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石台百花开
秋风浦韵凤凰来
——郑子在电影《风起秋浦河》剧本研讨会上的致辞
郑子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
各位摄制组的主创同道、
还有一路同行的电影频道的王老师:
大家好!
风起秋浦河,山水清月歌。我是第一次来到美丽的池州石台,没想到这是一个充满诗意故事的神奇仙境。
来到石台,感受多彩。特别感谢刘全玮导演、卢振君总监和汪帆主席的真诚邀请,前来参加电影《风起秋浦河》剧本研讨会。认识刘导很多年了,他不仅年轻有为,朝气蓬勃,而且人品好,水平高,有能量,还是一位谦和务实,有潜力,有前途的导演。为朋友创作的电影作品助力加油,这是我愿意千里迢迢前来石台的缘由之一。卢总监在宣传发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特有的鉴赏能力,具有完善的发行体系,我们也是认识好多年的朋友,这是我愿意来石台的缘由之二。主办方告诉我,这次研讨会邀请了河北汪帆主席出席指导。在过去的若干年以来,汪主席对宣传推广全国微电影春晚落地河北展播有着特殊的贡献,他是优秀的影视制作人,尤其是在动漫方面的研究颇多建树,这是我乐意来石台参加剧本研讨会的三个缘由。
来到石台,品味光彩。说心里话,爱上秋浦河还有许多的理由。通过贺永锋董事长的引荐,结识了艺术大家丁一老师夫妇。丁老独具匠心,不仅有书法家的博大浩远的豪情,又有画家的纵横江海的挚爱,还有作家的敏锐眼光和独特情怀。未来,电影《风起秋浦河》中的美丽风韵将会映现在丁老的笔下,焕发新的魅力。一道同来的中国喜剧美学研究所所长王九成教授和来自上海的编剧刘原老师都是著名学者,大家相约石台,相会秋浦河,不仅是一个美丽的约定,也是一个美好的缘分,在共叙光影艺术的美丽中,畅想影视故事的美妙。丁老说到了电影秉持的艺术品位;汪主席谈到了电影的人文美学和新石台诵读、抚琴、吟诗的三绝内涵;编剧蒋光耘老师讲述了曲折多变的故事大纲;刘全玮老师阐述了导演追寻的艺术风格;贺永锋董事长阐释了人生与事业的情怀力量。是的,情怀是有感染力量的。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企业家,如果能把目光关注到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上,关注到地方风景名胜的传奇故事的传播上,我想,这个企业家是有文化良知的。贺总和他的团队与他的合作伙伴真诚联手,共创佳品,这是一个同心同德、携手并肩、一路同行的组合。圈里人常说,影视剧的创作和制作,有团队品质和精品意识才能越战越勇,因为这是一个良心活,也是兄弟姐妹一起向前冲的哥们儿艺术。摄制组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家团结一心干精品,共同加分才能不掉分,因为在创作中大家不惜力,工作中不怕透支,每个人都乐意为剧组加分。那么,这个剧组创作的作品一定是非常有成色的优秀作品。从编导演到灯摄美再到服化道,每一个行当,每一个工种,如果大家互相撑台,大家一起光彩;假如互相拆台,大家一起垮台,这是一个哲理,非常有道理。
来到石台,望见精彩。刘导演和工作团队提出的文旅电影的概念,非常有意境,富有战略眼光,契合了当今中国乡村振兴、文旅发展的时代主题。在过往的岁月中,一首歌曲唱红一座城市,一部电影让一座名山驰名至今,诸如此类的传奇应有尽有。十年前,中国视协、中央新影和云南省文化厅、省广电局与临沧市政府共同创办了亚洲微电影艺术节,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不仅提高了地方的知名度,而且提升了城市的美誉度,创造了微电影的品牌价值,带来了广泛影响力,文化赋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与文旅产业的效能初步显现,尤其是通过历届临沧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领全市人民团结奋斗,依靠大家群策群力建设临沧的昂扬斗志,经过招商、安商、亲商、富商的政策扶持,十年时间,临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临沧的风景更美了,交通境况更好了,人们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可喜变化,解放思想、敢于创新、乐于创造的理念在边疆开花结果。微电影的文化赋能在宣传特色鲜明的风土人情,推介独具风格的文化传奇,讴歌非凡的英雄精神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临沧,过去是一年拍摄不了几部微电影,而现在是大电影每年都有新作品拍峻。如今大电影不少,微电影众多,这是宣传的力量,是文化的魅力带来的新变化!一届届市领导班子的接续奋斗,持续发力,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鼎力支持,影视艺术的影响力的拉动,文化名人的影响力的带动,艺术项目的影响力的启动,让亚洲微电影城产生了重要影响和蝶变效应,构筑了亚洲微电影城的新天地,展示了新风彩,带来了新气象。
在石台,看见文旅电影产业的光辉未来。贺总,刘导和他的团队在池州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关心下,在石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在影视艺术家和企业家的全力相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天的研讨会上,池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方新、石台县委副书记黄代和各级领导亲临现场指导,给予影视项目最大的支持,表明了地方经济和文化旅游的发展壮大凝聚着党委、政府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凝聚着文化影视工作者的力量。电影《风起秋浦河》的项目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就是对地域文化、县域旅游的有力张扬,就是对池州和石台以及秋浦河文化的集中宣扬。
《风起秋浦河》的片名有内涵,非常棒,贺总的创意富有诗意,也正契合了李白先生的文化理念的故事的解读,希望围绕片名挖掘一些丰富多彩的内容。作为一个影视艺术工作者,我来谈五点感悟:首先说,《风起秋浦河》片名有丰盛的文化意境,有丰富的诗意畅想,有丰盈的艺术内涵。在研讨会之前,我查了一些资料,石台的秋浦河是一条历史大河,又叫云溪河,也叫秋浦江,因此第一点是“风之云”,风的浩荡,风的起源,都是美丽的景观。第二点是“起之江”,起是开端,也是启始,江是远阔的象征,美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三点是“秋之韵”,秋是季节的节气,韵是声音的美丽,文化的韵,电影的韵,秋天的韵味,美美相融。第四点是“浦之魅”,魅力的美,魅力无限,无限美好,未来可期。第五点是“河之源”,河之畔,水之远,树之根源,诗和远方。有源有根,方能望见苍海。希望编剧、导演,出品方、制片方围绕片名的五个字,精心设计,下点真功夫,做些好文章,这是电影的灵魂啊。既然是文化招牌,就不妨把金字招牌擦的更闪亮,把电影的文化内涵赋予的更深刻,风起云涌,秋之味道,河之起源,把石台的文化传奇、民俗传说、风土人情,包括相亲相爱两岸一家亲的历史往事,再挖深一点,再透彻一些,再深刻一些,让大家记得清,留得住。
在石台,在我通读剧本后,我看到了片中的八大特色持续赋能的远景。
一是景点之传说。用通俗的语言,几句话的台词来表现,会让人记住景点的故事。
二是徽菜之传奇。徽菜的丰富资源与食材内容,应该深入地挖掘一下。今天中午,贺总邀请大家品尝徽菜美味,挺好的味道!剧情中如能增加一些徽菜的名称和制作的过程,老百姓乐意看,观众喜爱学,这也是对徽菜文化的传承。
三是中医文化之传承。如何把中医文化发扬光大,影片中,如能把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写好说透就是最好的传承。
四是戏曲艺术之弘扬。编导告诉我说,在黄梅戏之外,池州石台还有一个地方戏曲,挺美的。如能在片中用地方戏曲的精彩名段,也是对中华戏曲文化的弘扬。
五是诗歌之诵读。诗仙李白了不起啊,在故事的发源地写了45首诗,其中17首写给了石台秋浦河。这一条文化的河,其实就是诗意的河,流淌着诗的故事。在《风起秋浦河》中可否大胆的创新一点,围绕李白创作的17首诗作的故事,写深刻,要生动、更透彻,从喜欢李白诗歌的老一辈人到喜欢李白诗歌的新一代人,既是传承,也是呼应。故事中的主人公在谈论诗歌时,为观众介绍这是哪年写的,当时是什么背景?如此以来,既传承了诗歌艺术,又弘扬了传统文化,还为未来的导游创作了故事传说的解说词。
六是民歌之畅想。片头的《洗菜歌》值得做点文章,用儿歌的原声彰显民歌童谣的丰厚文化,有点意思。
七是动漫之奇幻,在片头片尾用动漫做一点画面。比如诵读李白诗歌的时候,可否用动漫的奇幻艺术来展示、来演绎李白的诗人形象,这是剧组的独有创意,实际上用一个李白的背景就行了,很简单,不复杂,有内容,在河边的亭子里,主人公解读诗歌的时候,用一些动漫的画面,吸引广大少年儿童的目光。
八是道具之传神。剧本中赋予独特的文化道具,如果有诗歌的样子就更有纪念意义。寻找道具,寻找不一样的道具并制作的更美好,就会更有光彩。不仅是文化的道具,也是艺术的符号,剧组写透了,别人没法超越你们。
九是纪录之溯源。关于李白与秋浦河的故事,特别具有传奇色彩,不仅是给石台的文旅赋能了,同时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诗词文化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有机会,我们共同拍摄一部纪录片《李白诗中的秋浦河》更有意境,更有内涵,更有推广宣传的意义,这也是时代的主题。
作为一个微电影活动的参与者和影视艺术工作者,此前,我曾经参与电影电视剧的创作拍摄和制作已经二十多年了。其间,曾跟随著名作家周梅森老师拍摄了《国家公诉》《我主沉浮》《我本英雄》几部大戏,我和编剧周梅森老师都曾先后在徐州矿务集团韩桥煤矿工作过,他是我30多年来的亦师亦友的大哥师长,一直关心支持着我的创作和工作。周老师是一位当代著名作家,他最初的几部长篇作品都非常棒,读者也非常喜爱。那为什么周梅森老师和孙馨岳老师编剧,李路导演的《人民的名义》反响这么大呢?主要是与时代生活相贴近,与人民群众的关切相关联,真实生动的剧情,丰富多彩的内容,编导演的深厚的艺术功底,吸引了大家的关心关注。为此,我们希望《风起秋浦河》这部电影作品也能让更多的关心安徽,关心池州,关心石台的家乡人和广大观众关注起来,主演张秋歌老师是位德艺双馨的著名艺术家,人品艺德俱佳,优秀作品很多,希望剧组拍出一个诗意的风光片,一个文化的艺术片,一个新的文旅故事片,独出心裁,别具一格,而饱含浓郁的地方文化就是最大的亮色,更好的赋能石台文旅产业,不仅在电影院线、电影频道绽放光彩,同时也在大型的节庆活动中呈现异彩纷繁与光影艺术的精彩。
一念石台百花开,秋风浦韵凤凰来。
谢谢大家。
(郑子,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中国文艺家影视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亚洲微电影学院执行副院长。本文系根据郑子同志2023年10月22日在电影《风起秋浦河》剧本研讨会上的即兴致辞录音而整理)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