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文坛动态 > 正文

多民族评论家视域中的“魅力临夏”研讨会在京举办


钟翔散文集《故土情》首发式
暨多民族评论家视域中的“魅力临夏”研讨会在京举办

 
12月20日,由《民族文学》杂志社、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举办的钟翔散文集《故土情》首发式暨多民族评论家视域中的“魅力临夏”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白庚胜,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明,《民族文学》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石一宁,《民族文学》副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秘书长赵晏彪,甘肃十二届人大民族侨务委员会副主任马少青,甘肃良恒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成良等人出席了颁奖会。
 
据介绍,钟翔是临夏地区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得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故土情》是东乡族作家钟翔的第二本散文集,于2015年8月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这也是作者继第一部获得全国骏马奖散文集《乡村里的路》之后的又一部作品集成。
 
《故土情》一书收录作品四十多篇,是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新作,分“乐土”、“吟诵”、“探访”、“评说”四部分,大多在已在报刊杂志发表过,内容大多描述了临夏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生活,以“在场”的姿态,诚朴的文风,扎实的叙事,温润的情感,抚慰脚下的每一方热土,每一条河流,热情讲述家乡的动人故事,表达对人文乡村和乡村生活的无限敬仰和深度缅怀。
 
白庚胜说,我们的文学应该更多歌颂工人、劳动者以及基层的人民,物质生产是第一位的,精神生产要和物质生产形成良好的互动。钟翔的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他是为了身后的民族书写,为了底层人民书写。
 
钟翔在会议上分享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心路历程,他说道,在短暂的时光里,能够抚触大地,关爱苍生,抒怀言志,书写心灵的文字,其释放的生命意义,或许比一个人活得更为长久。
 
与会专家结合对“魅力临夏”获奖作品和获奖作者的感受,结合对钟翔散文集《故土情》的阅读感受,结合临夏文学、甘肃文学乃至西部文学、回族文学等话题,以文学对话的方式,聚焦临夏,共促民族文学事业之发展,以期搭建一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相互了解、增进交流的平台。
 
赵晏彪总结道,《民族文学》杂志社作为连续两届举办“魅力临夏”大赛的主办方之一,实际上最为主要的一个愿望,就是以赛事的方式,进一步推动临夏少数民族地区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鼓励精品力作,因此,本次研讨会上,邀约各位评论家,共同聚焦魅力临夏,研讨临夏文学的现状与未来,共同分享临夏近年来的文学成就、精品力作,正是“魅力临夏”大赛的产生良好社会效应,和积极推动力的一个很好的成果和证明。
 
钟翔


 
钟翔  著,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名家推荐
 
钟翔是临夏地区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他的散文创作扎根于他所熟悉的土地,以诚朴的文风、扎实的叙事、温润的情感抚慰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为身后的民族而写作,为底层的人民而写作。
                                                                                 ——白庚胜
 
他的语言风格与其反映的生活的具体内容是非常和谐的,功力与选择非常匀调,不偷懒不偏心,是细线条的却也有一定节制,不是那种裹脚步式的。
                                                                                     ——石   英
 
作者对文学的热情,是出于精神的寄托和追求,从历史的探寻中不断调整和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在人文探寻中,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真切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历史兴衰得失的感发和领悟。这样一种纵深感,往往能让人获得开阔的视野和敞亮的心襟。
                                                                                   ——周   明
 
在散文写作文体方面,钟翔是一个重视独特的叙述、独特的表达的作家。
                                                                                   ——石一宁
 
钟翔的文字纡徐舒缓,其节奏与乡村那种不疾不徐、张弛有度的生命节奏息息相关,这是一种自然化的呼吸节奏,带有大地般的沉稳和厚道。
                                                                                   ——刘大先
 
或许钟翔自己根本意识不到,他用散文留下的这些地理镜像,已经不知不觉地建构起了一个属于“钟翔式”的言说领域,拼贴了一部完全具备了人类学意义的田野版图。
                                                                                   ——石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