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起:曾金胜、雷从俊、杨超(超哥)、安琪、山杉、马丽、朱德冬(小溪)
览风物清幽 沐家国诗情
——北京诗社赴景山公园采风
景山,在元代称青山,属于大内后苑。明代在北京修建皇宫时,曾在这里堆过煤,所以又称煤山。由于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又是皇宫北边的一道屏障,所以,风水术士称它为“镇山”。

景山高处留念
明清时园内种了许多果树,养过鹿、鹤等动物,因而山下曾叫百果园,山上曾叫万岁山。
在景山公园导游的讲解下,诗人们对景山公园的历史文化有了详细了解。景山公园曾是明、清帝后祭祖追思的重要场所,保存着寿皇殿、观德殿、护国忠义庙、绮望楼等古迹文物,散发着浓厚的根祖气息,是传承和发扬中华孝道文化的圣地。
诗人们倘佯园中,感受这悠久厚重的历史积淀,赏析四平八稳的建筑格局,浏览温和敦厚的人情风貌,品味内涵丰富的人文底蕴,领略兼收并蓄的气度胸怀。

观风物,念家国;思幽情,叹兴替。在景山东麓,一株向东倾斜的低矮老槐树引起诗人们驻足关注。这是明崇祯朱由检自缢的地方。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于1644年3月攻入北京,不久崇祯帝逃到景山,自觉有愧于祖先基业,以腰带自尽于观妙亭下的歪脖槐树之上。
在历史的遗址前,诗人们谈论历史兴亡,回顾民族苦难,激起强烈的家国情怀,引发诸多诗意的表达。
诗人们还参观了寿皇殿、绮望楼、五方亭等景点,面对琳琅满目的珍贵文物和古迹,诗人们心潮澎湃,感慨良多。都纷纷表示要从“我”做起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要好好研究北京文化,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拓展历史、考古、哲学、建筑、园林、艺术、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守护民族文化的薪火。

北京诗社四朵金花
这次采风,诗社同仁通过倾听文物,倾听文化,倾听历史深处的回声,将不断深化诗歌内涵,开拓诗歌境界,努力呈现诗性之光,让“新京派”的灯盏越燃越亮,用美妙深刻的文字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北京诗社微信管理团队
主编:
杨超
副主编:
萧蕾、恩泽、蔚翠
监制:
小溪
编辑:
娜仁朵兰、张远、小溪

来源:北京诗社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TEyNTMxMg==&mid=2653396693&idx=1&sn=860cfcc3de9e69d8351cbcb522bda5ef&chksm=f2c36c7ac5b4e56cd3f92aca26fc46fe8879ee18583bff4a9f44ae496fd04578cfcd323f8686&mpshare=1&scene=1&srcid=&pass_ticket=OPTIzp%2BOpHBHoAF2%2FUjDrieCaC9SODn7qWMZUGrPU5MmB%2FVCkuIsv27kfM0yJQ3e#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