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丘树宏:将心化作一丝丝文化暖光

将心化作一丝丝文化暖光

——我的2022人文公益活动报告

 

作者:丘树宏

 

  对于我来说,2022年是喜悦和忧心相兼的一年。

  与大多数人一样,年初的时候总是希望新的一年新冠疫情会消迩,我还写了《2022年,新冠成为过去时》,然而当2023年元旦即将到来的时候,这个魔鬼却依然到处肆虐,大家依然胆战心惊,我忧心地写下了《新冠疫情下的格律诗和自由诗》。

  这一年,让我无限惊喜的是,阳春三月的时候,女儿诞下了一对孖女!当她们百日的时候,我高兴得写了《孖孙百岁歌》并制作成了歌曲。如今,我们已经有了三个可爱漂亮的外孙女了。然而,到了十二月份,九十高龄的岳父半月内做了两个大手术,出院时又染上了新冠,回家后更让他们全家人都“羊”了。这给我的生活安排带来了诸多的困扰和问题,他们的身体健康更让我十分的揪心。好在,如今他们都坚强地基本扛过来了。

  人生,总得走路。而路,总不可能是一路平坦,总得面对斜坡甚至是坎坷。世界,总有日夜。而日夜,总不可能是全天阳光普照,总会有黑夜,还会有风霜雨雪。

  坎坷道路,风雨黑夜,最需要温暖和光芒。基于这样的想法,2022年整整一年,我都与往年一样,尽可能地抓住一波波疫情的夹缝,以文化公益的名义,策划和组织一些人文活动和项目,为自己,也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

 

  第一、主题征诗献礼党的“二十大”。

 

  20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民族的重大事件,也是全国人民的大事,还是国际大事。在大会来临之际,我以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的名义,组织广东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联合作家网、中诗网、中山市诗歌学会,策划了咸淡水诗派20家献礼二十大主题征诗活动,各界反应强烈。来自中山、珠海、广州、香港、澳门等粤港澳“咸淡水”地区,以及北京、四川、重庆等地20名作者,在作家网、中诗网和咸淡水诗派微信公众号刊发了陈小奇、陈洁明、陈道斌等20家诗人的诗歌作品,为党的二十大献礼。活动获得圆满成功,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张培忠在活动总结报告上批示:“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成果丰硕,应予肯定!”。此次活动,本人有意识地在中华风格、中国气派诗歌创作方面做出了引导,就创建中国现代诗体发出了倡议并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省诗歌创作委员会还联合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南方诗歌专委会、广东现代作家研究会诗歌研究中心,成功组织了“放歌新时代,诗迎二十大”征诗活动。

  1225日,由叶延滨、本人和张况于2015年发起创立的中国(佛山)长诗奖在佛山举行第八届颁奖仪式。今天,广东的长诗奖和长诗创作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品牌,引起了国内诗歌界的关注和重视。

 

  第二、策划纪念香山建县870周年系列活动。

 

  20221014日,是香山县建县870周年。2012860周年的时候,本人策划了中山、珠海和澳门有关方面参加的系列纪念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此次,我在去年就开始谋划,珠海的省政协委员向省政协提交了专项提案,得到立项并由省政府交办。三月份开始,我首先在香港的大公报发表了《回到香山》一文作为启动,在中山开始组织有关活动。南方都市报“中山读本”策划了系列报道,一篇《香山建县870周年,珠海中山澳门如何守正创新香山精神?》跨版长文,揭开了纪念活动的序幕。南都的报道还配合了小视频的方式,效果很好。同时,我将活动的重点辐射到了珠海,并与澳门联动。6月份,“千年香山,诗韵绵延”纪念香山建立县870周年诗会暨曼殊诗社挂牌仪式在珠海苏曼殊故居举行。香洲区拍摄专题小视频,由我开局的山场村节目点击量突破十万。而后,系列活动逐次展开,澳门也以纪念郑观应、唐廷枢、容闳等为重点组织各项活动。活动的高潮,是本人策划组织创作的大型诗歌音乐节目《香山颂——献给香山建县870周年》。129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香山颂》诗歌音乐分享会在唐家湾古街八间坊隆重举行,来自珠海、中山、澳门三地的作家诗人朋友三十余人相聚一堂,畅谈古今,共话香山文化,聆听千年香山的历史足音。《香山颂》为人文湾区建设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蓝本,它有三个特点:第一,澳门、珠海和中山三地作家联合创作;第二,活动由政府部门、民间机构和诗人义工三大主体联合参与;第三,文艺节目由朗诵、歌唱和视频三种艺术形式综合呈现。

  香山建县870周年活动收到了比预期还要好的效果,1226日,羊城晚报“珠海文脉”以《香山建县推动珠江西岸历史进程,珠海传承历史开风气之先》为题,用一个整版对我们策划组织的活动进行综述并予以了高度评价。

 

  第三、组歌《天地人和》引起国内国际反响。

 

  9月份,一个民间文化机构将我去年创作的大型组歌《天地人和——献给人类命运共同体》制作成PTV,发到了网络上后,反响很好,中新网予以了转载推介。这是目前全国第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的大型组歌。1017日,一个国家级机构专门致电给我,并致函广东省作家协会,要求无偿选用《天地人和》,作为其代表中国11月份出国出席一个重要的国际性论坛之用。因为其单位涉密,在这里不便透露详情。

  1021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所来函,说《天地人和》很有价值,因此专门邀请本人出席将在浙江台州举行的2022和合文化全球论坛(HCGF)并在会上作主旨发言。9日—10日,“2021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在浙江台州举行,论坛由中国外文局、中华文化学院、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台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共台州市委宣传部、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天台县委县政府承办。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法国等十余个国家的约150名政界、学界代表包括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纲,日本前首相、东亚共同体研究所理事长鸠山由纪夫,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金垣洙等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与会,聚焦“和合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进行研讨,共同阐释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因疫情原因,本人未能现场出席,因而向大会提交了《“天地人和”可以成为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一文并在会上交流。

 

  第四、向省政府和有关方面提供多个文化建言。

 

  作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给省政府做好参谋顾问,提供决策依据。除了参与文史馆集体的主题调研外,自己也积极撰写报告。

  近十几年来,本人的写作重点转到了大题材、大作品方面,目前已经创作了《孙中山》《南越王赵佗》《珠江》《海上丝路》《Macau 澳门》《冼夫人》《宋庆龄》《伏羲颂》等二十多个大型作品。根据创作中的研究,从年初开始,我与中国艺术报、南方都市报等推出了《挖掘和弘扬广东人文富矿》《报文帝书:岭南史上第一文》《南越早已出海贸易,海上丝路尚待挖掘》等文章,并与南方都市报组织专题讨论后,6月份写出了《秦汉以来岭南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六大贡献初探》万字长文,影响不小。文中写道:自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开始至今,岭南文化对中华文明有过六大贡献,分别是:以赵佗文化为代表的海洋文化贡献;以六祖文化为代表的佛教文化贡献;以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为代表的族群文化贡献;以孙中山文化为代表的近代文化贡献;以中共红色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化贡献;以改革开放文化为代表的当代文化贡献。

  不少人认为该文“从岭南概念诠释出发,阐述不同历史时期广东文化的历史贡献的思路非常有新意和启发。”在大湾区时报刊发后,中新社广东分社、人民政协网、光明网等先后予以了转载,北京的专家还专门推荐给了省领导。

  8月份,我受邀参加了香港商报组织的“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广东行采风团走进汕头活动。期间,我撰写了《来一个“文化兴市”战略,如何?》建议案,建议汕头市在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文化兴市”战略。建议案于9月份由省文史馆正式转发汕头市政府参考。

  今年,为配合省文史馆主题为“海洋文化与发展新局”的文史论坛,我撰写了《倡建海上丝路“粤侨文化圈”——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与广东选择》,提出:经过近十年来的努力,“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变为全球行动,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紧扣可持续发展、聚焦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成果丰硕,已经成为引领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合作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共赢之路和廉洁之路,呈现出光明而强大的发展前景。 中国的海上丝路是和平之路,岭南是海上丝路的“先驱”,而且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华侨,这个群体为中国和世界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根据广东华侨众多的特点和优势,建议依靠既有的华侨及其机构的有效载体,创建海上丝路“粤侨文化圈”。11月,此文被省社科联以“南方智库专报”形式印发省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参阅。

 

  第五、受邀为中国艺术报“时代湾区”开栏。

 

  自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提出后,因为一直在策划争取将“孙中山文化”写入其规划纲要,我比较早从文化的角度介入相关工作,并在“纲要”颁布前撰写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注重人文价值链的发掘和利用》一文,而2019118日正式颁布的“纲要”,也正式将孙中山文化列入其中。此外,我还创作了大量的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题的各类作品,包括论文、诗歌、歌曲等,尤其是大型舞台文本,总量超过了一百万字,形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也许是因为这一点,7月份,中国艺术报来电邀请我为该报即将开办的“时代湾区”栏目撰写开栏文章。727日,该栏目正式推出,开栏文章选用了我的《大湾区的人文价值链》一文。我在文中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建设的一个关键是要注重人文价值链的发掘、融合和利用,而这正使得这个大湾区的交融与合作具备了最大公约数的核心和灵魂。这个价值链主要体现在历史、族群、人口、文化等方面的同一性上。而在所有这些人文的渊源之中,竟然蕴含着一个奇迹性的现象,那就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11个城市,无不与孙中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不深深烙上了孙中山的印记。

  这是人文湾区建设最适当的切入口,我们正好可以将“孙中山文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桥梁和纽带、旗帜和品牌,以孙中山文化为重要载体和媒介,配合“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全方位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当然,“孙中山文化”还要结合岭南文化、珠江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近代文化,以及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和新旧时期的移民文化来开展交流与合作。

  将孙中山文化作为重要的人文价值链来打造,应该是一个聪明而现实的选择。围绕着这条人文价值链,我们可以展开大量的人文活动和项目,推进和保障大湾区战略的全面实施,提升大湾区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意义,转化为现实价值链,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粤港澳大湾区特殊的贡献。

 

  第六、家乡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乡村振兴是近年来中国农村的热词,我的家乡连平也将全域旅游发展作为一个战略来做。因此,这几年,特别是退休之后,我对家乡的关注比往年多了许多。

  我的家乡石陂头是有着近300年历史的纯客家村,大小四个半月形围屋,现有人口600余人,纯一色丘姓。乾隆年间出过举人,无论围屋建制,还是人文历史,都排在九连山区的前列,名气很大。近几年来,村子里的人都在外面盖了新房,老围屋完全空置,也就慢慢苍老甚至破落了。

  20196月,家乡遭受了百年未遇的洪灾,灾后,县镇村三级都觉得老围屋太危险,就决定清拆,我听到后十分着急,好不容易说服了大家,将围屋保了下来。谁知道一年后的20206月,家乡又出现一样严重的暴雨洪水,这次是乡亲们提出要拆老房子了。我又一次苦口婆心说服了大家。之后,我邀请县镇村领导和文旅专家专门考察围屋,提出要将围屋申报为市县级文物,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同时争取策划文旅开发。因为老屋确实价值重大,县里很快将其列入了全县围屋保护和开发的重点,通过PK的方式,县里投资近300万元,将公共基础设施修缮建设得焕然一新,完全改变了村容村貌。我则自己带头捐资筹资,带动乡亲们修缮祠堂等。通过近三年的努力,石陂头村成为了连平县乡村建设的典型,更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旅打卡点。今年9月,连平县将石陂头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上报河源市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月底,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石陂村赫然入选。

  2022年的文化公益活动和项目还有很多,比如为大学和企业做讲座,为一些县镇的文旅和经济发展做策划,创作纪念宋庆龄诞辰130周年的《“庆龄文化”说》、抗击新冠疫情歌曲《你就是身边的亲人》、为报刊创作长篇散文《海的珍珠,珍珠的海》等等,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一个人的能力是微小的,所做的贡献也是微小的,文化公益也是如此。但是正是有了这些文化公益的星星之火,才给了千千万万人一丝丝暖光,使得个人以致整个社会温馨而光明,团结而友爱,健康而自信。是的,我愿意这样一直做下去,我必须这样一直做下去。

  新年的曙光已经来临。2023年是中国农历癸卯年,生肖属兔。兔子是机敏和幸运的象征,具有积极、善良、超越、和平的寓意。我新年愿望的关键词是“天地人和”。我衷心地期待着,全人类能以“天地人和”为共同的价值观,坚持和而不同与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坚持视冲突为和谐根本大害的原则,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类社会与虚拟社会和谐的原则,并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天地人和的大宇宙交响乐中,全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送人温暖,心有余光。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坚持不懈地做文化公益,继续将心化作一丝丝的文化暖光,既温暖自己,也希望能照亮别人。

 

20221231日于珠海阅秋阁

 

  丘树宏: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长期在珠海、中山两地任职,中山市政协原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现居珠海。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