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第二届北京青年诗会在京举办


“成为同时代人”第二届北京青年诗会在北京706青年空间成功举办
 

 
在鸟的两种决绝的行止(死与飞)之外,第三种景观在当代是可能的:“一只鸟在寻找一个笼子”。诗美、价值、信仰等自然正确的美好事物,令人由衷地产生栖居之愿。2015年10月24日,以“成为同时代人”为主题的第二届北京青年诗会,在北京706青年空间拉开帷幕。本次主题活动,犹如一株宽阔浓密的榕树,迎纳了北京乃至全国各地二百余位诗界朋友,他们亮出晨鸟般动人的歌喉,在秋景中欢聚青春的枝头,和鸣出一派新鲜的诗意,勾勒着新时代的精神状况。
 
本届北京青年诗会由两部分主题活动构成:上午举行“成为同时代人”主题研讨会,下午精心布设了两场平行并置的诗歌朗诵会。
 
为了取得良好的交流效果,早在主题研讨会召开的数月前,诗会发起人就认真邀请了一批优秀诗人和学者,围绕“成为同时代人”这一核心命题,撰写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主题文章。本届诗会的理念很快得到了诗界友人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截至诗会开幕之际,共收获23篇论文(此外尚有不少作者还在思考和写作中)。写作,成为同时代人的第一行动。仰仗这束共通文本和多维共识,本届诗会得以在如此致密、夯实的塔基上有效展开。按照命题的逻辑和文章的论点,上午的研讨会分成“理解同时代人”与“同时代人的紧迫性”两场,并设置相应的主题发言人、作者发言人和评议嘉宾。到场为研讨会贡献重要论点的主题发言人(按发言先后顺序,下同)分别为:江汀、昆鸟、张杭、戴潍娜、苏丰雷、陈迟恩、成婴、赵晓辉、黑女。他们除了要分享自己的文章观点之外,还承担着代论不在场作者文章的任务,这些因故未能到场作者包括:黎幺、纪余夫、冯冬、芬雷、纪梅、陈律、木朵、庞培、高岭、王志军。这亦是同代作者之间、在场者与不在场者之间相互理解、对话的一次尝试。本届研讨会也邀请了部分文章作者,莅临会场发表高见,他们是:姚云帆、回地、姜丰、邱岩、戈多。知名诗人、学者周伟驰、夏可君、姜涛、冷霜、张定浩、王立秋、艾蕾尔等作为评议嘉宾,出席并发表了对“成为同时代人”命题的回应之声,并对这次主题活动提出了真诚的鼓励和中肯的建议。紧凑、迂回、开放的研讨会在主持人张光昕的主持下循序渐进地开展。作为一颗散播声源消息的种子,这次研讨会热情期待着更为广阔而深远的回声。
 
下午两场并行并置的诗歌朗诵会根据活动场地而专门设计。两个朗诵会场分别由诗人戴潍娜和紫石主持,参与朗诵的诗人有:殷龙龙(紫石代读)、张定浩、老贺、张爽、成婴、黑女、何兮、李宏伟、赵晓辉、回地、虞千野、戈多、沉睡、戴潍娜、艾蕾尔、李琬、紫石、车邻、陈迟恩、付邦、古赫、侯磊、江汀、姜丰、蒋文峰、津渡、冷含莹、厉揭、沥青、刘巨文、刘南山、卢鑫、马暮暮、赵成帅、张媛媛、张慧君、张杭、袁恬、叶飙、邢昊、小满、肖炜、夏超、王强、王家铭、苏笑嫣、苏丰雷、邱岩、小勇等。除了受邀诗人参加朗诵以外,现场还有众多诗友踊跃参与了自由朗诵,恕不一一列举。在“成为同时代人”的树冠下,以诗为鹄的媒介,青年诗人们得以真挚地分享、交流,朗诵会现场也因此形成一种珍贵、迷人的氛围。
 
北京青年诗会,由陈家坪、张光昕、王东东、李浩、张杭、江汀、苏丰雷、昆鸟、戴潍娜等九位青年诗人/学者发起。2014年10月19日,由鸿坤·罗纳河谷资助,首届北京青年诗会以“桥与门”为主题成功举办,约70余位青年诗友会聚于河北香河县,读诗谈诗,开门架桥,在写作的友爱中分享了属于同时代人的诗歌节日。另据消息,由陈家坪主编、囊括19位北京诗人口述文献的《桥与门——北京诗人访谈录》,即将由阳光出版社付梓出版。
 
上午主题研讨全程视频链接:http://v.qq.com/page/j/1/r/j01707ijg1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