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文坛动态 > 正文

《泉州文学》2017年度推荐:林传凯


《泉州文学》2017年第12期
 
特别推荐
车间里的发现(组诗)  | 林传凯
在车间里修行(创作谈)| 林传凯
我们发现了一个活生生的车间现场:读林传凯的诗|安琪
 
 
作者简介:林传凯,男,1972年生于福建泉州市。现经营一家企业,空闲之余,进行文学创作多年。作品散见《鸭绿江》《诗探索》《泉州文学》等报刊,入选《2015年中国诗选》等选本。
 
车间里的发现(组诗)
囗林传凯
 
 
一次故障
 
一颗硌崩的牙。孤独。会有多疼?
 
齿轮从清洗机口腔掏出
带着狰狞的断截面,可以想象痛不欲生
那颗缺钙的残牙仍留在链条
 
再也没有回去的想法。我用榔头捣,用钎刀撬
他始终一口咬定最后的罪证
齿轮与链条本是臼杵之交,为何一夜间
反目成仇?
 
小心,把他们置在钳工桌
在修复前
他们两败俱伤(最终,还是原谅了彼此)
 
然后,喊来打盹的夜班人员
告诉他,因为疏忽,导致了一对袍泽兄弟
手足相残
 
 
火色
 
从小父亲就教我看火色
炉温要均匀,不能夹杂暗斑
烧透,还要保温几分钟,有利转变体充分转变
这样,淬炼的钢才有韧性
 
父亲的手艺与他的年纪一样渐渐老了
退休后,经常到车间溜达。流水线的自动化
让他觉得自己过时了
当年学一门手艺是那么不易,又是那么可贵
现在,只要肯干就行,像台机器搬来搬去
一点也不讲究火候
 
卓烨公司载来退火的螺杆,我与父亲
讨教工艺。他娓娓道来:40铬这种材料不能退得太软,
太软反而不好深加工,要有一定机械强度,易削切
总而言之,要多为客户着想
加工后,每一袋用40公斤包装……这样方便统计
 
加工过程很顺利
但重量与贵司开来的随货单不符,相差几百斤
经过交涉,对方承认工作的失误。父亲放心地点了一支烟
做为得过他真传的我,向所有客户保证:
我们做的是品质!
尽管设备更新换代,但认真、诚信、专业不变!
 
打开炉门,有烧透的错觉
像从心里奉出一块炙热的钢,往水里冷却
 
那块钢与我们何其相像(出自我们的手)
有忍耐要有担当,不然它的综合强度不会优良
 
 
凳子的距离
 
她父亲生前,也是五金厂老板
所以,猫在车间的
小凳,泡茶,觉得比咖啡厅浪漫
她有四兄妹,都没继成父业
她也是迫不得已才与钢铁打交道
久而久之,身上有了铁的尖锐和刚毅
 
我拿我的诗给她看,她突然柔情起来。她
也曾喜欢文字,曾幻想着有人给她写诗,曾幻想着
诗一般浪漫的生活
可是,现在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说着,
眼潮泛红。不知情到深处,还是顿感悲凉
反正,我见犹怜
 
有一小段时间,我们诡异地陷入一种沉默
好像她丈夫突兀现场
 
 
早班
 
阳光无力时,才照进车间
洁净柔软的布拭擦内部零件
 
除去轴承转动,还有
王才志、龙老三、沈必军
他们来自云南,说着与机器格格不入的语言
 
他们把罢工的变速器拆卸又组装
像实习医生做一次胆囊炎手术,双手沾染污渍
额头沁出汗珠,神经高度紧张
第一次维修精密设备,让他们想起
在老家,亲手把喂壮的猪屠宰了……
 
直到机器有新呼吸,又动弹
阳光的噪声才充沛起来
 
 
管理者
 
像待阅的军队
被磨出老茧的手排列,并鉴上识别卡
马上有身份和秩序
 
窃窃私语,偶尔
大声喊话
秉承搬运它们的人的习性
 
下班时,才发现
摸铁的手和铁是同一种颜色
刚放下的工具游离着人思考的气息
 
可是,就一小会儿
这样的恍惚,像错觉马上归于平静
 
 
蹲下来
 
那股导线有熟悉的幽暗
我曾用雪白光线,照亮过
回家小巷
这次,它会通往哪个元器件的引脚?
 
六月,固态继电器是脆弱的,带着烫
阻值接近零,接近脑瘫
我用洁癖清除它一身的泥垢。它不仅笑开颜逐
而且,唤醒垂垂老矣的活力青春
旧设备出人意料地神秘又理所当然
 
机器恢复正常。被我怀疑过的二极管
朝我眨眼。我心生歉疚
我怀疑过身旁诸多欣慰事物,怀疑供电厂
甚至怀疑
看不见的太阳风暴
就是没有揣度过时间和尘埃
 
拍下身上尘土,我
继续狐疑,继续发现,继续羞愧
刷子,蹭得七零八落
 
 
用淬炼谋生
 
在热处理车间,钢铁是苦行僧
烈焰。沸油。火候。时间。还有内在的金相蜕变
缺一不可
倒入流水线,就已决定了
忍耐的一生
 
有时,怀疑更像一种赞美:
一路坚持的家伙
真的是五金厂运来的弹簧夹?
他们被冲床挤压扭曲,被各种固执的模具
伤害成形,被轰鸣的断切力苦难
雕琢。一颗多么强大的心!
 
当然,不是在描摹某人的经历
当然,手中滑落的钢铁与地板撞击
发出聩耳的回音
那么,恰如其份又惊心动魄
当然,每一块钢铁无一例外
灼灼发光的精彩,需要淬炼谋生
 
启动开关,扳动活钎,往熊熊烈火的炉膛……
狠狠地一戳。啊!
生活的火花果然与众不同
 
 
大兴的闺女
 
大兴生性讷言,与我辞职时,
身上的犟劲上来,对人也是不依不饶的
工资没结算就回家了。后来,听他的老乡说
那年他老婆跟别人跑了
 
一晃好几年,这位半生不熟的老员工,今年又回厂了
不知,他是不是带有当年鲁莽的歉意?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回带上了宝贝闺女
女儿不仅随他姓,而且长得像他,但喜欢说话
是李大兴在春天里栽种的薄荷草,有沁人心脾的芳
 
有一回,她拦住我,告诉我今天幼儿园的庄老师表扬她了
还奖了一朵小红花,而且这是她第一次获得奖品
所以一定要告诉我。
 
我心情好极了,夸她真棒!因为一整天没有哭过鼻子
她的小脸蛋干净得像剥壳的鸡蛋,白里透着粉
可能,大兴刚细擦洗过
  
 
家书
 
厂里,活儿断断续续,有点像树掉下枯叶
淡季来了,那番雄心蒙灰
龙老三觉得自己像个小弥沙,手中的扫帚
不停地把不相关的叶、矿泉水瓶、纸屑、烟头拢到一处
 
落叶轻佻,从脸颊拂过
坠下时那么轻,甚至不易察觉
落叶终要归根
如果,踩踏,它们会嘎吧嘎吧脆响
仿佛有谁嚼几口饼干,且带几声笑语
扫了一上午地,还是找不到倾诉的源头
 
榕树的根悬挂空中
扎进院子深处,表面早己被水泥所屏蔽
风有条不紊,落叶格外旖旎
他擦擦汗,嘀咕:
 “我不恨落叶,我恨自已还找不到老婆。”
这次台风要跨几个省,也许会把这句话,捎到该听到的人心里
 
老家打来电话,母亲旧病复发,让他寄钱回去
 
 
在嘈杂中,冥想
 
有时,闲坐,入定。会想起春雨催眠
渐渐喜欢空间被填充得满满当当的浮华
 
咚咚咚或嗡嗡嗡,亳无章法
可是,当双手紧握铁钳,把烧红的钢铁往水里倾倒
淬炼萌生,寻觅鼓点
撑起劳作之歌,连贯忙碌节奏
 
铲子先在水泥地摩擦,尔后往扁头螺丝堆里掘
高音和低音
亢奋――那是翻山越岭的起伏
 
冷漠的机器有时,冒热气
渐渐地,我正变回一块生铁,蹲
守在铁匠的火炦下,等待一团燃遍高空的火焰
 
穿越山峦河流与生活的红霞
因为,一付轴承,有轻微的破损
高速旋转,发出噪音壮志凌云,停歇下来
让人措不及防
 
金属热处理
 
用九百八十摄氏度的红,获取
奥氏体充分转变,与
果断快速冷却,皆是有意为之的结果。
目前,尽在掌握中
 
在工业时代,像往来车辆
一块好钢、另块好钢、又一块好钢
装进,取出
无论是否被烈火烧透,终将
消失在沸腾且平息的淬火介质中。无一例外
 
对于瑕疵收缩过于迅速
所产生的内应力
我身表遗憾.。只能用更漫长的低温,消除
晶体残留的错位和缺陷
耐心和孤立
也是锋锐与愚钝的界线
 
在炉外,观察炉内火色。遵守各自临界点
必须蹲下
 
 
当钢铁与锤子相撞
 
一句结巴用词
掷进车间的火炉,会迸溅出怎样烈性火花?
会像雪遇见春
毫不费力地融入火内部,成为即将爆破的颤抖
 
一个人劳作,低头,往高处思考
 
烟雾中,辨认不出黑黢黢的钢铁铿锵
淬炼,淬炼发出锃光瓦亮的铮鸣
犹如宝剑出鞘 往天空消散
 
在这样的地方一呆就是二十年
今天,终于听懂它不同寻常的尖叫
这样亲切,甚至流出泪,溅出核心的星火
 
朴素,精准,轰鸣。形变,一口恶气如缕游出
酣畅淋漓
 
 
创作谈
在车间里修行
囗林传凯
 
我的职业不是写作,但一定是个坦诚的行吟者。
自从父亲退休,我身上的担子突然就重了,虽没雄心壮志,但毕竟是桩与谋生有关的事,关系到一家老小的温饱。一间名不经传的小作坊倾注了我大部分心血,兢兢业业,经历了一些意外。在拍马奉承中吞咽背叛,在孤立无援时喜获慷慨解囊,在胜券在握的欢愉里一败塗地,这些人世的五味杂陈让一个懵懂的青年成熟起来,而伴其风雨兼程的是夜深人静的读诗和写诗。
它们慰藉,始料不及地欢乐,越挫越勇,赐予更宽阔的空间思考人生。
工业风机、水泵噪音一天比一天凶,直到有一天停止旋转;钢铁被装进火炉,又取出,在淬火液中不停地冷却颤动,腾空的雾气,很快被大气分解、同化,瞬间湮灭成虚无;正如我们的忙碌与奔波,围绕着谋生的机台,哼出深情款款的见性以及况味。劳作本是一门艺术,被工业的废气长期侵袭,诗行与心灵会弥漫着钢铁的尖锐与铿锵。
五金件被倾倒,如同合唱。倾倒它们的人奏着口哨。给轴承点上黄油,声调会降八度,流水线尽头会传来由衷的掌声,钢铁窸窣地装入纸袋,完成最后一道余韵。我在门口指挥,出货、开单据、入库,像极了查票小斯,手攥票根,细数几位虚座,还未满堂红。哦,与此相比,我更愿意变成收帐点钞的老财主。
这些有趣的事用诗歌表达出来,会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
世间好多事,如果你刻意去寻找其存在的意义,那它肯定不是真正的意义,因为只有你坚定地摸索,意义就会自己来找你。写诗无非是写人心,你的心,我的心,他的心,心与时间和空间,心与心。写诗有时很艰巨,但写着写着,有时就忘记了自己――不是你在写诗,而是诗在写你。
顿悟这些,所见所闻都会带有诗性,事物都属于诗的范畴。也许,这也是我前往诗歌圣地途中的一个转折点。
我是名白天操着铁铲干糙活,晚上将点滴想法堆彻成文字的默默无闻的笔耕者,有对工作在基层的贴切体会和切肤之痛。我想,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挑战;我想,这不应该成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对文学孜孜以求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评论
我们发现了一个活生生的车间现场:读林传凯的诗
囗 安琪
 
林传凯是我的福建老乡,泉州人。1972年出生,现经营一家企业,空闲之余写诗。这些,是诗人叶逢平告诉我的,那天叶逢平来电,说《泉州文学》每年都会推举一个诗歌新人,并附评论一篇。今年拟推举的就是林传凯,评论方面希望我来写。我说我得先看看诗稿再行定夺。叶逢平于是发来林传凯诗作一组,这个下午我的阅读就停留在林传凯的诗句上。诗歌界有10年一“代”之说,目下更是已加速到5年一“代”了,在我离乡的14年里,福建的每个地市都涌现许多新人,而我脑中的记忆却一直停留在2003年,因此很有必要接受泉州文学院的推荐,让我得以认识故乡优秀的诗人。
林传凯从年龄来看不算年轻,位处70后,世纪初热血沸腾的70后诗群不断掀起一拨又一拨70后诗歌运动,编选了一本又一本70后诗歌选本,热浪持续了近20年,一直到去年的《70后诗选编》(上下卷,精装,吕叶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的出版,才算大致消停。每一拨运动、每一个选本都推出一批70后诗人。福建的许多70后诗人也在大浪淘沙中经过了检阅,获得了全国性影响。这20年里,为何林传凯不在诗歌现场,我不禁做如下猜测:1,忙于生计,无暇他顾;2,尚未有写诗之念,身上的诗细胞还沉睡着没有被激活。究竟哪一种,待见面后再行请教。
以我目前读到的林传凯诗作,我感觉他是一个有深厚文字功底的人,语言很地道,走的是意象和抒情相结合的路子。这种路子的写作必须有大量的阅读当底子,读多了心里自会种下纯粹的诗的语感,写起来也就不生涩。是的,林传凯的诗歌语言很成熟,不像文学新人,倒像写了多年的老手。无论长句还是短句,乃至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显示了林传凯已深入诗歌语言的肌理,其听他说——
 
“我不恨落叶,我恨自己还找不到老婆。”
这次台风要跨几个省,也许会把这句话,捎到该听到的人心里
 
第一句用引号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强调了抒情主人公龙老三对娶妻的渴望,接下来以作者的旁观之眼陈述了一种祝福和期盼,上句与下句视角的转换自然、贴切,体现了作者巧妙的匠心。林传凯诗歌语言的度把握得很好,不刻意制造拗口效果、不以打破语法规则的方式显示所谓的先锋,也不平淡如白开水毫无难度,而是恰到好处地对语言进行技术处理以使之准确传达作者意图。林传凯的诗歌语言注重为他所选取的题材服务,不空转、不玄虚。福建有相当一批诗人擅长为了语言而语言,写作的文本浮于语言的层面,不接生活的地气。在这种大的语言环境里,林传凯的诗作真可谓独树一帜。
在《大兴的闺女》一诗中,林传凯如是写道——
 
因为一整天没有哭过鼻子
她的小脸蛋干净得像剥壳的鸡蛋,白里透着粉
可能,大兴刚细擦洗过
 
非常温暖动人的一个细节,特别最后一句堪称神来之笔,父亲对女儿的关爱在作者的想象中达成。这也是作者内心存在的善良,无论大兴有没有擦洗过女儿的小脸蛋,在作者的心中,大兴一定是擦洗过了。有时我们读诗,真的不为被惊到,而为的被感动到。感动才是绵长的,才是真正长到人心里去的。
现在我们必须说到林传凯写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维度,他的写作立足点。朦胧诗以降,福建诗人写作,从目下已成名的诗人来看,迄今尚无人着力于工业题材。这个题材就是放在整个国内诗坛,也依旧是冷门。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传统源远流长,2004年9月在山东滨州,诗人、批评家格式很郑重地说了他的一个观点:古代汉语非常适合中国积淀深厚的农业文明,所以古典诗近乎完美。而现代汉语对应工业文明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相应影响了现代诗的写作。我深以为然。放眼当下诗坛,田园写作、怀乡写作、亲情写作依旧占据主流,各诗歌刊物、各诗歌奖项,所钟情的依旧是以上诸类诗歌。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当代诗人依旧在用着旧体诗的词汇写着旧体诗写烂了的诗。说明时代的审美趣味依旧停留在旧体诗那一极。这真是无可奈何的事,诗人们这边享用着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便利,衣食住行的便利,那边就用着现代化的电脑写着唾骂现代化讴歌农耕社会的诗,但如果让他们真正到农村干农活又是谁都不愿意的。这是当代诗人的一种谎言式写作,也有觉醒的诗人想改变这种状况,但他们的语言处理不了现代生活,他们,还没有寻找到适合现代生活的语言,于是就放弃努力,拿着旧语言继续写旧题材。明白了这些背景,便能明白林传凯写作的可贵。
我们先看本组诗的总题《车间里的发现》,车间,一个在诗中还算很新鲜的词,一个意象,表明了作者目光投注的方向。顺着作者的目光,我们跟着发现了一次故障、发现了噪音、发现了锻造的炉温的火色、发现了五金厂老板、发现了轴承转动、发现了一群有名有姓的工人……一句话,我们发现了众多文化单位里养尊处优的诗人们所发现不到的发现。我们发现了一个活生生的车间现场。这里有充满着新生活喜悦的早班工人,他们拭擦机器内部零件,像实习医生做一次胆囊炎手术,一旦机器有了新呼吸,阳光便从最初的无力变成充沛。读林传凯的工厂诗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郑小琼的工厂诗,在后者的笔下,工厂是没有人性的,是分割、粉碎人的,是巨大的“疼痛”,因为郑小琼是以受盘剥的打工者的身份进入工厂写作。但在林传凯笔下,工人们进车间就像“待阅的军队”一样,有威猛有力量,有身份有秩序。作为企业经营者的林传凯,看到生机勃勃的生产车间,心情自然是舒朗的明快的,机器的运转带来的是利润的攀升,同时也是工人报酬的提高和生存的有保证,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诗中可见他的工人来自祖国各地,想必他的工人们也是希望老板的机器能持续地运转而不是停转。在对工厂的写作中,林传凯引进了许多工业用词:导线、元器件、固态继电器、阴值、二极管、扁头螺丝,等等,在满目传统意象的诗坛,这些词汇的引入意义重大,它们是对既有诗歌意象的补充和扩容,在传统的抒情表意之外添加了硬邦邦的现时代元素,丰富了现代汉诗的词汇库。林传凯熟练地使用这些平常人绝然想不到、就是想到了也用不了的车间用语,尽情地展示他工厂业主的优势,他应该一意孤行,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近几年,“介入”成为诗歌写作的一个关键词,但如何介入,有没有能力介入,又是一个问题,林传凯从自身的工作经验出发,介入到当代社会一个热门,这个热门在诗歌中却是冷门,最重要的,他有这个介入的能力。仅从目前的写作切入点和写作能力,林传凯必将迅速地在福建诗界脱颖而出,我有这个判断力,祝福他!
 
2017-10-24
 
 
安琪,本名黄江嫔,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诗作被译成英语、德语、韩语、西班牙语、日语、蒙古语、藏语等传播。个人创作简历被写进美国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词典》,李华英(音译)著,稻草人出版社2010年出版。画作被《诗刊》《文艺报》等50几家报刊杂志及诗文集选用。现居北京。供职于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