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杨碧薇、李啸洋诗集分享会举办

 

杨碧薇诗集《下南洋》、李啸洋诗集《花神的夜晚》分享会举办
 
  由《诗刊》社主办的“青春诗会”是中国诗歌界极具影响力的诗歌品牌活动,自1980年创办至今,已举办了37届。每一届“青春诗会”,《诗刊》社都会在全国范围内发掘十几位创作实力突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诗人,集中进行研讨改稿,并邀请诗坛前辈与大家广泛交流创作心得,助力青年诗人的成长。
 
  备受诗坛瞩目的《诗刊》社第37届青春诗会(山西沁源)于2021年7月30日在太原启动。第37届青春诗会诗丛由长江文艺诗歌出版中心出版。
 
  为了使第37届青春诗会诗丛为更多的读者所了解,第37届青春诗会诗人杨碧薇、李啸洋分别携诗丛诗集《下南洋》《花神的夜晚》于9月14日下午亮相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分享他们的创作心得与诗歌观点,分享会由中国诗歌网新媒体中心副主任罗曼主持。
  杨碧薇的诗集名为“下南洋”,体现了旅行与诗歌写作之间的密切联系。她从个人记忆出发,谈到了儿童时期独自旅行的经历,并在此后一直保留了这样的习惯。《下南洋》正是她从广东、福建一直到东南亚的旅行经历的产物,在旅行的过程当中,她敏锐地发现了中华文化对东南亚不同国家的不同影响程度,并以此为契机创作了这部诗集。从泉州到太仓,然后一路向南,直至越南、印度尼西亚,关照中华文明在海外的流变过程,以及它的传播、接受、可持续性等问题。随着地理空间的变迁,诗集中的不少诗歌涉及了对自然风景或者器物的描写,每个器物的设置都与相应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并且都做了详细的勘测和考证。
 
  作为一名中国新诗研究者,杨碧薇一直在探索当代艺术与中国新诗的关系。她从电影、摇滚乐、民谣、摄影等领域入手,来观察这些当代艺术中是如何表现新诗的。在大众文化的视野当中,去了解诗人形象。
  李啸洋认为参加“青春诗会”是他写作上的成人礼,作为一个有纪念意义的礼物,他将这本诗集命名为“花神的夜晚”,体现了他独到的艺术见解。布罗茨基认为美学要高于伦理学,因此李啸洋将美学作为一个最高的追求,而花神则是对这种追求的体现,而夜晚和月亮在中国古代诗歌当中大量出现,夜晚本身便具有诗意。通过夜晚和花神两个词汇的结合,体现了他对美和宁静的诗歌理想的追求。
 
  谈到自己的诗歌写作源头,李啸洋认为主要包括古典诗歌以及不同国家的翻译诗歌,古诗作为每个人的文化基因,自然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他还喜欢根据不同的地区阅读不同国家的的诗歌,以这样的方式完成自己的诗歌旅行。作为一名在电影学院任教的青年学者,电影也对李啸洋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画面感上。
 
  在分享会的最后,杨碧薇和李啸洋分别用一句话推荐了自己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