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的眼神
2017-09-11 16:54:18
作者:海蓝蓝
冷漠的眼神
海蓝蓝/文
吃过午饭,我从快餐店下楼,远远瞧着有人到22检票口等候,便拉着行李箱,绕过候车区,急急忙忙排队。
突然,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儿从东边穿过人群向这边跑来,身后有个中等身材的年轻男子追赶。他快速截到女孩前边,伸手抓住她连抱带推往外走。正在执勤的高个武警几步窜过去,伸手拦住去路。
男子无奈地笑笑,说自己是女孩儿的叔叔。女孩儿撅着嘴,怒目圆睁,右手紧攥着车票藏在身后。武警问是不是亲叔叔?女孩儿点点头。男子解释说女孩儿今年六年级,在省会借读,住在爷爷奶奶家。老师打电话才知道她没去学校。家人到处寻找,发现户口本不见了,猜到她买车票想独自回家,可爸爸在小镇打工,无法照顾她,希望武警劝劝别回去了。
高个武警低头瞥了一眼噘着嘴的女孩儿,举着对讲机说了几句。不一会儿,车站一个女工作人员走过来,和蔼地与女孩儿交流,可女孩像钉在地上儿一样,一动不动,任凭怎么劝,依旧一眼不看,右手紧紧攥着车票背在身后,倔强而无声地立在那里。
我抬头瞅了瞅检票时间,车晚点了,先不着急,想去劝劝女孩儿,便拉着行李箱绕过排队人群,走到男子身边,问他女孩儿要去哪里?他苦笑着摇摇头,把抢过来的书包甩在肩上,无奈地望着围过来的人群。女孩儿右手紧攥车票,背在身后,唯恐被谁夺走。我从包里取出车票,伸到女孩儿眼前,问她是不是同站下车?她冷冷地瞥一眼,不言不语,攥着的右手仍躲在身后,车票揉成褶皱。男子探过身来,耐着性子轻声说:“你让阿姨看看票对不对,不是买到终点站吧?”女孩儿梗着脖子,将头扭到一侧,不哼不哈。
想我教了几十年书,还没见过这样不可理喻的女孩儿。执拗的孩子,谁还敢教啊!我望着她,不知该用什么方式融化她心中的坚冰。
车站广播响了:“旅客们请注意,开往……”
男子担心女孩儿跑到检票口,趁势堵住去路,并极力劝她到候车区。女孩儿就地而坐不给起来。工作人员又走过来,蹲下说给她妈妈打个电话,要她说下电话号码。女孩儿不情愿地被男子拖起,连推带抱,挪到椅上。
我踮着脚望了望那个女孩儿,随着人流走进电梯……
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穿梭着打工、上学的乘客。车启动了,我没见女孩儿的身影,可她紧闭双唇,默不作声的样子,却总浮现在眼前。
秋季似乎是学生求知的迁徙期,无论学前小朋友,还是初一中学生,即便高一、大一的孩子,同样都会面临新环境的不适感。然而社会变革与发展,有多少孩子经历跨区域、跨国界的求学历程呢?无论何因,对不同年龄借读、借宿孩子来说,都要经受心理考验。特别是青春初期,叛逆与家庭因素,更增加不安与恐惧情绪。不适的环境,“精神断乳”,对躁动的少男、少女带来无法预料的伤害。
女孩儿的眼里没有泪水,连愤怒的表现都没有。无声的抗争,凸显出她内心的冷漠。心中无爱,将失去对人的信任与尊重。我不知她会用什么态度面对人生?脱离父母监护的隔代教养,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又将带来怎样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