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青年作家介霞作品研讨会在乌兰察布举办

 111


青年作家介霞作品研讨会在乌兰察布举办

 

2024年3月17日,由乌兰察布市作家协会、集宁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当代文学协同研究中心、集宁师范学院创意写作中心承办的第五期“知象”文艺沙龙活动:“疼痛的麦田与麦田的疼痛”——介霞作品研讨会,在泉山校区主教楼319教室成功举办。

图片1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乌兰察布市作家协会主席王玉水,乌兰察布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韩永宾,乌兰察布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乌兰察布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杜卫国,集宁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郭鹏,集宁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教授、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当代文学协同研究中心负责人杨瑞芳,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当代文学协同研究中心成员石秀峰,乌兰察布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集宁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庞凤琴,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当代文学协同研究中心成员、集宁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郭志清受邀出席,另有来自各二级学院的50余名同学参加本次研讨会。活动由集宁师范学院创意写作中心负责人敬笃主持。

活动伊始,主持人介绍了参加本次活动的各位嘉宾以及青年作家介霞的长篇小说《疼痛的麦田》,他指出,小说情节生动,故事曲折,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不仅让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师生对乌兰察布市本土作家有了全新的了解,而且让大家有机会一起体验“疼痛的麦田与麦田的疼痛”的深刻内涵,从而引发大家对作家创作的深刻思考。

图片2

会上,郭鹏院长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并向参会人员介绍了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概况与发展规划。随后选取《疼痛的麦田》中的部分精彩片段进行解读分享,颇具洞见地觉察到,介霞作品蕴含的丰富的情绪基调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慢节奏与快节奏的双重叙事方式,在故事的空间内不断转换,实现了一种诗学意义的升华。而后,他又提出,介霞的作品善于运用悬念、伏笔、提前告知结局等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叙事节奏。最后,他希望介霞在以后的创作中,能够写出更多有感染力、有生命力的文字,为乌兰察布的文学事业增光添彩。

图片3

杨瑞芳教授从举办这次研讨会的初衷出发,阐明了本次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她写了一篇题为《生态话语的重构与反思》的论文,文章从“麦田:生命的本源;逃离:理想的追寻;回归:精神的还乡”三个方面论述了“麦田”这一意象在小说中的核心要义。她通过对作品的细读和分析,认为该小说让我们看到了“生态叙事”概念的延展性,也剥离出生态性所隐含的包容性。小说在开篇就为我们营造了疼痛的氛围,将故事中人性的善恶、中华传统美德、生命的意义等蕴藏其中,尤其是线性的时间轴让中国传统的圆形时间轴在城市化进程中发生了“质”的倾斜,故乡不再是人生中唯一的归宿。作者以生态叙事为切入点,对生态的内涵进行扩展,在现代文明的催生下,生态不仅仅拘泥于自然环境,更有人文生态、社会生态、政治生态的相互结合。在谈到介霞作品存在的问题时,她指出,作为一部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事件”的小说,其人物塑造、故事内容略显单薄,叙事笔法也单一,并没有勾勒出在这样一种“社会事件”中具有显性特征的群像图景。特别是小说后半部分写余飞龙等一代人对于梦想的追寻、对于现实的无奈、对于命运的抗争等,虽然符合当下线性空间转换流程,但关于“生态叙事”中人文价值现代性的内涵挖掘不充分,让城市漂泊者的精神焦虑在近乎简单化的结尾处理中变得无足轻重。

图片4

杜卫国副主席则从自己与介霞认识的过程谈起,说起往事,历历在目,难免让人感慨万千。他在肯定介霞创作进步的基础上,也发现了作品中的某些尚不成熟的部分。当然,他围绕作品提出以下几点看法:首先,介霞利用小说,书写了父辈的经历与故事,取材于现实生活,且高于生活,既写出了一代人的执念,也勾勒了一代人的疼痛;其次,小说在书写人性善恶方面,处理的还不够得当,尤其是某些人物的塑造上,略显单薄;第三,作品运用了大量的散文式的写法,重视作品的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抒情的同时,增加了更多有益地思考,艺术表现方面较为成功;第三,标题就是主旨,《疼痛的麦田》的命名很巧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家就应该具有新锐的特点,彰显青年作家的气象。最后他指出,小说主旨与党中央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符合,切合了,白居易所倡导的“文章合为时而著”。

图片5

石秀峰老师认为,长篇小说《疼痛的麦田》可视为泛生态小说,是作者努力践行生态小说创作的成果。作品具有的生态意识,主要体现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的描写、对逃离自然的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状态的深刻关注以及作者对故土家园逐渐衰落的反思、回归自然渴望的流露等方面。作为泛生态小说,《疼痛的麦田》与内蒙古的一些专写大自然的生态作品如《呼伦湖》《从一只鹰开始》《额尔古纳河》等不同,作者描写的自然对象是故土的麦田,以及生活在这片故土上的人们与麦田关系的变化。麦田在小说中不是作为陪衬的背景,也不是抒情的工具,麦田本身就是作者在作品中独立描写的一个对象,拥有着和人一样的独立的品格,作者赋予她生命的“疼痛的”情感。最后她提出了一些意见,认为《疼痛的麦田》在结构上比较松散,情节的连贯性与矛盾冲突需强化;在人物性格塑造、命运安排方面需深入到人物内在的精神与灵魂深处,写出人性的复杂性。小说的完美结局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此前的反思,希望作者在以后的创作中能深入到人物精神的深处,对人类生态危机能进行文化层面的挖掘,创作出生态主题与文化思考相结合的更丰富、深刻的文学作品。

图片6

韩永宾副主席的发言指出,在人与麦田关系的描写就能看出小说中凸显的那种生态意识,麦田与人物的依恋关系写出了希望和未来,那些血脉相连的人物关系,让“麦田的疼痛”变得更鲜明。在这里,故土与麦田是生命家园,是人物最后要回归的母体。作品中也出现多处前后对比关系,比如这一代和上一代人的对比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之美。尤其是文中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反思更能体现出一位作家的敏锐。最后,他希望介霞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应该多阅读,多体验生活,只有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提高刻画人性复杂性、多面性的能力,尤其是结尾部分,要解放思想,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结局,多留一些空间。

图片7

庞凤琴副教授针对介霞散文集《陪你一起看风景》展开了讨论,她认为,介霞曾以散文集《流年似水》获得2014年度乌兰察布市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22年,她以长篇小说《疼痛的麦田》再次获得乌兰察布市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其散文集《陪你一起看风景》发表于2017年,从时间上看,正介于这两部作品之间,毋庸置疑,《陪你一起看风景》在她创作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纵观介霞的创作道路,从散文到长篇小说的创作,她的创作文风日渐形成,人景情的融合、真善美的抒写,形成了其散文较为鲜明的特色。叙事有时是娓娓道来,有时又陷入反省沉思之中,暗含着成长小说叙事模式,反映了“我”对本土身份认同、追寻和对现实的反思,构建出一个动态的、本质化精神空间。

图片8

郭志清副教授,从介霞散文、小说作品中的“疼痛”主题出发,探讨了“女性的疼痛”这一颇具意味的话题,为大家提供了打开介霞作品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她进一步指出,介霞的作品启示我们应该活在当下,在活在当下的过程当中爱我们自己。我们处在一个无法找寻自我的时代,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等等,无处不在上演着“异化”,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和社会精神危机,正在袭扰着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的宏大命题,摆在了作家面前。介霞则使用生态文学的手法,对现实生活中的生态问题做出科学和文化剖析,以探寻生态为基指的社会根源,并尝试着寻求解决之道。

图片9

王玉水主席首先为大家分享了个人的求学经历,道出其中的艰辛,并鼓励在座的青年学子们要珍惜四年的大学时光,提高阅读数量和质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学观,要敢于拿起笔来,勤写勤练,方能早出成果。紧接着又谈起了介霞一路成长的经历,他认为介霞作为一名作家,本身就具有励志的色彩,在肯定介霞创作的同时,号召大家向她学习。围绕《疼痛的麦田》,他结合自身的创作,指出长篇小说中某些人物的结局不能太过突然,要循序渐进,做好铺垫,尤其是在情节编排上增加真实性和让人产生共鸣的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人物。

图片10

最后,青年作家介霞表达了对主办方、承办方、与会嘉宾以及同学们的感谢之情。她声情并茂的介绍了自身创作经历,坦陈自己存在的一些劣势,以及忐忑的心情,她表示不畏惧前路荆棘,坚守文学初心,争取早日写出更多有质量的文本。作为作者,为大家分享了《疼痛的麦田》创作背景和人物原型,指出书中人物的名字寓意着中华民族的脊梁。在时代的巨变面前,介霞感受到了祖国的日渐强大,作为新时代的文学青年,更应该传达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将继续以新时代为抓手,写出更多精彩的文章,让更多的人听到乌兰察布声音。

图片11

在互动环节,来自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3级的同学冯广胜问道:“介霞老师除了对文学有热爱之情以外,还对文学寄托了什么感情?”介霞认为,自己的作品除了对文学热爱之外,还寄托着对女性价值观的正面倡导,我曾经在笔记本上写了一句话‘女性要自立、自强、自足’,这是自己六年级的时候写下的,那时候年纪还小,就有了女性的价值观,尽管还有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存在,但是女性还是从小要有独立的精神,包括独立的经济、能力等等。

图片12

来自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许乐怡同学问道:“介霞老师从零到一的经历让自己很受鼓舞,所以想要请教介霞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做了哪些努力,可以为我们这些学习文学的学生提供哪些建议?”介霞结合自身的文学经历,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今日的文学之路的,并且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忠告:一、要喜欢读书、多读;二、多写作、不断地坚持去写;三、老师的鼓励、激励,是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

图片13

敬笃对研讨会做了总结,他说,我们今天能够在这里成功召开介霞作品研讨会,离不开乌兰察布市作家协会、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大力支持。从氛围上而言,大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能够为介霞作品准确把脉,一针见血,直击要害,这也为介霞以后的创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知象”文艺沙龙,将继续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力争将继续为乌兰察布乃至内蒙古本土作家提供更多研讨的机会,让大家能够在研讨中,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准。最后,与会嘉宾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图片14

1111

文 本:马媛媛、杨文慧、温静

图 片:马媛媛、杨文慧、马维蔚

海 报:马可卿

其他:刘星宇、董祎苹、赵宇航

排 版:马媛媛

 

来源:集师创写

https://mp.weixin.qq.com/s/vVsr_LNNMCIkpxiPa99a2A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