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北方工业大学: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八十周年笔谈

北方工业大学: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八十周年笔谈

 

  党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文艺工作。194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文艺发展指明前进方向。2022年是毛泽东同志发表80周年,北方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特组织在校大学生围绕《讲话》和当代青年的使命展开笔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从中节录了部分文章,供方家批评、指正。

 

“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文艺

 

扎西永藏/文

 

  文艺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也是社会向美而行的航标。习近平同志说“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近年来,国内不乏致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的优秀文艺作品,河南卫视端午、中秋主题系列唯美国潮晚会频频登上热搜,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又重新活了起来。

 

  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立足于延安革命根据地的文艺现状,深刻地分析与探讨表达了党的文艺思想观,指出了革命文艺工作的根本问题,使当时延安文艺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得以解决,把中国的革命文艺引向了一个正确的发展轨道。


  毛泽东同志指出会议的“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并表示革命道路上,笔杆子同枪杆子一样重要,随后就中国当时的革命文艺存在的有争议性问题展开分析,基于这些现实问题提出会议的核心内容,即“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就是后来人总结文艺的“人民性”和“先进性”。

 

  关于“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引用了列宁早在1905年的回答,他说“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即文艺为了人民,文艺要体现“人民性”,“人民”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含义不同,《讲话》也详细说明何为“人民大众”,并表示文艺创作者一定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在深入群众与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彻底解决部分同志立足点错误的问题。

 

  “如何去服务”,是“努力于提高还是努力于普及”,无论是“提高”还是“普及”?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习文艺创作和接受的对象即工农兵,任何工作都要沿着工农兵的方向。《讲话》中表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歌剧《白毛女》是当时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在露天剧场排演时收获了很多群众的赞誉。创作者之一的贺敬之说:“如果演的是群众最熟悉的事,那群众就是我们的先生,是最高级的鉴赏者,最权威的批评家”。《白毛女》成功的创作经验证明了《讲话》中提到的:文艺不是超阶级的,文艺要和工农兵群众结合。

 

  《讲话》解决了文艺运动中的根本方向问题,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使中国的文艺拥有更为强大的影响力和实力。

 

新时代青年的文艺使命

 

张傲/文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文艺工作的对象是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就是那就是“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泉源。”这充分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必要性,充分说明了只有到人民群众中才能创作出人民群众所喜爱、属于人民的作品。同时在工作方法上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也就是说我们的文艺既要普及也要提高,要二者将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创造出好的、先进性的文艺。我认为这也就是我们现今所说的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面向广大人民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满足人民各种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

 

  习近平同志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作为新时代文学专业的青年,我们应该深刻学习《讲话》所揭示的文艺规律和人民本位思想,同时积极实践。青年向上,国家向前,我们决不能在文艺创作中和日常生活中不做“躺平”“摆烂”的青年,决不能在文学作品上创造脱离人民群众的作品,而要坚持始终在人民群众的身边,创作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文艺作品;决不能不写低俗的作品,而要传递正确思想、正确精神,在文艺创作上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写人民真正所需要的文章、所需要的文艺;在未来要始终坚持我国文艺规律,坚持人民思想,坚持人民性和先进性的统一,将我国文化自信传递个每一个人,将我国文艺推向世界,将我国文艺将我国文艺创作推上新的高峰;要紧跟时代砥砺前行,要勇于担起时代的重任,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

 

红色基因代代传:将人民性、时代性、创新性相结合

——纪念《讲话》发表80周年

 

张佳怡/文

 

  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旨在解决中国革命文艺发展道路上的思想和实践问题。《讲话》将人民性、时代性、创新性相结合,融汇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这对于革命年代和当代的文艺工作都具有重要启示。

 

  文艺工作是如何实现“大众化”的?《讲话》发表时的中国处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解放的特殊年代。《讲话》指出,要将文艺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所谓“提高”,就需要打破僵化思维,但并不等于思想越界,所以要摒弃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思想,追求普及与提高的均衡化,这是服务于战争需要的。《讲话》指出文艺工作“必须和新的群众相结合”,然而许多文艺工作者“脱离群众、生活空虚。”他们凭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狭隘的“上等人”思想观念,认为文艺是资产阶级的。这是需要批判的。文艺工作者所追求的应当是“大众化”,而不是“庸俗化”;要将文艺工作融入血液里,扎根于人民,学习他们朴素有力的话语,捕捉他们迫切的心声;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间的典型矛盾体现在创作中。这样才是纯粹属于人民的文艺,才能引起群众的共鸣,并实现真正的大众化。

 

  在快节奏的当今时代,“内卷”“摆烂”“躺平”正逐渐“侵蚀”着人的精神世界。难道我们会“重返”鲁迅笔下的那个‘世道浇漓,人心日下’的社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讲话》发表80年后的今天,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便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创新。当代文艺创作不应追捧无内涵的热度,而要持有一颗炽热的初心,将中国人民的底气、志气、骨气展现出来!

 

永远的源泉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赵桐羽/文

 

  1942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亲自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岁月无声,精神永存,转眼间座谈会已经过去80年了,但这次座谈会对党和国家的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80年来,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像一面鲜艳的旗帜,指引着中国革命文艺前行的方向;它像一块真理的坚石,越敲击越发出耀眼的光芒。

 

  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提出“文学艺术的源泉”这一概念。“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文学艺术是服务人民群众的,那么文学艺术的来源也理应并且必须是人民群众的生活。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这鲜明地揭示了中国革命文艺的基本价值观只能是以“人民文艺”为底色。毛泽东同志的许多论述,今天读来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既是历史的,更是现实的,既是文艺的,也是超越于文艺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

 

  以人民的生活为创作源泉,贴近群众的生活,经过细心考察的文艺作品,将会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这是衡量古今中外任何创作者与作品的重要尺度。从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到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从《水浒传》的官逼民反的历史主题到《红楼梦》对于封建社会的反抗者的歌颂,都证明了这一真理。文艺作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今天,我国已经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群众对文艺的需要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艺工作要实现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一根本方向,必须研究并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的需要,与时俱进,坚持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

 

  我们从延安出发,从《讲话》出发,在时代与时代的对话中坚持与时俱进,在精神与精神的接力中坚持为人民群众而创作,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开辟文学艺术的新道路。

 

重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贾璐欣/文

 

  2022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80年来,《讲话》的思想仍在文艺工作中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力。《讲话》阐述了两个基本问题,即为群众的问题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座谈会召开前,延安革命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部分作品缺乏积极意义,作家文艺观复杂等,当时国内抗战形势的严峻形势,除了军事斗争之外,我们需要一支能够团结人民、同心同德、帮助我们战胜敌人的文化军队,此时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可以说是很大程度上给当时的文艺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讲话》强调我们的文艺工作是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的,包括四种人,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其中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思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同时在文艺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力量,为文艺创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灵感。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文艺工作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回到毛泽东同志发表《讲话》时的历史语境中,我们会发现当时存在的问题是一些作家们的文艺观比较复杂,有的文艺工作者难以与工农兵之间进行融合。而文艺工作者只有贴近人民、熟悉人民、学习群众的语言、与群众“打成一片”才不会让文艺作品仅仅摆着一副“为人民”的空架子,而没有真正的人民内涵,那样的作品也是不被人民所接受、所欢迎的,对文艺工作的发展也是无益的。优秀的作品是能够体现一个时代的大众情绪的,是能够引起人民的共鸣的,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打磨的。

 

  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换言之就是努力于提高还是普及呢?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有些同志过于强调提高,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没有普及的基础,提高就像是“悬在空中的”、“关在门里的”,这样的提高是不会有长远的发展的。战时环境下,工农兵、人民大众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要创作广大人民群众所能接受的文艺作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才能让文艺工作这棵大树枝繁叶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普及还是提高,我们都要从工农兵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找到普及和提高的正确关系。

 

  习近平同志2015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文艺工作的理论,同时进一步阐释了对文艺工作的新认识,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80年来,时代环境在不断变化,文艺工作不断发展,文艺工作者也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甘做人民的孺子牛,不辜负时代所赋予的厚望,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推动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艺工作在战争环境下的“大我”和“小我”

——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崔琳/文

 

  岁月更迭,距离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至今已经整整80周年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目的是为了讨论和解决文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之能更好的适应战争环境下的革命工作,借以打倒民族的敌人,并获得民族独立。《讲话》对“文艺工作的对象”“文艺工作的方法”“与革命工作的关系”“文艺批评的标准”“整风的必要性”这五个问题做了具体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毛泽东同志还特别指出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脱离群众、泛泛而谈,必须要到群众中去,了解他们丰富的生动的语言,使文艺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不仅要在军事战线上打退敌人,更要在文化战线上战胜敌人!

 

  《讲话》开篇就提到了立场和工作态度问题,从阶级角度和革命斗争的长远任务目光来看,这其实点明了文艺工作必须为“大我”服务。文艺工作者的工作是基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展开的,所以必须要弄清楚作品的服务对象是谁。在《讲话》中,毛泽东同志把社会调查作为发言的根本、创作的源泉,提倡到群众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在调查发现问题,从而提高作品的观念意识。《讲话》还特别注重文学作品在人民大众中的反响,这些反馈能够更好的增加文艺工作者对自身作品的反思,并增强了作品的实用功效,使之可以更好的适应战争年代的需求。但是,对文艺作品的要求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小放牛,人口手”,开头所指出的“大我”还体现在对后来的创作者们的要求,可以说,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的要求是塑造无产阶级文艺工作,不仅在当时,它的影响是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扩大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更要贴近群众、融入社会,在实际的社会发展中开展创作,以文艺提升生活质量,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并推动文化强国的发展。

 

  《讲话》是在战争背景下发表的,这是不得不考虑的特殊因素,考虑到这一点就可以明白,文艺工作是从属于政治工作的“小我”。正如《讲话》中所说,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一切为了战争,要做所有有利于战争胜利、民族解放的工作,且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但同时也不能盲目的排除一切不属于无产阶级的力量,要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有缺点要努力帮其改正,使之“为我所用”。毛泽东同志还提到了“普及”与“提高”的问题,他指出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也是为了解决革命与革命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当前局势,着重的就是“提高”,一处“提高”了,别的地方就可以借鉴学习,让人民大众真正懂得革命的必要性、先进性,慢慢的如星星之火般开始燎原,从而辅助军事战线在文武两方面取得完全胜利。

 

  《讲话》提出了许多实际性问题,并一一指出了解决方案,这不仅对当时的文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我们当今的文艺界也有许多启示。我们需要将《讲话》的核心精神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思考文艺工作中的“大我”与“小我”内涵,并为了实现文化强国不断努力。即使长路漫漫,但我们仍需坚持来时路。

 

不改“人民”初心,创作人民文艺

 

任可馨/文

 

  2022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这80年来,中国文艺取得了灿烂的成果。但任何成就都是逐步累积出来的,现今的文艺工作者不能忘记来路和前史。

 

  《讲话》提出了“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明确地指出:“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同志要求文艺工作者充分理解“社会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工农兵群众中去”。《讲话》发表之后,普通的农民、士兵、干部成为解放区文学中重点表现的对象,抗日战争、军队生活、农村土地改革等题材渐渐丰富起来。《讲话》表明了我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立场和要求,明确了解放区文学的创作方向,也使“人民”成为新中国文艺方向。

 

  《讲话》奠定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基本的文艺方针,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邓小平重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文艺工作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人民做文艺表现的主体。”2021年,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作协十大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在80年来的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进程中,革命领袖和党的领导人一再强调要坚持文艺的“人民性”。从毛泽东同志到习近平同志,共产党“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不改,指引着不同时期文艺工作的发展与繁荣。

 

  去年《觉醒年代》、《长津湖》等优秀文艺作品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也让很多人开始反思文艺的方向、使命。我们的民族文化是文艺工作的肥沃土壤,“脚下沾有泥土,心中沉淀真情”。优秀的文艺可以弘扬优秀的历史观、价值观、世界观,好的文艺能够“启迪思想、浸润心灵,滋养人民的价值观。”文艺工作者要同国家、民族紧密相连,创作向上向善的文艺作品,共建中国美好未来。

 

  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吾辈青年定不辜负国家的殷切期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持守“人民”方向,创作有温度的中国故事。

 

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感

 

郭依铭/文

 

  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讨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在那个时代,文艺和政治应当统一战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一定是属于人们大众的。文艺创作者要坚定、站对自己的立场,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去服务”,也就是找到普及和提高的正确关系。首先要向工农兵普及文艺,进而在普及的基础上进行提高。

 

  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切文学艺术的来源是生活,并且这个来源是唯一的。正如《讲话》中所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应的产物”。同时,文艺的发展不是闭门造车,我们要对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批判的吸收一切有用的东西。

 

  时代在发展,今天的“政治标准”或许可以理解为当代的主流价值观念,因为不论在任何时代,都需要有其特定的主流文化观念来引领社会的发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坚持当今时代的主流价值标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部文艺作品,如果想要成为经典,就不能与大众之间产生疏离感,要在任何时间、任何群体中都能引起共鸣。所以文艺作品中要呼应当今时代的主流价值,而不应该凌驾于当今大众的审美标准之上。

 

  在今天我们应该更深刻地去理解文艺的“政治标准”。文艺可以具有政治属性,可以承载政治功能,但不应该只成为政治的一种空洞的传播工具。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便已经决定了我们的文艺必然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无论是中国革命文学还是社会主义文学,文艺的第一主角永远是人民,是大众。

 

跟随党和人民投身到文艺工作中去

——纪念《讲话》发表80周年

 

仲欣悦/文

 

  《讲话》所关注的不仅是当时延安以及各革命根据地面临的文艺工作问题,更是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开放视角,为人们解答了有关“文艺是什么”、“文艺有什么用”、“怎样发展文艺”等基本问题。《讲话》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了服务人民大众而去进行创作,而不是反过来“逼迫”人民大众理解“艺术”,能够与群众共鸣、与群众站在一起的作品,才是有出息的文学艺术。不论何时,文艺创作都应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笔墨落在普罗大众的真实生活中,而不是盲目追随某些文化的珠光宝气、推崇所谓的“上流”。否则,文艺工作就脱离了自己生存的土壤,丢失了它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工作者们必须明确创作的目的,保持积极的创作立场和丰富的想象力,但绝不能脱离现实、绝不能违背原则。“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人民需要什么样的文艺,我们就去创作什么样的文艺;祖国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文艺。我们就去创作什么样的文艺。文艺工作者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时代潮流中充分把握百姓生活中沉淀出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拒绝历史虚无主义,创作出人民满意、社会需要的正能量作品。

 

  “天是世界的天,地是中国的地,只有眼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同时真诚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我们才能为人类提供中国经验,我们的文艺才能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紧密跟随党和人民,关注时事、反映真实,传承红色基因,把文艺创作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相结合,精心哺育人民文艺之花。

 

注:本文由冯雷推荐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