那么“传统”的表达,正好与他对诗歌的理解产生了共鸣。
2012年,李寒辞职后,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翻译工作也加快了步伐,到今年年初已经全部译完,最后一卷也进入了校订阶段。回顾之下,李寒觉得翻译阿赫玛托娃的最大挑战是,如何用汉语将原诗优美的语言,优雅的意境,但又简洁的意象传达出来。
虽然有难度,但是他觉得,“翻译阿赫玛托娃的诗,我一直都是以一种愉快激动的情绪来翻译的,甚至很多诗歌都是在会背诵了之后才开始翻。很多时候,在陪小芹(李寒的妻子)逛超市疲惫的时候,在公园和女儿玩累的时候,在小区的长椅上纳凉的时候,在青少年宫陪孩子学跳舞在黑暗的走廊等待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掏出《灰眼睛的国王》。遇到倾心的诗作,就忍不住在书页的空白处译下来。”
李寒在译诗之余也一直坚持写诗,得过一些诗歌奖。在他看来,写作与翻译肯定是交互影响的。“我自己的语言风格必定会带入我所译介的作品中,例如对一些词语的偏爱,叙述的语气等。研究、翻译一位诗人久了,她的写作风格势必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的创作,甚至会作用于我的思想。”
李寒曾在私立文学院当过函授老师,在广告公司做过营销员,自己开店当过小老板,到俄罗斯远东地区收购腥臭难当的牛皮和猪皮。他还在河北作协当过《诗选刊》的编辑,然后辞职,期间妻子失业,双双回家。人生转折此起彼伏,而诗歌始终相伴。从爱诗、读诗,到写诗、译诗,诗歌给予他极大的安慰和温暖。前几年为稻粱谋,他曾翻译了不少俄语幽默小说。2014年上海译文社推出的《帕斯捷尔纳克诗全集》,李寒是译者之一。他也曾为自己翻译的俄罗斯诗歌接触过一些出版社,但是小众的诗歌出版很困难,比如他译过英娜·丽斯年斯卡娅的作品,这位诗人根本没几个人知道。最终,他的大量译诗只能选择自印的道路,在爱好者中传播。
李寒说,如今自己“年过四十,温饱有了保障,就要在剩下的时间里多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即便没有鲜花和掌声,却乐在其中,不知尘世纷扰,不知末日将至,像个工匠,一锤一凿地雕琢着,看它们经过自己的艰辛努力,由一种文字转换成另一种文字,然后守着这些文字慢慢地老去。”
现在,李寒与妻子开了一家网上书店——晴朗文艺书店,以谋生计,卖的尽是些小众文艺书和诗歌类读物。而且,他开一家实体书店的梦想也就要实现了,虽然不知未来的命运如何。他说:“自己每天做喜欢的事,看喜欢的书,译喜欢的诗,这就很好。”

《午夜的缪斯:阿赫玛托娃诗选》第四卷
附:
出版说明:
1、《午夜的缪斯:阿赫玛托娃诗选》(第一卷)于2009年8月出版,共收入诗人创作于1900-1919年的229首作品,插图37幅;
2、《午夜的缪斯:阿赫玛托娃诗选》(第二卷)于2011年10月出版,共收入诗人创作于1909-1940年的232首作品,以1920年之后的诗作为主,插图42幅;
3、《午夜的缪斯:阿赫玛托娃诗选》(第三卷)于2014年6月出版,共收入诗人创作于1941年-1960年的311首作品,插图27幅;
4、本卷为《午夜的缪斯:阿赫玛托娃诗选》(第四卷),亦即最后一卷,共收入诗人创作于1961年-1966年的145首作品,其中包括长篇叙事诗《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插图 30幅。为了让读者对诗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最后还附有译者翻译整理的阿赫玛托娃最新生平与创作年表,供大家参考。
5、所有诗作都按照原创作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原作本无标题者,皆以第一行诗句……作为诗题;
6、诗后创作年月不详或不确者,皆以( )括起;
7、文中所有注释除特别标明外,皆为译者所加;
8、无特别说明之处,诗句中凡出现…… ……,则为原诗散佚;
9、本卷中所选诗作,主要参考了好友逯凤勤(网名白桦林)友情提供的俄文原著《阿赫玛托娃诗文全集》(一卷本,莫斯科 “阿尔法-图书”出版社, 2009年)译出。对她无私的帮助,特此衷心鸣谢!
10、因译者才疏学浅,全凭一颗对阿赫玛托娃的热诚之心,恐译诗中错谬多多,望俄语翻译前辈或专家不吝赐教,也欢迎诗人和读者朋友就诗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明示。你们的建议和意见对我尤为重要,如以后有机会再版,定当补正;
11、感谢妻子小芹,为使我能够潜心译事,承揽了全部家务,用心管理我们的晴朗文艺书店,而且为本书搜集整理资料,协助编校,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感谢生活,感谢诗歌,感谢诸多亲友多年的关爱与援助,没有你们,我不会坚持到今天!
12、从1996年译阿赫玛托娃的第一首诗至今,将近20年了;从2009年第一卷的出版至今,也过去了将近6年,世事迁移,个人生活经历了诸多流变,尽管遭遇不少波折,困难重重,不时为生计去忙些其它的事情,但翻译阿赫玛托娃诗全集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因是自费独立出版,投入的资金和精力,更是一言难尽。
我把这四卷译本是当做“征求意见稿”来自行印制的,希望能得到专家学者们的良好建议和批评意见。计划在今后的时间里,在此译本的基础上,参照其他版本,进行不断地修订,争取使译作能更好地传达出原作的意韵之美,并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够正式出版较为理想的《阿赫玛托娃诗全集》。
当此卷交付印刷时,心中百感交集,莫可名状。
2015年6月23日,将迎来阿赫玛托娃诞辰126周年,谨以此书向我心中的伟大缪斯——阿赫玛托娃致敬!
谨将此书献给所有热爱阿赫玛托娃的朋友们!
2014年12月25日
于晴朗书斋
作者:黄兰花
(刊载于 2015年06月26日 星期五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