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忆长篇小说《冬日焰火》印象
作者 王彬彬
作者 王彬彬
几年前,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一个文学研讨会上,我认识了王忆——当然,必须先认识王忆的父亲。坐在轮椅上的王忆,是由父亲推着来的。是来旁听。王忆的父亲,年龄与我相仿,但没有像我这样已经大腹便便,他个头不高,显得十分精悍。王忆的父亲送了我两本王忆的诗集。从作者简介中得知,王忆生于1989年,先天小脑瘫痪,几乎没有说话和行动的能力。但大脑不但正常而且很优秀,热爱文学创作,已经有不少诗歌、散文作品问世。当时便啧啧称奇。江苏作家协会十分重视培养青年作家,常举办读书班、讲习班一类活动,我也常常去讲课。每一次,王忆父女都来旁听。有时候,活动在那种很老旧的地方举行,根本没有特意为轮椅建造的通道,也不知王忆父亲是如何把自己和女儿同时运送到课堂的。反正是,每一次,老王推着女儿进来,找个合适的地方安顿好,才站直身子,擦擦脑门上的汗——即便是大冬天,也是满头大汗——显得很轻松似的。
这几年,王忆的创作进入一种颇为良好的状态。诗歌集、散文集出版了多种,获得了各种各样的文学奖,短篇小说也颇颇在刊物上出现。现在,又出版了长篇小说处女作《冬日焰火》。


作家王忆


王忆作品
有这样一个女儿,父母的内心一定有许多微妙的情思。王忆在《冬日焰火》中,对此种情思做了一定程度的表现,这是非常重要的。当小冬的病在省城确诊,父亲为了缓和一下夫妇二人心中的悲伤,提议一家三口游一次湖,毕竟,好不容易从乡下到了省城。在游船上,小冬的母亲李萍突然抱着孩子站立起来。这是像要跳湖的动作。这动作是下意识的,但内涵是丰富的。这样的人物表现,十分真实,也十分感人。在苏北当地的医院都看过了,省城的医院也去过了,小冬的父亲艾志刚决定到京城的医院去试试运气。本来就是贫寒的底层工薪阶层,为女儿治病已经经济十分困窘,一家三口要到北京,那要筹措一笔大钱。能变卖的都变卖了,当然还远远不够,东挪西借,加上亲友的资助,勉强凑齐了似乎够用了的一笔钱。这时,小说写道:“不到一周的时间,原本那个还有新房味道的家,变得空荡荡的。整个家里,只剩下那台十八吋的红梅牌彩电了。想到一家三口要去北京,再看看空荡荡的家,艾志刚心里突然有一种背水一战的神圣感,虽然他并不知道最后会是什么结果。”对父亲此时此刻出现的此种微妙心理的捕捉,是非常准确的,而这样的艺术表现,也是非常精彩的。还有,小说写了母亲每天带小冬爬楼梯,强迫小冬自己穿衣、吃饭和上厕所。每一个动作的完成,小冬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都要忍受剧烈的疼痛。作为母亲,李萍何尝不为女儿此刻的痛苦而痛苦,然而,她必须狠着心肠让女儿经受此刻的痛苦。我们会同情孩子此刻的遭罪,但我们却无由责备母亲此时的狠心。
王忆长篇小说《冬日焰火》,其实有着丰富的伦理意蕴。
王忆是第一次写长篇,当然也有着明显的稚嫩之处。我相信,她一定会越写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