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培静获第七届小小说金麻雀奖

近日,第七届小小说金麻雀奖揭晓,张晓林、谢志强、田洪波、江岸、陈敏、周海亮、宋志军、王培静、戴希、李立泰、希尼尔(新加坡)、赵富海(理论)、顾建新(理论)等13人获奖,我县籍著名作家王培静榜上有名。
小小说金麻雀奖于2003年由《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出版》、郑州市小小说学会联合设立。该奖项倡导和规范小小说文体,推介名家,遴选精品,以每位作家在规定年度内创作发表的10篇作品为参评单元,严格参照作家的整体创作实力进行评奖,弥补了文学作品在全国奖项中小小说品种的空白,具有全国性、权威性和公正性,正在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事业中的重要奖项之一。
本届小小说金麻雀奖由南丁、邵丽、何弘、田中禾、孙荪、王晓峰、刘海涛、雪弟、杨晓敏等9位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2013-2014年间全国原创的小小说作品和小小说创作理论作品进行综合评审,上述13位作家获得小小说金麻雀奖。
王培静以2013-2014年度发表的《军魂》《战神》《父亲的眼神》《散步》《全家福》《最美女兵》《暗访》《军营内外》《面试》《大雁的质问》等十篇作品获评第七届金麻雀小小说奖,专家评审委员会给出的颁奖词这样写道:王培静是一位长期坚守在文学阵地的军旅小小说作家。他的作品气质充盈着一种光明和向上的正能量,在对“人的主题”的开掘上,他的着眼点虽然是普通人或小人物,但他着力抒写的,是普通人的高尚和小人物的英雄情结。《军魂》、《最美女兵》、《散步》等作品,无论军旅生活还是世态万千,均能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以新颖独特的视角与质朴简洁的叙述,真实地表现出生命的磅礴大气与人性的复杂多变,具有一定的思辨意味。
作者:悠然
附:
将小小说进行到底
王培静/文
我不是专业作家,在农村种过地,当兵时挖过煤,烧过锅炉,后又当过警察,做过编辑,反正是经历很复杂的。
三十多年来,满打满算,大大小小,总共创作了二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出了十五本个人集子,大部分作品是小小说。有两百篇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微型小说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选》(中英文对照)《我最喜欢的中国散文100篇》《中国小小说读本》《中国微型小说读本》等选本。在国外的《澳州彩虹鹦》《国际日报》《千岛日报》《好报》《苏北日报》《世界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100多篇。作品被译成英、日等国外文字。
这些年,我有二百多篇小小说入选各种小小说选本。个人小小说作品集《谁不愿做只飞翔的鸟》获得冰心儿童图书奖。小小说《我有房子了》《长吻的魔力》《编外女兵》《军礼》分获第五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小小说一等奖。
小小说因其篇幅短小,轻松幽默,结尾意外而见长。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小小说这种文学样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好像是一夜之间,这个文学新品种应运而生并迎来了春天,小小说一下子就这样郁郁葱葱地繁茂起来。
小小说作家、评论家高军先生在给我写的一篇评论中说道:王培静是一个军旅作家,所以他的笔触更多地伸向了军人形象的塑造。军旅作家中,真正致力于小小说创作的人并不是太多。相比而言,王培静的创作中小小说占的比例更大一些。这种创作取向,使他的小小说中站立起了一大批个性形象。王培静塑造的军人形象,以多样性的精神面貌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作家努力表现的不是存在,而是个人的体悟。作家需要把这种体悟有效地传达给阅读者。王培静的小小说非常注重叙事策略,以自己的文本叙述形态,建构出一种个人性的审美话语,并形成了有抽象意味的传达形式。
结合自己的创作,我谈一点小小说的创作体会。
我认为,在小小说创作中,立意相当重要。就像写诗要有诗眼,写小小说要有故事核。一篇小小说,有一个好的故事核,设置两个情节、三个细节就成立了。
我认为,好的小小说,要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不要写得太满太实。
好的小小说,能滋润心灵,启迪人生。
好的小小说,是人们精神餐桌上的精制小菜,鲜美可口。
细细想来,家里没攒下几文钱,倒是积下了50多个获奖证书,奖杯、奖牌少许。
我死后,希望墓志铭这样写:这里埋着一粒文学的情种。
假若200年以后或者更久,有《家书》《军礼》《我有房子了》《编外女兵》《尊严》中任何一篇短文还在世上流传,我都不会太吃惊的。
附:
王培静传记和《创作年谱》
王培静传记
(一)生平简历
王培静,男,曾用名:王培敬,笔名:鲁一贤。男,1962年8月28日出生于山东平阴县的一个小山村里。中国籍。山东省平阴县洪范池镇王山头村人。身高180,体重180。
在家乡上完小学、初中、高中,在农村种过地,挣过十分工;出门打过工,给人家拉石头盖房子;1981入伍当兵后挖过煤,烧过锅炉;自修大学中文系课程,后又当过警察(抓过杀人犯),在《军队计划生育》《语思》《新课程报·语文导刊》做过编辑。现为北京九州鼎图书公司策划主编。
(二)文学生涯
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小小说沙龙会长。
1984年至今曾在《小说选刊》《时代文学》《小说界》《北京文学》《解放军文艺》《长城》《山东文学》《长江文艺》《广州文艺》《中国青年》等全国近千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二百余万字,有百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作家文摘》《短篇小说选刊》《小说精选》《青年文摘》《青年博览》《小小说选刊》《文化博览》《老年博览》《小品文选刊》等报刊选载。有百余篇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微型小说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选》(中英文对照)《我最喜欢的中国散文100篇》《中国小小说读本》《中国微型小说读本》等选本。在国外的《澳州彩虹鹦》《国际日报》《千岛日报》《好报》《苏北日报》《世界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100多篇。作品被译成英、日等国外文字。作品《我有房子了》《长吻的魔力》《军礼》《编外女兵》等分别入选安徽、广东、江西、浙江、江苏、山东等三十多所中高中的高考模拟试卷和课外阅读试题。出版有小说集《秋天记忆》《怎能不想你》《王培静微型小说选》《向往美好》《王培静小小说选》《谁不愿做只飞翔的鸟》《替我叫他一声哥》《幸福的感觉》《寻找英雄》《编外女兵》等15部。
作品集《谁不愿做只飞翔的鸟》获冰心儿童图书奖、《父母亲》获全国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我有房子了》《长吻的魔力》《军礼》《编外女兵》分获中国微型小说五届、七届、八届、九届一等奖。《乡情依旧》《小说五题》等分获总后勤部第五届、八届、十一届、十二届军事文学奖。荣获第七届金麻雀奖。被授予“当代小小说新36星座”、“当代百家”等称号。作品五十多次在军内外获奖。
有两百篇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微型小说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选》(中英文对照)、《我最喜欢的中国散文100篇》、《中国小小说读本》、《中国微型小说读本》等选本。在国外的《澳州彩虹鹦》、《国际日报》、《千岛日报》、《好报》、《苏北日报》、《世界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100多篇。作品被译成英、日等国外文字。
(三)社会评价
凌焕新教授在一篇《寻找审美的制高点》的评论中写到:王培静在寻找被人多时不看好的实际上经常出现的英雄,尤其是经过军队熔炉锻造而有素养的众采纷呈的英雄。因此,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叙写上都一定程度上形成一种“大写”的艺术,在人物身上突显出一种浩然之气,具有伟大的人格力量,闪烁着博大睿智的思想光芒,从人物的一喜一悲中,折射出社会的宏大画面,把抚慰历史、关注现实、展望未来艺术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正能量的艺术精神家园。作为短小说或小小说,应当提倡这种小故事中的宏大叙事,这才是不小之小,追求审美中的柔中见刚,平凡中见崇高。作者在创作实践中,正在寻找这审美的制高点。
顾建新教授在一篇《题材选择与艺术表达》的评论中说到:王培静长期在部队生活,对战士充满着崇敬与诚挚的爱。因此,他笔下的军人形象,都是有着高尚品德,敢于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这类小说写得大气磅礴,人物壮举振奋人心。王培静崇尚写实,追求写实,以此形成他创作的风格。他的作品有如下两个特点:第一,真实地写出普通人的情感。第二,选择有特殊意蕴的细节,使作品丰富多彩。
著名小说家周大新在一篇序言里这样写到:王培静的不少微型小说都写的很精彩,比如那篇《吃了一头牛》,写一个老汉到城里看儿子,随儿子一家去参加别人的宴请,路上看见街两旁的彩灯,心想,这得浪费多少电?进了电梯后问:进这里边,怎么走?坐上桌后,看见那盘“芋头扣肉”,问明是伍拾块钱一盘后停了筷:就这点芋头这点肉,伍拾块钱?老人吃热之后,解开了中山装和棉袄的扣子,里边没穿衬衣,是光光的胸脯,使得儿子看了一眼妻子。这不多的笔墨,一下子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和第一次进城的那些乡亲,写得的确传神。这篇微型小说使人想起的东西,一点也不比一个短篇少。
杨晓敏在一篇《热情讴歌普通人的生命亮色》的评论中说:王培静的作品气质是光明和向上的。在对小说中"人的主题"的开掘,他的着眼点虽然是普通人或小人物,但他着力抒写的,是普通人的高尚和小人物的英雄情结。王培静的小小说集是完全可以给孩子们读的,他告诉读者,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那么多的优秀品质,可以勇敢、仁爱、体恤和坚实,甚至可以在关键时刻迸发出生命的火花而成为令人景仰的英雄。小说的真实是重要的,然而在真实之外,必要的审美浸润和情节的艺术化组合也不可或缺,因为这才是作为小小说艺术的基本品质。
在我们的常识里,小人物承担个人的命运,英雄承担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王培静小小说中的许多小人物,承担的责任远远超出了个人的范畴。在他的小小说《一碗泉》中,描写了罗布泊艰苦的生存环境。在这"一年只刮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茫茫荒漠上,居然有一个叫"一碗泉"的地名。这个地名是现在的营长,当年的南方小战士起的,他曾经差点当了逃兵,渴昏时梦见了一眼碗口大的清泉,还是战友们把他从沙漠深处救了回来。沙漠里并不诗意,而一碗泉这个地名富于诗意,后来那个南方小战士在那儿待了16年,那是战士们精神守望的地方。
张春在一篇评论中写到:王培静十分注重军旅风情与乡土情缘的有机交融,用朴实的文笔、机智的叙事、细腻的柔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平淡却蕴含冲突的生活画卷。
作品得到凌焕新、顾建新、雪弟、张春、高盛荣、周大新、杨晓敏、王宏甲、高军、石鸣、马新亭、陈勇等教授、著名作家和评论家的关注。
二、王培静创作年谱
王培静,男,1962年8月28日生,中国籍。
(一)王培静个人集子目录(1990年—2014年12月)(共15本)
1、小说集 《秋天记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11月
2、微型小说集 《怎能不想你》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4年8月
3、微型小说集 《王培静微型小说选》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1年5月
4、纪实文学 《路上》 解放军出版社 2001年12月
5、短篇小说集 《向往美好》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会 2003年11月
6、王培静小小说选 《家书情书》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年12月
7、小小说集 《谁不愿做只飞翔的鸟》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 2009年5月
8、中短篇小说集《替我叫他一声哥》 吉林出版集团责任公司出版2010年4月
9、微型小说集 《幸福的感觉》 文心出版社 2012年3月
10、微型小说集 《寻找英雄》 天津人民出版社版本 2013年4月
11、微型小说集 《幸福的感觉》 地震出版社 2013年6月
12、小说散文集 《寻找英雄》 九州出版社版本 2013年8月
13、闪小说集《就要离开我的村庄》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3年8月
14、微型小说集《编外女兵》 团结出版社 2014年3月
15、微型小说集《拾荒人的梦想》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4年12月
(二)、王培静文学创作获奖情况(1984—2014 )
《广培大卡》 | 《写作水平获奖作品集》 | 1985年6月 | 首届写作水平赛优秀奖 |
《向往美好》 | 长城 | 1994、1期 | 获总后三等奖 |
《乡情依旧》 | 解放军文艺 | 1993、6期 | 获总后勤部第二届军事文学奖 |
《微型小说三题》 | 平阴文艺 | 2001年3月 | 玫瑰文学一等奖 |
《一碗泉》 | 小说精选 | 2003、1期 | 2003年第二届中国微型小说三等奖 |
《青春的记忆》 | 2001 | 获第六届总后军事文学奖 | |
《神石》 | 精彩故事 | 2003、11期 | 全国首届小小说金奖二等奖 |
《相框里的秘密》 | 2005中国微型小说 | 2005、12 | 第四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三等奖 |
《我有房子了》 | 短小说 | 2006、5期 | 获中国微型小说第五届一等奖 |
《长吻的魔力》 | 小说选刊》 | 2008、2 | 中国微型小说第七届一等奖 |
谁不愿做只飞翔的鸟 | 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 | 2009、5 | 获2009年冰心图书奖 |
《冬天里的夏天》 | 解放军报 | 2009、8、18 | 获“绿华杯”军旅微型小说征文大奖赛优秀奖 |
《军礼》 | 《领导文萃》 | 2009、18期 | 获第八届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一等奖 |
《编外女兵》 | 佛山文艺 | 2010、7期 | 《小小说选刊》2009-2010年度小小说佳作奖 |
《编外女兵》 | 2010年中国最佳小小说 | 2010、12 |
获第九届全国微型小说2010年度评一等奖。 |
《将军的爱情》、《约谈 后的感觉》 |
首届“古贝春杯”全国暨海外华人小小说大奖赛 |
2011、11 |
分获首届“古贝春杯”全国暨海外华人小小说大奖赛三等奖和优秀奖 |
《英雄无名》 | “新华杯”全国小小说大奖赛 | 2011、9 | 获“新华杯”全国小小说大奖赛优秀奖 |
《小小说五题》 |
十一届总后军事文学奖 |
2011、12 |
获十一届总后军事文学奖 |
《吝啬鬼》 |
首届奥德曼红酒杯全国暨海外华人小小说大奖赛 |
2012、3 |
获二等奖 |
《尊严》 | 读者合订本 | 2012、10 | 第十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二等奖 |
《父亲的眼光》 | “鹿城清风”全国廉政小小说大赛 | 2012、12 | 三等奖 |
《军旅生涯》 | 第十二届“总后勤部军事文学奖” | 2013、12 | 第十二届“总后勤部军事文学奖” |
《你摊上大事了》 | 梧州廉政微小说大赛 | 2014、6 | 二等奖 |
《一堆大白菜》 | 中国 “德孝廉”小小说全国大奖赛 | 2014、10 | 三等奖 |
《致富传奇》 | 首届太阳红杯”河北小小说大奖赛 | 2014、12 | 三等奖 |
《家乡美景入梦来》 | 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二等奖 | ||
《心结》 | 2004年第三届中国微型小说三等奖 | ||
《精短小说三题》 | 2005、10 | 获总后第八届军事文学奖 |
《精短小说四题》 | 2003 | 获总后第七届军事文学奖 |
《尊严》《女兵的心事》等十篇 | 2012 | 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提名奖 |
《我有房子了》 | 2006 | 全国短小说征文二等奖 |
《父母亲》 |
2012 | 中国散文第五届冰心散文奖 |
《精短小说十题》 |
2012 | 获首届汉语蚂蚁小说金蚂蚁奖佳作奖。 |
《从16岁走到83岁,女红军仍在继续长征》 | 2003 | 《源流》优秀作品二等奖。 |
《画坛伉俪的绿色情绪》 | 2003 |
《军队计划生育》优秀作品奖。 |
《球迷亦非一莽夫》 |
1996 | 《北京晚报》优秀作品奖。 |
《向往美好》 | 2005 | 第二届郑州小小说学会奖。 |
2006 | 首届“全国最受欢迎的故事家百杰” |
2009 | “新世纪风云人物榜新36星座” | ||
《大伯·我·还有时月》 | 解放军文艺 | 1999 | 获总后勤部第五届军事文学奖 |
《借条》 | “临川之笔”小小说全国大奖赛 | 2014、12 | 三等奖 |
《军魂》《战神》等十篇 | 2014、12 | 第七届金麻雀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