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胡凌远:“水果”不是唯一的水果

 图片30


胡凌远:“水果”不是唯一的水果

 

编者按

6月20日,《时间的针脚——严虹构像之外》在武汉鹅社书店艺术馆对外开放。本次展览展出了七十余位艺术家围绕同一位女性严虹的面孔进行的上百余幅艺术创作。严虹笔名水果,身兼写作者、媒体人、出版人、策展人等多元身份,成为70余位横跨50后至10后的艺术家的创作焦点。策展人胡凌远表示,此次展览并非简单的个体纪念,而是一场关于“是谁”“如何被看”“如何成为”的公共讨论。从2003年起,艺术家们以不同媒介、视角为严虹创作,使其超脱个体,成为时代精神的文化符号,借由艺术创作串联起时间脉络与文化表达。本文聚焦策展人胡凌远的视角,聆听她对这场跨越二十余年的集体创作实验的深度解读。


图片1

画中人严虹和策展人胡凌远


111 

艺见: 在本次展览的主题中,“时间的针脚”与“构像之外”分别有何深意,二者是如何相互关联、共同诠释展览核心的?

 

胡凌远:“时间的针脚”是一本小说名。这本书我在水果·严虹家的书柜上看到过。但把它作为标题,是她自己提出的,用来回应这些围绕她展开的作品已跨越二十多年。它们也如同“时间的针脚”,一点点形成今日的意义。包括严虹的自画像,也是如此。她没学过画画,可能是出于本能,在画的过程,不断调整,这就像是对时间的回应。水果和这些创作者一样,都是时间中的一个针脚。

时间的确是这些作品里不能忽视的点,但我想强调的是严虹被作为肖像主体之外的所指。“构像之外”不仅仅是在探讨她的自我命名、写作实践和走出行为所完成的一种建构,更是指经由她展开的视觉再叙述,延伸出的一种更为广阔且深刻的社会与文化意义;在这场图像实践之外的一种目光投射和反思。“水果”是其中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也是建构者之一,但并不是终点。其实,我一开始是想用水果这个笔名而不是严虹的真名。一是大家更多称呼她为水果,二是我觉得水果这一词,带有一种普遍和亲切感,但又能介入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和现象。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时间的针脚——“严虹”构像之外》展览现场,2025年6月20至8月11,武汉鹅社书店艺术馆(青岛路)。本文的全部展陈图由胡凌远拍摄。

 

艺见:相较于其他常规肖像展,本次展览以“水果·严虹”为核心意象,通过多种媒介形式重构并延展图像,在您看来这次展览有怎样的独特之处?

 

胡凌远:女性形象经常出现在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里,常被称为模特或缪斯。这种标签便于分类和理解,却也遮蔽和忽视了她们自身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而“水果·严虹”成为不同创作者里的图像来源,这种现象是不多见的。她的出现可能并非完全的被选,也包含了她的主动介入。在画中,她作为被观看和被建构的对象,当走出画外行动时,就通过这种可见化的方式改变了自身位置,成为议题本身。这进一步扩展了肖像的意义和维度。从整体来看,她和创作者一起拓展了这场展览的意义,就像一场行为实践,引导我们去思考一些尚未确定的可能。也许这在一定的文化语境里不那么常规,但正是如此,才松动了一些固有的东西,也鼓励他人在框架外进行探索。除此之外,她的书籍和诗歌也丰富了这个展览,而诗集里除了她的,还有其他女诗人的,包括那部围绕诗展开的实验影像,是由个体组成的群体之诗,形式很直白,有点粗糙感,但在这部短片剪辑成的影像里,呈现出一个个较为真实且鲜明的人,有女性叙事,也有存在困境和对诗的边界探讨等等。

当然,在这个展览里,还很重要的是参展者们。他们并不全是成熟艺术家,也包括处于探索期的创作者,甚至有自发参与的艺术实践者。如果不是这场展览,他们几乎不大可能出现在同一个展览上。但他们在不同时期,出于各自的理解、经验和动因展开创作,并未完全把“她”作为一个外部客体来看待,更多是将其意象化,进行构思。既有成熟艺术家将“水果”形象融入自身经典符号的作品,也有具象特征突出的绘画表达,还有相对不够成熟但饱含情感张力和形式探索的创作。参展作品几乎不是为了展览而开启,里面还有需要去完善的部分。这场展览不只是关于一个人,也可以说是一场兼具个体经验和文化语境的艺术项目。而且展览一直在持续进行,有些艺术家也在继续水果的图像创作,比如艺术家林岗近期又在T恤上画了一张她的脸。还有外地来的观众,看了展览后,偷偷画了简笔画,也有人现场模仿画里的姿势和神情。这些都是不可预料的,但都给这个展览增添了很多趣味和互动。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时间的针脚——“严虹”构像之外》展览现场,2025年6月20至8月11,武汉鹅社书店艺术馆(青岛路)。

图片10

图片11

 《诗》,张弛导演,实验影像,65分钟,2022年。

 

艺见:“严虹”从人名指涉转化为文化符号,进而成为展览视觉图像与社会象征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您是如何挖掘和呈现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的?

 

胡凌远:首先创作者们处在不同阶段和类型,而他们的创作行为,已经在无意识中呈现出一种社会和文化层面的意义。我最初在严虹的书房看到部分作品时,并没有想太多,当然也有疑问,为什么她会成为画中人。但逐渐意识到,这些图像已经不是只关于她个人了,也是超越个体之外的更多视觉和观念思考,可以不断扩展。另外,严虹从一个带有地缘政治指向的地名出发,进行长期写作、采访,延伸出更为广阔、多元的意义。在我看来,她在不断构建自我身份和想象的空间。这次展览,她又从画中走到画外,进一步突破了边界做出强调,也暗含了对叙事权利结构的回应。因此除了作品,还纳入了书籍和实验影像,这些都在不断塑造展览背后的意义。

 图片12

图片13

图片14

图片15

《时间的针脚——“严虹”构像之外》展览现场,2025年6月20至8月11,武汉鹅社书店艺术馆(青岛路)。

 

艺见:鹅社书店作为复合型空间,其跨领域开放特征与展览作品视觉复调相呼应,策展时是如何考虑展览空间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传递展览的理念?

 

胡凌远:鹅社书店之所以说是一个跨界的复合型空间,在于它既有书籍,也有艺术馆,还有一个面向大众的场所,既可以独处,也可以聚集。展览展出的地方是在书店总部,位于相对繁华的街道,来这里的人不一定是定向的,也有偶然经过的。那这种空间会比一贯的白盒子空间有更多的开放与灵活性,也更契合展览的意义。考虑到作品数量与空间,有对展厅进行分区安排,达到一种相对递进的观看方式。展览起始空间呈现了王峰,王尊和袁文彬的作品,它们在视觉和情感表现上形成一个“非像”的入口,这与外墙上悬挂的刘涌的作品也形成一个视觉呼应。接着在媒介与形式更加多元的空间中,部分作品以相对一致的图像原型为基础,但通过艺术语言,表达形式和情感投射,展现出对多样化的个体回应。中间李枪的装置作品,是基于书的概念,呈现出一种阅读的形式感。最后,从一个个形象再回到具体人物上。整体来说,每个空间都有代表性的作品,而展厅空间则通过具体作品建立联系。这也是一个从无像到具象的过程,并不直接聚焦于严虹本人。观众会有种揭开面纱的体验,也会察觉到个体在不同视角和处境中是如何被观看和被建构的,又转向了一种象征性的重生。


图片16

图片17

图片18

图片19

图片20

《时间的针脚——“严虹”构像之外》展览现场,2025年6月20至8月11,武汉鹅社书店艺术馆(青岛路)。

 

馆外的阅读区陈列了大部分版画与数件原作,以及她所著的《方力钧——100个人口述实录》(上下册)和选编她诗歌的《女诗集》。移动墙上陈列出类似“家庭墙”的视觉氛围,并以最中心的摄影作品为起点展开,因为这是第一件关于水果肖像的作品,拍于2003年,当时她正就职于法国《L'OFFICIEL》杂志中文版编辑。对鹅社来说,这些区域主要是供人阅读和放松的,书籍和画作都能和空间相对融合,而不是占据中心。我觉得,艺术在不同空间中可以有不同角色和位置。有时候,可以不用那么强烈,也会有自然的建立。


图片21图片22图片23 图一:《时尚圈》(第一件水果肖像),曹迁,摄影,2003年。图二:《时间的针脚——“严虹”构像之外》展览现场,2025年6月20至8月11,武汉鹅社书店艺术馆(青岛路)。

 

艺见:展览中不同创作者对“水果·严虹”的视觉图像展现出多重意义维度,这些维度交织后指向更广泛的社会人像,您认为观众能从中获得哪些认知与思考?

 

胡凌远:观众会意识到肖像不只是面孔或身体的描绘,也是一种观看和叙事方式。他们或许会疑问,为什么都画她呢?背后又有怎样的文化语境和性别立场呢?同一个人多次出现在不同创作者的作品里,其状态与情感不仅和创作者的图像语言有关,也涉及主客体的关系和位置等因素。其次,观众也能看到一些艺术家的创作变化,有些画的很早,有些会超出你对这个艺术家的印象。每件作品都包含了他们的经验、感知和观念。观者进入后,有所体悟,可能会重返自身,对“人”做出思考,比如人的多面性、复杂性和流动性,人在各种制约中形成的惯性认知。进一步来说,也可以对“谁会被画,谁可以被画”的结构性问题,以及女性从图像中跨越既定位置的思考。在“水果·严虹”的图像中,每种观看都有一种目光,没有最终的绝对性视角。那我们的目光还可以落在什么样的地方。


图片24图片25图片26 《时间的针脚——“严虹”构像之外》展览现场,2025年6月20至8月11,武汉鹅社书店艺术馆(青岛路)。

 

艺见:对于“水果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水果成为了谁或者成为了什么”这一观点,您希望观众在参观展览后,能以怎样的视角和态度去理解和探讨这一问题?

 

胡凌远:我没有预想过这个问题,只是认为水果·严虹和众多创作者之间的互动本身,已经形成了这种可能性。有本小说叫《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那么“水果也可以不是唯一的水果”。“水果”可以是人名,也可以是象征一种行为、观念或某种事物。每个人都在镜中舞蹈和行走。我希望我们在展览之内有所思考时,也能对之外有更多思考。观众可以带着不同的态度和视角进入,可以更开放,也可以带有某种距离或想象。当然也可能有不确定或拒绝,这些都是真实的。但我们是否会有意识地察觉到自身的这种态度和想法,是否会想去展开或者思考,也是很重要的。


图片27

图片28

图片29

《时间的针脚——“严虹”构像之外》展览现场,2025年6月20至8月11,武汉鹅社书店艺术馆(青岛路)。

 

展览信息


图片30.png


展览主题:时间的针脚——严虹构像之外

出品人:毛恒谊

策展人:胡凌远

展览执行:颜色

开馆时间:周一至周日10:30-22:00

展览时间:2025年6月17日至8月11日

展览地址:武汉市江岸区一元街街道青岛路10号鹅社书店艺术馆

支持单位:武汉书画研究会、湖北省汉上书画院

 

参展艺术家(排名不分先后):

伊灵、王用家、裴庄欣、刘涌、杨小彦、袁文彬、何汶玦、李枪、王尊、李由、俸正泉、任思娴、李在群、张丹、林岗、王峰、张晓东、呈昕、杨平、田园、李蕾、李瑾、张晓红、高芳、王琳、柯明、金耕、叶勇、贺文斌、王俊英、朱宏、吕山川、赵斌、沈敬东、李郎、毕立伟、彭静、林红、郭志刚、万江维、宿哲、戴杨、张弛、安迪杨、周赛蘭、曹迁、杨琛、滕德庆、贾靖、吴禹墨、储小龙、张华、马东、界山雪、王震亚、乐志康、文子游、高天行云、陈佳晨、胡红霞、夜深、彭耀莹、炳清、万鸿、徐欣钰、郭映娜、杨雁翎、张涛、李亮、斯列克布恩


图片31 

来源:艺见

https://mp.weixin.qq.com/s/QSSWkrXUJDAg-hpWVdBQew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