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蓝薇塔诗歌交流暨徐甲子诗集《灰白》座谈会举办
2024年12月4日,由成都蓝薇塔诗歌研究会组织,诗人碧碧召集主持的"2024冬*蓝薇塔诗歌交流暨徐甲子诗集《灰白》座谈会"在成都桐梓林蓝薇塔如期举行。会上,来自成都、内江两地的13位诗人就徐甲子的诗集《灰白》进行了深层次交流。座谈会气氛热烈,诗人们发言踊跃。
诗集巜灰白》座谈纪要(按发言先后为序)
徐甲子:首先感谢蓝薇塔诗歌研究会,感谢诗人碧碧女士为我的诗集提供了一次座谈交流的机会。诗集内容优劣,还有待在座诸位现场鉴定评判!再是,深切缅怀为我的这本集子拨冗助推的已故诗人杨然先生,陶春兄弟。在此,特别要感谢今天在座的以鲜教授,二愣兄弟。他们不吝笔墨,为这本诗集《灰白》增色添光!这本集子取名《灰白》,始于我对当下世间的认知与感爱。这个看似五彩缤纷的世界,其实是灰暗的,尤以诗人们的内心世界,业已暗淡无光的。这是一面,另一面,灰白两色也不尽显消极。它有时也是沉静的,素质的。这是我的第三本诗集,这个集子所选作品大多是近年创作的。自认还对得起读者与未来。今天赠于各位诗友大家,还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与赐教!
向以鲜(诗人/学者,四川大学教授):徐甲子作为一个纯粹的诗人,一个迷恋灰暗的诗人,要灰,也要灰得光明;要暗,也要暗得正大。他可以忍受隐入骨髓的暗伤。对于那些偷偷摸摸的暗箭,卑鄙龌龊的暗器,见不得人的暗箱……于徐甲子都是不可宽宥的。我说过,一个真正的诗人,必须要掌握A面与B面写作。世界上不尽是光明之春,也会有阴郁之冬,徐甲子的诗歌从現实的生活中,甚至生命里洞悉到了这种A面与B面,他的诗集《灰白》为当下一些诗人提供了一种写作参本。我欣赏徐甲子!
黎二楞(诗人/评论家,《内江日报》原副总编辑):徐甲子善于运用挪移大法,利用视角的倒置、对冲和矛盾的冲突,创设自己的“色彩话语”。从《灰白》的命题到具体章节中,均能感受到他的这种思路与架构脉络。如《空与静》“一旦鸟儿闭口不语/人世开始喧嚣/山河从此,而/倍加静默”,便是把鸟儿的动态挪移至山河的静态中,让鸟与人与自然形成戏剧性效果。无论什么文学作品,必须要有矛盾冲突才有情绪的动力和戏剧效果。只有对冲、对撞,才能产生原动力,它是文学的触须,是诗人、作家个体经验自由重塑的转换器和永动机。鸟儿在大自然中的呜叫,从色系上看,是透明的、明洁的,但被挪入“人世开始喧嚣”场景后,诗人在冷暖、明暗交界处转换成诗歌的笔触,将物理空间塑型成了心理空间,填充了诗歌在大张力后的色彩留白。
席永君(诗人,《艺术村》《火车》杂志主编):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在黑与白之间,有一片更为广阔的灰色地带。灰,可以过渡到黑,也可以过渡到白,徐甲子最新出版的诗集《灰白》,显然更倾向于过渡到白。白,是诗人内心的坚守和为诗的初衷,更有诗人直面现实时的阵痛与呐喊。由此,可以指认徐甲子是一位心怀善意,与美为邻,嫉恶如仇,积极入世的诗人。
黎正光(作家/诗人,《四川工人日报》副刊部原主任):徐甲子是我多年好诗友,为他新出版《灰白》诗集表示衷心祝贺。他为创办《甲鼎文化》为诗歌付出许多心血,这是值得肯定和大赞的好事。我喜欢他诗的重要原因,是他从不胡写岁月静好的伪诗,而是对生活对人生对当下社会有着严肃思考,诗集较集中呈现了他许多真实感受和艺术感觉相结合的好诗作。愿他宝刀不老,在今后岁月笔锋更加犀利,写出无愧生命更有深度和艺术感觉尚佳的好诗作来。
李自国( 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星星》诗刊原副主编):徐甲子的诗集《灰白》,源于他对人生真挚而深切的感悟,他的诗注重个性化的抒写,常以敏锐的生命触觉,叩问诗意纷扬的人生。组诗《暗》从人心、人性潜入,沉入灵魂的底部,挖掘出人世间共有感知的阴暗心理。可以说《灰白》是一都真挚的、充满想象力的诗集,在幻觉、迷惘、梦呓般的呈现中,他将自己的人生体味和感悟尽情地抒写在字里行间,有着深刻的人生指向。甲子还常常以眼前的景物为原点,用现实与历史的维度去探寻那些富有个性的理性认知与判断,在他开阔的眼界中,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与心灵欲求的尖锐性与探索性,让我们洞悉了一个诗人的精神向度。
张卫东(诗人,成都大学退休教师):很高兴参加今天碧碧在“蓝薇塔”召集的这次诗人聚会,在此,首先向诗人徐甲子表示祝贺,祝贺他的新诗集《灰白》出版。多年来,甲子的诗我读了不少,总的感受是越写越好。第二,从他写于不同时期的诗作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他对诗歌的勤奋与赤城和作为一个诗人对那份写作所必须持有的孤独与坚守。第三,个人认为,诗的写作,不论持什么样的立场和方向,不论写什么,最终呈现在文本中,要解决的还是语言问题,包括语言的切入与转换,词语的构建与综合……在甲子众多的诗中,我看到了他在这个维度上的努力与探索。为此,再次向他表示祝贺并致敬!
陈子弘(诗人,诗歌翻译家):其实大家都深有体会,也是私下或半公开共同的看法,当代汉语诗的写作现在大体处于瓶颈状态,这在当下也是不得不面临的处境和核心议题。在这现代主义其实早已式微的时代,我们又该如何解决挥之不去的困惑和焦虑?是考虑后现代主义、后后现代主义么?我觉得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近年来欧美作家诗人都有一个高度概括的核心观点就是“做一个人”(be human)。我们在探索新的创作模式时,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批评自己的作品,以确保其深度和准确性。批评性的自我反思可以帮助诗人识别和挑战现有的创作模式,寻找新的诗歌语言和形式。
峻冰(诗人,教授,《中外文艺》主编): 先是祝贺。我以为,诗人首先要和自己对话,而不是将诗写给别人。不要和别人比较,与世界达以和解,与自已达以和解。诗人不能太过负重,既然诗人拯救不了世界,那就自己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好!
靳晓静(诗人,心理咨询师,《星星》诗刊原副主编): 诗人需要言说,在此物质的世界,诗歌是一种宝贵精神食粮。言说是诗人的本能,而真正的言说是诗人由内心生发的呼喊。诗歌应是自由的,在治疗自身的同时,也予以他人以生活的养份。祝贺甲子!
胡马(诗人,《四川农村报》副刊编辑): 祝贺诗人徐甲子诗集出版!徐甲子在诗集《灰白》中,以其独特的色彩对比,勾勒出了一幅幅冷峻、深刻的画卷。在这些诗篇中,徐甲子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的深刻认识。他的诗句简洁有力,寓意深刻,通过对日常场景的深刻洞察,揭示了隐藏在平凡生活背后的深刻哲理。《灰白》不仅是对人性的探索,更是对生命经验的深刻反思,它以一种近乎哲学的视角,引导读者在灰白交织的世界中寻找色彩,感受温度。再次表示祝贺!
张义先(诗人/画家):拿到甲子兄新书《灰白》,第一感觉是封面设计挺漂亮。随手翻阅几首,感觉诗也写得漂亮。在这最深之秋,不妨读一首最是应景的《秋风乱》。看诗人在秋风中穿越古今的幽思与尘世叹惋。诗人以秋风的纯净与安宁反衬出人间的纷扰与喧嚣,流露出一种对内心宁静与纯粹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又或许,乱的不是秋风而是轻浮又狂躁的人间”。
碧碧(诗人/作家,《检察日报》驻川记者站原站长。“蓝塔杯”诗歌奖创意执行人): 最先认识“甲鼎文化”,再认识徐甲子老师,他给人带来的是真诚、靠谱、锦上添花。我对徐甲子的印象不是他的诗歌写得多么吸引人,而是他一直以来坚持不懈、夜以继日,几乎有求必应的为诗歌朋友的助力,近年来,他创办的"甲鼎诗刊",推出了上千首各类型,令人耳目一新的诗作。今天,成都部分诗友聚会蓝薇塔壁炉餐厅以诗歌研讨的方式对徐甲子的新诗集《灰白》进行详尽点评,对他蒸蒸日上的事业和这本新诗集出版,表示了祝贺!由此可见,在作诗与做人方面,徐甲子是值得称赞的!
附:《秋风乱》一首
徐甲子
百里长路,我要赶往秋天
立身于古城墙头,秋风也随之而来
它卷起古城飞絮落花
让草木变得如此生动
古城从汉朝策马而至
像一位老者从秋风中行来
此刻,谁身披冷雨
迎候在古城街头
一座木屋楼阁
一盏青花盖碗
一曲东山美人,正把秋风唱乱
又或许,乱的不是秋风
而是轻浮又狂躁的人间
【名家荐读】四川诗人似乎层出不穷,或因历史上有这么一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故自古迄今,这条路的跋涉者,又像是优胜者少,鲜见领军人物和更难遇上太多杰出作者。徐甲子不仅年富力强,壮硕之躯能够终日烟雾缭绕大酒不断,诗思其实也很辽阔和缜密。我们至今神交有年却一直吝于一面,但他的诗和远大想法,我却自诩了解得不是一二,相反颇有不少研究心得及由此焕发的敬意。至少在我神差鬼使居然为他先后正儿八经写了两篇拙评后,若干对诗坛的推荐语,像是又多啰嗦过几次。因此我个人认为,甲子兄自是蜀中天府之国一朵经久不衰的老奇葩,诗有分量无疑是其优秀的起点,重要的是在他这个年纪,看来俨然已懂得诸物及物怎样诗性的整合,明白生活里外许多看似无趣的东西,均可激发出不凡的诗性:陈述有新意,尤其灵感勃发时,老夫聊发少年狂,还能将许多自狂性的词语,通透之中化为理性的光彩。
这是我时常提倡的一种神性写作较好的实践及美丽大胆的开端。诗歌必当要有信念的绵延不息,甚至演化为那种文明的进程。深邃可能是繁复的,但大巧则为平易。创作的难度怎样能够呈现更为斑斓而朴实的境界,我想一名诗人,若是首先拥有了智力的批判力量,怎么描写美抑或一些深沉的问题,至此都不会是融合客体后的措手不及了。
大著新作《灰白》一书尚未收到,祝贺权作多余的迭出赞誉。我想甲子兄已早树立起了自己作品浑厚的风格,其中诗作新作必定均会炮制得很从容而不乏价值。艺术不过是寻求真理一种变异的载体,但愿这些作品的核心,依旧是可以更上一层楼且能叠映出蓬勃朝气的灵魂光芒——顾偕 中国作协会员、广州市作协原副主席
诗集《灰白》分"至暗年代""灰白时光""异域风骨""倾诉或表达""评论"五辑,共收录诗人徐甲子近年创作的180首新作。其中包括第七届中国长诗奖获奖作品《倾诉,或表达》。此部诗集内容厚重,诗句精美,是一部思想与艺术完美融合的诗集。同时也是作者近年诗歌创作的扛鼎之作。
徐甲子,现居四川成都龙泉驿。诗文见于《人民文学》《诗刊》《青年文学》《诗歌月刊》《星星》《四川文学》《诗选刊》等国内外百余家文学报刊。作品入选60余种诗歌小说等文学选本并获奖项若干。
注:本文由顾偕推荐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