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百年沧桑施德楼


百年沧桑施德楼
 
何葆国/文
 
在云水谣景区,从和贵楼穿过一条窄窄的田埂,是一座遭遇太平军火烧的土楼,当地人口耳相传着当年火光冲天的往事。很多个落日未尽的傍晚,我独自来到这里和枯坐门口的老人攀谈,那一百多年前的大火早已熄灭,老人们所知道的一切也是从上一辈人那里听来的,因为口音的缘故,关于楼名就有“时德楼”、“思德楼”、“诗德楼”、“书德楼”和“施德楼”多个版本,其实在当地口音里,这前缀的5个字读音是极为相似的,人们给土楼取名一向讲究出处,在这里我愿意把它写作“施德楼”,因为中国最早的国别史著作《国语》有“广施德于天下”句,这是个好词儿。施德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呈方形,楼高4层15.5米,有4部楼梯,单层32开间共128间,天井两边各有一口水井——这是施德楼的前生,一场烈火之后,它的今世已面目皆非:所有房间烧成焦炭,大门的青石门框门楣烧断了,水井的石井沿也烧毁了一角,楼内的四堵墙经过长时间的烈火焚烧,像是高温窑里的砖越烧越坚强,凤凰涅槃地变成坚不可摧的红砖墙,历久而弥坚,一百多年的风雨侵袭也损坏不了它的坚韧。很多次我抬头仰望那高耸的断墙,在晚霞的照射下,它越发显得红彤彤一片,那是一种无言的沧桑,也是一种沉默的顽强。施德楼焚毁后,失去家园的人们有的外迁他乡,有的在附近另外择地建房,有些人家还是不愿抛弃它,用木料在后墙搭建了5间3层楼,又在左墙修建了3间4层楼,现在这里还有5户人家居住,人们从烧断井沿的井里打出清洌的水,柴米油盐的日子同样津津有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在继续。
 
曾经有一个诗人买了门票走进和贵楼,看到遍地货摊,叫卖声此起彼伏,他随即掉头而出,顺着田埂路百无聊赖地往前走,突然,施德楼的残垣断壁映入他的眼帘,他一下惊呆了,当他疾步走进施德楼两堵残墙对望的大门豁口时,不由惊呼一声:土楼维纳斯!
 
残缺也是一种美。施德楼已残破不全,但是在废墟上重建的生活却是完整的,四季农事的艰辛与收获,茶余饭后的清谈和舒坦,太阳每天照常升起,这里依旧有温暖的花烛之夜,有新生儿洪亮的啼哭,少女顾盼的倩影、母亲等待游子归来的目光,在落日余晖里同样熠熠生辉。其实,我也喜欢施德楼,它的残破带着一股悲壮的沧桑,像是一个宁静而肃穆的梦境徐徐展开,耳边萦绕着遥远的箫声。有一天我看到一对双胞胎姐妹从施德楼断墙下追逐着跑过,她们鲜艳的衣衫照亮了这座古老破败的土楼,一边是断壁残垣的沉寂,一边是美丽女孩的灵动,天上人间,如此奇妙地融合在这残缺不全的方形空间里。我连忙叫住她们:“小姑娘,你们叫什么名字?”她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简丹娜和简丹妮。”她们哄地又跑了,在断墙下捉着迷藏,我分不清哪个是简丹娜,哪个是简丹妮,她们的身影在断墙下鲜活地闪动着,不时迸出清亮的笑声,对纯真无邪的心灵来说,这里不是倾颓的土楼,这里同样是一个充满欢乐的世界。
 
(节选自《土楼秘境》,冯木波、韩龙元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