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北塔中英文诗集《贯穿我的河》研讨会举行

 1


于大运河中寻找故乡

——北塔中英文诗集《贯穿我的河》出版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3年9月14日上午10点,北塔中英文诗集《贯穿我的河》出版研讨会在人文楼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我校文学院和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由文学院教师吴昊主持,特邀著名诗歌理论家苗雨时教授参会。文学院党委书记苏晓梅,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庆红,作家网总编辑赵智,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朱源教授,《语文教学之友》主编许振东教授、文学院王宁教授,外国语学院张秀梅教授,外国语学院王燕教授,外国语学院云海英副教授,廊坊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王克金,中国自然作家协会副主席郭友钊,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宣传部副部长、诗人刘涛,诗人王之峰等近30人参加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伊始,文学院党委书记苏晓梅与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庆红分别进行致辞,对北塔先生和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并对北塔先生的《贯穿我的河》出版和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随后在座的来宾进行合照留念,记录下了本次研讨会的珍贵记忆。

2

接着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庆红为北塔先生颁发聘请书,正式聘请北塔先生为客座教授。随后北塔先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自己的诗作《我这滴来自南运河的水》,王克金、张秀梅、云海英、许振东、王燕也分别诵读了北塔先生的诗歌作品,在一声声激荡的朗诵中,本次出版研讨会正式拉开了帷幕。

首先,赵智认为北塔先生的作品视角不同,语言格调极具特点,诗句自然,同时富有哲理,并且在翻译方面也是卓有造诣。随后,朱源从“真、善、美”三方面解析,认为并指出北塔先生的诗歌作品描述真实,情感细腻,语言新颖自然流畅,而在翻译方面处理也是非常微妙。接着,张秀梅与王克金分别进行发言,张秀梅从外国文学角度解读北塔先生的诗歌作品,认为“一切诗都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之外另有孤寂。王克金表示北塔先生的诗歌作品中印象至深的《哀江南》充满悲悯之怀和独立自强,这两点是所有诗人具备的两种素质。之后,王宁结合现代文学作品解读了北塔先生诗歌作品中的乡愁和乡土文化。

然后,王燕表示北塔先生的诗歌作品具有新诗传统,有着与艾青等诗人相同的对民族与土地的深情。随后,郭友钊解读了北塔先生笔名背后之意,随后从真善美之方面解读北塔先生的诗歌作品,认为诗歌写出了中国运河中的人生哲理。之后王之峰提出诗歌西译失美的问题,从政治文化和意象等方面解读了北塔先生的诗歌作品。接着,刘涛认为北塔先生笔下充满鲜活的运河景象以及江南人聪慧、隐忍、奋发的精神气度,他书写的故乡超越了文学的范畴,并且认为北塔先生在语言运用方面显得轻熟和规整。

之后,云海英和许振东分别发表个人对北塔先生诗歌作品的见解,云海英以《在运河的水声中读北塔》为题,表示北塔先生诗歌作品表现的乡气乡愁与当代时代主旋律高度契合,诗歌亦有史诗般的宏大与民谣般的小巧的结合之意。许振东认为诗歌作品以大运河为线将生活情节串连,具有中西结合,南北交融,古今融合的特点。随后,吴昊发言,认为北塔先生的诗歌作品在虚构中构建一种关于河流地方性问题,被现代性标志的工业当下,作品回归中华人文传统运河意象,通过回忆与想象描述故乡往事,南北方运河完美交织,诗人通过艺术方式构建了独特的以河流为中心的地方性。

接着,北塔先生对苗雨时倾心倾力的帮助以及各位老师的发言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认为自己的北方气质已经超过南方气质,性格和诗歌的风格也早已北方化,诗歌转型是从浪漫主义转为现代主义。北塔先生还表态,《贯穿我的河》这部诗集把京杭大运河从南到北写“全”了,但并没有写完,他还会继续写运河,正如他会继续写他的母亲和父老乡亲。

最后,由苗雨时进行总结致辞。苗雨时总结道,诗美是诗人的一生追求,且“真、善、美”是生命的本源本体。从北塔先生的诗歌作品中,发现作者以坚强的外壳、柔软的心灵去填满这个世界。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北塔中英文诗集《贯穿我的河》出版研讨会圆满结束。

 

北塔,原名徐伟锋,生于苏州,现居北京,是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世界诗人大会常务副秘书长兼中国办事处主任,河北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秘书长,出版有诗集《巨蟒紧抱街衢——北京诗选》、学术专著《照亮自身的深渊——北塔诗学文选》和译著《八堂课》(库切长篇小说)等约三十种。曾受邀赴三十余国参加各类文学、学术活动,曾率中国诗歌代表团前往近二十国访问交流并参加诗会。诗集《贯穿我的河》是诗人自南运河至北运河三十多年经历的缩影,可视为诗人的精神自传,该诗集荣获第六届中国长诗奖之文本奖。

 

来源: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

https://www.lfnu.edu.cn/wenxue/col/1388654000672/2023/09/15/1694755578341.html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