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为“千古一帝”而讴歌


为“千古一帝”而讴歌(上)
                        
海蓝蓝/文

赵政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汉民族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人。他是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基础的历史功臣。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都是倍受争议的人物,但谁也不能否认:他的的确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无论尊崇法家思想,还是儒家之道,谁都不能改变这个历史事实!

 当然,中国几千来的完整和统一,不能仅仅归功于秦始皇个人。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多次出现多个分裂小国,但最终能够统一,也有多个朝代的帝王做出贡献,如隋文帝等。

历史是人写的,只要在一定社会背景下,都会有许多因素不能客观全面反映历史真相。对于这个历史人物,我们已无法完全还原过去真实的一面。但1974年3月,当西杨村抗旱打井时,在秦始皇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发掘,揭开了埋葬于地下两千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八大奇迹”。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目前已挖掘出3个俑坑。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档在过洞中。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壮、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1980年,于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考古人员发现一木椁内一前一后纵置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这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完全仿实物精心制作,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帝车驾的风采。

铜车马的出土使世人耳目为之一新。其工艺之复杂,作工之精巧,技艺之卓越无不令人惊叹:一号车车内设备更富有特色。车舆内曝有彩绘美的软垫。车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卧息。如果躺在这样宽敞、舒适、豪华的车舆内,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种“软卧车”的舒服感。即使远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长途颠簸的疲劳; 二号车舆上罩着一块类似于龟盖状的篷盖。大篷盖不仅将车舆全部罩了起来,甚至连车舆前边的“驾驶室”也遮盖起来,形成封闭式的车舆。以便车主与“驾驶员”传递命令。这样难度大的篷盖、伞盖能一次性浇铸成功,不要说在
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铜马和铜俑的铸造也令我们当代的工程师望尘莫及。

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马脖子下悬挂的缨络。这些缨络全是采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制作的。专家们用放大镜反复观察,惊奇地发现铜丝表面无锻打痕迹,粗细均匀,表明很可能是用拔丝法制成。尤其是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非常严密。如此纤细的铜丝(0.5毫米)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目前还是一个谜团。 

铜车马的铸造工艺堪称古代青铜冶铸方面了不起的奇迹。试想当时没有车床,更没有现代化的冶铸设备,铸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银、铜大小规格不同的车马部件实在是一项伟大的创举。
 
2009年6月13日下午1点多,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再次开掘,之后在一号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兵马俑。
 
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 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
 
秦俑彩绘主要有红、绿、蓝、黄、紫、褐、白、黑八种颜色。如果再加上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其颜色就不下十几种了。化验表明这些颜色均为矿物质。红色由辰砂、铅丹、赭石制成。绿色为孔雀石,蓝色蔚蓝铜矿,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褐色为褐铁矿,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
 
秦俑运用了如此丰富的矿物颜料,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这不仅在彩绘艺术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秦俑彩绘技术也有许多独到之处。

总之,彩绘工序复杂,手法多样,着色讲究,充分显示了彩绘的层次和质感,使雕塑与彩绘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其中有些彩绘技法为汉代所继承。陶俑、陶马彩绘严格模拟实物,但在色调的掌握上以暖色为主,很少使用冷色。红、蓝、绿等色调的使用,巧妙地表现出秦军威武。

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俑坑发现种类齐全,数量空前的青铜兵器极大地丰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领域,其中长铍,金钩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兵器铸造的标准化工艺、兵器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

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在服饰装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严格模拟古代骑兵战时形象。与步兵、车兵俑显然不同。它头戴圆形小帽,帽子两侧带扣系在颌下,身着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轻巧的特色,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骑兵俑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联系。

秦俑二号首次为我们展示了两千二百年前的古代骑兵。 从这种特殊的装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古代骑兵战术出发,骑士的行动敏捷是一项基本的要求。
三号俑坑位于一号兵马俑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兵马俑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

俑坑里的陶俑大部分没有头,陶马马头也同样残缺不全,甚至有的残破陶片,坑内也不见踪影。由此不难看出,曾遭受过严重的人为破坏。不过,这并不影响三号俑坑对于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春秋战国之前,指挥将领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随着战争规模增大,作战方式变化,指挥者位置移至中军。秦代战争指挥部从中军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既可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又可以进一步的保证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

秦兵马俑表现的是古代军事题材。它既没有选择两方交战、将士厮杀的战争场面,也没有选择将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场面,而是捕捉了将士披甲,直兵列阵地,严阵以待的临阵场面。

这是秦俑设计者,为了再现两千年前的秦军“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他们不仅仅追求单个陶俑形体高大,而且精心设计由8000余件俑群构成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
工匠们更是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这些陶俑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活跃、真实,富有生,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完美的高度。
   
纵观这些深埋在底下的秦俑, 无论是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栩栩如生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动力、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尽管在这个井然有序的静态军阵营,艺术家们在单个陶俑的雕塑上,还是力求“偶动与静之中”。惟有这种静态,才能使人们感到军阵巨大威慑力。

这样恢宏的阵列,宏伟的构图,空前绝后,无与伦比。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两千多年前,帝王非凡的气度与胆识,还有他称雄一时的威武。秦始皇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美誉。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5.37公里,距西安市城区约37公里,南倚骊山,北临渭水。为什么选位在这里呢?有人认为,这与古人崇信风水宝地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地质学家根据卫星拍照的图片看:从骄山到华山工好像一条龙,秦始皇陵正好位于龙头眼睛的位置。众所周知,自古就有画龙点睛之说。

现在,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个被认为是“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已经成为中外了解古老中国最可信赖的史册,而秦俑的写实手法作为中国雕塑史上承前启后艺术,更是令世界瞩目。
 
秦始皇兵马俑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智慧,也体现了今天中国在许多再现古迹研究领域所呈现出的高超技艺,而世人眼前的兵马俑,更是全世界的一个奇迹。它让外国人赞叹不已,让中国人倍感骄傲自豪!
 
 
为“千古一帝”而讴歌(下)
                         
海蓝蓝/文
 
    
如果不是重新去读那些历史,重新去看待一个曾经名震千秋的帝王,我脑海里,恐怕依旧是烙印在记忆深处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焚书坑儒”。特别是读《史记》中那些记述,更相信秦始皇不单单是个暴君,还是个私生子。那些充斥于影视剧中秦始皇的印象不符合历史的真实,特别是亲眼目睹秦兵马俑的震撼,以及那些从掩埋在古都西安泥土中挖掘出的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不得不让我对这个历史人物充满好奇。我要从遥远岁月走来的文物,做一次飘渺的时空穿越,去了解那个令人敬畏的 “千古一帝”。
   
看着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我相信,即使没亲眼目睹这种场景,也会被两千多年前遗留下来的文化历史而震惊。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共三十七年。
   
他建立了中国封建历史的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众所周知,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连横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在从未屠城的战争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秦朝。在所有历史书中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其祖辈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中,都曾作出贡献。也就是说,有这样的历史功绩不是他独自一个人的,而是秦国上下七代皇帝不间断努力完成的历史使命,当然,也包括秦始皇本人。他们都完成了时代赋予自己的那部分使命,如秦昭襄王:削弱赵国等诸侯国的势力…… 
   
当然,秦始皇在祖辈努力的基础上,将一个四分五裂的华夏族统一在一起,这的确是他文治武功的结果。不可否认,他的的确确堪称真正意义上的“始皇帝”,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建立者。如若不信,可以随我的笔去看看他书写的丰功伟绩:
   
一、确立中央集权体制。在此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国家,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而作为中央的商或周对各诸侯国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各诸侯国之间常发生战争,极大的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秦始皇废除分封制,设立中央直接管理下的郡、县、乡、亭、里等多级管理基层结构;这样的管理结构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还在延续。
    
二、统一文字、货币。在此前,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不同,来往文书彼此不懂,不利于文化交流。秦始皇强制统一文字,而这套文字作为中国唯一规范的文化一直用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还在使用。各地区使用的货币也不一样,有圆形的、刀形的、铲形的,还有贝壳、龟甲或玉片等等。秦始皇将货币统一为外圆内方的铜币。这种铜钱也一直沿用到两千多年后的清代。
   
三、统一度量衡。什么是度量衡呢?在秦始皇前,各地的度量衡单位五花八门,比如说,你想买一尺布,到其他地方连一尺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或这边的一斤米,到那边称不叫一斤,叫另一种单位了。秦始皇时规定统一长度单位,叫分、寸、尺、丈。这些名称至今还在使用;量具容积的单位叫合、升、斗;重量(衡)的单位叫铢、两、斤、石。这些单位也到现在还在使用。铢是由于铜钱的重量是以铢计的,如半两重的铜钱叫5铢钱,后来把“1铢”叫做“1钱”了。现在还是10钱=1两。
   
四、修建驰道,疏通河道和渠道。也就是连接全国各郡县的道路(相当于现在的国道和省道),大大加强各地间的联系。
   
五、修建长城。原来各国间都有一些长城,但北方的长城不完整;统一后,他下令把原来国与国之间的长城拆除,再把原来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以防止北方匈奴南侵,给后世留下一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六、开拓边疆。在中原各国相互征战,无暇北顾时,匈奴乘机南侵,攻掠秦、赵、燕三国的北方边地;秦始皇兼并六国后,派数十万大军北伐,击败匈奴,稳定北方边疆;南攻岭南百越,把两广并入到中国版图中。
   
这些事情在秦始皇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开创于他,并且一直被沿用了两千多年之久;在他以后的皇帝,治国管理无一不是在他这个机构框架下对国家进行管理而取得成就的。他们创造的伟业,有很大的原因是得益于秦始皇为他们奠定的基础;在前人没有的前提下,完成这么多体制变革和文化变革,以及众多建设工程,需要做多少工作?从秦始皇完成兼并六国,到他去世,仅有11年时间。这短短的11年,秦始皇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完成了如此浩大的工作,为中国几千年的帝制社会奠定了基础。秦始皇不仅是一个有雄才伟略的君王,而且也是一个办事效率最高的领导人。

秦王政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名副其实的,不过不是他一家的皇帝,而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的真正缔造者。   

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尊君”措施:谥法起于周初,在君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给予评价性的称号。但秦始皇认为,像这样“子议父,臣议君”,太不像话,更没意义。他宣布废除谥法,不准后代臣子评价自己。准提及皇帝名字,要避讳。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只限皇帝使用、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天子自称“朕”。“朕”字的意义与“我”相同,以前一般人均可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称。这些规定,目的在于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强调皇帝与众不同,强化皇权在人们心目中的神秘感。后世朝代皇帝沿用这些做法和称呼,说明他的做法是得到两千多年封建皇帝认同。
   
可以说,中国历史上除了秦始皇,其他任何一个皇帝和贤人都不可能做到。再看看历史上其他被称为贤明的帝王: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以及朱元璋、朱棣等等。他们创造的“伟绩”有哪一个能和秦始皇相比?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多少实质性东西能沿用数千年?毫无疑问,从这方面讲,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对中华民族贡献最大的伟大君王。
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两千多年来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是其他帝王都难以匹敌的。世界史上,开创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比。
   
秦始皇常被当做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如贾谊的《过秦论》等。

为什么这样一位千古功臣,却被历史遗弃了几千年?

秦始皇统治所推崇的是“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其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这是本质的差异和区别。特别是从汉武帝时期,极力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彻底改变了中国封建历史的理论思想的走向。故此,在这种背景下,由受过严酷宫刑的司马迁记载《史记》自然会从儒家思想学说的影响下评价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其实,秦始皇并不像司马迁《史记》记载的是个暴君!如果我们想了解一个真正的秦始皇,就要从各种版本的书中去解读,要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观。这样,才能够客观还原历史上一个帝国皇帝的真实面目。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帝国的创立者。
   
秦始皇所用丞相李斯是法家学术创始人荀子的学生。秦始皇尊崇的是法家思想,要“以法治国”,然而,由于他主张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没有制定出一套集道德规范、法律章程和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哲学体系。在刚刚结束战乱的大环境下,强制暴力执法,自然会引起很多人不满,加上不久秦始皇离世,赵高又要挟李斯假传圣旨,除掉扶苏和蒙恬等大批忠诚而有治国才能的人,乱了朝纲,天下大乱在所难免。
   
汉朝的建立正是秦亡之后第一个能从秦政历史中得到经验和教训。汉初刘邦所奉行休养生息的“清静政策”和汉文帝所尊崇的道家学说“无为而治”相结合,使的秦亡之后,汉朝得以平稳过渡,并且逐渐出现繁荣景象,而“文景之治”也使得汉代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
   
到了汉武帝,自然不能再采用父辈及祖辈的治国方略。于是,他采用了当时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观点,并把它作为治国纲领性理论。然而,此时所说的儒术,已非春秋战国时儒家思想的原貌。以孔丘为创始者的儒家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以家庭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以等级为基础的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主张“礼治”和“德治”,也就是“人治”。儒家“人治论”的要旨在于:圣贤决定礼法;身正则令行;法先王,顺人情。儒家在礼与法的关系上强调“礼治”;在德与法的关系中强调“德治”;在人与法的关系中强调“人治”。
   
董仲舒所说的儒术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独霸中国二千余年,至今仍然在现实社会中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并及于法律等各个层面。
    
最讲究实事求是,用生命来捍卫一个史官职责的司马迁,为什么不能客观评价这位经天纬地的始皇帝呢?让我们掀开历史帷幔,看看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是哪个皇帝当政,他又是用什么方法治理国家,我们自然就清楚了原因了。司马迁生于汉武帝时期,因为直书秦始皇必然冒犯汉高祖。
   
秦始皇统一中国,没有杀六国王室婴;而汉高祖刘邦亡秦之后,与项羽一起杀秦王子,夷灭秦王室。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臣,都高官厚禄,善始善终;而汉高祖几乎杀光了开国功臣,夷灭了他们的宗族。
   
秦始皇对待战败的李信,不但没有处罚,反而在平定齐国的战役中让其带兵立功,重树威名;而司马迁的当朝皇帝汉武帝对将军王恢,只因其随机应变,没有冒险出击而将其下狱处死。
    
秦始皇从未诛杀过将军和大臣;而汉武帝当朝宰相就杀过数位,还有将军、王子、公主。

秦始皇从未对直言的大臣加以处罚;而汉武帝因司马迁替战败的将军李陵谏言就将其处以宫刑。
   
试想,如果司马迁将秦始皇的客观功绩不加修饰的写进《史记》,汉武帝读罢,或由忠心的臣子读到后禀报上去,会是什么结果?毫无疑问,不仅司马迁会遭灭门之祸,其一生的心血《史记》也将化为灰烬。这或许正是司马迁泣血苦心。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一直都沿用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治国,虽期间也有一些变法事件(如王安石变法),但最终都夭折了。那么,被历朝历代统治者冷落的原因,也有秦朝只统治二世,就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覆灭。自然没人再去试用秦始皇的“治国之道”,被史学家涂黑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当然,被说成私生子,也就在所难免。                   
   
在西方,人们常把秦始皇与拿破仑相提并论。事实上,秦始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更是世界史上的“千古一帝”。就他取得的成就而言,很难找出能出其右的君主。大体说来,罗马帝国与秦统治时期的人口、面积差不太多。但罗马帝国统治时间更短,恺撒死后,帝国分崩离析。秦王朝则不然,这是秦始皇独具影响的原因。

历史上有过许多有作为的皇帝,但没有哪一个能与秦始皇相比。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原的帝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我们确实应该为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始皇帝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