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梁小斌:出世之法,品读孙徵禄书法


梁小斌:出世之法,品读孙徵禄书法
 
        梁小斌/文
 
  在中国,孙老先生的书法堪称出世笔端之峰巅,我看了很感动,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颜字入世之字开展之后,经常从经典书家那可看到某字众采多家,有篆镏之气的评价。但包括王铎、何绍基在内,经典书家的字仍有参加赶考时期留下的楷意。经典书家,根在入世,后来学得追古,终成书家的缘由原是如此。孙老先生不是这样,他走的是从未入世而奋发有为之书道。
 
  书法弄来弄去,总离不开隶楷转换。而王字、颜字只是转换途中两种风格,而并不能代表书法演变风格全部,因而更不是书法之源头。孙老先生缘起书之源头,他单纯,请记住,他不是后来才变得单纯。
 
  老先生的字绝非追古之字,看一下那个“英”字,我很揪心,想哭,他本心为古,本心就是书道之起又新翁。
 
  用笔何意为正道?用意何者为其诚?字写得老辣易,写得感人难,两者兼备之为神品。笔不走,心在走,心走为其稚。过去说,锥立沙,这一条真是害死人,看孙老字,锥端却是有滚珠,毛笔之真用所谓藏锋去火,大都留下挖坑埋刀之痕。孙老字,不是犯了错误再改正那种书法通则,他无修练之迹,他无出世故意,字本来就该那么写。
 
  一般说来,人岁将至,写不动了,为其简,有婴俯地,到底是老者蜷曲,还是生命待发,孙老本心有其简,刀背划纸润我心。
 
  有幸得孙老一幅字,感怀系之。又偶然听到荣宝斋老师在说写字先做人的道理,我想,好人怎么都给上电视的书家当上了,赶考做好人,书坛之弊端。孙老有字,见字我哑然。
 
  后辈写字出世始,先入后出,那是鬼话,这是孙老对我的教益。
 
  2013年5月于北京

 
  作者简介:

  梁小斌,朦胧诗代表诗人,安徽合肥人。著有诗集《少女军鼓队》《在伟大河流的漩涡里》;思想随笔集《独自成俑》《地主研究》《地洞笔记》《翻皮球》等。现居安徽合肥。


孙徵禄书法作品


孙徵禄书法作品


附:
 
无冕书家 心迹双清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巨制亮相北京涵芬楼
 
        2017年9月28日,“心迹双清——孙徵禄书法展”在京拉开帷幕。该展由商务印书馆主办,涵芬楼艺术馆、孙徵禄书法艺术馆承办,中华炎黄书画院协办,共展出孙徵禄书法作品60余幅,真草隶篆四体皆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孙徵禄一生的艺术成就。
 
        2017年,商务印书馆迎来120周年华诞。作为中国最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有着百年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与北京大学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座”。在喜迎国庆、欢度中秋之际,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艺术馆秉承“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理念,特别举办“心迹双清——孙徵禄书法展”,旨在树立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标杆,弘扬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引领艺术品鉴赏与收藏,体现百年商务的文化担当。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蕴含着中国的哲学思想与文化精神。孙徵禄正是把书法当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去滋养,去挖掘,仰之弥高,钻之弥深,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完美的艺术呈现吸引人们的视线,打动人们的心灵。
 
        此次晋京首次展出20条屏巨制《蔡文姬胡笳十八拍》,沉稳恬静,超凡脱俗。跋尾 :“右书文姬夫人《胡笳十八拍》全文。夫人姓蔡名琰,文姬其字,东汉蔡邕之女也。博学有才辨,又妙于音律。兴平中,天下丧乱,夫人被掠在胡十二年,生有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赎之。怀国思子,悲感交集,乃有是作。郭老称赞:真是好诗,百读不厌。非亲身经历不能作此,足垂不朽。我爱其文词华美,屡书之。兹按郭沫若所题明画卷为准,改其小误隶之,工拙非所计也。徵禄记”。寥寥数语,道尽蔡文姬的命薄才高,同时反映了孙徵禄敏锐独特的研究视角、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探幽发微的真知洞见。
 
        蔡文姬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其《胡笳十八拍》是一篇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的骚体叙事诗,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元代最显赫的书画家赵孟頫(谥文敏)以行书《胡笳十八拍》、明代书画全才文徵明(衡山)以行草书法《胡笳十八拍》闻名于世,这两位在中国文化史上博学多才且十分罕见的杰出人物,都对《胡笳十八拍》情有独钟;今有孙徵禄直追先贤,正文隶书倾心创作《蔡文姬胡笳十八拍》,苦心孤诣,力透纸背,仿佛穿越历史,与古人对话,读懂家国的情怀、人格的高峻和艺术的隽永。
 
        中国国家画院教学中心学术主持马啸指出:“文化是一种基因,具有遗传性。孙徵禄老师生活在孔孟之乡的济宁,汉碑的故乡。他作书法,能把中国最遥远的文脉贯通。章草的法度最严谨,他写得很轻松,但把每一笔都写到底了。他的大篆写得很严谨。孙老师品格内敛,不事张扬。他追溯传统文化之根,沿着传统路径一直往前走。他通过自我的艰辛努力,独辟蹊径,开启了这条艺术之路,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人关注他、研究他、喜欢他。”
 
        文艺评论家刘上誉如此点评孙徴禄先生,身怀博学之才而始隐于野,甘愿一生寂寂无名。其斋号愚庐,寓意:愚痴者持守之所。早期用名:小匀、隐公。小匀:意为拿出小量接济他人;隐公:则行事不张扬,正直无私,时时处处想着大家。后期用名:隐翁、了音居士。隐翁:表明先生至暮年依然持守低调、不张扬的为人处世风格。了音居士,“音”即“意”无“心”,“了音”即了然无心之意,先生晚年越接近人生之终点,越进入佛家之空灵。孙先生曾在作品中题道:“中国书画是精神灵性的最好表达”。先生之精神境界,均体现在书法艺术的自然、质朴雅趣之中,“记得春风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归”。
 
        为期一月的“心迹双清——孙徵禄书法展”,于清淡雅致中始终散发着安静的力量,对中国书法艺术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均有深远的意义。
 

  附:
 
  孙徵禄简介:


  孙徵禄,(1944—2013),山东济宁人,研习书法五十余年,篆隶真草,不与俗同,尤精篆草,兼通古文字学,近三十年来足不出户,於二篆考究甚精,不为圈外所知。孙先生书法,直逼周秦籀篆,甲骨、钟鼎、碑铭、诏版,取其古朴苍郁笔意以为已用,并将后三世之秦篆.汉隶.魏碑文字融会贯通其间,因而书风自然质朴、高古脱俗,被称为出世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