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文坛动态 > 正文

《天津诗人》诗刊评出2017天津诗歌界最具中国影响力诗歌事件


《天津诗人》诗刊评出2017天津诗歌界最具中国影响力诗歌事件


  (一)中英文对照版《天津新诗选编(1917——2016)》在海内外发行
     
  1月,由天津市作家协会编辑、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中英文对照版《天津新诗选编(1917——2016)》在海内外发行。
     
  草创于“五四”启蒙时期的中国新诗已经走过了整整百年路程,而天津的新诗的萌生几乎与之同步,在新诗的孕育、诞生、发展历程中,天津诗界开时代风气之先,涌现出不少代表性人物,有开创“新体诗”的诗界革命领袖梁启超,有写出“20世纪最优美歌词”的大家李叔同,有被誉为“中国新诗第一人”的穆旦……
     
  《天津新诗选编(1917——2016)》收录了58位诗人的作品,可以说是一个世纪的梳理、聚焦、检阅,意在描述百年新诗的轮廓、成果和流向,对百年天津新诗中浩如烟海的诗歌文本,进行了极为认真的搜集、甄别、遴选等工作,使入选作品兼具时代特色和艺术精神,能够清晰地凸显天津新诗的历史脉动。该书是对天津百年新诗创作与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结集,是一部内容丰富、史料翔实的天津诗歌史权威读本。
 
  (二)《天津诗人》诗刊2017夏之卷“发现”熊生婵
 
  2017年4月,《天津诗人》诗刊2017夏之卷“发现”栏目推出贵州六盘水17岁女孩儿熊生婵作品,引起巨大反响,杨角、杨章池、白噩、郭力家、向以鲜、宫白云、张绍民、李荣、冯晏、徐敬亚等著名诗人纷纷著文点评熊生婵作品,徐敬亚先生称熊生婵“有天才的迹象。”《中国网》《作家网》予以报道,点击率上百万,《诗歌与人》、台湾《创世纪》诗刊转载了熊生婵作品。
 
  (三)《天津百年新诗》出版发行
  
  2017年4月,《天津百年新诗》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天津百年新诗》一书为精装本,共收入233位诗人的诗作389首,入选者除天津籍诗人外,均为在天津工作、生活、学习过的诗人。
 
  (四)《文艺报》报道:《段光安诗选》展现生命之美
 
  2017年4月19日,《文艺报》刊发了天津诗人段光安的诗集《段光安诗选》出版消息:“天津诗人段光安的诗集《段光安诗选》日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身为科技工作者的段光安现任天津鲁藜研究会会长、《天津诗人》副总编辑,此次出版的诗集是他诗歌创作的精选本。他的作品始终坚持“小型”的“意象诗”,具有延展的精神势能,饱含生命之美,形成独特的悲美风格,力求在多个层次上打通和抵达“精神体量”的庞大,接通中国古诗与新诗的气脉。食指、张清华等诗人、评论家认为,段光安的诗会把荒诞的事物用抒情的方式呈现出来,给人一种高远大气、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感觉。作者如此自觉而孜孜以求地执著于生命意识表达,这种胸襟情怀让人讶异和信服。”
 
  (五)《诗人读诗》走进天津 
     
  5月11日,当代著名诗人、中国虞山当代美术馆馆长张维先生携《诗人读诗》摄制组抵达津门,为天津诗人伊蕾、段光安、王向峰、深耕、汤文、余数、刘萍、柳含烟、曲素音录制了读诗视频。
   
  《诗人读诗》公众微信号是江南名士张维先生于2015年5月30日创办并首播。张维及其他的团队在践行让人们听到诗歌本身的声音,诗人肺腑的声音。张维说:“由诗人读自己的诗,诗人读诗人的诗,我们让诗歌发出大地的声音,春夏秋冬轮替的声音,叶落之后天空蔚蓝的声音,骨头里金属的声音,目光里棉花温暖的声音,月光打在钟馨上的声音,疼痛和欢乐在舞蹈的声音……他说:“我们让诗歌发出自己的声音,纯净的声音,黄金的声音,水银的声音,黑暗的声音,时光流动的声音,爱的丰盈而温润的声音。” 截止到2017年12月上旬,《诗人读诗》已经推出258位当代优秀诗人作品,并配有青年诗歌评论家、学者汉家的短评,也是目前汉语新诗界唯一的一个集诗人读诗、配专题评论的公众微信平台。
 
  迄今为止,《诗人读诗》继推出罗广才、横作品之后,共录制了十一位天津诗人作品。
 
  (六)当代著名诗人李老乡在天津逝世
    
  7月10日凌晨6时10分,当代诗坛最具个性风格的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甘肃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飞天》原副主编李老乡因病医治无效,在天逝世,享年75岁。 李老乡不仅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新边塞诗代表人物和现代新诗前景的忠实探索者,其作品曾经影响了一大批当代诗人,还因为在《飞天》工作期间独具慧眼扶掖诗歌新人深受广大诗人尊敬。
 
  李老乡先生逝世当天,甘、津两地文学艺术界人士组建了“李老乡治丧委员会”。天津籍著名诗人伊蕾、《天津诗人》诗刊总编辑罗广才、天津鲁藜研究会会长段光安、天津市和平区文联主席秦岭等在津的文学艺术界代表成为“李老乡治丧委员会”成员。
    
  7月12日上午11:10,李老乡追悼会在天津北仓公墓逸仙厅举行。诗界同仁及李老乡家属200余人为这位在汉语新诗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优秀诗人李老乡先生送行。追悼会上,诗人人邻致悼词,诗人、《天津诗人》诗刊总编辑、京津冀诗歌联盟副主席罗广才宣读“李老乡治丧委员会名单”。
     
  7月13日上午10:10,由李老乡治丧委员会主办的“著名诗人李老乡先生追思会”在天津西岸艺术馆举行。甘肃作家协会副主席、甘肃文学院院长高凯, 甘肃作家协会副主席、《飞天》文学月刊主编马青山、《飞天》文学月刊副主编阎强国、诗人阳飏、人邻、汪渺、唐翰存,和京津冀诗歌联盟副主席伊蕾,天津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兼创联部主任王忠琪,《天津诗人》诗刊总编辑、京津冀诗歌联盟副主席罗广才,天津鲁藜研究会会长段光安,天津诗人汤文,天津和平区文联主席秦岭,天津市河北区作家协会主席杨仲凯等甘、津等地诗界同仁及李老乡家属一百余人出席了诗人李老乡先生追思会,缅怀李老乡先生卓尔不凡的诗意人生,弘扬李老乡先生对汉语诗歌的匠心创造精神。
      
  (七)“武清杯”第三届中国·天津诗歌节颁奖暨朗诵大会在武清举行 
 
  9月24日上午09:00――17:00, 由天津市文联、天津市作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武清杯”第三届中国•天津诗歌节高端论坛和颁奖暨朗诵大会,在天津市武清区天狮奥兰际德国际酒百合轩举行。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浙闽、中国作协副主席、《诗刊》原主编高洪波、老同志只升华、天津文联党组书记万镜明、天津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李彬、天津市作协主席赵玫、著名作家王朝柱、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副主任冯秋子、武清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薛梅、天津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王忠琪以及杨志学、蓝野、谷羽、胡弦、罗振亚、菲里莫诺夫、乔瑟夫.米尔斯等诗人、评论家和《天津诗人》诗刊总编辑罗广才,《天津诗人》诗刊副总编辑、天津市鲁藜研究会会长段光安,《天津诗人》诗刊余数等和王文海、贺东东、杨勇、卢辉、李玉强等获奖诗人代表、诗歌爱好者500余人参加了本届诗诗歌节。
     
  本届诗歌节大奖──中国诗歌突出贡献奖颁给了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优秀翻译家余光中先生。评委会给余光中的颁奖词为:余老先生文江学海,高山景行。其诗歌,韵律简约,悠远空灵,情感深沉,恰到好处地切合物、景、情,处处蕴含了个人与家国、个人与命运的大爱哲思,被树为一个时代文学的标杆,享誉海内外。余光中先生特委派其弟子──台湾文学馆副馆长、诗人雨弦来津领奖。余光中先生特别作了一首诗《天津诗歌节》,亲自朗诵,并拍成视频与大家共享。
  
  (八)《蓝盾》月刊增设3个页码的“警察诗人”专栏
 
  经《天津诗人》诗刊总编辑罗广才建议,全国公安文联诗歌诗词学会与具有32年创刊史的大型法制文学杂志、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蓝盾》月刊联手,在《蓝盾》杂志社社长兼主编陈文彩先生和全国公安文联秘书长杨锦先生的支持下,从2017年第6期开始,《蓝盾》月刊增设3个页码的“警察诗人”专栏,集中推出警察诗人作品。截止到2017年12月份,七期《蓝盾》“警察诗人”专栏已刊发了苏雨景、侯马、许敏、杨角、蝈蝈、武靖东、芒原、戴存伟、孙梓文、曾欣兰、周孟杰、清影、张雁超、刘鑫、邓醒群、田湘、柯卫军、熊游坤、李尚朝、李晓峰、王富举等二十一位警察诗人的作品,引起社会良好的反响,受到研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九)《天津诗人》2017年冬之卷“中国诗选·湖南诗歌档案”出版发行
      
  2017年11月底,《天津诗人》2017年冬之卷“中国诗选·湖南诗歌档案”出版发行。本期“档案集结了湖南籍174位诗人的优秀诗作,囊括了自新世纪以来湖南老中青三代诗人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作品,基本体现了现阶段湖南诗歌发展的整体创作风貌。
    
  《天津诗人》“湖南诗歌档案”专刊开了中国文学期刊史上系统梳理和展示一个省份的诗歌方阵的创作实力的先河,备受汉语新诗界关注。
 
  (十)台湾《创世纪》诗杂志2017年12月冬季号推出“天津诗群作品展”
 
  2017年4月,经《天津诗人》诗刊总编辑罗广才先生沟通、协调,受台湾《创世纪》诗杂志总编辑辛牧先生委托,《创世纪》诗杂志“天津诗群作品展”专栏,向天津籍诗人或长期工作生活在天津(5年以上)的外地诗人了征集稿件。共有215名天津作者投来诗作。
 
  台湾《创世纪》诗刊是华文世界有64年历史的诗歌刊物,其周围汇聚了华语诗坛一批重量级的诗人。其三位创始人为:洛夫、张默、痖弦。
     
  台湾《创世纪》诗杂志2017年12月冬季号的“天津诗群作品展”,用35个页码共选用了33位天津诗人约七十余首作品,这也是天津诗人在海外专业诗歌刊物首次集体亮相。
 
  《创世纪》2017年12月冬季号“天津诗群作品展”专辑目录
 
  王 冠/ 春缅
  霍小智/ 骑士之爱(外一首)
  王彦明/ 拥抱(外二首)
  启 林/ 悲城(外一首)
  王丽华/ 大海深处的恋歌
  左文义/ 夜(外一首)
  徐柏坚/ 浮世清欢
  徐玉婵/ 中年书——致丈夫
  清心如云/ 与三月相守的温度(外一首)
  朵 渔/ 聚集(外一首)
  探 花/ 妈妈,我有许多黑暗(外一首)
  胡庆军/ 泼墨山水:印象(外一首)
  罗广才/ 为父亲烧纸(外三首)
  颜廷奎/ 雪(外一首)
  横 / 把水放在唇边(外二首)
  大 可/ 蜕变(外一首)
  汤 文/ 它和大地一样从容(外二首)
  李向钊/ 瀑布(外一首)
  卜文雅/ 指天为父(外一首)
  孟宪华/ 告别一座经年的城池(外一首)
  庞琼珍/ 蘑菇云上的细小伤口(外二首)
  惠 儿/ 更年期(外一首)
  萧 沉/ 幸福象花儿一样
  红 杏/ 缄默的云(外一首)
  肖华来/ 家乡的味道(外一首)
  金学钧/ 黄河的走向
  唐 晓/ 鸟鸣为落叶送行(外一首)
  樱海星梦/ 麦子(外二首)
  段光安/ 寻找古城(外三首)
  王向峰/ 雨夜 梦入大泽乡(外一首)
  许向诚/ 伤者(外一首)
  深 耕/ 老屋
  白 金/ 真切切看世界——写在眼镜厂(外一首)
                         
  《天津诗人》诗刊编辑部
  2017年12月18日
                          
  搜集、整理:张秋玲  刘萍 胡庆军  余数 罗怡
 
来源:罗广才 美篇
作者:罗广才

https://www.meipian.cn/zhz1b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