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绝句:沙与沫 × 王桂林的诗与画

王桂林,笔名杜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开始诗歌写作。作品散见《人民文学》《诗刊》《诗神》《北方文学》等刊物。著有诗集《草叶上的海》《内省与远骛》《以一棵矮小的松树的方式》《新绝句:沙与沫》、随笔集《自己的池塘》、插画集《杜衡插画》等。主编《黄河口诗人部落》。曾应邀赴以色列、马来西亚、巴西、秘鲁参加诗歌艺术活动。现居东营。
我的依蕾托
2012年12月9日,在没有任何征兆、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我突然拿起钢笔,在万叶书园海报纸上一口气画出了8幅插画。后来我查阅黄历,那天是农历十月二十六,黄历上讲该日忌开市嫁娶,宜移柩安葬,斋醮塑绘。塑绘当然就是雕塑和绘画。但我并没有就因此认定这是冥冥之中神灵的安排。因为依蕾托一直在我心中。当时真正触动我拿起画笔的,是诗人歌手汪峰。那段日子,我一直反复听他的《地心》和《再见青春》。那时而低徊隐忍又时而倔强高亢的歌声,“像深冬大雪般铺天漫地”,“像紫罗兰香般挥之不去”,深深打动着我,以至于我连续多日食不甘味,夜不安寝。
也许是为了寻找情感的另一个的出口,也许当时我只能用这样笨拙的线条,才能真正勾画出人生的忧伤与绝望,安葬我难以平复的寂寥和悲痛。我几乎是在无知无觉的境况下,伴着汪峰撕心裂肺的歌声,完成了最初的画作。这些画作,不仅在当时让我的内心得到了巨大的抚慰,同时,也发现了绘画原来是如此幸福的生活方式,并坚定了我可以用这种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怀的勇气和决心。
后来几天,我开始试着画我的诗歌。带着当时写作这些诗歌时的感动、羞愧和惶惑,试图用绘画重述以往,或者以此弥补我诗歌语言中难以表述的想法和意境。三个月下来,在工作的暇余,我惊讶地发现,已经画出了五十幅之多,还创造了一个只属于我自己的人物。更加令我惊讶的是,我从未学过绘画,亦从未得到过有关绘画技能的指导和训练,竟不知天高地厚、无知者无畏地走了这么远。
再后来,我到书店购买了《在黑暗中绘画》等一些关于绘画的图书,并像小学生一样认认真真地进行学习,但当我再次拿起笔来,却已不知道从何画起。勉强给出一个题目,和一条线,笔下也再没有了最初那因为内心充盈的感动而自动流淌出的线条和画面。
对,是自动流淌!现在回想最初作画时的情境,真是难以置信。那时我在一张海报纸上,或者在一个小本子上,随便画下一条线,其余的便如有神助般的自动生成。面对一张白纸,心里念想着我要画出的诗句,只需稍事沉思,画出第一笔,整个画面的所有细节便涌泉似的汩汩流淌出来。那黑暗中的花瓣便霎时被照得通透明亮,耀眼无比。
艺术是如此神奇!她不来源于外在的世界,也不来源于技法,她直接来自我们自己的内心!
我突然想起,高更当年曾经很狂妄地说过的一段话:在我个人来说,所有由旁人处学来的东西,反而阻止我前进。所以,我可以大声疾呼:“没有任何人教导过我。”是的,我懂得很少,但是我很欣慰这一小部分知识是完全来自“自我”。现在看来,高更的这些话倒更像是出自我口。
现在重新捡拾这些稚拙的画作,读者可能会发现,我的画带有明显的文学倾向。是在走向知性的表达,而非动物性的表现。尽管我的画貌似带有动物性——甚至还极有可能被解读为带有性——的倾向,但我坚持认为我的出发点依然是为心灵服务的,是“密切而有意识的文学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迄今为止我绝大多数的作品都取材于我自己的诗歌,而是我不想用绘画吸引和取悦读者的感官——以我现在的能力,我也取悦不了读者的感官——尽管我知道,绘画终究,或者在更大程度上,是属于视觉的艺术。我想达成的目标,是用尽可能少的笔划(而不是笔墨),留给人们尽可能多的想象和深思。
从开始画画到现在,人一直是我绘画的主体。是活着的人,即使死去也还活着的人。有血有肉,有幸福有苦难的人。我要画出我的内心。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只有有限的事物进入那里,并激起波澜。这和我的诗歌写作一脉相承,处处“有我”。我做不到也不愿做到那种高深的“无我之境”。自我,可能永远在我的绘画中占据主导的地位。我甚至偏狭地认为,自我,难以形容、难以穷尽的自我,一个比宇宙还要神秘的自我,多么值得我终生探究和挖掘呀!
因为我知道,只有在我的自我那里,才住着缪斯,住着波莉海妮娅,住着我的——依蕾托!
王桂林 2013年6月28日

▎命运之舞
如果剧场里空无一人,
乐音沉寂。命运的帷幕
已在你身后徐徐打开,你——
还能否听凭内心的律令独自起舞?

▎永恒之物
收集飞散与流逝中
一闪而过的词,
用十二万分的勇气和耐力
锻造:这小小的永恒之物。

▎捧出
我不捧出炫耀的钻石,
也不捧出珍珠与翡翠,
我捧出木石,玄铁,
锈蚀的银和苍茫的黄金。

▎眼窝里的沙
用眼窝里的沙仰望星空,
不断地仰望——
高处的露水便会降落在
你的眼内。

▎飞沫
我站在大海边,浪花在礁石上
溅起飞沫——
仿佛往事的一把把利剑,
刺穿了迎向它的心。

▎春天
春天藏起了它的旧皮袄。从昨天到今天
从安静的鸟巢到拥挤的巴士
一场雨用衣襟裹紧了这个世界
而我在黑暗中 细数着飘落的花瓣
对即将到来的季节佯装不知

▎献诗
主啊,我要把我最丑陋的也献给你,
我这样做丝毫也不感到羞愧。
我只有这么多,你的宝库又太大,
恳求你能收下这一粒草籽的伤悲。

▎灰烬之歌
啊,从此我变得干净。
干净又不乏神秘。
你用词语的鞭子抽打我,
啊,我就跳舞,我就跳舞……

▎负担
我紧紧抓住这些词的背带,
攀升,滑翔,降落。
并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
我不能忍受:轻,和两手空空。

▎变白的头发
变白的头发和变灰的脸
一起朝向:你——
你你你,时光之镜中的
另一个:未亡者。

▎和自己相遇
在另一个时辰我和自己相遇:
我知道他就是深埋的我,
而他不知道我是浮在世上的他。
我们相互打量,不知话从何说起。

▎疼痛的收获
是的,我们的局限也是我们的幸福:
我们抓住了一部分,而更大的部分,
被我们失落。正是这疼痛的收获
才填满了我们一生的谷仓。

▎你在石头内
你在石头内开花,
在石头内,接受同时拒绝。
你在石头内
飘出带香味的光。

▎女祭司
你的卑微和虔敬神能看见。
你怀揣着的神无人看见。
你洒扫祭坛上的尘埃。
也洒扫溅落在时光之外的尘埃。

▎黄昏
世界的左脸已开始麻痹。
我的右手,也慢慢松开。
那绷紧的弓,不再向体内弯曲。
天,说着说着就暗了。
已出版《嘤鸣集》存目
寂静/读王洪胜摄影(2012.05)
色·觉/读西伯摄影(2013.06)
杜衡插画(2013.07)
1为2:汉字密语/读岳书成书法(2014.02)
高山流水/读任勤林绘画(2014.10)

《扬子江》诗刊,大型原创汉语诗歌双月刊,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秉承“经典、气质、多元”的办刊理念,全力展现当代汉语诗歌写作风貌,为不同地域和流派的诗人提供广阔的舞台。
作者:王桂林
来源:扬子江诗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