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文坛动态 > 正文

第四届中国当代诗歌临港理论研讨会开幕

 

当代诗歌中的“当代性”第四届中国当代诗歌临港理论研讨会开幕
 
断裂与转折:当代诗歌中的“当代性”
第四届中国当代诗歌临港理论研讨会开幕

 
2020年7月17日(星期五) 9:30-15:30
上海临港国际艺术园(水芸路418号)
 
  2020年7月17日,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当代诗歌临港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临港国际艺术园正式开幕。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断裂与转折:当代诗歌中的“当代性”》,会议采用网络直播会议的方式,线上线下互动呼应。当代诗人、评论家、翻译家、诗学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家铭、叶匡政、吉狄马加、伊沙、祁国、许德民、孙新堂、严力、余暘、沈浩波、陆渔、舒冲等出席了本次会议。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商业和文体旅游处副处长何晓英代表临港新片区致欢迎辞,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诗人吉狄马加先生、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徐锦江所长为本次大会发来贺词。本次会议由诗人、诗歌活动策展人瑞箫任总策划,著名诗人、当代艺术家严力任总顾问。
 
  2017至2019年,“中国当代诗歌临港理论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了三届,首届临港理论研讨会主题确立为“纪念新诗百年”,议题是“中国当代诗歌的现状、出路和问题”;第二届研讨会的主题是“都市文化语境中的诗性书写”,探讨现代诗歌在精神内涵和艺术形式上与大都市的关系;第三届会议主题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化之路”。
















 
  前三届诗歌理论研讨会不仅是一次对中国诗歌现代化进程的回顾与梳理,更是一个对中国诗歌现代化探索的未来展望。从现代性到当代性,今年会议主题确立为:当代诗歌的当代性研究。“当代性”不仅是一个时间性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诗歌以新的语言形式承前继后,经受着世界文学的挑战,也承受着当下汇集的种种矛盾和压力。面对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界,如何处理诗歌与现实、诗歌与时代的关系,值得我们一再深思和深入探讨。
 
  “现代性”是新诗研究的主流话语,为包括新诗诗学在内的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开阔和深入的话题,以“现代性”研究为名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而“当代性研究”的理论研讨却还是比较少见。本届临港诗歌理论研讨会能确立具有挑战性的主题,知难而进,深入探讨“当代诗歌的当代性”等重大理论问题,具有理论探索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先锋精神。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诗歌已进入一个全新的诗歌时代,各种新的诗歌现象丛生,亟待分析、研究和整理,临港理论研讨会就是一个对中国诗歌当代现象进行及时性梳理的高峰论坛。
 
  海德格尔曾说: “诗人的天职是返乡”。诗人的天职是通过在语言中的冒险,达到在“完满的自然”中的安居。“诗人何为”是对技术制造和人为意图的反思,其探讨的根本问题就是诗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问题在今天的当代性研究中也是非常重要和不可忽视的。疫情以来,这也是所有诗人、诗学理论专家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努力应对错综复杂的当代社会现实,也要深刻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诗人的天命就是要思考人的诗意存在。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张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