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王军:在诗歌研讨会上

王军:在诗歌研讨会上

 

作者:王军

 

龙吟凤哕,岁月伊始。2024年1月16日,在这个文学繁荣的时代里,我的心随着《作家网》首次签约诗歌作品研讨会的召开,心怀荣幸地步入了《作家网》会议室,这个文学爱好者向往的地方。

在进门的一刹那间,我见冰峰老师正在忙碌有序地工作着,阔步向前走了过去心喜地与他打了照面,望着他热情的眼神,见会议室精心的布置和准备,瞬间有了回家的感觉。我瞅着墙壁上那块闪烁的电子显示屏,那条“作家网签约作家王军诗歌研讨会”红红的大字,那是心灵的快乐啊!显示着不甘人后的劲儿在业余的时间找了个宁静的地方。

桌子上整齐摆放的桌签,在我生命的长河里记叙着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一份文学的爱好与一种徜徉心灵文字的未来。那是诗界份量级的诗人,也有学院派知名的评论家们。他们是冰峰、陆健、北塔、安琪、张富英、笑琰、寒冰、黄长江、马丽、张云霞等,他们将在那里为我的诗歌或一首小诗,指明一处写作的方向,点拨心中那盏萤火般的灯光和希望。为此,我还邀请了长期奋斗在人民日报新闻一线的资深编辑、新华社的记者以及我的战友、我家乡的亲人。如周振明、王太昌、高津滔、唐春华、胡长虹等。我从他们的厚爱中感受到诗的温暖,也从他们的期望中看到了写出一首优秀诗句的墨香。

会议上,冰峰老师主持了这次《作家网》签约作家诗歌研讨会。我介绍了近两年怎么写诗的心里历程和心灵里的一些感知、感悟与感性,真诚地期待自己在诗歌研讨会上能听到诗界折射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心音,一些真知灼见的批评,也期望他们从文学的慧眼,从诗的高度,从作者的角度指明一个方向、一盏亮光的明灯、一座攀爬的山峰。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为此,我感激。感激一路相伴的亲人与朋友,无论在什么时候,从基层到机关,从山沟到山头,从乡村到城市,那份浓浓的热情与激励,那种诗意般的未来与向往,深深地烙在我心里。一路走来,正如我在《我把岁月的落叶飘零在静候的冬天里》写的:时间像是海,汹涌地往岸边拥挤着/明知沙滩存不住水,也不惜夏日的风/把翠绿的芦苇吹成深秋的白霜/我想在枝头静候,等待季节的漂染/那一阵阵雁归的叫声,却落在立冬的天里/头发露出了白色,稚气染成了鬓霜//我知道,冬天不远/雪花在远处候着/我拾起岁月飘零的落叶/放进通红的炉火里,却听到身后的桌子旁煮着年轻时的志向……在诗歌写作上,安琪老师说:“王军写作的体裁很丰富,符合诗的一个天性。我喜欢他的一些小短诗。”她说:“时间像是海,汹涌地往岸边拥挤着。时间是虚的,看不到的。像是海又是实的。用实的语言来写着,往岸边拥挤。其实是把看不见的时间,活灵活现的像看得见,把它写活了。”她在短诗里,还讲了《香山,香》《叶子红了》:那树红了/仿佛有一个女孩在远处叫喊/她说:“这谁能这么表达,很多人是表达不出来了。”我深情地望着她,她说:“诗还需在意象上下功夫,认真打磨打磨,让每首诗都像《叶子红了》那样,才是诗的味道。”于是,我听到了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也向往那里的光芒。

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为此,我感谢。感谢在座的诗歌专家们和新闻战线的朋友,望着你们爱抚的目光,心里总在平静的心境中泛起了一阵阵波澜,荡漾在我的灵魂深处,让我好学不倦,孜孜以求。其实,写诗是一种情怀,一种心灵的音乐。它慰藉着我,让我快乐,让我在清泉的水中看到鱼儿的游动,让我在风雪的天中有了坚强的翅膀。自踏上这片土地,我知道耕耘的艰辛,也懂得道路中的情深似海。冰峰说:“生活那么繁重,每天还坚持写作,很不简单。”我爱山,我爱水,我爱我的事业。正如我在《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中写的:晨曦的露水,一颗颗伏在草丛中/守卫着薄如蝉翼的宁静/红彤彤的太阳喷薄着霞光洒出了五色缤纷/一道道鲜艳夺目的光彩/辉映在士兵的脸上/一排排踏着一二一的歌声/在晨雾中声音震天/我们不敢懈怠,信仰和力量/让我们每天踏醒黎明的晨光/我们不敢放松,宗旨和职责/让人民的生活天天有个完整的太阳/我们身守土地/我们心护海水/高粱熟了,汗流浃背/我们挥舞的镰刀像明晃晃的钢枪/洪水来了,奋力抢险/我们用生命堵住人民财产的安全/有人问/为什么我们的队伍总朝着太阳/他哪知道/太阳的光芒就是解放人类的思想/我们用它消灭贫穷/我们用它实现复兴的梦想/我们走在幸福的大路上,嘹亮的歌声/时时刻刻听从党指引的方向……是啊!一排排踏着一二一的歌声,在晨雾中声音震天,我们不敢懈怠,信仰和力量。张富英老师说:“你的诗歌充满正念正气和生活情趣。”笑琰老师讲:“看了你的诗就看到你充满爱国的情怀。”黄长江总编望着我露出一丝丝笑脸:“你有饱满的激情,富含着青春,刚劲有力,自信和担当。”自信来自对党的深情里,担当却是朋友们给予的期望。为此,我一句一句地把生活记录下来,舒展心灵的美好,像那枚红叶,远远地在那片思念的秋风中,我等待着霜染的山冈,那片红红的盖头……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为此,我感恩。在首次签约作家研讨会上,《作家网》总编冰峰老师主持时就说:“这次研讨会希望大家不要说套话、场面上的话,要说真话、对作者有用的话,形成批评的氛围。”开一场诗歌研讨会,其实不是去捧一位诗人水平有多高,才华有多大,而关键是找出诗歌中的“毛病”、指出问题,形成“挑刺”的场面,养成骨头缝里抠肉的良好习惯。因为遇上一位好老师,是多么的不容易。有时想,良药还需苦口,疗毒还须刮骨。黄长江老师说:“读着读着,诗中突然冒出两句长句,出现断崖式的情况。”诗人寒冰提到诗中的修辞出现的过多,他说诗是不具修辞的,在这方面还需多克服。北塔老师讲:“写自己工作方面有关人性的东西,突出别人没有的。”他说所有作者共情的作品,特点就不突出。安琪老师要我多注意诗的意象,而诗人陆健、又是学院派的评论家,他强调我要在诗歌中多往深度思考,像安琪讲的一样,多在诗歌的意象上下功夫,读点儿高层次诗人的诗,鼓励我写出好诗来。而马丽教授一直在赞美我的散文,说是读了我写的有关油条的散文心灵受到感染,自己竟吃了四五天的油条,还说该文有“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朱自清散文《背影》的朴实和神韵。这些指点迷津,让我受益匪浅。感恩在心,我记住了他们明示的教诲和暗示的方向。我想,在诗歌的路上,能倾听这股泉水般的心音,心境是多么的清澈,多么的明朗。有些话,不是真情所在,是不会讲得那么通透的;有些话,不是情到深处,也不会疗以心伤。

这次活动上,冰峰总编辑向我颁发了签约作家聘书,高津滔老师对我的生活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出了一幅“活出诗意”的字画让我挂在心上;笑琰老师更是别具一格,情浓心处,连夜用我的诗歌创作了一幅美丽的书法诗卷。我捧着它,在与大家合影的瞬间,那股暖流,那种爱意,那份热情,像在空中弥漫着,倏然打湿了衣裳……

望着他们那种诗情横溢的才华,高高地耸立在山峰的顶上,那阵挥手暖心的情意,世间难得,也人生难忘。为此,心处山脚时我准备了一颗苦心和信心,努力地往上爬着,一凿一凿地向上攀去……

 

2024.1.21夜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