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文坛动态 > 正文

北岛诗歌研讨会在廊坊师范学院举行

北岛诗歌研讨会在廊坊师范学院举行
 

北岛





    2016年5月21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艺术中心与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联合举办的“北岛诗歌研讨会”,在廊坊师范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评论家、诗人等40余人参加了会议。法国汉学家、北岛诗的翻译者尚德兰女士也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北岛亲自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许振东教授主持。廊坊师范学院校长李士杰致欢迎辞。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谢冕先生做主题发言,他回顾了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结合特定的文化历史语境,肯定了北岛诗歌的时代价值和美学价值。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吴思敬教授,介绍了研讨的筹备过程,他认为相对北岛的诗歌成就,这是一次迟来的会议,但时间拉开了距离,却也是对北岛做文学史评价的恰当时机。所以,这次研讨会很有意义。
 
    北岛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出现的朦胧诗的代表人物、领军人物。他当时的诗歌,在时代重大转折的关头,在从暗夜走向黎明的历史镜像中,以独绝的生命姿态,对刚刚逝去的年代,进行历史的反思和个体的内在自审。并以新异的话语修辞,真诚而真实地为历史留下了心灵的存照,同时也开创了一种现代主义诗风。
 
    上午10:00---11:50
    举行第一场研讨,由廊坊师范学院苗雨时教授主持。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教授认为北岛的诗歌是一种“审智”型诗歌。北岛的诗歌有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渴望,也有对人性的怀疑。对北岛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细化、深入。法国的汉学家尚德兰女士从语法的角度论述了北岛诗歌中动词和名词的使用,指出诗歌的张力与节奏。西安财经学院教授沈奇教授认为北岛是一位因时代而生,又为时代所苦的诗人。在浮华的时代,对北岛的认识应该保持必要的清醒与冷静,以免陷入商业社会与消费社会的漩涡。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的孙晓娅副教授论述了北岛“流散写作”中的“漂移美学”,从主体身份的转变、意象空间的扩展和话语修辞的漂移,评析了北岛后期国外的诗歌创作。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张桃州教授论述了《回答》一诗的历史评价,探讨了诗歌与政治的正确关系。在上午的发言中,“活字文化”出版公司总经理李学军女士,从活化海内外优质人文资源的角度,谈了对北岛诗与散文的看法,并告诉大家公司己决定出版十数卷的北岛文集。
 
    下午14:30--15:40举行第二场研讨,由孙晓娅教授主持。廊坊师范学院苗雨时教授认为北岛是主流意识反转时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是新的历史时期现代性诗歌建构的第一位诗人,他历史磨难中走来,开启了当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歌潮流。福建师范大学陈卫教授探讨了近年诗歌史对北岛的描绘,指出文学史对北岛的书写应该做一定补充。辽宁大学文学院的张立群教授,对多年来北岛的研究资料,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述评。东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珂认为《回答》与《一切》两首诗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既有启蒙的社会功能。它们唤醒了中国人的现代意识。三峡大学文学院的刘波副教授认为北岛为当代诗歌建立了启蒙的传统。暨南大学文学院龙扬志副教授讨论了北岛的流寓书写。天津社科院副研究员王士强讨论了北岛1970年代诗歌个体风格的探索与形成。
 
    16:00-17:30
    举行第三场研讨,由沈奇教授主持。《诗刊》社编审、诗人林莽回顾了与北岛的交往以及《今天》杂志的创办,从生活细节等方面补充了北岛的性情。如今在美中基金会任职的当年的青年批评家李黎,展示了北岛在美国时送给他的《北岛的诗》的最初版本,也回顾了当年他对北岛的评价。南开大学文学院李润霞副教授讨论了北岛文革时期的诗歌创作;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李文钢评述了北岛去国后的诗歌创作研究状况。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窦兴斌博士论述了北岛诗歌中的生命意识的呈现;暨南大学文学院唐明映以90年代末到20世纪初为阐释场域,考察复归大陆视野的北岛被进一步符号化的文化现象,指出对北岛诗歌符号化解读背后的新诗困境。女诗人梅尔谈了对北岛作品的感受。诗人西川讲述了他所认识的北岛,北岛的人格“硬度”和在国外生活的“孤独感”。
 
    最后,举行闭幕式,由许振东教授主持,吴思敬教授做总结发言。他说,这是一次高水平的研讨会,大家围绕北岛的历史感和使命感、他的深层的灵魂的诘问、他的智性人格的魅力、他的现代诗歌美学,以及当代诗歌史的定位和价值,展开了较为广泛、充分的研讨,这是此次会议的收获。
 
   但是也应看到,在北岛的里程碑式的诗歌经典面前,我们的理论、概念和思考,仍存在着巨大挑战,因此,希望大家以此会议为契机,进行更为独到、更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研讨会在极为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苗雨时博客 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