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玉树,一半仙境 一半人烟


玉树,一半仙境 一半人烟
                        
作者:李卓曦
 

唐蕃古道从远古走向未来。魏东升 摄


        玉树,在我的想象里,处处呈现的是雪域的光芒,连绵起伏的雪山、广袤美丽的草原、弯弯曲曲的河流、层层堆积的石头、不同颜色的经幡、恣意奔跑的蚝牛、藏羚羊,逐水草而居,跳康巴的牧民……
 
        直到有一天来到玉树,它的美印证了我的想象,超越了我的想象。
 
        玉树州位于青海省的西部,古称西羌地,这片广袤的草原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的足迹。草原辽阔,牧草肥美。玉树,藏语意为“遗址”,相传为藏族传说中的英雄格萨尔王建立领地的地方。19.8万公里的土地上,拐弯抹角,都是唐古拉山的影子,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200余座,平均海拔4000-5000米,一个被誉为名山之家,江河之源,蚝牛遍地的地方。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就在玉树,所以喝黄河水长大的我、是带着一种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来到玉树的。所以到玉树的第一站,便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玉树结古镇 魏东升 摄
                 
        叩首三江源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介于东经89’24'-102’23'北纬31’39'-36’16'之间、 海拔3450-6621米,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覆盖着青海省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这里是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翻过一座座高山领略无数大小不一的湖泊,甚至雪山、冰川,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纪念碑终于进入眼帘。
 
        我的虔诚开始战栗,长江、黄河、澜沧江,它们哺育了整个中华,没有这三江,哪有中华上下5千年的文明史,它们对中华不仅是生存的滋养,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不仅是河流、更是写在大地上的史诗。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张明敏的歌曲打动了所有的中国人。长江、黄河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图腾。出国留洋的澜沧江、又代表了中国人的胸怀,带着中国人的奔放和热情,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读懂这三条河,就读懂了中国,我认为每一个中华子孙,都应该到三江源头,来探索,来膜拜,探索奇迹,膜拜母亲。
 
        长江有虎跳峡、黄河有壶口瀑布、澜沧江有西双版纳,这三个孩子可真给母亲争光;而三江源,却一直没有上头条,直到2000年成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默默无闻的母亲,才走进教科书,走进荧屏。三江源是所有中国母亲的形象,无论现在人们怎么宣传,她都淡定从容、笑对花开花落。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湖泊湿地总面积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其中,黄河干流上的扎陵湖、鄂陵湖、是最大的两个淡水湖,总面积在1100平方公里以上,有植物80余颗,400余株、近1000种,这里不仅有各类植物摇曳生姿,还有无数野生动物穿梭奔跑,据说:有兽类76种、鸟类147种、爬行类、两栖类及鱼类4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二级保护动物37种,青海省重点保护动物27种,在这里,抬头低头都是原汁原味的山光水色、大地精灵。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青海可可西里,西藏羌塘和新疆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连接在一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群落,未来,它将是世界屋脊雪域之原上旅游板块最辽阔的航空母舰。
  


可可西里藏羚羊。吴刚 摄
            
        可可西里--遥远又神秘
 
        “可可西里你遥远又神秘,可可西里,你在我的心里,悠远的天际,是谁的声音,苍茫的大地,汇万物的灵气,可可西里,可爱的藏羚羊生活在这里,这里的童话,多么美丽……”
 
        这是电影《可可西里》的主题曲。知道可可西里,是在中央电视台华表奖颁奖晚会上看陆川的电影《可可西里》,从此辽阔的戈壁滩和连绵不绝的雪峰,挂在稀薄空气之上的漫天繁星,宛如版画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最向往的远方。
 
        当白色的雪山、绿色的草原,有奔跑的藏羚羊的可可西里就在眼前的时候,这片辽阔安静的大地,内心的孤寂和大地的苍凉,让我不觉想大声的吆喝!在《平原上吆喝一声很幸福》,是我尊敬的老乡,姚振函老师的代表作,他在诗中说“前边没人,后边也没人,你不由得就要吆喝一声”……
 
        我想,姚老师如果能来到这里,她一定不需要青纱帐的帮助,也不需要前后不见人的氛围,就会不由得大声吆喝一声,这时候的声音,不是在玉米棵和高粱棵之间碰来碰去,而是在昆仑雪山和唐古拉山之间碰来碰去,声音的高远,是否代表美满幸福感的悠长呢?可惜,姚老师已驾鹤西去,这让我又一次想起了陆川的电影,那是一部沉重的电影 ,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完美的画面被一声罪恶的枪声打破了宁静……
 
        蓝色的苍穹、辽阔的荒原、银白的雪山、奔跑的藏羚羊,我走进了电影的镜头里,我祈祷,这里永远不要有电影里罪恶的枪声,奔跑的藏羚羊永远不要倒下……
 
        可可西里蒙语为“美丽的少女”藏语为“阿钦公加”它北接昆仑山、南接唐古拉山、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这里被称为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中国最神秘的“死亡地带”.整个可可西里均在海拔5千米左右、干燥寒冷的气候、氧气淡水的稀缺、使这里成了生命的禁区。人类无法长期生存的地方,却成了高原野生动物的乐园,极目远眺、我看到了高原上的这些精灵、一群群野蚝牛、一队队的藏野驴、三两只觅食的白唇鹿、喜欢奔跑的藏羚羊、水草深处时隐时现的黑颈鹤、喜马拉雅旱懒……
 
        一只白色大鸟蛇形而过、进入我的视线,又消失在苍茫雪域中,朋友告诉我,那是青藏铁路,那大鸟便是“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带来安康”的火车了,我想这神秘的天路带给野生动物的是不是安康呢?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藏羚羊,一定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了,然而它的生存取决于人心。需要救赎的是人心,如果有敬畏之心, 到可可西里,一棵草、一朵花都不会忍心践踏,只会敬畏它们的坚强和不易,真希望可可西里永远在人们的梦里……
  

一年一度的赛马节上,玉树儿女载歌载舞。魏东升 摄


玉树赛马节上,风驰电掣,康巴汉子一马当先。魏东升 摄


玉树人天生能歌善舞,代代相传。魏东升 摄
                
        格萨尔王和文成公主
 
        格萨尔王在藏族的传说里是莲花大师的化身,一生戎马,扬善抑恶,弘扬佛法,传播文化,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成为藏族人民引以自豪的旷世英雄。
如果说新寨玛尼堆是玉树精神,那么格萨尔广场就是玉树的灵魂。
   
        格萨尔广场坐落在结古镇,是一个可以用华丽来形容的古镇,华丽源于色彩斑斓,那些房子简直是争奇斗艳,藏族人民拼命地往上涂抹色彩,用形容花朵的词语鲜艳欲滴来形容的这里房子一点不过分。
 
        锅庄舞是广场一道亮丽的风景,锅庄舞看上去比较缓慢,女子可谓袅袅婷婷,男子可谓奔放持重,看着他们跳得很陶醉,投资400多万的格萨尔王雕塑,让史诗中那个身躯魁梧如山,智谋犹如空中闪电的格萨尔王,栩栩如生的陪伴众生,庇佑着众生。与格萨尔王一样,被玉树人最津津乐道的人物还有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庙,又称“大旦如来佛堂”,坐落在结古镇以南的白纳沟。从结古镇溯巴塘河南行约20公里便进入一条幽深的山谷,谷内流水叮咚,这便是白纳沟,徒步往里走一里左右,便会有一座依崖岩修建而成的褐红色寺庙,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迹“大旦如来佛雕像”和他的庙,又名文成公主庙。传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途中,在玉树县的白纳沟停留时间最长,教给当地纺织、制陶、酿酒等生产工艺,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走进寺庙,八十多平方米的佛堂精巧玲珑,佛堂内供奉的佛像,藏语称“觉俄囊巴诺泽”汉语称大旦如来,相传此佛像与供奉在拉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佛想具有同等的加持力,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原来文成公主离开后,这里的藏民非常想念她,便依据公主的形象在石壁上造像,以解思念之苦,随后又建庙。
 
        连接着西藏的青海玉树人应该知道,他们敬爱的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40年却守了31年的寡。我在想,他们为他建庙,不仅仅是怀念,更是为了给她祈福吧!
 
        文成公主并非真正的公主。他是唐文宗李渊的堂哥李道宗的女儿,大唐任城人士(今山东济宁)贞观14年唐太宗为和亲一道圣旨将她封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有说,松赞干布非常宠爱文成公主,还按唐朝的建筑模式专为文成公主建造了一座宫殿。也有说,松赞干布并不是很爱她,他更爱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为尺尊公主修的是大昭寺,为文成公主修的是小昭寺。
 
        不过,布达拉宫中的壁画有文成公主进藏一路的艰险,以及抵达拉萨时广受欢迎的热烈场面,足以证明吐蕃对文成公主的看重。
  
        历史和其夫妻之间的感情,不是后人可随便臆想的,幸不幸福是当事人的感受。文成公主进藏让中原与吐蕃关系友好,从此200年内无战事。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又把养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大大加强了唐朝和吐蕃在文化上的交流。文成公主成为民族情谊的象征。
 


世界上最大的玛尼堆。魏东升 摄

        古老的石头--玛尼堆
 
        玛尼堆是藏民用大小不等石块,石板、鹅卵石围成的“祭坛”,也被称为“神堆”;在西藏地区山间、湖边、江畔、到处可见。
 
        玉树新寨玛尼堆的石头已达25亿之多,是世界上最大的玛尼堆,是由藏传佛教高僧第一世嘉那活佛创建的,已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些石头有大如碾盘的,也有小如鸭蛋的,但不管大小,上面皆刻着彩色佛像或经文,最多的是六字箴言。围着玛尼堆转了一圈又一圈,25亿块儿石头,25亿个祝福,我虔诚的心醉在玛尼堆边。我到湖边捡了一块小鹅卵石,让当地的刻石老人为我刻上六字箴言,并涂上我喜欢的绿色,嫩绿的颜色,那是生命的颜色,因为我的灵魂在这里洗礼重生。
 
        离开玉树的晚上,和当地人一起跳起康巴藏族舞蹈,这是中国民间第一舞蹈,是一种集体舞,不管有多少人,或几个或几百,都围成圆圈跳,领舞者边弹胡琴边带头跳,众人则随后,舞很好学,因为动作多为劳动的动作,或收割、或打场、骑马、剪羊毛等,这对于农村长大又爱跳舞的我自然是一学就会,很快就融进舞蹈队伍中,如果我也像藏族女人那样把头发编织成数十根小辫子,穿上藏服,一定看不出我是汉家女了,因为几天的奔波,我的脸晒已出了高原红。玉树的康巴汉子都留长发,并用红丝线裹着盘在头上,显得特精神。对于康巴人,歌舞是生活的必需品、精神的食粮、只要跳起舞,再多的忧愁都会随风而去,马上快乐起来。

        层层叠叠的玛尼堆,迎风招展的风幡,灿若云霞的格桑花,这是我告别玉树时的最后一幅画,定格在大地上,也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作者简介:

        李卓曦,法学学士,文学硕士,是一个集理性与浪漫、大气与细腻于一身的海归文学新锐。现任眉凌文化总监,《微诗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