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文坛动态 > 正文

“文学的力量:苏莉创作分享会”现场实录(上)

 
现场

《草原》杂志社主编阿霞(左)对话作家苏莉(右)
 
上善若水  潺潺入心
——“文学的力量:苏莉创作分享会”现场实录(上)
 
  核心提示
 
  5月22日下午,由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草原》杂志社、内蒙古作家协会、内蒙古文联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文学的力量:苏莉创作分享会”在呼和浩特青城阅立方举行,现场气氛仿若静水,微波荡漾,每一处水纹都是她对生命的珍视,对文学的热爱,对万物的感恩,令人感动。 
 
  小编在这里摘录现场的实况,分为“主场访谈”(上)和“嘉宾说”“书迷说”(下)两个版块与读者朋友们分享。
 
  5月22日下午,呼和浩特,多云,仿佛含着无尽的湿润,却并不淋漓。
 
  14时,青城阅立方的活动区已经人头攒动,前来参加“文学的力量:苏莉创作分享会”的读者朋友,早早地来到现场。
 
  苏莉来得更早,她安静地坐在一个小桌子旁边,看着忙着布置活动场地的人们。不时有人走过来打问苏莉来了没有,她笑着迎过去,不管是老朋友,还是从未谋面的读者,都是相谈甚欢。她怀里抱着的鲜花映着她的恬淡自然的笑容。
 
  15时整,主持人、《草原》主编阿霞走上主持台,分享会正式开始。
 
 
  现场摘录
 
  阿
  主持人
 
  苏
  主讲嘉宾
 
  阿  霞:嫩江的水缓缓地流过,尼尔基午后的斜阳暖暖地照在身上……一首名叫《莫力达瓦》的歌,刚才一直在我们耳边回荡。莫力达瓦深藏着作家苏莉的童年记忆,那里的山水、文化、吃食、人情,早已融入到她的血液里。三十多年前,苏莉从莫力达瓦出发,从呼伦贝尔大草原到科尔沁草原,从《旧屋》《天使降落的夏天》《仲夏夜之温凉时分》到《万物的样子》,写下了诸多广受读者喜爱的文字。如今的她,在经历生活的艰难和疼痛之后,心境更加通透宽阔,文字更加朴素从容。下面,有请今天的主讲嘉宾苏莉老师上台,和我们一起分享她的创作与人生。
 
  苏莉老师好,首先欢迎专程从通辽赶来参加今天的分享会。很多作家和读者喜欢你,不仅仅是因为你的作品以及获得的一些荣誉,还有你对文学对写作的态度。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你的写作脉络以及文学道路上的一些特殊记忆。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
 
  苏 莉:我写作其实挺早的,16岁的时候就发表了一篇小散文。19岁小说处女作《红鸟》,发表在了《上海文学》。
 
  阿 霞:我听到一个关于你的小故事。1987年,二姐苏华带着你参加一个笔会,当时你是帮着她带孩子,笔会上全国一些刊物的编辑要从当地作家里选稿子,结果你意外地崭露头角了,是吧?
 
  苏 莉:是自治区40周年大庆那一年,1987年内蒙古文联和呼伦贝尔文联在阿里河开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三少民族笔会”,自治区请了好多像《上海文学》《青年文学》《文艺报》,还有《萌芽》等有名的报刊编辑,我不是受邀的正式作家代表,是以帮我二姐照顾六个月大孩子的保姆身份去参加这个笔会的。在这个笔会上我把自己写的第一篇小说《红鸟》交上去,没想到就被《上海文学》的张斤夫老师选中了。
 
 
  阿 霞:而且,你的这一篇《红鸟》是在那次笔会上唯一一篇被编辑选中的稿子。
 
  苏 莉:对,这是我的小说处女作,好多文友很奇怪,就来问我说,是你姐的还是你的,都不太相信是我写的。
 
  阿 霞:从那次开始你就走上了创作的道路。之后这些年的创作,你受谁的影响比较大?
 
  苏 莉:我的写作一开始是小说,写了很多小说。但是我文学的启蒙还是来自于我少年时候的阅读,我总捡我姐她们的书看。当时我印象最深的对我有一种爆炸式的启蒙的作品是萧红的《商市街》,是一本散文集,我就特别震惊。因为当时老师教我们写的都是好人好事,是那样的一种叙述腔调。看萧红的作品,我突然就明白了,就是说人可以写自己的内心啊,可以写自己呀。
 
  阿 霞:对,我看到您的早期作品,像《旧屋》《早春记事》等都有萧红的那种味道。
 
  苏 莉:是的,我真是特别喜欢萧红,直到现在,如果没有写作灵感的时候,我经常就去翻一下她的作品。有时候读到一句两句的,自己内在的一些东西就被唤醒了,包括那种语感,还有那种深层的生命记忆,她的那个文字真是特别有旺盛的生命力。
 
  阿 霞:说到苏氏三姐妹可能内蒙古文坛大多数人都知道,一个家族,两代人,有五个人在写作,包括刚才你的外甥女晶达,还有女儿金吉雅现在也在写作。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你觉得这个文学现象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苏 莉:我觉得好像也没有太深的渊源,因为我父母都是没什么文化的人,都是解放初期扫盲班的水平。主要就是我姐姐她特别爱读书。那个年代,我大姐她们都不让上学了,她在家里带我,我那时候才1岁,她比我大15岁,一个小女孩在家里面非常寂寞,就从邻居家,还有我们那的文化馆的图书室借书看。她的阅读影响了我二姐,我两个姐姐就养成了非常好的一个阅读习惯。上世纪80年代初,我大姐带着脑瘫的大儿子去北京治病,我二姐陪着她,治病期间呢,她们就去新华书店排长队买特别好的书,带回来的那些书真是给我很大的滋养。
 
  阿 霞:那个年代能读到好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苏 莉:我当时十几岁,她们开始阅读的时候我就溜边儿捡剩的就跟着阅读了,的确是受她们影响挺大的。
 
  阿 霞:从1987年第一次在《草原》发表第一篇小说《绿色的星期六》,直到去年作为内蒙古散文十二家发表《火车的样子》,我们大致做了一个统计,这么多年你一共有17篇作品发表在《草原》上。
 
  苏 莉:我还没统计过。
 
  阿 霞:包括你的一些很重要的作品,像《达斡尔女人》《风筝远走》这样的代表作。《电视机的样子》还获得了2016—2017年度《草原》文学奖的提名奖。此外,还参加过《草原》举办的两次笔会,在1994年的准格尔笔会上,你还收获了终生伴侣 。请你说一说和《草原》将近33年的这种紧密的往来吧。
 
  苏 莉:《草原》在我心目中就像一个摇篮,我跟《草原》编辑部的几代编辑都成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一种感情。《草原》在我心中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杂志,我一开始写小说,《草原》就给我发小说,后来写散文也发表了很多作品。我的写作始终是围绕着达斡尔族的题材来写的,有时候我的作品在外省的杂志上不会获得认可,他们可能不容易理解这种小众的小民族的民族情怀,还有民族文化。咱们《草原》就完全不同,它完全理解我要表达的东西,所以我很多重要的作品都在是《草原》发表的。
 
  阿 霞:草原嘛,胸怀一定是宽阔的。
 
  苏 莉:1990年第一次接到邀请参加咱们《草原》的达茂旗笔会,我当时还在读南京大学的作家班,那个时候我们单位也没有说能给我报销,我就坐硬板(火车硬座)从南京一直晃荡晃荡两天两夜晃到呼和浩特。然后在火车站巧遇接站的奥奇,跟着他们去了达茂旗。我在达茂旗第一次见到哈斯乌拉主席,还有包括武连生在内很多朋友,我们成了终生的好朋友。当时参加笔会的那些作家,现在都成了内蒙古的文化精英。武连生听说我今天有这样的活动,他就特意赶过来。
 
  阿 霞:我是在后台报名的名单里看到武老师的名字的。
 
  苏 莉:当时那次笔会就邀请了我一个女生,大家都对我特别友好。笔会后我们成了朋友,经常通信,讨论文学呀,人生啊,结下了非常真诚的友谊,特别怀念那时候。
 
  阿 霞:1994年的准格尔笔会呢?
 
  苏 莉:那次笔会是白雪林和路远老师他们俩张罗的。其实那年没邀请我,邀请的是我二姐,我姐说她有事儿去不了了,我就顶着我姐的名额去了。有意思的是当时笔会也没有邀请我先生,他也是他们那的人不去了,他顶着名额去的。
 
  阿 霞:真是意外的收获啊,成就了文坛佳话。
 
  苏 莉:嗯,是啊,酸甜苦辣纠缠了后半生。
 
  阿 霞:创作30年,你认为自己是哪一种类型的写作?写作的方向是什么?
 
  苏 莉:我的写作首先是边地的、异族的,然后还是女性的,这就意味着是一个边缘化的写作,我很喜欢这个边缘化的写作,它给我带来一种自由,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写,写出我自己心目中的文字。
 
  阿 霞:从《旧屋》开始到《万物的样子》,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你觉得在心境还有文字方面有哪些变化?
 
  苏 莉:变化真是挺大的,我在写《旧屋》的时候其实用了十年时间来写这本书,当时在后记里面也说过,我经常怀疑经常反问自己,我要不要写作。我有的时候会反省:如果一定要写作,作家这么多,我能写得过别人吗?这个世界需不需要我这个作家呢?但是后来我发现是我自己离不开写作,我的内心需要有一个抒发的通道,我自己是有话想说。
 
  《旧屋》其实它是回溯的一个作品,他就是一个自我寻找。往回找,来确定自己的一个原来的样子,你是从哪出发的,你的民族身份,你的文化背景,从写作中逐渐认清了自己。等到《天使降临的夏天》的时候,我在后记里面标题写的是“在人间”,因为这个时候已经结婚了,开始进入这种世俗生活。直到《万物的样子》又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我希望这本书是我的一个新的代表作。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好像是初步达到了我当时对自己的一个愿景,就是更加开阔更加包容。原来是在往回找,《万物的样子》是完全打开自己,接纳万物,用我感受到的万物去感染他人,我觉得是这样的一种变化过程。
 
  阿 霞:2012年,我知道你的生活当中发生了重大的变故,爱人患病,一度陷入一种非常无助的境地,爱人近况如何?
 
  苏 莉:他现在透析五年了,状态还不错,生活能自理了。这些年中,我用轮椅推着他去透析,眼睛也看不见我领着他走路,我还学会了注射……前两年我的确是焦头烂额的。就是这样,反正我们也都没绝望,他在肾病病友中发起了一个读书会——“相与析书友会”,影响也特别大,他们还在印杂志,这个群体反映出来的生命热情,也特别感染人。很多的肾友也因为加入了这个书友会之后精神上获得了很大的一种改善,很多病友不爱说话,加入这个书友会以后学会了表达,然后写诗写散文记录自己的生活感受,我感觉他的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了。
 
  阿 霞: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和爱人都在做着推广文学推广阅读这样的社会公益活动。
 
  苏 莉:我跟我爱人也讨论过,说为什么做这些事情?我们好像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自身也得到了救赎,比如说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也在帮助自己。
 
  阿 霞:在这过程中有没有产生放弃写作的念头?
 
  苏 莉:我觉得写作对我来说就是生命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我的人生的一个支撑吧,所以说肯定是不想放弃的。就是写不了的时候很苦恼,你生活陷入这种特别杂乱的日常生活中,很沉重的状态里是写不了的,脑子里有万千想法写不出来,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然后也没有空间来写的时候真是挺苦闷的。
 
  阿 霞:中断一段时间后,还是有那么多好的作品带给我们。
 
  苏 莉:可能也是因为生命沉淀的结果。
 
  阿 霞:这些年我看到你非常的忙,忙着组建通辽市女作家阅读沙龙,开办素手春秋公众号,推荐新人,发现新作品,前年还出版了一套丛书《素手春秋——科尔沁大地上的女子书写》。在您的带动下,科尔沁女作家这些年受到了关注,其中比较优秀的像曾烟,还有邰婉婷,都是内蒙古年度诗歌排行榜的上榜诗人,曾烟还获全区农牧民诗歌大赛一等奖。我觉得一个地区特别需要这种文化的氛围,需要一个领头人。现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想打文化牌,你觉得要提升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最重要的是什么?
 
  苏 莉:这两年做这些公益源于我们家陷入困顿的时候,很多朋友给我们很多的帮助,那种无私的帮助,特别感动我。我想要回报他们,想尽我的所能来做一点事情,看到好的写作苗子,我也积极地推荐,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认识内蒙古作协秘书长赵富荣,是去阿拉善,一路上我就一个劲地给她介绍曾烟。那一年的年底,自治区在《作品》杂志上有一个内蒙古作家小辑,赵富荣秘书长就把曾烟的作品给推荐上去了。从曾烟她们身上也能感受到我当年的那种处于边地的、不为人所知的默默无闻的状态,她们在农村,文化氛围更少,她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还挺强烈的。我特别理解她们。
 
  阿 霞:时常能从微信里看到你们的活动非常丰富,像余秀华的《摇摇晃晃的人间》,你们组织了在通辽地区首次以众筹的形式点映。还有读书推荐、创作采风、作品发布等等,形式非常多样,真的是带动了这个地区的文学创作。
 
  苏 莉:我组建女子阅读沙龙的时候,就想着抱团取暖,一起玩耍,没想太多。余秀华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我们分成好几派,有喜欢的就是特别喜欢,讨厌的跟我彻底决裂了。我觉得一个文化活动就是在于组织起来以后有反响,有参与,是吧?不管是反对也好,是支持也好,反正特别热闹,玩得也很愉快。
 
  阿 霞:2017年你主编的通辽女作家作品集《素手春秋——科尔沁大地上的女子书写》出版,从主编的角度,您如何理解女性主义写作?
 
  苏 莉:嗯,这本书是在通辽市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出版的。包兰芳主席也是一个有文学情怀的人,她鼓励我成立这个沙龙。在妇联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编了一个纯女性的文集,既然要出版,就想让它达到一个相应的厚度,比如说我能搜集到的最早的写作者,从40后到90后,各种渠道去努力搜集,我觉得也是给这个地区留一个资料吧。
 
  阿 霞:这套书具有文学史料的价值。
 
  苏 莉:我自己是个女作家,女性主义其实在理论层面上也是一个挺深的学问,但是从我们自身还有身边的这些姐妹的理解吧,女性主义就是要由女性来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不是被代言,被人述说。刚才咱们说到曾烟,她是农民,种地付出了很多辛苦,她丈夫经常嫌弃她很弱小,说你看你不如谁家的媳妇儿,人家会开那个拖拉机,她特别受歧视,然后卖了粮食以后她丈夫不让她数钱,就是她连数钱的权利都没有,她特别生气。后来她就开始写诗,我觉得她用诗歌为自己赢得了尊严。从家庭,还有社会对她的认可,我觉得她的这种表达就是我们科尔沁女性主义的主要特点。尤其我们这个沙龙里有很多农家女都特别爱写作,而且都挺有才华,我真是挺爱惜她们的。她们也都从文字的表达中获得了自信,获得了认同,获得了尊严。而且去年,特别让我高兴的是曾烟、王玉玲还有文润都获得了政府购买的岗位,在开鲁县文联工作了。如果不是写作,不是各种活动的推荐,三个40多岁的农家女很难被邀请到开鲁文联工作。所以我们特别高兴,也特别欣慰。这几年通辽的写作氛围已经形成了,而且出了好多优秀的作家、诗人,是文学给予我力量,也给了她们力量。
 
  阿 霞:这是文学的力量,也就是爱的力量。谢谢你。
 
  (待续)
 

订阅方式
 
1、 通过当地邮局订阅
国内邮发代号16-7      国外邮发代号M183
 
2、直接汇款到杂志社
汇款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机场路南辅路5.5公里处 内蒙古文联《草原》杂志社
邮  编:010011
发行部电话:(0471)4920633
联系人:汤晓琨
 
3、微信公众号订阅
关注《草原》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平台子菜单中找到“期刊订阅”,选择“微信订阅”,如实填写您的个人收货信息后付款。
 
来源:草原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zE3Mjk0Ng==&mid=2651722069&idx=1&sn=e01b2b9d0e0348b3ac417d9bfeac107a&chksm=8d29cc68ba5e457e0b34bee6eadd00b5a3a0bcb9033cf932015cf83c9bb0ed6ccf67b2793e92&mpshare=1&scene=1&srcid=&sharer_sharetime=1590541477903&sharer_shareid=614c27d356f5211ee6b595b7918f01b5&exportkey=A5CWmWzIar0yMpRYJ1PvE6c%3D&pass_ticket=rQN54tKnfHf5LDxEWPwM6CCND3SYj4G%2BPQzzwgSFTTyNPBowNUzxf34Ck79yIvDH#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