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散文 > 正文

沙河:英雄“王成”的故乡


沙河:英雄“王成”的故乡
 
海蓝蓝/文
 
从一座城出发,穿越首都,跨过省会,到达以河为名的城市,巧合到仅差一个字:沙城(张家口市怀来县城名)——沙河(邢台市县级市名)。   

按事先指定路线,出车站广场右拐直行,再左拐向前,十字路口对面,河北散文家采风团指定的华沙宾馆,几步就到,不需要打车。时间还早,可以随意观察,自由体验,凭借视觉、听觉、四肢感知和言语配合,了解城市特点、民风民俗,总有意外发现。

独自漫步陌生之地,是我喜欢的出行方式。只要腿勤、口勤、手勤,就可收集到众多写作素材。此次也相同,这不,刚拐过沙河站前广场东南几步,我便停下脚步,发现有座高耸的纪念碑。发现说明我之前并不知道那里竟然建有一座烈士陵园。我不知在沙河发生过什么战斗,留下这座永恒的纪念。

或许因我来自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家乡;或许是成长于崇拜英雄的年代,我对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英雄都会怀有同样的崇敬。这时,门口站着的男子好奇地望着我,问:“想不想进来参观?这是抗美援朝战斗英雄杨春增的纪念碑。”

“杨春增?他是一个怎样的英雄?”

“你知道《英雄儿女》里的王成吗?”我点点头:“知道!”“可以这样说吧,他就是“王成”的原型!”我有些惊愕,影片里的那一幕想必我这个年龄的人都很清楚:

王成独自一人坚守高地,面对黑压压进攻上来的美军毫不畏惧。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石头砸没了,就身背步话机,手握话筒为我方炮兵通报敌人攻占阵地的坐标。当敌人蜂拥扑上来时,他竟对着话筒高喊:“近一点儿,再近一点儿!”“敌人把我包围了,往我这儿打,别顾我。”“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他砸碎步话机,从阵地前沿抽出唯一的爆破筒,打开保险,一跃而起,冲向敌人。

震撼人心的光辉形象,影响了几代人,谁会忘了呢?关于“王成”原型有很多版本,先不提巴金原著《团圆》里的“王成”,就剧本原型也不止一个,近年更有说“王成”原型还活着,我不知沙河竟是“王成”原型的故乡?

烈土陵园面积不大,但苍松翠柏,绿草茵茵,纯白色的纪念碑矗立在陵园中间,约有七八米高,下面有台基,主体正面中间镌刻着九个金色大字“杨春增烈土永垂不朽”。

那位工作人员从门房抽屉取出钥匙,打开纪念馆大门,指着屋内挂在墙上的展板,给我讲起杨春增的故事:

杨春增出生于沙河周庄办事处西八里庄。16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秋,在鲁西南王佳垓战斗时,是某科通讯员。当敌人猛烈炮火打到跟前,一匹驮文件的大马受到惊吓挣脱缰绳狂奔,他不顾一切追赶惊马,拉住缰绳死死不放。马拖着他继续奔跑,荆棘扯破衣服,划破皮肤,他仍不松手,直到惊马疲惫地停下来。

为了及时将命令送到前线,他经常往返于指挥部,有一次居然一小时跑了二三十里。由于出色的表现,他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杨春增响应号召入朝参战。他担任志愿军八支队四连三排副排长,带领三排在前沿执行阻击,顺利完成任务荣立三等功。

8月5日深夜,他们一举攻下敌人防线上的咽喉“541”高地。连长带着杨春增等人,紧张察看地形。对面轿岩山是敌人的主阵地,远处是朝鲜人民军的阵地,连长指了指高地下面,说:“大家看见了吗?那条公路是敌人唯一的粮弹供应线。如果我们守住高地,与人民军紧密配合,轿岩山的敌人只有死路一条!”他停了停,提高嗓门,“现在上级命令我连,派小股部队坚守这个山头,寸步不让!”没等连长说完,大家就争先恐后“抢”任务。杨春增一步跨到连长跟前,大声说:“连长,这个任务我们包了!”

“我们占领了“541”高地,敌人定会十倍的兵力疯狂反扑,任务艰巨!”连长说。

杨春增激动地挥舞着拳头,坚定地回答:“连长,我是共产党员,只要一声令下,上刀山敢把刀山踩平,下火海敢把火海扑灭,就是牺牲生命,也要把阵地守住!”

听着这铿锵有力的誓言,连长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杨春增同志,党支部信任你!你带领八个战士留在这里,要抓紧抢修工事,只要你们坚持到天黑,我们大部队就可以运动上来,胜利就属于我们的!”

部队转移后,杨春增带着留下的战士打扫战场,抢修工事,准备迎击反扑的敌人。谁知刚修完工事,敌人的炮弹轰鸣着在阵地前沿响起来,接着是飞机轰炸,山石和弹片四处横飞。

狂轰滥炸后,敌人的步兵轮番向上冲。杨春增指挥战士们同强敌展开激烈战斗,步枪不过瘾就用机枪横扫,枪管打红了,就投手榴弹。战斗从早晨一直打到中午,敌人的几次反攻都被他们打退了。

战士们抢时间擦枪,警惕地守卫着阵地。没多久,敌人又发疯似的密集炮击“541”高地,飞机也嚎叫着轮番轰炸,一直持续半个多小时,可就是不见敌人上来。年仅18岁的卫生员牟元礼跑过来问杨春增:“副排长,一个鬼子的影子也没见,敌人搞什么名堂?”

杨春增一把将他按倒:“快隐蔽,敌人还要打炮。”正说着,炮弹就在不远处爆炸了。杨春增突然感到左脚一麻,用手一摸,脚上穿进一块弹片。杨春增咬着牙,指挥大家做好战斗准备。炮火一停,敌人步兵马上开始反扑。他目测满山的敌军,当他们接近阵地时,一声令下:“打!”手榴弹像雨点似的飞向敌军。“541”高地上,血红的火舌带着仇恨射向侵略者,打得敌军抱头鼠窜。

我方阵地上,有的战士右手重伤,就用左手投弹,直到生命最后一息;有的端起机枪跳出战壕向敌人猛扫;有的奋不顾身扑向冲上来的敌军。战斗一直打到下午,杨春增指挥战士们顽强地打退了敌人的十几次反扑。阵地前的山坡上,横七竖八堆满了敌人的尸体,却没失去一寸阵地。

太阳离西山只有一竿高了,敌人暂停了进攻。此时,杨春增才感到左脚痛得厉害,可当看到牺牲在战壕里的战友,悲从中来。他发现卫生员还活着,爬过去喊了一声:“小牟!”牟元礼听到声音,也慢慢靠过来。杨春增从怀里摸出一本揉皱的连环画。这是连里战士看过不知多少遍的故事——战斗英雄《董存瑞》。

 
我没想到,在朝鲜战场的杨春增竟与董存瑞有关联,想着自己来自董存瑞故乡,却身在杨春增故里,听到他们之间的故事,难掩内心的激动,让管理员赶紧讲下去:
 
牟元礼明白:排长此时看这本书是在用革命英雄勉励自己,便坚定地说:“副排长,你放心!我一定向董存瑞学习,就是牺牲生命也要守住阵地!”

杨春增紧紧握住小牟的手:“对!我们是毛主席的战士,就要像董存瑞那样,为了保家卫国,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摧!”杨春增说完,吃力地将左脚移到小牟跟前,说:“小牟,趁敌人现在没有反扑,你把我脚上的弹片取出来!”小牟替他脱下那只血染的鞋子,一块两指宽的弹片插进左脚。小牟看着伤口,难过地流下眼泪。杨春增安慰小牟,说:“和牺牲的战友比,这点伤算什么?你想,如果不坚持,任由敌人将战火烧到刚刚解放的祖国,又会有多少同胞忍受战争的摧残。”他停了停接着说,“现在阵地上就剩咱俩,我脚上的弹片不拔出来,怎么坚守的了阵地?这条公路不控制,敌人的物资就会源源不断运到前线,就会有更多战友献出生命啊!”杨春增望着含泪的小牟,鼓励他快点下手。小牟让副排长坐稳,自己双手捏住弹片,猛地一下将弹片拔出来,可杨春增却昏了过去。

等杨春增醒来,第一句话就是:“敌人反扑了吗?”小牟摇摇头。杨春增看着裹住的伤口,站了起来,一把抓住小牟的手:“走!检阅检阅我们的力量去!”

这时,天色已是傍晚,小牟把阵地的武器弹药搬在一起,清点了一下:两挺机枪、一支冲锋枪、二百多发子弹、八个手榴弹和四个手雷。他告诉杨春增:“副排长,这是我们的全部力量了。”“不对!”杨春增指了指小牟和自己:“毛主席派的志愿军战士,是阵地上最主要、最无敌的力量!”说得小牟豁然开朗,忙说:“对!排长,有了这个力量,敌人别想占领‘541’高地的一寸边沿!”

山脚下猛然传来爆炸声,敌人又要反扑了,连射击十几分钟后,炮火猛烈延伸,杨春增站起来一看,一大片黑压压的敌人爬到了半山腰,立即招呼小牟准备战斗。

敌人靠近二十公尺时,两人端起机枪一阵猛扫。为了夺下“541”高地,疯狂的敌人前面倒下一片,后面又被赶上来一片。突然,小牟发现杨春增那边没有枪声,再一看,一群敌人正踉踉跄跄地向上爬。他忙抓起手榴弹朝着敌群投去,转身发现杨春增的脸上、身上都是血,拿出急救包准备包扎。杨春增推开急救包,拉住小牟坐起来,塞给他三颗手榴弹和一挺冲锋枪,说:“快,把敌人打下去!”自己又撑着趴在战壕里,用机枪继续扫射,接着又把手雷投到敌群。

天快黑了,敌人的炮火还是猛烈地封锁着我军大部队向高地运动的道路。杨春增想到接受任务时,连长的嘱托,他把最后一颗手雷握在手里,高声喊:“小牟,快过来!”小牟提着冲锋枪疾步跑来,问:“副排长,什么事?”杨春增沉着地对小牟说:“现在正面道路还被敌人封锁着,你从左边那条小路下去,迅速把大部队带上来,和朝鲜人民军紧密配合,坚决卡死敌人。”他从衣袋里掏出一个红包叫小牟交给连长。

这时,敌人一窝蜂似地向高地扑来。小牟再三要求参加战斗,杨春增果断地挥了挥手,严肃地说:“带大部队上阵地要紧,执行命令!”小牟含泪离开阵地。

敌人越来越近,杨春增拔掉保险针扑向敌群。霎时,夜空闪起一道红光,接着是山摇地动的巨响。大部队冲上高地,与朝鲜人民军配合,彻底歼灭轿岩山敌军。连长在杨春增牺牲的地方打开红包,看到里面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一本连环画——战斗英雄《董存瑞》。

1952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春增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杨春增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工作人员告诉我,纪念馆旁边的那有树是沙河没有的品种,却在陵园里枝繁叶茂。我也十分感慨:从一个战斗英雄的故乡,来到另一个战斗英雄的故乡,我记住了沙河,记住了杨春增——一个“王成式”战斗英雄!

9月27日,扮演“王成”的刘世龙病逝,英雄“王成”的形象再次引起人们关注。无论是巴金原著的赵先友,毛烽编剧的杨根思、于树昌,活着的“王成”蒋庆泉,沙河的杨春增,都是银幕英雄“王成”的真实形象。“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是无数战斗英雄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的一曲凯歌。 

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这一天,各地都以不同形式缅怀先烈。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岁月里,一批又一批英烈挺身而出,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他们用坚强的意志托起积贫积弱的中国走向独立自主、繁荣富强。他们用一腔热血铸就的爱国情怀、英雄气概构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坐标,成为人民的心中永不磨灭的丰碑。